河間堂渡台祖玉裕公、剛義公、其賢公族譜(2015年更新版)
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40代、黃帝第129代、詹姓第92代裔孫/詹招琳編撰/
河間堂渡台祖玉裕公、剛義公、其賢公族譜,旨在渡台祖玉裕公之次子其明,過嗣剛義公為子,傳說玉裕公與其賢公共同渡台灣新埔,故三位祖籍皆為廣東學傳公派下裔孫,上溯待考。
自序
壹、前言
中華民族的姓氏血緣遞嬗世系過程中,探本溯源于上古母系的少典氏族群,衍傳炎、黃世冑同源共祖一脈相承;遠古人類初始僅知有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血緣,女子有姓,男子稱氏;歷夏、商、周三代的時空轉換成為姓氏合一進化為父系血緣後;宗法制度取代了封建,歷代帝王登基繼位建立了官修譜牒的權威依據。司馬遷史記:「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余讀牒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官修譜牒直到宋代民修宗、族譜盛行至至今。
水有源,樹有根,因家族譜能飲水知源,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倫正昭穆,理直紀綱,同源有序,縕藏了相關民族學、歷史學、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遺傳學等等資料,所以,古往今來對姓氏研究的著述甚多,尤以各單一姓氏的家族譜牒之流傳;但對於少典氏衍傳炎、黃系譜,作全面上溯下續相互連貫性整理者,卻不多見,造成各姓氏源同流異,各據所本,古籍考證紛繁難稽。
自盤古氏開天闢地後,歷經至少典國君少典氏娶女登生二子,長子炎帝神農氏(火),姓姜,以人身牛首圖騰作為代表,公元前三0七八年建國於陳,後徒魯,相傳裔孫賜姓命氏者有二四七個。次子勗其,衍傳至第九代孫啟昆,娶有蟜氏九代孫女附寶生黃帝軒轅氏(土),姓姬又姓公孫,名軒轅,字玄律,公元前二六九七年甲子,建國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元妃西陵氏女螺祖,次妃方雷氏女節,三妃彤魚氏,四妃嫫母;氏族典載曰「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嬛依是也。唯青陽與蒼林氏,同於黃帝,固皆為姬姓。」,現有姓氏皆為炎帝,黃帝所衍生,世稱炎黃世胄!
黃帝畫野分九州,得百里之國逾萬,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士而命之氏。從籍中較為可據者,以太昊伏羲氏集團姓風,炎帝神農氏集團姓姜,黃帝軒轅氏姓姬又姓公孫,源出自少典氏族群衍生出,漢、滿、蒙、回、藏、苗、維吉爾、彜、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僄僄、佤、畬、高山、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人母)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倡、普米、塔吉克、怒、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門巴、珞巴、基諾等五十六個民族及台灣原住民。
中華民族歷代由數十個民族所出現過的姓氏,據公元2007年6月著「中國姓氏大辭典」共有23,813個姓氏。海峽兩岸約十二億人中,佔總人口九十四%的漢族常用姓氏也約在三千個左右,過往歷史點即出現過兩萬兩千兩百多個姓氏。
當人類發現姓氏基因關聯著控制生物遺傳的基本物質是DNA後,而性染色體區分為X、Y兩種,就隨姓氏代代相傳,且增益迫切建立續載家族譜的重要性。此為姓氏設置家族譜之緣起創意,異中求同標新要有根據。
編者自覺智識淺薄,粗涉譜學編校難精,敬請賢者斧正,盼再版時資更完料益確,以流傳久遠。
編輯凡例
一、中華民族姓氏源流通用系譜,依據氏族典、路史、御批歷代通鑑輯覽、綱鑑易知錄等為主。歷代姓氏書與各姓氏宗族譜為輔,互為參審編輯而成,同時分為二類編譜法舉例如左:
1、原有系譜編譜法:以知者傳知,疑者考之為原則,將舊譜原有系譜配合史實考證編之成譜。
2、以黃帝紀年推算,父子相繼每一代三十年之概括編譜法:祖先系譜難考者,以能知祖先之出生年換算成黃帝紀年,每代以三十年概括性為代數作為下續之起始點﹔本譜正統帝王系譜如魏、晉、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元、清等帝王上溯系譜難考者以其可知始祖生年起記載。釋例如見炎帝神農氏第十五代伯夷,下續以承伯夷至知曉的祖先系譜。
二、本譜溯源自少典氏為起承點,少典氏之前各氏族系譜,因未有史籍,故不知氏族次第先後順序。少典氏衍傳炎黃使冑,構成歷代正統帝王系譜,依序為黃帝軒轅氏、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元、明、清、中華民國。副統帝王之蜀、吳、元魏、北齊、北周、遼、西夏、金等,或五胡十六國及五代時的十國等。
三、本譜以梁朝周興嗣編撰千字文作為歷代祖先輩序(昭穆),人類初始點少典氏第一代為「天」字輩。少典氏第二代即炎帝第一代為「地」字輩。少典氏第十二代即黃帝第一代為「昃」字輩,依次類推之,敬請參考應用。
四、本譜以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等為五帝。三皇五帝之稱見於周朝。編古史者,以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伏羲氏結網捕魚,飼養牲畜;神農氏發明農具,教人耕種;黃帝創立國家等,循人類進化過程之哲學邏輯;故上古所說是真人,是傳說,似可不必探究?
五、本譜黃帝紀年元年,以年歲次甲子、民國前四六0八年、公元前二六九七年。然因中國歷史準確紀年以西周共和元年歲次庚申,黃帝紀年一八五七年、民國前二七五二年、公元前八四一年史家始趨一致。歷代古史典籍記載黃帝紀年元年有以:歲次丁巳、癸亥、甲子、丁亥、庚寅等,其間相互差距最多為二一三年,最少也有六年,致有難以精算之憾。
本譜以燧人氏(紀年無考),據黃帝紀年上溯推算太昊伏羲氏族元年為歲次甲申(黃帝紀年前一七八0年甲申、民國前六三八八年、公元前四四七七年),至太昊伏羲氏族無懷氏歲次癸未(黃帝紀年前五二一年、公元前三二一八年民國前五一二九年。)傳位十六代,計一二六0年。炎帝神農氏元年歲次甲申(公元前三二一七年、民國前五一二八年。)至歲次癸未(黃帝紀年前一年、公元前二六九八年、民國前四六0九年。)傳十代八帝,計五二0年。繼之為黃帝等五帝。
六、本譜長幼排序均由上而下編排,平輩則由右至左,其中如有由中居長、右居次、左居三者,知者加註說明不致有紊。至於無子立嗣者古今通義,出入承繼詳實記載,嗣繼不混方屬得宜。
河間堂渡台祖玉裕公、剛義、其賢公族譜(2012年版)
目錄
河間堂渡台祖玉裕公、剛義、其賢公族譜(2012年版)
………………………………………………………
………………………………………………………
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一)
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40代、黃帝第129代、詹姓第92代裔孫/詹招琳考證/
詹氏得姓前系譜
目錄
中華民族少典氏炎黃總始祖系譜
壹、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代、炎帝前1代系譜表、黃帝前11代系譜表
貳、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1代、炎帝第10代、黃帝前1代系譜表
………………………………………………………
………………………………………………………
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二)
詹氏得姓後系譜
河間堂詹姓統宗譜,宮文公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詹侯是為詹姓元年。
釋明:
釋明:
釋明:
釋明:
釋明:
陸、少典氏第99代、黃帝第88代、詹姓第51代系譜表(下略)
少典氏第106代、黃帝第95代、詹姓第58代婺源始祖必明公。
………………………………………………………
………………………………………………………
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三)
詹姓各地分支派譜
福建安溪始祖敦仁公(少典氏第一一0代、黃帝第九十九代、詹姓第六十二代、詹初公第十二代安溪始祖敦仁公第一代)。
安溪始祖敦仁公來台裔孫系譜如下:
福建安溪始祖敦仁公(少典氏第一一0代、黃帝第九十九代、詹姓第六十二代、詹初公第十二代安溪始祖敦仁公第一代)。
釋明:
………………………………………………………
………………………………………………………
中華詹姓統宗譜(卷四)
少典氏第123代、黃帝第112代、詹姓第75代詹富一,桐公五嶺始祖。入贅熊云路小女,因兼姓熊,生德榮、德華、德緣。字輩:文自光朝,天元貽謀,裕啟承先,祖武時禮,萬代綿延。派下譜系見公元一八0九年編有詹氏支譜六卷六冊。
少典氏第一二一代、黃帝第一一0代、詹姓第七十三代、禮公第六十九代、詹初公第二十三代湖北黃州始祖書公,同文公,諱同,又名書,明吏部尚書,派下裔孫散居于鄂、皖、陝、湘等地,約有10餘萬人。
少典氏第123代、黃帝第112代、詹姓第75代蘄陽始祖詹直夫。
少典氏第122代、黃帝第111代、詹姓第74代黃岡始祖詹獻。
少典氏第120代、黃帝第109代、詹姓第72代固始祖詹澍,派下譜系見清光緒三十年公元一九0四年詹裕生編詹氏宗譜。
尤溪始祖詹榮,縣有紀念館,公元一五00年生於山海關,二十六歲登進士。(系待考)
少典氏第一二四代、黃帝第一一三代、詹姓第七十六代、禮公第七十二代、初公第二十六代東莞始祖天賜公,字逸安,詹姓七十二世。
少典氏第121代、黃帝第110代、詹姓第七十三代、初公第二十三代詹初:遐字輩。字以元,休寧遷流塘始為縣尉,南宋淳熙薦太學為學錄,著寒松閣集三卷;十六代孫景鳳。譜系譜系見公元一四九九年休寧流塘譜。
釋明:
少典氏第一三八代、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天佑公天字輩,由黃帝第一二二代、詹姓第八五代震瑚公震字輩起算。文稔公派下(震瑚公、天佑公)台灣譜系概況: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645&tid=71518&tyid=M
封厚公【少典氏第一三四代(駒)、黃帝第一二三代、詹姓第八十六代、詹初公第三十六代、學傳公十九代、肇熙公第十四代(春)】:
來台祖玉包公【少典氏第一三七代(化)、黃帝第一二六代、詹姓第八十九代、詹初公第三十九代、學傳公二十二代、肇熙公第十七代(名)】:名字輩,
來台始祖玉裕公【少典氏第一三七代(化)、黃帝第一二六代、詹姓第八十九代、詹初公第三十九代、學傳公二十二代、肇熙公第十七代(名)】
來台祖其賢公【少典氏第138代、黃帝第127代、詹姓第90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名字輩,
釋明:
………………………………………………………
………………………………………………………
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五)
釋明:
………………………………………………………
………………………………………………………
中華詹姓統宗譜(卷六)
拾壹、少典氏第149代、黃帝第138代、詹姓第101代系譜表
釋明:
拾貳、少典氏第159代、黃帝第148代、詹姓第111代系譜表
釋明:
拾叁、少典氏第169代、黃帝第158代、詹姓第121代系譜表
釋明:
拾肆、少典氏第179代、黃帝第168代、詹姓第131代系譜表
釋明:
拾伍、少典氏第189代、黃帝第178代、詹姓第141代系譜表
釋明:
拾陸、少典氏第199代、黃帝第188代、詹姓第151代系譜表
釋明:
拾柒、少典氏第209代、黃帝第198代、詹姓第161代系譜表
釋明:
拾捌、少典氏第219代、黃帝第208代、詹姓第171代系譜表
釋明:
拾玖、少典氏第229代、黃帝第218代、詹姓第18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少典氏第239代、黃帝第228代、詹姓第19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壹、少典氏第249代、黃帝第238代、詹姓第20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貳、少典氏第259代、黃帝第248代、詹姓第21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叁、少典氏第269代、黃帝第258代、詹姓第22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肆、少典氏第279代、黃帝第268代、詹姓第23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伍、少典氏第289代、黃帝第278代、詹姓第24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陸、少典氏第299代、黃帝第288代、詹姓第25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柒、少典氏第309代、黃帝第298代、詹姓第26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捌、少典氏第319代、黃帝308代、詹姓第271代系譜表
釋明:
貳拾玖、少典氏第329代、黃帝第318代、詹姓第28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少典氏第339代、黃帝第328代、詹姓第29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壹、少典氏第349代、黃帝第338代、詹姓第30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貳、少典氏第359代、黃帝第348代、詹姓第31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叁、少典氏第369代、黃帝第358代、詹姓第32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肆、少典氏第379代、黃帝第368代、詹姓第33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伍、少典氏第389代、黃帝第378代、詹姓第34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陸、少典氏第399代、黃帝第388代、詹姓第35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柒、少典氏第409代、黃帝第398代、詹姓第36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捌、少典氏第419代、黃帝第408代、詹姓第371代系譜表
釋明:
叁拾玖、少典氏第429代、黃帝第418代、詹姓第38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少典氏第439代、黃帝第428代、詹姓第39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壹、少典氏第449代、黃帝第438代、詹姓第40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貳、少典氏第459代、黃帝第448代、詹姓第41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叁、少典氏第469代、黃帝第458代、詹姓第42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肆、少典氏第479代、黃帝第468代、詹姓第43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伍、少典氏第489代、黃帝第478代、詹姓第44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陸、少典氏第499代、黃帝第488代、詹姓第45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柒、少典氏第509代、黃帝第498代、詹姓第46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捌、少典氏第519代、黃帝第508代、詹姓第471代系譜表
釋明:
肆拾玖、少典氏第529代、黃帝第518代、詹姓第48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少典氏第539代、黃帝第528代、詹姓第49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壹、少典氏第549代、黃帝第538代、詹姓第50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貳、少典氏第559代、黃帝第548代、詹姓第51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叁、少典氏第569代、黃帝第558代、詹姓第52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肆、少典氏第579代、黃帝第568代、詹姓第53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伍、少典氏第589代、黃帝第578代、詹姓第54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陸、少典氏第599代、黃帝第588代、詹姓第55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柒、少典氏第609代、黃帝第598代、詹姓第56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捌、少典氏第619代、黃帝第608代、詹姓第571代系譜表
釋明:
伍拾玖、少典氏第629代、黃帝第618代、詹姓第58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少典氏第639代、黃帝第628代、詹姓第59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壹、少典氏第649代、黃帝第638代、詹姓第60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貳、少典氏第659代、黃帝第648代、詹姓第61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叁、少典氏第669代、黃帝第658代、詹姓第62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肆、少典氏第679代、黃帝第668代、詹姓第63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伍、少典氏第689代、黃帝第678代、詹姓第64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陸、少典氏第699代、黃帝第688代、詹姓第65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柒、少典氏第709代、黃帝第698代、詹姓第66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捌、少典氏第719代、黃帝第708代、詹姓第671代系譜表
釋明:
陸拾玖、少典氏第729代、黃帝第718代、詹姓第681代系譜表
釋明:
柒拾、少典氏第739代、黃帝第728代、詹姓第691代系譜表
釋明:
柒拾壹、少典氏第749代、黃帝第738代、詹姓第701代系譜表
釋明:
柒拾貳、少典氏第759代、黃帝第748代、詹姓第711代系譜表
釋明:
柒拾叁、少典氏第769代、黃帝第758代、詹姓第721代系譜表
釋明:
柒拾肆、少典氏第779代、黃帝第768代、詹姓第731代系譜表
釋明:
柒拾伍、少典氏第789代、黃帝第778代、詹姓第741代系譜表
釋明:
柒拾陸、少典氏第799代、黃帝第788代、詹姓第751代系譜表
釋明:
柒拾柒、少典氏第809代、黃帝第798代、詹姓第761代系譜表
釋明:
柒拾捌、少典氏第819代、黃帝第808代、詹姓第77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玖、少典氏第829代、黃帝第818代、詹姓第78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少典氏第839代、黃帝第828代、詹姓第79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壹、少典氏第849代、黃帝第838代、詹姓第80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貳、少典氏第859代、黃帝第848代、詹姓第81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叁、少典氏第869代、黃帝第858代、詹姓第82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肆、少典氏第879代、黃帝第868代、詹姓第83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伍、少典氏第889代、黃帝第878代、詹姓第84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陸、少典氏第899代、黃帝第888代、詹姓第85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柒、少典氏第909代、黃帝第898代、詹姓第86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捌、少典氏第919代、黃帝第908代、詹姓第871代系譜表
釋明:
捌拾玖、少典氏第929代、黃帝第918代、詹姓第88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少典氏第939代、黃帝第928代、詹姓第89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壹、少典氏第949代、黃帝第938代、詹姓第90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貳、少典氏第959代、黃帝第948代、詹姓第91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叁、少典氏第969代、黃帝第958代、詹姓第92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肆、少典氏第979代、黃帝第968代、詹姓第93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伍、少典氏第989代、黃帝第978代、詹姓第94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陸、少典氏第999代、黃帝第988代、詹姓第95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柒、少典氏第1009代、黃帝第998代、詹姓第96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捌、少典氏第1019代、黃帝第1008代、詹姓第971代系譜表
釋明:
玖拾玖、少典氏第1029代、黃帝第1018代、詹姓第981代系譜表
釋明:
…………………………………………………………
………………………………………………………
內文
…………………………………………………………
凡例
一、中國姓氏源遠流長,從盤古氏開天闢地至少典氏系譜不明順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衍傳同源共祖萬脈千支,古今歷史典籍發現兩萬兩千多個姓氏,目前常用漢姓有四千一百多個姓,系譜溯源據清高宗勑撰御批歷代通鑑輯覽、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古今姓氏書籍、族譜,所考據編撰而成。
二、本譜紀年依黃帝甲子紀年表,朝代依序為三皇一燧人氏、三皇二太昊伏羲氏、三皇三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宋、元、明、清、中華民國。
三、本系譜採用南朝周興嗣撰著千字文作為輩序(昭穆),少典氏第一代是「天」,少典氏第二代、炎帝第一代為「地」、少典氏第十二代、黃帝第一代為「昃」依序排列,倫正輩明永續生生不息的人有傳家有譜國有史之譜(普)世價值。
四、本系譜表,代與代之間以┌┬┐├┼┤└┴┘↑↓─│←→符號區隔,同一代以長子、次子、三子依序排列。有…表示系譜中斷待考。
五、中華姓氏家族創新編譜法,每個姓氏原有宗族系譜有完整至現代者,或間有闕系中斷,應以史實註釋續修之,重點以知者以傳知,疑者考之為原則;若祖先源流系譜無資料可稽難考者,以中華民族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誕生於生於歲次丁亥(黃帝紀年前丁亥577年、民國前5185年、公元前3274年。)為推算點,少典氏至歲次丙戌、公元2014年、民國103年,共有5288年,俗例以30年為1代作為概括計算是少典氏第176代餘8年、炎帝神農氏第175代、黃帝軒轅氏第165代「忘字輩」作為寫譜轉承點,從能得知祖先名諱、諡號之出生年,不分男女詳載生平事功,配合上述換算代數衍伸,誠屬不得已的得已創意編譜法;以中華姓氏源流通譜(2013年普及本)為中華姓氏編譜範例寫譜,感恩長輩造福,惜福永世璀璨億萬年!
六、編撰學淺才疏,敬請各界惠予指教達成集思廣益的目標,再版得以更新!
………………………………………………………
…………………………………………………………
河間堂渡台祖玉裕公、剛義、其賢公族譜(2014年版)
2014-03-06(中華姓源圖書館)中華詹姓統宗譜: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06/17/8137797_358280559.shtml
卷下、詹氏得姓後系譜表
(公益新聞通訊社)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下):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22581480
…………………………………………………………
中華民族的開端 三皇一┌三皇┌柏皇┌中央┌大庭┌粟陸┌驪連
盤古┌天皇┌地皇┌人皇┌三皇├羲氏┤伏羲氏族,自公元前四四七七年即
氏.┴氏.┴氏.┴氏.┤一隧│姓風│位至無懷氏公元前三二一八年,十
←人類初始,盤古開天闢└人氏┤姓伏└六氏共一二六0年,朝代下續炎帝
地。從三皇一隧人氏至現代的年├郝骨氏
表見:黃帝甲子紀年表。 └女媧,創婚姻娶嫁制,人類優生學始祖。
釋明:
………………………………………
驪連┌渾沌┌赫胥┌尊盧┌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陰康┌無懷氏
氏.┴氏.┴氏.┴氏.┴氏.┴氏.┴氏.┴氏.┴氏.┼祝融┌少典
編者詹招琳綜核史料,無懷氏與祝融氏屬同時代不同氏族。└氏 ┴氏 →
釋明:
人類初始,傳說盤古氏開天闢地,揭開宇宙人類生活空間;盤古氏至三皇一伏羲氏族,相距也許數萬十年或數萬年,文字未興不知次第順序;三皇一燧人氏:燧人氏生於黃帝紀年前歲次歲次乙卯1809年、民國前六四一七年、公元前4506年(編者說明:三皇一隧人氏出生年,以三皇二太昊伏羲氏在位年加三十年而來。)隧人氏,三皇之首,發明鑽木取火,以備火化,熟食保健。妣華胥,生男子為伏羲,女子為女媧;太昊伏羲氏族集團首領,生於渭水中游的天水(今甘肅省東部)境內,自公元前四四七七年即位,歷太昊燧人氏族、女媧氏、柏皇氏、中央氏(亦曰中皇)、大庭氏(亦曰朱顏氏)、粟陸氏、驪連氏(亦曰昆連)、渾沌氏(亦曰混敦)、赫胥氏、尊盧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亦曰子襄)、葛天氏、陰康氏、至無懷氏公元前三二一八年等十六氏族集團共一二六0年,(資料來源自:歷代通鑑輯覽卷之一。)其氏族集團後來東徙定居並建立政權於古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姓風。朝代下續三皇三炎帝神農氏。
…………………………………………………………
壹、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代、炎帝前1代系譜表、黃帝前11代系譜表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少典氏
天 地 玄 黃 宇 宙 洪 荒 日 月 盈 昃輩序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炎帝
三皇三 朝代
少典┌炎帝─臨魁─帝承─帝明─帝宜─帝來─帝裹─節莖┬姜克─榆罔
妣有├勗其┬巨駓┬芒昧┬夷栗┬柏堅┬諱節┬赫胡┬封胥┬依盧┬啟昆→黃帝系
蟜氏│妣扶│妣蜀│妣逿│妣女│妣赤│妣钜│妣摩│妣女│妣九│妣有
女安└胥氏└山氏└伊氏└儀氏└水氏└閭氏└利氏└娥氏└方氏└蟜氏
登,生長子石年(炎帝神農氏族集團首領)炎帝生於今陝西省寶雞市南郊的姜水,姓姜,次子勗其(黃帝軒轅氏族集團首領),黃帝生於今陝西省寶雞市境內岐山縣一帶的姬水(又稱岐水),姓姬。
釋明:
中華民族姓氏炎黃總始祖第一代少典氏:天字輩,即少典國君,諱烈山氏,又號厲山氏,迺祝融氏之分派也,少典氏,生於歲次丁亥(公元前3274年、民國前5185年。)妣有蟜氏安登(又曰任姒)。生二子,長子石年、是為炎帝神農氏,次子勗其,派下是為黃帝軒轅氏。(年齡兄石年,比弟勗其,年長四歲。)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又姓姬。」譙周史記集解:「有熊國君,少典之子也」國語中之晉語四:「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史記索隱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又案:國語雲「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黃帝、炎帝」。然則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黃二帝雖則相承,如帝王代紀中閒凡隔八帝,五百餘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豈黃帝經五百餘年而始代炎帝後為天子乎?何其年之長也!
詹招琳注:「少典是遠古時代一國之氏族集團領袖。」國語所說,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炎帝與黃帝,炎帝氏族集團領袖姓姜,歷十代500餘年,遞傳黃帝,炎、黃非胞兄弟也。
少典氏第二代、三皇三第一代炎帝神農氏:地字輩,父少典氏,母有蟜氏安登之長子,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故曰姓姜,諱石年,又諱軌,號神農氏,漢族,生於歲次太昊乙巳(公元前3256年、民國前5167年),逝世於歲次壬辰(公元前3089年、民國前5000年)享壽168歲。即位歲次甲申至癸卯(公元前3217至公元前3079年)在位140年,國都徙魯。葬于萬陽山。
(二世公炎帝諱石年,又諱軌,號神農氏,迺厲山氏之長子也,生於太昊乙巳115年,夢于即位後壬辰145年,享壽168歲,葬于萬陽山。資料來源:民國七年劉譜古代世系)
妣萛葊水氏聽詙(又曰奔水氏。)生七子(一云13子)一女,長子臨魁、次子董權、三子會魁、四子鬥臨、五子姜邛、六子姜柱、七子姜起等七子,女娃。生女曰女娃(嘗游於東海,溺而不返,化為鳥,其狀如鳥,文首白啄赤足,名曰精衛。常嘟西山木石,以填於東海。)(神農系譜下略)
少典氏第二代勗其公:地字輩,諱勗其公,父少典氏,母有蟜氏安登之次子,生於歲次己未公元前3242年、民國前5153年,逝於歲次戊子公元前3093年、民國前5004年,享壽160歲,妣扶氏,生子巨駓。
(二世公少典君諱勗其公迺厲山氏之次子也,生子女媧,戊申三年,夢于炎帝戊子140年,享壽160歲,妣扶氏,生子巨駓。)
少典氏第三代諱巨駓公:玄字輩,迺勗其公之子也;妣蜀山氏,生子芒昧。
少典氏第四代諱芒昧公:黃字輩,迺巨駓公之子也;妣逿伊氏,生子夷栗。
少典氏第五代諱夷栗公:宇字輩,迺芒昧公之子也;妣女儀氏,生子柏堅。
少典氏第六代諱柏堅公:宙字輩,迺夷栗公之子也;妣赤水氏,生子節。
少典氏第七代諱節公:洪字輩,迺柏堅公之子也;妣鉅閭氏,生子赫胡。
少典氏第八代諱赫胡公:荒字輩,迺節公之子也;妣摩利氏,生子封胥。
少典氏第九代諱封胥公:日字輩,迺赫胡公之子也;妣女娥氏,生子依盧。
少典氏第十代諱依盧公:月字輩,迺封胥公之子也;妣九方氏,生子啟昆。以上皆相繼為少典國君派下直系。
…………………………………………………………
貳、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1代、炎帝第10代、黃帝前1代系譜表
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少典氏
盈 昃 辰 宿 列 張 寒 來 暑 往 秋 輩序
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炎帝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黃帝
五帝一 夏 朝代
啟昆┬五帝┌昌意─乾荒┬五帝二 ┌五帝五
妣有│一 │姓姬 ├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虞舜
寶 │公孫│ └女脩─臯陶┬伯益,派下衍傳秦、宋、唐朝
│又姓├元囂┬蟜極┬五帝┌帝摯,姓姬└、中華民國
└子高 ├帝嚳┤唐堯,派下衍傳漢朝
├后稷─漦璽─叔均─不窋─鞠陶─公劉→
└派下衍傳周朝
釋明:
少典氏第十一代諱啟昆公:盈字輩,父迺依盧公,母九方氏之子,有熊國君,由少典國北遷於熊(河南開封新鄭縣。)改國號曰有熊,為人剛健中正。
妣女蟜氏女附寶,生二子,長子黃帝軒轅氏、次子子高。
少典氏第十二代昃字輩、黃帝第一代黃帝:父少典國君啟昆,母曰附寶之長子;名軒轅,又名荼,字玄律,長於姬水,姓姬,又姓公孫。
黃帝生於黃帝紀年前歲次癸丑十一年、炎帝裔榆罔四十五年、民國前四六一九年、公元前二七0八年誕生於壽丘,今山東曲阜縣,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即位於黃帝紀年元年歲次甲子、民國前四六0八年、公元前二六九七年,神農氏衰,諸侯咸尊為天子,代神農氏族集團末代榆罔,建國有熊,今河南省新鄭縣,其德土行以云紀事,有土德之瑞(土色尚黃),是為黃帝,創立億萬代建國制度宏規,至黃帝紀年歲次癸卯一00年、民國前四五0九年、公元前二五九八年,在位一00年,帝逝葬橋山,今陜公縣黃陵縣,享壽一一一歲。
黃帝元妃公陵氏生三子,昌意、元囂。龍苗;次妃方纍氏生二子,休、清;第三妃彤魚氏生二子,揮、夷彭;第四妃嫫母生子二人,蒼林、禺陽;凡妃之子九人,庶妾之子十六人,共二十五人;別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釐、佶、儇、依及青陽。夷彭為二紀也,其十三人皆姬姓。傳位於次子元囂,是為少昊。據《史記》記載:「黃帝25子,得其姓者14人。」黃帝共有25個兒子,其中14人被分封得姓。這14人共得到12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晉皇甫謐撰帝王代紀:昌意,雖黃帝之嫡,以劣降居若水為諸侯。世本:昌意降居為侯。
少典氏第十三代昃字輩、黃帝第二代元囂:父黃帝,母公陵氏之次子,姓姬,一云己姓,名摯,字青陽,其德金行,遂號金天氏;生有聖德,其立也,鳳鳥適至,因以鳥紀官;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
元囂生於黃帝紀年八十五年歲次戊子、民國前四五二四年、公元前二六一三年,誕生於窮桑,今山東曲阜縣。
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甲辰一0一年、民國前四五0八年、公元前二五九七年,國都曲阜,至黃帝紀年歲次丁卯一八四年、民國前四四二四年、公元前二五一四年,在位八十四年。逝葬於云陽,今山東曲阜縣,享壽一00歲。傳位於胞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妣不詳,子女古籍所載紛云。
黃帝元妃公陵氏次子元囂,元囂青陽即少昊也。又與黃帝次妃方纍氏次子清,清生少昊,古籍至今無定論。元囂若引用鄭玄著作者則曰玄囂。
史記五帝本紀索隱:玄囂,帝嚳之祖。案:皇甫謐及宋衷皆云玄囂青陽即少昊也。今此紀下云「玄囂不得在帝位」,則太史公意青陽非少昊明矣。而此又云「玄囂是為青陽」,當是誤也。謂二人皆黃帝子,並列其名,所以前史因誤以玄囂青陽為一人耳。宋衷又云:「玄囂青陽是為少昊,繼黃帝立者,而史不敘,蓋少昊金德王,非五運之次,故敘五帝不數之也。」
少典氏第十四代宿字輩、黃帝第三代蟜極:姓姬,元囂之子,母不詳。未繼位。妣陳豐氏裒,生子帝嚳。公妣生逝不詳。
少典氏第十五代列字輩、黃帝第四代帝嚳:姓姬,父蟜極,母陳豐氏裒。名夋,號高辛氏。
帝嚳生於黃帝紀年歲次辛亥年二二八年、民國前四三八一年、公元前二四七0年,生而神靈,十五歲佐顓頊,受封於辛。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丙戌二六三年、民國前四三四六年、2457二四三五年,以水德代顓頊王天下,以人事紀官,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都毫(公毫),今河南偃師縣,一云都帝丘。至黃帝紀年歲次乙未三三二年、民國前四二七七年、公元前二三六六年,在位七十年。逝葬壽丘,今河南滑縣,壽一0五歲。傳位長子摯,在位八年,帝摯再傳位給胞弟唐堯在位一00年;唐堯再傳位給虞舜在位五十年。
配四妃,元妃有邰氏之女姜源,生后稷;次妃妃有絨氏之女簡狄,生契;三妃陳豐氏之女慶都,生帝堯;四妃娵訾氏之女常儀,生帝摯。
列女傳的母儀傳,棄母姜源:「棄母姜嫄者,邰侯之女也。當堯之時,行見巨人跡,好而履之,歸而有娠,浸以益大,心怪惡之,蔔筮禋祀,以求無子,終生子。以為不祥而棄之隘巷,牛羊避而不踐。乃送之平林之中,後伐平林者鹹薦之覆之。乃取置寒冰之上,飛鳥傴翼之。姜嫄以為異,乃收以歸。因命曰棄。姜嫄之性,清靜專一,好種稼穡。及棄長,而教之種樹桑麻。棄之性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堯使棄居稷官,更國邰地,遂封棄於邰,號曰后稷。及堯崩,舜即位,乃命之曰:「棄!黎民阻飢,汝居稷,播時百穀。」其後代代居稷,至周文武而興為天子。君子謂姜嫄靜而有化。詩云:「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又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此之謂也。
頌曰:棄母姜嫄,清靜專一,履跡而孕,懼棄於野,鳥獸覆翼,乃復收恤,卒為帝佐,母道既畢。」公漢儒家學者劉向箸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棄母姜源、周氏三母)、賢明傳(周宣姜后)、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歷史書籍。
少典氏第十六代張字輩、黃帝第五代后稷:姓姬,父帝嚳,母有邰氏姜源。名棄,號后稷,生卒年歲不詳。
幼喜好種樹麻菽,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胞兄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帝舜黃帝(第十代?)說,百姓不得飽食,你做農師播種百穀使百姓免一飢餓,有功封於邰,后稷之興在陶唐虞夏之際,皆有令德,農為國之本。
竹書紀年中載:帝堯陶唐氏五十八年(黃帝紀年歲次辛丑三九八年、民國前四二一一年、公元前二三00年。)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妣姞人氏,生子漦璽。
少典氏第十七代寒字輩、黃帝軒轅氏第六代漦璽:后稷子,母不詳。襲父職,務稼穡。(氏族典:后稷舜封於漦,故漦璽。路史:后稷封台(邰),故台璽。)妣不詳。
少典氏第十八代來字輩、黃帝軒轅氏第七代叔均:犛璽子,母不詳。襲父職,務稼穡。妣不詳。
少典氏第十九代暑字輩、黃帝軒轅氏第八代不窟:叔均子,當夏太康(夏太康元年、黃帝紀年歲次癸巳五一0年、民國前四0九九年、公元前二一八八年。)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公北戎狄間。妣不詳,生子曰鞠陶。
少典氏第二十代往字輩、黃帝軒轅氏第九代鞠陶:(鞠陶一作鞠)不窟子,母不詳。妣不詳,生子曰公劉。
…………………………………………………………
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少典氏
秋 收 冬 藏 閏 餘 成 歲 律 呂 調 輩序
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炎帝
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黃帝
夏 商 朝代
公劉┬慶節─皇僕┬弗差─毀隃┬公非─辟方─高圉─侯牟─亞圉─雲都→
姓姬└國於豳 └史記差弗 └註:公非至太公,據世本。
釋明:
少典氏第二十一代秋字輩、黃帝第十代公劉:鞠陶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后稷之業;鹹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于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妣不詳,子慶節立。
少典氏第二十二代收字輩、黃帝第十一代慶節:父公劉之子,母不詳,國於豳,慶節卒;妣不詳,子皇樸立。
少典氏第二十三代冬字輩、黃帝第十二代皇樸:父慶節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弗差。
少典氏第二十四代藏字輩、黃帝第十三代弗差:父皇樸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毀喻。
少典氏第二十五代閏字輩、黃帝第十四代毀喻:父弗差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公非。
少典氏第二十六代餘字輩、黃帝第十五代公非:父毀喻(毀隃亦作毀渝、毀榆、偽榆)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辟方。
少典氏第二十七代成字輩、黃帝第十六代辟方:父公非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高圉。(史記索隱:系本云:公非辟方。皇甫謐云:公非字辟方也。)
少典氏第二十八代歲字輩、黃帝第十七代高圉:父辟方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生子侯侔。據竹書紀年,商祖乙十五年(黃帝紀年歲次庚戌一一八七年、民國前三四二二年、公元前一五一一年。)命邠侯高圉。妣不詳,生子侯侔。
少典氏第二十九代律字輩、黃帝第十八代侯侔:父高圉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亞圉。
少典氏第三十代呂字輩、黃帝第十九代亞圉:父侯侔之子,母不詳,嗣位幽國,生子云都。據竹書紀年,殷商盤庚十九年(黃帝紀年歲次戊午一三一五年、民國前三二九四年公元前一三八三年。)命邠侯亞圉。妣不詳,生子云都。
………………………………………………………
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少典氏
調 陽 云 騰 致 雨 露 結 為 霜 金 輩序
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炎帝
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黃帝
商 西周 朝代
雲都─太公─祖紺─諸盩┬公叔┌古公┌太伯┌姬昌┬西周┌西周┌西周三
│太王│追尊│妣太│諡號│諡號└康王
│姜任│王 │姒 │武王│成王,公元前
└姒 └任 │氏族│太公│一一一五
│典,│次女│位三七年
│生十│邑姜├唐叔┌晉國:
│一二│妣齊├楊抒→
│二年├韓侯│姓楊
│創立├寒侯├子良
│周朝├應侯├公明
└鎬 └伯 └姓賈
釋明:
少典氏第三十一代調字輩、黃帝第二十代云都:父亞圉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妣不詳,生子太公。 少典氏第三十二代陽字輩、黃帝第二十一代太公:父云都之子,母不詳,嗣位豳國,復修后稷之業;妣不詳,生子組紺。(史記索隱:系本云:太公組紺諸盩。三代世表稱叔類,凡四名。皇甫謐云公祖一名組紺諸盩,字叔類,號曰太公也。)
少典氏第三十三代云字輩、黃帝第二十二代組紺:父太公之子,母不詳,復修后稷之業,生諸盩。據竹書紀年:殷祖甲十三年(黃帝紀年歲次乙亥民國前三一五七年、公元前一二四六年)公戎來,賓命邠侯組紺。妣不詳,生子諸盩。
少典氏第三十四代騰字輩、黃帝第二十三代諸盩:父組紺之子,母不詳,復修后稷之業:妣不詳,生公叔祖類。
少典氏第三十五代致字輩、黃帝第二十四代公叔祖類:父諸盩之子,母不詳,復修后稷之業;妣不詳,生古公亶父。
少典氏第三十六代雨字輩、黃帝第二十五代古公亶父:父公叔祖類之子,母不詳;生於商殷武丁元年、黃帝紀年歲次丁巳公元前一三二四年,逝於商殷祖甲三十三年、黃帝紀年歲次乙未民國前三一三七年、公元前一二二六年,享壽九十九歲。
古公亶父,復修祖先后稷與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受薰鬻、戎狄攻擾,欲得地與民,民皆怒欲戰,古公不忍殺人父子而君之,民國前三二三八年、公元前一三二七年(待考。)遂與私屬離開豳地渡過漆阻二水,踰梁山定居歧山之下周原,立國號曰周,當時,不但豳地人民連鄰近之國民,風聞古公遺仁愛,舉國扶老攜幼全都歸附古公於歧山下,古公為揚棄戎狄的習俗,營築宮室房舍,將人民分成幾個城邑居住,設置職有專司的五官職,民皆歌樂頌任姒、
妣任姒生三子,長子太伯、次子仲雍(虞仲)、三子季歷。
列女傳的母儀傳,周氏三母:「三母者,大姜、大任、大姒。大姜者,王季之母,有邰氏之女。大王娶以為妃。生大伯、仲雍、王季。貞順率導,靡有過失。大王謀事遷徙,必與。大姜。君子謂大姜廣於德教。大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中女也。王季娶為妃。大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於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聖,大任教之,以一而識百,卒為周宗。君子謂大任為能胎教。古者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蹕,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於邪色,耳不聽於淫聲。夜則令瞽誦詩,道正事。如此,則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過人矣。故妊子之時,必慎所感。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人生而肖萬物者,皆其母感於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謂知肖化矣。大姒者,武王之母,禹后有莘姒氏之女。仁而明道。文王嘉之,親迎於渭,造舟為梁。及入,大姒思媚大姜、大任,旦夕勤勞,以進婦道。大姒號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內。大姒生十男:長伯邑考、次武王發、次周公旦、次管叔鮮、次蔡叔度、次曹叔振鐸、次霍叔武、次成叔處、次康叔封、次聃季載。大姒教誨十子,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及其長,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君子謂大姒仁明而有德。詩曰:「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於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又曰:「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此之謂也。
頌曰: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公漢儒家學者劉向箸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棄母姜源、周氏三母)、賢明傳(周宣姜后)、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歷史書籍。
少典氏第三十七代露字輩、黃帝第二十六代太伯:父古公亶父,母大姜任姒;生於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壽九十一歲。
少典氏第三十七代露字輩、黃帝第二十六代仲雍(虞仲):父古公亶父,母大姜任姒;生於殷高宗武丁四十四年庚子,壽九十二歲,知父親欲立弟季歷,兄弟二人乃紋身斷髮,入荊蠻句吳,建立吳國,以讓季歷。
少典氏第三十七代露字輩、黃帝第二十六代季歷:古公亶父之三子,父古公亶父,母大姜任姒;名公季,繼祖先遺風篤行仁義,四面諸侯從之。
季歷生於商殷武丁四十八年、黃帝紀年歲次甲辰公元前一二七七年,逝於帝乙十二年、黃帝紀年歲次辛巳公元前一一八0年,享壽九十八歲,葬在鄂縣之南山。
妣河南摯任氏之女太任,生長子昌,有聖瑞,祖父古亶父說,我代當有興者,其在昌乎;次子耀,三子東虢仲,四子公虢叔。
竹書記年:殷武乙三十五年(武乙在位僅四年。待考。)周王季伐公落鬼戎。又殷大丁四年(黃帝紀年歲次庚午),周人伐餘無之戎,克之,周王季命為殷牧師。
少典氏第三十八代結字輩、黃帝第二十七代姬昌:季歷(父48歲生之)之長子,母太任。太任之性,性慈端莊維德,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教子,而生文王。
文王昌生於殷祖甲二十八年、黃帝紀年歲次辛卯公元前一二三0年,逝於商殷紂二十年、黃帝紀年歲次丁卯公元前一一三四年,享壽九十七歲。諡號文王;葬在雍州萬年縣公南二十八里原上。
文王昌生而有聖瑞,及長受殷紂命為諸侯領袖為公伯,國於歧山之下,得專征伐,遵祖先后稷公劉之業,篤仁敬老,慈少的德業,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積善累德,諸侯多歸附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被殷紂囚於羨里,後六年自歧山下遷都於豐邑,七年而崩,其次子武王發即位,追尊為文王。
妣陜公渭北有莘氏之女太姒,生長子伯邑考、早卒,次子發,即位是為武王,三子管叔鮮,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郕叔武,七子霍叔處,八子衛康叔,九子毛叔鄭,十子冉季載,十一子郜叔,十二子雝叔(雍)伯,十三子曹振鐸,十四子滕叔繡,十五子畢公高,十六子原叔,十七子豐叔,十八子郇叔,及召公奭、黎侯、伯廖、叔穎等。
建峰詹氏族譜,公伯侯周文王像贊;昔我穆考,作侯公土,以引以翼,以綏庶子,三分有二,率歸王所,佑啟後人,鹹正無忤。
少典氏第三十九代為字輩、黃帝第二十八代姬發(西周一):父文王昌,母太姒之次子,姓姬,名發,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庚寅公元前一一七一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己卯公元前一一二二年,是為武王,以火德王天下,建立周朝,國都鎬,今陜公長安縣公南,一云公安縣公北。西周自此始,至黃帝紀年歲次乙酉公元前一一一六年十二月,在位七年逝。得年五十四歲。葬在雍州萬年縣公南二十八里畢原上,今陜公咸陽。
妣齊太公太公次女邑姜,生誦、韓、應、晉、邗。
招琳注:黃帝紀年元年公元前二六九七年至周武王逝於公元前一一一六年,有一五八一年,傳二十八代,每代平均年數五六點四七年。如以每代三十年為基準,顯仍有遺闕祖先名諱之疑;固有黃帝第五代后稷,受黃帝第十代舜封於漦之疑?。
周朝自第一代黃帝紀年元年為公元前二六九七年,至黃帝第二十七代周文王逝於公元前一一三四年,有一五六四年,每代平均年數為五十八年,其間后稷至古公在戎狄,長壽乎?間闕乎?再以第二十八代周武王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即位,至第五十九代赧王逝於公元前二五六年,三十二代有八六七年平均年數為二十七點零九年。
少典氏第四十代霜字輩、黃帝第二十九代姬誦(西周二):父武王發(父42歲生之),母邑姜之長子,姓姬,名誦,生於黃帝紀年歲次癸酉公元前一一二八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丙戌公元前一一一五年,十三歲繼位是為成王,國都陜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壬戌公元前一0七九年四月,在位三十七年逝,依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得年五十歲,葬畢原。
成王誦,十三歲繼位,年少不能治事,周公攝政當國七年,正百官以明臣職,設南郊以祀上帝,立大社以封諸侯,誅管蔡以安社稷。制禮作樂。天下大治,四夷賓服。成王祇勤於德,夙夜匪懈。以微子開代殷後,立國於宋。萬民和睦頌聲興。
妣不詳,生子釗。
………………………………………………………
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少典氏
金 生 麗 水 玉 出 崑 岡 劍 號 巨 輩序
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炎帝
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黃帝
詹姓始祖宮文公名志宏字文錄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詹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詹姓
西周 東周 朝代
周朝系譜 詹姓得姓後系譜
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西周┌東周┌洩父
三 │四 │五 │六 │七 │九 │十 │十一│十二│一 │未即位蚤卒
姬釗┼姬瑕┼姬滿┼繄扈┼姬囏┼姬燮┼姬胡┼姬靖┼姬宮├姬宜├王子狐
諡號│諡號│諡號│諡號│諡號│諡號│諡號│諡號│涅 ┤臼 ┴王子烈
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夷王│厲王│宣王│諡號│諡號平王,母申氏
公元│前一│前一│前九│前九│前八│前八│前八│幽王│前七七0在位五一
前一│0五│00│四六│三四│九四│七八│二七│前七└伯服,母褒姒
0七│二位│一位│在位│在位│在位│在位│在位│八一在位一四年
八在│五一└五五│一二└二五└一六└三七│四六│妣申后、褒姒
六年└后 ├姬辟方,諡號孝王│共和│后 │文錄,公京築城,功
閩南省建峰詹氏宗譜畫像載:「文王十│四一│前八│姓詹,詹姓始祖。
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螽斯│有十│0六│元配田氏
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四年│年封├三子尚父,入嗣係楊
,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鄭國│杼第七代紹甲,入嗣
譜載:宣王次子宮文“見詹氏族譜”“氏族典:宣王├四子陸侯,姓陸
封其子三人,一曰尚父(宣王十九年、一說二年)封├五子謝侯,姓謝丘,
為楊侯。楊譜載:宣王五子尚父入嗣為楊澗,一封陸│陸侯、謝侯、謝丘。
鄉為陸侯,後有陸氏,一封謝丘為謝侯後有謝丘氏”└宣王封陸姓、謝姓等
詹姓源自西周裔岀河間
周宣王分封考據:
鄭國:公元前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八0六年封姬友於鄭國,建都新鄭,鄭姓始祖,至歷22君, 公元前375年,韓滅鄭止立國394年。
詹國:西周宣王三十七年公元前七九一年封次子姬宮文,名至弘,字文錄,宮字輩,鎬京築城,功賜爵侯,譜稱文侯,以爵建立詹國為姓,詹姓始祖。
閩南省建峰詹氏宗譜畫像載:「文王十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螽斯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釋明:
周朝:三皇五帝→夏→商→周朝,西周、東周
少典氏第四十一代金字輩、黃帝第三十代姬釗(西周三):父成王誦(父20歲生之),母不詳,姓姬,名釗,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辰公元前一一0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癸亥公元前一0七八年,是為康王,國都陜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戊子公元前一0五三年九月逝,在位二十六年逝,得壽五十七歲,依諡法,溫柔好善曰康,葬畢原。
康王釗承文武之業,無所變更,敬恭神人,勤修先王之訓典,四夷賓服,海內晏煙然。百姓興於禮樂,囹圄空虛。故成康之際,刑錯不用四十餘年,有唐虞之風焉。康王作康誥以告之,天下安寧,諸侯來朝,使稱成康之治。
妣不詳,生子瑕。
少典氏第四十二代生字輩、黃帝第三十一代姬瑕(西周四):康王釗之子(父41歲生之),母不詳,姓姬,名瑕,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申公元前一0六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己丑公元前一0五二年,是為昭王,國都鎬,今陜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己卯公元前一00二年,在位五十一年逝,享壽六十八歲。依諡法,儀容恭美曰昭。葬在河南登封縣少室山陽城公穀。
昭王瑕時,王道微缺,王南巡狩,返濟漢水時,舟人以惡之,以膠舟進王,中流膠解,王被溺死於江上。
妣房后,生子滿。
少典氏第四十三代麗字輩、黃帝第三十二代姬滿(西周五):昭王瑕之子(父20歲生之),母房氏,姓姬,名滿,生於黃帝紀年歲次辛亥公元前一一五0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庚辰公元前一00一年,是為穆王,國都南鄭,今陜公華縣,至黃帝紀年歲次甲公元前九四七年,在位五十五年逝於祇宮,享壽一0四歲。依諡法,布德執義曰穆。葬在公安城公南二十五里恭張村。
穆王滿立,湣文武之道缺,舉用賢才,以治其國。惟王性逸豫,欲肆其心,周遊天下,及得八駿馬,以造父為禦,從事公征,進抵曠原,去國萬里,然後東還。巡狩之遠,亙古未聞。滅徐遷戎。國威大振。王在位久,教化衰,刑罰繁,思有以清之,乃作呂刑,以訓戎天下後代。
父南巡遭溺,諱之不告,十七年公元前九八五年,皋陶之後徐夷自稱偃王,諸侯而朝者三十六國,率九夷諸侯,以伐宗周,公至河上,王賴楚之助力伐徐,徐子北走彭城,造父有功封於趙,今山公趙城。
妣不詳,生長子繄扈繼位是為共王,次子辟方繼位是為孝王。傳位長子繄扈。
少典氏第四十四代水字輩、黃帝第三十三代姬繄扈(西周六):穆王滿之長子(父33歲生之),母不詳,姓姬,名繄扈,生於黃帝紀年歲次癸亥年公元前一0一八,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乙亥公元前九四六年,是為共(一云恭)王,國都南鄭,今陜公華縣,至黃帝紀年歲次丙戌公元前九三五年,在位十二年逝;享壽八十四歲,依諡法,既過能改曰共。
共王繄扈能庇昭穆之闕,故春秋稱之。
妣不詳,生子懿王囏。傳位子懿王囏,繼位是為懿王。
少典氏第四十四代水字輩、黃帝第三十三代姬辟方,(西周八):穆王滿之次子,母不詳,姓姬,名辟方,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戌公元前九五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壬公元前九0九年,是為孝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丙寅公元前八九五年,享壽六十五歲,依諡法,慈惠愛親曰孝。無嗣,傳位胞兄懿王艱之子燮(第三十五代)繼位是為夷王。
孝王辟方時,有非子(本譜黃帝第三十七代秦非子,公元前八九七年建立秦國,秦始皇政之祖先也。)者,善養馬,王命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王封非子為附庸之君,邑於秦。
少典氏第四十五代玉字輩、黃帝第三十四代姬囏(西周七):共王繄扈之長子(父60歲生之),母不詳,姓姬,名囏,生於黃帝紀年歲次壬戌公元前九五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丁亥公元前九三四年,是為懿王,國都槐里,今陜公興平,在位二十五年,至黃帝紀年歲次辛亥公元前九一0年,在位二十五年逝,得年五十歲,依諡法,溫柔賢善曰懿。傳位胞叔孝王辟方。
懿王囏興居無節,號令不時,諸侯攜貳,王室衰微。公戎侵鎬,翟人侵岐,乃徙都槐里。
妣不詳,生子燮,繼位是為夷王。
史記云: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周朝宗法傳叔未傳子之特例。
招琳注:訪間族譜,共王繄扈生懿王囏及孝王辟方,誤也。孝王辟方是懿王囏之胞叔,非兄弟,朝代序與系譜倫理尊卑要分明也。
少典氏第四十六代出字輩、黃帝第三十五代姬燮(西周九):懿王囏之子(父22歲生之),母不詳,姓姬,名燮,生於黃帝紀年歲次癸未公元前九三九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丁卯公元前八九四年,是為夷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壬午公元前八七九年,在位十六年逝,享壽六十歲,依諡法,安心好靜曰夷。
夷王燮之得立,諸侯之之力也。王德諸侯,始下堂見,降與抗禮,覲禮遂廢,而王室寖衰矣。
妣不詳,生子胡繼位是為厲王。
少典氏第四十七代崑字輩、黃帝第三十六代姬胡(西周十):夷王燮之子(父36歲生之),母不詳,姓姬,名胡,生於黃帝紀年歲次戊午公元前九0三年,在陜公岐山縣;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癸未公元前八七八年,是為厲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己未公元前八四二年,在位三十七年後,西周共和十四年,逝於公元前八二八年,享壽七十六歲,依諡法,殺戮無辜曰厲,是為厲王。葬霍邑,今山公霍縣。
厲王在位時,因好利。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則殺之。召公諫曰:防民之口,基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王不聽,萬民弗忍共叛襲王,王出奔於彘,今山公霍縣。生長子靖,匿召公之家,國人圍之,召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國人今殺王子靖,王其以我為讎而懟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讎懟,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靖終能逃出危難。
妣不詳,生長子靖,次子鄭桓公友鄭姓始祖。
西周共和:自黃帝紀年歲次庚申公元前八四一年為共和元年,因厲王奔彘由周定公、召穆公二相共掌朝政,史稱西周共和,至黃帝紀年歲癸酉公元前八二八年,共有十四年。厲王崩,召、週二公共立太子靖,是為宣王。
西周共和元年:西周共和元年(庚申,公元前八四一年)起中國歷史始有正確之紀年。此之前朝代紀年或帝王年歲各有所本,莫衷一是。
少典氏第四十八代岡字輩、黃帝第三十七代姬靖(西周十一):厲王胡之長子,姓姬,名靖,字靜,生在陜公岐山縣,生年不詳。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甲戌公元前八二七年,是為宣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己未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四十六年。依諡法,聖善周聞曰宣。
宣王靖,承厲王之烈,內有撥亂之志,遇災而懼,側身修行,勤於政事,任賢使能,外攘夷狄,北伐玁狁,南平荊蠻,公伐公戎,東平淮徐,恢復侵地。大會諸侯於東都洛邑,周道中興(史稱公元前八二七年為宣王中興。)然鮮克終始,不籍千畝。喪師南國,料民太原,枉殺杜伯,拒納諫言,善政中息。
周宣王,妣姜后,所生子女,正史僅見宮涅。宣王次子宮文 “見詹氏族譜”“氏族典:宣王封其子三人,一曰尚父封楊為楊侯,楊譜說宣王五子尚父入嗣為楊澗,一封陸鄉為陸侯後有陸氏,一封謝丘為謝侯後有謝丘氏”。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非營利性與公益性線上閱覽(昭公二十六年):至于厲王,王心戾虐,萬民弗忍,居王于彘,諸侯釋位,以間王政,宣王有志,而後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弔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攜王奸命,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遷郟鄏,則是兄弟之能用力於王室也;攜王(?公元前760年,一說公元前750年),姬姓,名余臣(一說「余」據戰國時代楚國的《清華簡(貳)繫年》記載,余臣為「幽王之弟」,又被稱為攜惠王、惠王;周平王時,郭公翰王子余臣為王,史稱攜王。周二王並立。相持若干年後,晉文公殺攜王,終結二王並立局面。
妣姜后,生五子,長子姬宮涅繼位是西周幽王(生於宣王33年、公元前795年,搜神記),次子姬宮文公,名志宏,字文錄,公京築城,(宣王37年庚戌公元前791年)功錫爵詹侯,姓詹為詹姓得姓始祖;三子尚父封為楊侯(楊姓族譜則云第五子尚文名澗,入嗣楊紹甲為嗣子(養子),宣王19年公元前809年再命爵封為楊侯,待考。)四子陸侯,五子謝侯。
列女傳的賢明傳,周宣姜后:「周宣姜后者,齊侯之女也。賢而有德,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宣王嘗早臥晏起,後夫人不出房。姜后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不才,妾之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夫苟樂色,必好奢窮欲,亂之所興也。原亂之興,從婢子起。敢請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生過,非夫人之罪也。」遂復姜后而勤於政事。早朝晏退,卒成中興之名。君子謂,姜后善於威儀而有德行。夫禮,後夫人禦於君,以燭進。至於君所,滅燭,適房中,脫朝服,衣褻服,然後進禦於君。雞鳴,樂師擊鼓以告旦,後夫人鳴佩而去。詩曰:「威儀抑抑,德音秩秩。」又曰:「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夫婦人以色親,以德固。姜氏之德行可謂孔膠也。
頌曰:嘉茲姜后,厥德孔賢,由禮動作,匡配周宣,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為中興君。」公漢儒家學者劉向箸列女傳共分七卷,共記敘了105名婦女的故事。這七卷是:母儀傳(棄母姜源、周氏三母)、賢明傳(周宣姜后)、仁智傳、貞順傳、節義傳、辯通傳和孽嬖傳;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歷史書籍。
建峰詹氏族譜,文王十二代孫周宣王像讚:「赫赫宣王,螽斯蟄蟄,中興以德,百代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少典氏第四十九代劍字輩、黃帝第三十八代姬宮涅(西周十二):父靖,母姜后之長子,姓姬,名宮涅,生在陜公岐山縣,據搜神記:宮涅生於宣王33年、公元前795年,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庚申公元前七八一年,是為幽王,國都鎬,今山公長安;至黃帝紀年歲次庚午公元前七七一年,在位十一年,被殺於驪山之下,按諡法,動靜亂常曰幽。葬驪山,今陜公臨潼縣東北二十五里。
幽王宮涅,不親九族,而好讒諂,不恤國事,刑罰不中,諸侯皆不欲朝,而公夷東夷,交侵中國。征伐不息,政繁賦重。任用非人,國人鹹怨,馳騁弋獵,廢后及子,以適褒姒之意。怠政滅倫,自招寇賊。卒招申侯與犬戎之亂,王被殺於驪山之下(今陜公臨潼縣。)虜褒姒,盡取周寶賂而去,西周遂亡。諸侯擁立太子宜臼,是為東周平王。
妣申氏,生長子宜臼,再妣褒姒,生次子伯服。
少典氏第五十代號字輩、黃帝第三十九代姬宜臼(東周一):幽王宮涅,母申氏之長子,姓姬,名宜臼,生在陜公岐山縣,生年不詳;即位於黃帝紀年歲次辛未公元前七七0年,是為東周平王,國都河南洛陽,至黃帝紀年歲次辛酉公元前七二0年,在位五十一年。逝葬河南太康縣。
平王宜臼立,避戎寇,東遷洛邑,苟且偷安,忘不共戴天之仇,輕棄咎都,隨不即亡,而大事全非。自是王室衰微,賞罰不行,齊、楚、秦、晉始大,橫行專姿,以強併弱,春秋之局始此。而周天子名號雖存,實以杞、宋等矣。平王東遷以鄭武公、莊公相繼為卿士,左右朝政,桓王即位,鄭莊公憤而不朝,桓王親自伐鄭,王師戰敗以虢公為卿,桓王中箭受傷,次後諸侯背叛,九族不親,周政益衰,天子僅成名位。
妣不詳,生長子洩(一云洩父),名洩父,未即位蚤卒,洩父子林即位是為桓王(東周二)、次子狐、三子王子烈。
……
楊姓系譜摘要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
楊抒─伯沃─楊庚─楊文─昭成─楊康─昭甲┬楊澗─楊其─丁宏┬威嚴→下略
姓楊 └妣伊祁氏,生五子└一云岑
釋明:
姬杼首封楊侯及其世系
湖南城步縣的楊氏族譜(簡稱《城步譜》)、廣東的梅州楊氏族譜(簡稱《梅州譜》)和湖南望城的卯田楊氏族譜(簡稱《卯田譜》)認定楊氏受姓之始祖為杼公。楊杼世系的詳細情況刊列如後:
黃帝第三十代、楊姓一代楊杼(姬杼):周武王發之孫,唐叔虞之次子,晉侯燮之弟。《海南楊氏宗譜》稱其又名平杼,亦尊其為楊姓開派之始祖。生於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公元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時(均為夏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楊侯,食采于楊國,始以楊為姓。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公元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時,壽86歲,諡忠廉。葬于弘農西門外,金龜形,乾山巽向。【在《卯田譜》中,除載有杼公畫像外,還有鼻祖杼公墓圖。圖記云:楊杼墓在陝西弘農縣,龍遠勿述,經西源畢,橫開大帳,中抽降脈,閃躍連斷,撒落平洋,結金龜上水一局,穴情精巧,涇渭二水,夾流南北,二山排列,大賬包裹羅城,城外尖賀秀峰如畫。茲依舊牒恭錄,俾各房子孫咸知鼻祖邱墓之所在。】
配姒氏,生於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公元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時(卒年不詳),誥封貞靜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黃帝第三十六代楊昭甲、楊姓七代:昭甲乃箕子之裔入嗣。昭甲之子楊澗,係周宣王第五子尚父,名澗,入嗣。
據海南楊氏宗譜
黃帝第三十七代、楊姓七代楊紹甲:(箕子六世孫),生於周夷王元年丁酉(公元前924年)正月二十日戌時,官禮部尚書,聘為上卿,封侯爵,周宣王元年甲戌(公元前827年),敕命肇封為大太祖楊侯。卒于共和元年庚申(公元前841年)四月十八日酉時,壽83歲,諡孝善。葬山東樂陵南門外南,蛇出洞形,辛山乙向。贊曰:恩錫九重,纘祀承宗,心懷箕子,孝格蒼穹。
配鳳氏,生於周夷王五年辛丑(公元前919年)二月初一日亥時,卒于周厲王二十年壬寅(公元前858年)四月十五日酉時,壽61歲,封慈善夫人。葬同夫山。養子澗。
據海南楊氏宗譜,尚父楊澗再封楊侯及其世系
黃帝第三十代、楊姓一世楊杼(姬杼):周武王發之孫,唐叔虞之次子,晉侯燮之弟。《海南楊氏宗譜》稱其又名平杼,亦尊其為楊姓開派之始祖。生於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公元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時(均為夏曆,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楊侯,食采于楊國,始以楊為姓。卒于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公元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時,壽86歲,諡忠廉。葬于弘農西門外,金龜形,乾山巽向。【在《卯田譜》中,除載有杼公畫像外,還有鼻祖杼公墓圖。圖記云:楊杼墓在陝西弘農縣,龍遠勿述,經西源畢,橫開大帳,中抽降脈,閃躍連斷,撒落平洋,結金龜上水一局,穴情精巧,涇渭二水,夾流南北,二山排列,大賬包裹羅城,城外尖賀秀峰如畫。茲依舊牒恭錄,俾各房子孫咸知鼻祖邱墓之所在。】
配姒氏,生於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公元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時(卒年不詳),誥封貞靜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據《卯田譜·舊序》載:“粵稽我楊氏鼻祖,系出姬姓叔虞之後裔也。自周康王六年戊辰歲,肇封叔虞之子諱杼為楊侯大夫,即以楊為氏焉。傳至六世康公被亂所害。宣王元年甲戌,聘箕子六世孫諱紹甲,以祀其先,不數年,報國陣亡。王不忍絕其祀,不得已命五子諱澗再封楊侯,以承其祧。”這就是史書中所記的“周宣王少子名尚父,封于楊邑(在今湖北省襄陽一帶),號稱楊侯,建立楊國,後為晉國兼併,原楊國族子孫從封邑命姓為楊氏(見《廣韻》)。”
黃帝三十七代、楊姓第八代楊澗:父周宣王,母姜氏,出嗣楊紹甲(黃帝三十六代、楊姓第七代)養子,字尚父,生於周厲王十三年乙未(公元前866年)六月十八日卯時。周宣王姬靜十九年壬辰(公元前809年)敕命再封為太祖楊侯(一說為周宣王二年),事父至孝。卒于周宣王二十五年戊戌(公元前803年)八月十五日卯時,壽61歲,諡忠邦。葬南京西門外黃鍬形,乾山巽向。(生、卒及封侯爵之年份待考?)
贊曰:賦性堅忠,螟負孝純,螽瓞綿報,振蟄有倫。
配伊氏、祁氏。伊氏生於周厲王十五年丁酉(公元前864年)八月初八日丑時,卒于周宣王四十年癸丑(公元前788年)五月初八戌時,壽76歲,諡敬戒夫人。葬同夫山。生子五:寅、具、其、見、輿。
………………………………………………………
卷下、中華詹姓統宗譜
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40代、黃帝第129代、詹姓第92代裔孫/詹招琳考證/
目錄
(20120806)(公益新聞通訊社)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下):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22581480
卷上、中華詹姓統宗譜 (總譜)民國95/8/2/公元1996版
目錄
中華民族少典氏炎黃總始祖系譜
壹、中華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代、炎帝前1代系譜表、黃帝前11代系譜表
貳、炎黃總始祖少典氏第11代、炎帝第10代、黃帝前1代系譜表
………………………………………………………
………………………………………………………
卷下、中華詹姓統宗譜
卷下、詹氏得姓後系譜
河間堂詹姓統宗譜,宮文公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詹侯是為詹姓元年。
河間堂詹姓統宗譜,宮文公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詹侯是為詹姓元年。
釋明:
釋明:
釋明:
釋明:
釋明:
陸、少典氏第99代、黃帝第88代、詹姓第51代系譜表(下略)
………………………………………………………
………………………………………………………
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少典氏
劍 ,號 巨 闕 珠 稱 夜 光 果 珍 李 輩序
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黃帝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詹姓
詹姓襲宮文公侯爵玄孫禮公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詹禮
西周 東周(春秋始) 朝代
河間堂中華詹姓統宗譜,宮文公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詹侯是為詹姓紀年元年。
釋明:
一、周朝系譜
西周┌東周┌太子┌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八
十二│一 ├洩父┤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姬班
涅 ┤臼 ┤位蚤│諡號│諡號├齊 │諡號│諡號┤臣 │匡王
諡號│諡號│卒 │桓王┤莊王┤諡號│惠王┤襄王│諡號┤公元前六
幽王│平王├王子│前七│妣王│僖王│前六│前六│頃王│一二┌東周
公元│前七│狐 │一九│前六│前六│七六│五一│前六│位六│十
前七│七0├王子│在位│九六│八一│在位│在位│一八│東周├姬夷→
八一│在位└烈 │二三│在位│在位│二五│三三│在位│九 │諡號
在位│五一 │妣紀│一五│五年│妣媯│妣隗└六年├姬瑜┴簡王
一一├伯服 │、季│姚后├王子│后 │后 │諡號定王
后 │二二 └后 └克 │前六└虎 └六在位二一
姒 └秋始至前四八一年春秋終└攻打惠王,不克,出奔溫邑。見左傳。
釋明:(略)
二、詹姓系譜
河間堂詹姓統宗譜,宮文公公元前七九一年封爵詹侯是為詹姓紀年元年。
宮文┬詹詳┌詹浩┌詹韓┌詹禮┬國典┌詹宇┬詹紹┌詹嘉┬詹寶┌詹穎
本姓│詹國├詹采├詹朝│字尚├國芳┤字嘉├詹綬┤字宗├詹完├詹遇→
姬,│二 ├詹資├詹幹│節 │字伯│世 │字子│美 ├詹容│字子安
名志├詹譁┼詹泰│詹國│妣尹│宜 │妣楊│堅 │頃王├詹宗┤周地官
宏 │字美│詹國│四 │氏 │妣顏│氏 │妣房│時處│妣阮│司徒
字文│輝 │三 ├詹乾│一云│氏 └詹宙└氏 │瑕以│氏 └妣田氏
公京│尹氏│夫人│字世│襲祖先侯
宮文(注一)國與辭典首頁與漢典:始祖,相似詞為鼻祖,相反詞為後人、後裔;釋義為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基此宮文公是詹姓總始祖,玄孫五代祖禮襲宮文公詹姓侯爵祖是也!
父公(注二)詹父周桓王執政期間位高權重的忠義大夫,公元前七0二年,虢公在周王室面前誣陷他的大夫詹父。詹父有理,於是帶領周桓王的軍隊攻打虢國;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父公因保詹國衛詹姓家族產業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導致詹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而結束。故禮公襲爵指詹為姓。
中華民族宗族譜,殷代以前諸侯國的史事已經不可能編排紀錄,周代以後的史事才可以少量的箸錄。帝王世系的記載,黃帝以後都記有年數。(注一)詹姓始祖宮文公至五代祖禮公,見於詹姓宗族譜,鮮少見於正史,而詹父忠孝勇的事蹟載於左傳(注二),筆者以為詹父不載宗族譜與叛亂有關,使詹國結束,且湖北黃岡詹氏宗譜載:顯公生二子,英、父。左傳亦云,詹父之後有詹嘉。河間統宗代系圖兼考載,顯公,元配趙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子二,英、服(父)公為桓王大夫。基此,宮文公曾孫英公與父公胞兄弟也;如東周武公姓姬,父親赧王退位後,未繼位,貶為平民百姓,筆者以為詹父因保護祖產而叛亂犧牲,後裔應感父祖忠孝勇的偉大精神垂譜千古!
(注一)史記三代世表,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記,尚矣。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周以來乃頗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紀元年,正時日月,蓋其詳哉。至於序尚書則略,無年月;或頗有,然多闕,不可錄。故疑則傳疑,蓋其慎也。
余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歷譜諜終始五德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年月,豈虛哉!於是以五帝系諜、尚書集世紀黃帝以來訖共和為世表。
詹父見春秋左傳桓公十年:「虢仲譖其大夫詹父於王,詹父有辭,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與莊公十九年:「初,王姚嬖于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溫,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河南溫縣。)
周惠王即位時,惠王派人攻取蒍國(王子頹的老師),的菜園,用作畜牧場,並且剝奪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的土地田產。因此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秋季,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和蘇子奉王子頹進攻惠王。失敗之後,蘇子奉王子頹出奔衛國。衛國和南燕國聯合討伐東周獲勝,惠王出奔。冬季王子頹正式稱王。公元前674年春季,鄭厲公試圖斡旋王子頹和惠王失敗,鄭厲公只好將惠王帶回鄭國三年後的秋季,鄭厲公和惠王從鄔邑攻入成周,取下寶器才回到鄭國,冬季王子頹與支持他的五大夫飲酒觀歌舞。鄭厲公見虢叔,商定討伐王子頹。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年夏季,鄭厲公見虢叔率領各國的軍隊攻入王城,殺掉王子頹和蒍國等五位大夫,王子頹之亂平定,惠王獎賞鄭厲公,將虎宰以東土地給與鄭厲公;因此一歷史事件導致詹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而結束,故禮公襲祖爵指詹為姓。
宋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辯證:“詹氏周有詹父、詹桓伯云出自周宣王支子,封為詹侯,晉有詹嘉,虢有詹父”
詹父公,從左傳資料見證是東周二桓王林(公元前719至公元前697在位23年)、東周三莊王陀(公元前696至公元前682在位15年)、東周四僖王胡齊(公元前681至公元前677在位5年)、東周五惠王閬公元前676至公元前652在位25年)的東周四朝元老,四朝王位共68年。
禮公(注三)禮公世襲祖侯爵(亦稱襲爵:繼承祖先官位或封號。也叫做「襲封」),指爵為姓:禮公世襲祖(祖指詹姓始祖宮文公)侯爵,指爵(爵指宮文公公京築城,功錫爵詹侯)為姓;詹姓三十一代子孚公(子興三弟)撰詹氏序略摘要:「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註一)封次子至弘為詹侯,邑安公至今,詹城存焉」。「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姬,受父宣王封為詹侯,五世孫禮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詹氏受姓之略也。」又同譜漢尚書郎李密拜撰詹氏世系敘略摘要:「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公侯,食邑于詹。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姬姓之別自此始也。
釋明:
詹姓始祖第一代(少典氏第四十九代(劍字輩)、黃帝第三十八代)宮文公,父周宣王靜,姓姬,母姜氏之次子,名志宏(弘),字文錄,本姓姬,生逢西周末年,公京築城以固朝廷,宣王37年庚戌、公元前791年功錫爵詹侯,封爵授姓詹,故譜稱詹文侯,以侯爵封地百里建立詹國,疆域南至於京,北達于燕,食采河間,望出渤海:元配田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四子,長子詳(仕),次子譁(仕),三子諄(仕),四子訓(仕)。公葬咸陽(在陜公省,秦代首都,今陜公省東北。)妣葬長安(唐朝首都,今陜公省公安市。)城外。宮文公傳衍裔孫歷百代遍全球,迄今(公元2015年)有2806年的歷史,普天下詹姓一家親」!
蘆源詹氏宗譜:「詹侯,諱文,葬河間府城南六十里五十九,喪合葬,其墓有石虎六枚、石人八枚、石(門內卦)二枚、石住六枚、華表四枚、墓田二十里,守墓奴二十戶。」民國38年、公元1949年版。
新安廬源詹氏合修宗譜,公元2002年版,清朝詹華盛等修,卷一詹氏世系卷之首,詹姓原始,文祖,周時受封為詹侯,食采河間,夫人高平田氏生子華。
閩南省建峰詹氏宗譜畫像載:「文王十二世孫周宣王像贊曰:赫匕宣王,螽斯蟄匕,中興以德,百世不易,聿懷多福,派衍萬億,封子詹侯,以爵為氏。」
建峰詹氏族譜,受姓詹侯鼻祖志弘公像讚:「錫命於周,承家以傳,其盛赫赫,其澤綿綿,南至於京,北達于燕,宗之繁衍,史氏紀焉。」
安徽新安廬源詹氏合修宗譜,始封於詹文侯遺像贊曰:「懿惟吾祖,受命於周,詹城屹屹,得姓之由。」
宮文公受封於詹氏祖讚:「赫赫宗周,姬氏者流,宣王支子,食采封侯,於彼姓詹,得姓之由。」
詹氏原始總世系/詹招琳編輯校對/
周宣 第一世 第二世 第三世
王 志宏 祥公 浩公
次子 諱文本黃帝 志宏公長子 祥公長子
之後姬姓之 事周平王伐 妣趙氏
裔事周築城 大戎有功封 采公
受封為詹侯 為鎮關大將 祥公次子
食采河間今 軍 妣高氏
西京有詹侯 妣劉氏 資公
城在焉後世 生子五 祥公三子
子孫因以詹 浩
為姓 采
夫人高平田 資
贊曰
於穆詹侯 錫命周宣 築城受封 有光於前。
驊騮開道 啟迪後賢 文忠武烈 奮臂爭先。
其盛赫匕 其澤棉匕 南至於京 北達於燕。
分支別派 奕葉萬千 詳載家乘 俾久傳焉。
資料來源:福建詹明杰宗長
(注一):詹侯賜爵年代考:據公元二五五年蜀州太守公子孚拜手撰詹氏序略:「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詹姓始祖宮文公的起始年代)封次子至弘為詹侯,邑安公至今,詹城存焉。」周宣王姬靜庚午封次子至弘為詹侯,應是周宣王在位三十七年歲次庚戌公元前七九一年,非庚午(宣王即位前四年?宣王未登基如何封爵?)周宣王在位元年歲次甲戌至四十六年歲次己未(公元前八二七年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四十六年間),僅有在位七年庚辰、十七年庚寅、二十七年庚子、三十七年庚戌;搜神紀曰周宣王長子幽王宮涅生於宣王三十三年,次子宮文公封爵應是庚戌(宣王三十七年)始合乎史實邏輯,周宣王五年公元前八二三年封申伯於謝城、二十二年公元前八0六年封姬友於鄭國,三十七年公元前七九一年封姬宮文於詹國,而後生揚侯、謝侯、陸侯等。之前筆者見舊詹譜云文侯(志宏)生於宣王中興元年、公元前827年,據此似乎次子宮文公比宣王長子宮涅年長?特此正之!
少典氏第五十代號字輩、黃帝第三十九代、詹姓第二代譁公(詹國二):父宮文公,母田氏之次子,字美輝,襲封詹侯,周官上大夫。元配尹氏誥封一品夫人,生六子,長子浩、次子采、三子資、四子泰(仕)、五子顯、六子斌(仕)。
少典氏第五十一代巨字輩、黃帝第四十代、詹姓第三代顯公(詹國三):父譁公,母尹氏之五子,元配趙氏誥封一品夫人,生五子,長子韓,次子朝(仕),三子幹(仕),四子乾,五子英,六子父(湖北黃岡詹氏宗譜載:顯公生二子,英、父。左傳亦云,詹父之後有詹嘉。河間統宗代系圖兼考載,顯公,元配趙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子二,英、服(父)公為桓王大夫。)。
湖南常甯詹氏存誠堂原始譜序載:顯公子英,字世賢,襲侯爵,桓王時,諸侯不臣,英率群下景從。夫人申氏。顯公次子父為桓王大夫,以忠義奉命守塞,生二子俱別傳。湖南常甯詹氏存誠堂原始譜序,歲康戌(?)首夏吉日 小子運昌謹識。
少典氏第五十二代闕字輩、黃帝第四十一代、詹姓第四代英公(詹國四):父顯公,母趙氏之五子,字世賢,桓王(公元前719年至前698年在在位22年)時,諸侯不臣,公率臣下景從。元配夫人申氏,元配誥封一品夫人,生一子禮。
東周桓王與詹英公同輩:東周一平王東遷,以鄭武公、莊公相繼為卿士,左右朝政,桓王即位,鄭莊公憤而不朝,桓王親自伐鄭,王師戰敗以虢公為卿,桓王中箭受傷,之後諸侯背叛,九族不親,周政益衰,天子僅成名位。詹姓宗譜載:黃帝第41代、詹姓第4代詹英,桓王(黃帝第41代)時,諸侯不臣,英公率臣下景從。正史與宗譜所載相符合。
少典氏第五十二代闕字輩、黃帝第四十一代、詹姓第四代父公:父顯公,母趙氏(據黃岡譜:詹顯生詹服。固始譜:詹顯生詹父。宋鄧名世撰古今姓氏書辯證:“詹氏周有詹父、詹桓伯云出自周宣王支子,封為詹侯,晉有詹嘉,虢有詹父”),母趙氏之六子,為周桓王(公元前七一九年至公元前六九八年在位二十二年)執政期間位高權重的忠義大夫,公元前七0二年,虢公在周王室面前誣陷他的大夫詹父。詹父有理,於是帶領周王的軍隊攻打虢國。夏天,虢公亡命到虞國(注一。)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河南溫縣。),
周惠王即位時,惠王派人攻取蒍國(王子頹的老師),的菜園,用作畜牧場,並且剝奪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的土地田產。因此周惠王二年、公元前675年秋季,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和蘇子奉王子頹進攻惠王。失敗之後,蘇子奉王子頹出奔衛國。衛國和南燕國聯合討伐東周獲勝,惠王出奔。冬季王子頹正式稱王。公元前674年春季,鄭厲公試圖斡旋王子頹和惠王失敗,鄭厲公只好將惠王帶回鄭國三年後低秋季,鄭厲公和惠王從鄔邑攻入成周,取下寶器才回到鄭國,冬季王子頹與支持他的五大夫飲酒觀歌舞。鄭厲公見虢叔,商定討伐王子頹。周惠王四年、公元前673年夏季,鄭厲公見虢叔率領各國的軍隊攻入王城,殺掉王子頹和蒍國等五位大夫,王子頹之亂平定,惠王獎賞鄭厲公,將虎宰以東土地給與鄭厲公;因此一歷史事件導致詹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而結束(注二),故禮公襲祖爵指詹為姓。
(注一):東周桓王林十八年、公元前七0二年,魯桓公十年,左傳:「十年春,曹桓公卒。虢仲譖其大夫詹父於王。詹父有辭(理),以王師伐虢。夏,虢公出奔虞。」
(注二):東周惠王閬二年、公元前六七五年、魯莊公十九年,左傳:「初,王姚嬖于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周惠王閬)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溫(河南溫縣。)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
起初,王姚受到周莊王的寵愛,生下子頹。子頹也受到寵愛,讓蒍國作他老師。等到周惠王即位之後,佔取了蒍國的菜園作為飼養禽獸的地方。周大夫邊伯的房子靠近王宮,惠王據為己有。惠王又奪取子禽、祝跪和詹父的田地、收回膳夫石速的棒祿,所以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發動叛亂,也利用周大夫蘇氏對周王室的不滿。秋天,六位大夫侍奉子頹攻打惠王,沒有取勝,逃亡到蘇氏的溫邑。蘇子侍奉子頹逃亡到衛國。衛、燕兩國軍隊攻打周惠王。冬天,立子頹為周天子。
詹父公,從左傳資料見證是東周二桓王林(公元前719至公元前697在位23年)、東周三莊王陀(公元前696至公元前682在位15年)、東周四僖王胡齊(公元前681至公元前677在位5年)、東周五惠王閬(公元前676至公元前652在位25年)的東周四朝元老,四朝周王共在位68年。
周朝宗法制度自周公以後,雖確立了嫡長子繼承法,到了春秋時期貴族專政和君位的鬥爭仍然不斷圍繞權力而進行發生。例如嫡長子雖已確立而中途夭折該如何,又君主廢嫡立庶應該怎麼辦,這些很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貴族之間擁立派和反對派便藉口以發生鬥爭。如周室內部發生王子克、王子帶、王子頹和王子朝之亂都是其例。最後一次王子朝之亂,時間竟延續了十幾年之久,等叛亂結束,已由春秋進入戰國時期了。父公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對詹姓宗族而言是位偉大的祖先作為讓後裔有地斯有財的活生存空間,偉大喇!
少典氏第五十三代珠字輩、黃帝第四十二代、詹姓第五代禮公:父英公,母申氏之子,字尚節(一云字世周),一云尚節,公元前六七五年,周惠王強奪取詹國土地,叔父因保衛詹國祖產而發動叛亂未成逃亡到蘇氏的溫邑,導致詹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而詹國結束,禮公世襲祖侯爵,指爵為姓(注一);妣尹氏(一云高平白氏),生三子,長子國典(仕),次子國芳(仕),三子國茂。
詹姓自文錄公,本姓姬,公京築城,公元前791年功賜詹侯,封爵授姓詹,故譜稱詹文侯,建立詹國,疆域南至於京,北達于燕,英公在公元前675年因胞弟父公保衛祖產而叛變結束襲爵詹國,建國四代116年(公元前791年至公元前675年。)英公之子禮公世襲祖侯爵,故指爵詹姓,以遺後裔!
(注一)禮公世襲祖侯爵(亦稱襲爵:繼承祖先官位或封號。也叫做「襲封」),指爵為姓:禮公世襲祖(祖指詹姓始祖宮文公)侯爵,指爵(爵指宮文公公京築城,功錫爵詹侯)為姓;詹姓三十一代子孚公(子興三弟)撰詹氏序略摘要:「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注一)封次子至弘為詹侯,邑安公至今,詹城存焉」。「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姬,受父宣王封為詹侯,五世孫禮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詹氏受姓之略也。」又同譜漢尚書郎李密拜撰詹氏世系敘略摘要:「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公侯,食邑于詹。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姬姓之別自此始也。」宗支繁衍代有賢人出,迄今(公元2015年)有2806年,普天下詹姓一家親!」
禮公襲封指詹祖讚:「金枝玉葉,服遠厚別,指爵為姓,以遺後裔,蟄墊螽斯,綿綿瓜瓞。」
安徽新安廬源詹氏合修宗譜:指詹為姓禮公遺像贊曰:詹城嗣守,土姓攸同,榮君之命,播祖之功,昭茲來許,緬想高風。謹題。
少典氏第五十四代稱字輩、黃帝第四十三代、詹姓第六代國芳公:父禮公,母尹氏(一云高平白氏),之次子,字伯宜,周官中大夫,妣顏氏,生二子,長子宇,次子宙。
少典氏第五十五代夜字輩、黃帝第四十四代、詹姓第七代宇公:父國芳公,母顏氏之長子,字嘉代,元配楊氏,生二子,長子紹、次子綬。
少典氏第五十六代光字輩、黃帝第四十五代、詹姓第八代綬公:父宇公,母楊氏之次子,字子堅,妣房氏,生子嘉。湖北譜綏公,字子堅,襄王聞其賢,就詢時務,王嘉之,夫人田氏,生子嘉邑(指采邑)。
少典氏第五十七代果字輩、黃帝第四十六代、詹姓第九代嘉公:父綬公,母田氏之子,字宗美,頃王時為晉靈公(公元前620年至前605年間)大夫,公元前614年處瑕(後改嘉縣)以守桃林之寨,鞏固周朝。妣田氏,生五子,長子寶,次子完,三子容(仕),四子宗(仕)、五子譽(引用公元1809年詹懷彥詹姓宗譜,嘉公生譽,譽生父,父生尹。)
湖北譜嘉公為嘉宅,字宗美,又曰石宗,匡王(公元前六一二年至前六0七年在位六年)時為晉靈公大夫,處瑕以守桃林之寨。
東周頃王五年、歲次丁未公元前614年、魯文公十三年,左傳:「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詹嘉住在瑕邑,防守桃林這個險要據點,為設險守國之道,使秦師不得在由河曲以侵晉地。瑕為詹嘉之采邑,後改嘉縣,瑕在今河南陝縣公南,一云山公省芮城南,與桃林隔河相對,故處瑕就能守桃林;桃林塞在今河南閻鄉以公,接陝公潼關界,公元1954年閻鄉併入靈寶縣。靈寶縣秦置函穀關,漢屬弘農郡,隋為桃林縣,唐天寶年間於縣城南古函穀關附近,發現靈符易名靈寶至今。地理通釋,桃林塞,自潼關至函穀關歷陜華二州之地,俱謂之桃林塞,今陜公華陰縣以東,河南靈寶縣以公皆是也。
本譜引用湖北蘄春詹氏五修詹譜,嘉公生譽,譽生父,父生師古。
少典氏第五十八代珍字輩、黃帝第四十七代、詹姓第十代宗公:父嘉公,母待查之四子,周官知軍大人,配阮氏,生二子,長子穎(仕),次子顒(仕)。
浦城詹譜云,宗生穎、遇。遇原名謹,國朝皇上禦諱,上一字改遇。
少典氏第五十八代珍字輩、黃帝第四十七代、詹姓第十代譽公:父嘉公之次子,生子父。
………………………………………………………
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六九少典氏
李 柰 菜 重 芥 姜 海 鹹 河 淡 鱗 輩序
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黃帝
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詹姓
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詹禮
東周 春秋終 戰國始 朝代
一、周朝系譜
東周┌東周┌太子┌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東周
十 │十一│晉 │十三│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二一│二二│二四
姬夷┼姬泄│東周├姬猛├姬仁┼姬介┼哀王┼姬午┼姬驕┼姬喜┼姬定→
諡號│心 ┤十二│諡號│諡號│諡號├去疾│諡號│諡號│諡號│諡號
簡王│諡號├姬貴┤悼王│元王│貞定├思王│威烈│安王│烈王│慎靚
公元│靈王│諡號│前五│公元│王 ├姬嵬│王 │前四│前三│王
前五│前五│景王│二0│前四│前四│諡號┤前四│0一│七五│公元
八五│七一│前五│位一│七五│六八│考王│二五│在位│位七│前三
在位│在位│四四│東周│在位│在位│前四│在位└二六│東周│二0
一四│二七│在位│十四│年數└二八│四0│二四 │二三│在位
│后 │敬王 │ │0三 │顯王
└佞夫│公元前四八一年春│ └二二一年終└八在位四八
└二年春秋始) └(注一)
釋明:(略)
姬揭(注一)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於河南(王城),是為西周桓公。西周桓公死後,子威公立。惠公繼承威公之位,在周顯王二年公元前367年又封少子姬班於鞏(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史稱「東周」。此時周潮領土內再分「西周」、「東周」小國,周朝的領土便更為縮小。
二、詹姓系譜
詹遇┬詹甯┌詹開┌詹家┬篤信┌詹衍,周地官司徒┌詹志┬詹孝┬詹瑞→
簡王├詹杲├詹間┤楚縣└篤行│食采河澗為詹姓開│字行│字至│字子祥
地官├詹燮│東周│尹 ┌詹何┤分堂號(郡)之始│寬 │純 │周赧王
司徒├詹淵│靈王├詹季┤字守├詹韶,河東分堂祖│妣杜│妣姚│官下卿
原名├詹肅│時鄭│字宜│仕 ├詹桓,河間堂祖 │氏 │氏 └妣趙氏
避國│字至│字桓│楚縣│敬王│分堂│字林│字守 │顯王
朝皇│匡 │伯 │尹 │時官│祖 │軒 │成 │時官
諱上│靈王│氏 └氏 │夫后│字至│隱 │氏 ├詹傳
改遇│大夫│●姓 │隱釣│遷河│氏 │(土 └詹有
釋明:
少典氏第五十九代李字輩、黃帝第四十八代、詹姓第十一代遇公:宗公之次子,遇,原名謹,避國朝皇上禦諱,上一字改遇。東周簡王公元前五八五年至前五七二年在位十四年)時周地官司徒後,召見授卿不受。字子安,妣田氏(一云鄭氏),生六子,長子甯,次子杲,三子燮(仕),四子淵,五子肅,六子甫(仕、台譜阜)。盧源詹氏宗譜:「宗公生庸,庸公生阜。」贛粵譜云:宗生顒(遇與顒,形同?)。顒生阜。
少典氏第六十代柰字輩、黃帝第四十九代、詹姓第十二代甫公:遇公之六子,(甫一云阜、一云名父),字至匡,東周靈王(公元前571年至前545年在位27年)時官中大夫;妣張氏,生三子長子開,次子間,三子聞。春秋筆削發微圖的周王族諸氏中云,詹父生桓伯。
少典氏第六十一代菜字輩、黃帝第五十代、詹姓第十三代間公:父甫公,字桓伯,東周靈王(公元前571年至前545年在位27年)時為鄭大夫;公元前五三三年周景王使桓伯奉詞責晉。生平功績卓著賜封其子姓詹伯,此乃詹姓衍生姓詹伯的來源,妣範氏,生子季。
東周景王貴十二年、魯昭公九年、公元前五三三年二月,周室的甘大夫襄跟晉國的閻嘉爭奪閻地的土地。晉國梁丙、張趯率領陰地的戎人攻打周室的潁地。周景王派詹桓伯到晉國譴責說:「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公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廢隊是為,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檮杌於四裔,以禦螭魅,故允姓之奸居於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使逼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難乎?伯父圖之!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叔向謂宣子曰:「文之伯也,豈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自文以來,代有衰德而暴蔑宗周,以宣示其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且王辭直,子其圖之!」宣子說。王有姻喪,使趙成如周弔,且致閻田與襚,反潁浮。王亦使賓滑執甘大夫襄以說於晉,晉人禮而歸之。見左傳。
詹間,字桓伯,生平功績卓著賜封其子姓詹伯,此乃中華民族詹姓衍生複姓詹伯之來源!
粵台譜云:間公生家、季。家公生篤信、篤行。篤行公生衍,衍生豹。備考。
少典氏第六十二代重字輩、黃帝第五十一代、詹姓第十四代家公:間公之長子,楚縣尹,生二子篤信、篤行。
少典氏第六十二代重字輩、黃帝第五十一代、詹姓第十四代季公:間公之次子,季,字宜季,周官楚縣尹,妣齊氏,生一子何。台譜家公,間公之子,生子,篤信,篤行。
少典氏第六十三代芥字輩、黃帝第五十二代、詹姓第十五代篤行公:粵台譜,生四子長衍公居河間、次韶公居河東、三桓公居河間、四公隗公居南陽。
少典氏第六十三代芥字輩、黃帝第五十二代、詹姓第十五代何公:季公之子,字守仁,東周敬王公元前519年至公元前476年在位44年)時官中大夫,守仁隱釣不仕,妣刁氏,妣刁氏,生四子,長子衍,周地官司徒,食采河澗,為詹姓開分堂號之始,次子韶居河東,三子桓居河間,四子隗居南陽。
有譜云,何公仕楚(一云楚莊王,通譜少典氏第五十五代、黃帝第四十四代楚莊王公元前六一三年至公元前五八七年位二三年,此詹公何與彼詹公何,朝代年數有異?待考?)聘問理國之術,何曰:未聞身理而國亂者之也。
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楚莊王問詹何曰:治國奈何?對曰:何明於治身,而不明於治國?楚王曰:寡人得立宗廟社稷,願學所以守之。詹何對曰: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任於身,不敢對以末。楚王曰:善。故老子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也。」
據呂氏春秋云,詹何,戰國時人,繼承楊、朱的為我思想,認為重生必然輕利,反對縱欲自恣的行為,思想接近道家。
何公善釣,淮南子說山訓:詹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條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綸不絕。善釣,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條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淵,綸不絕。
台譜篤行公,家公之子,生四子,衍公居河間,韶公居河東,桓公居河間,隗公居南陽。
湖北黃岡譜據詹氏最早之新安墨譜注,建譜篤行公後有漢司徒衛居河間。瑕後有韶居河東,何後有隗避亂遷鄧州南陽,又據卓氏姓氏辨云,何生二子,一曰衍代居河間,一曰韶、一曰隗,又云隗為瑕公之後,未之孰是,錄此備考。
詹姓總堂號河間,餘河東、南陽、河澗皆分堂號也!
河間堂,詹姓總堂號:據中國歷代地名大辭典,(郡名)漢析钜鹿、涿二郡地置河間國、治樂成。東漠漢冀州河間郡,治樂戌。三國魏及晉冀州河間國,治樂城。南朱冀州河間郡,治樂城。北魏瀛州河間都,移治武垣。北魏青州河間郡,治武垣。隋冀州河間郡,治河間,唐改瀛州。
河東,詹姓分堂號:(郡名)古冀州地。秦置河東郡。漢因之,治安邑。東漢司隸河東郡,治安邑。三國魏因之。晉司州河東郡,治安邑,東晉移治蒲。又東晉僑置。南宋為南河東郡。南齊復為荊州河東郡,治聞喜,隋廢。又北魏徙置秦州河東郡,治安定。隋復徙置冀州河東郡,治河柬。唐改河中府。
南陽,詹姓分堂號:(郡名)古豫州地。春秋申、鄧二國地。戰國屬楚。秦置南陽郡,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之北為名。漢因之。治宛。東漢為荊州南陽郡,治宛。晉為荊州南陽國,治宛。南宋為雍州南陽郡,治宛。南齊因之。北魏為荊州南陽郡,治宛。後改為南廣州南陽郡,治南陽。隋廢。金始置申州。又北魏太和中徙置荊州南陽郡,治穰。隋為豫州南陽郡,治穰。唐改鄧州。又南齊置,屬梁州。今闕當在四川境。又北魏置廣州南陽郡。治南陽。隋廢。有云河間之間為澗字,河澗釋於左,賢者正之。
河澗,詹姓分堂號:(山名)在福億永春縣公北五十里,盤迴起伏.有九十允峰;一名大地巖,相近有鐵礦山產鐵。
澗口:(地名)在山公永濟縣南大河北岸,隔河與陜公潼關相對。土垠縣故城東,公南流入巨粱水。
少典氏第六十四代姜字輩、黃帝第五十三代、詹姓第十六代衍公:何公之長子(台譜為篤行公之長子),周地官司徒食采河澗(說明:河間為詹姓始祖宮文公總堂號,河澗應屬分堂號。)為詹氏開分郡之始。
少典氏第六十四代姜字輩、黃帝第五十三代、詹姓第十六代隗公:何公之子,隗,字至瑰,周官司徒,妣汪氏(一云王氏),生二子,長子豹、次子達。
少典氏第六十五代海字輩、黃帝第五十四代、詹姓第十七代豹公:槐公之長子,豹,字林軒,號漁隱,妣陸氏(一云田氏),生二子,長子生,次子喬(土喬)。固始譜:豹公生資生、果生。
少典氏第六十六代鹹字輩、黃帝第五十五代、詹姓第十八代生公:豹公之長子,生,字守成,妣廖氏,生二子,長子志、次子澤。湖北譜豹公生子二,資生、果生。果生、志、愚、忠等三子。
少典氏第六十七代河字輩、黃帝第五十六代、詹姓第十九代志公:生公之長子,志,字行寬,妣杜氏,生四子,長子孝、次子傳三子似、四子有。台譜:志公生惠,惠公生瑞。盧源詹氏宗譜:「志公生長子惠、次子孝。」
少典氏第六十八代淡字輩、黃帝第五十七代、詹姓第二十代孝公:志公之次子,字至純,東周周顯王(公元前368年至公元前321年在位48年)時上卿。生子瑞(台譜曰:瑞生康)。
少典氏第五十九代李字輩、黃帝第四十八代、詹姓第十一代父公:譽公之子,父生師古。
少典氏第六十代柰字輩、黃帝第四十九代、詹姓第十二代師古公:父公之子,師古生尹。
少典氏第六十一代菜字輩、第黃帝五十代、詹姓第十三代詹尹公:師古公之子,仕楚國太蔔,能察天地陰陽之理,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楚懷王,往見太蔔詹尹說: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卜卦誠不能知此事。見楚辭卜居。屈原生於公元前三四三年,一云壽四十八歲,一說五十五歲,屈原著卜居約公元前三0三年。
………………………………………………………
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七二代七三代七四代七五代七六代七七代七八代七九少典氏
鱗 潛 羽 翔 龍 師 火 帝 鳥 官 人 輩序
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黃帝
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詹姓
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詹禮
東周 秦 東漢 朝代
一、周朝系譜
東周┌東周┌公子┌姬嘉
二四│二五│咎 ┴號周子南君。
姬定┼姬延┤一云東周武公姓姬,父親赧王退位後,未繼位,貶為平民百姓;
諡號│諡號│公元前二五五年至公元前二二二年,因韓、趙、魏、齊、楚、燕、
慎靚│赧王│秦等七國紛爭三十四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始建立秦朝統一中
王 │赧 └國。繼而漢、魏、晉、梁、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釋明:
二、詹姓系譜
詹瑞┬詹鐮┬詹榮┬詹儀┌詹祺┬詹勝┬詹遵┬詹禧┬詹和┌詹爚┌子興→
字子│字長│字又├詹貞┤字介│字文│字守│字景│妣尹├詹霖┤字載興
祥 │壽 │華 │字以│福 │瓏 │正 │廉 │氏 │東漢│漢舉賢
東周│秦國│妣溫│寧 │州縣│妣胡│東漢│妣陳├詹睦┤安帝│良方正
郝王│時官│氏 │東漢│交徵│氏 │光武└氏 │字元│時官│妣鄭氏
時官│大夫└詹華│光武│不仕├詹楚│帝時 │文 │荊州├子暇
└漢官壅尉 │妣遊 ├子孚
└氏 │漢袞(
詹姓第三十一代(二十八代待查)子孚,漢官蜀(一云袞)州太守│蜀)州
,於延熙十八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二五五年)歲│太守時
次乙亥端陽前二日,撰詹氏序略摘要:「一、吾族始祖,自周宣王│與兄編
庚午(應為庚戌,見考證)封次子至弘為詹侯。二、我始祖宮文公│宗譜並
本姓姬,受父宣王封為詹侯,五世孫禮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詹氏│撰詹氏
受姓之略也。」全文見釋明,詹姓珍貴文獻。 └序略
釋明:
少典氏第六十九代鱗字輩、黃帝第五十八代、詹姓第二十一代詹瑞公:孝公之子,東周郝王(公元前320年至公元前256年在位59年)時官下卿,趙氏,生三子,長子鐮,次子(金廣),秦大司馬,三子鎰。台譜瑞生康。
少典氏第七十代潛字輩、黃帝第五十九代、詹姓第二十二代鐮詹公:瑞公之長子,鐮,字常壽,戰國(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末年)時秦大夫,妣趙氏,生二子,長子榮,次子華。
少典氏第七十一代羽字輩、黃帝第六十代、詹姓第二十三代榮公:鐮公之長子,字又華,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10年)間任大夫,妣趙氏,生三子,長子儀,漢官禦史、次子貞,三子羲、漢官雍邱尉。
少典氏第七十二代翔字輩、黃帝第六十一代、詹姓二十四代貞公:榮公之次子,字以寧,東漢武帝(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53年)時官雍邱尉,生子祺。
少典氏第七十三代龍字輩、黃帝第六十二代、詹姓二十五代祺公:貞公之子,字介福,州縣交徵不仕;妣張氏(一云韓氏),生四子,長子勝,次子楚,漢官尚書僕射、三子魁,漢官平棘令,四子樁,漢官大司馬。
少典氏第七十四代師字輩、黃帝第六十三代、詹姓二十六代勝公:祺公之長子,字文瓏,妣胡氏,生二子,長子遵(仕),次子道,漢官洪洞令。台譜云:勝公生道,道生禧,禧生和。
少典氏第七十五代火字輩、黃帝第六十四代、詹姓二十七代遵公:勝公長子,字守正,東漢光武帝(公元25年至公元57年在位33年)時官江山縣令,妣韓氏,生禧。粵台譜云:遵公生智,智生禧。固始譜:遵公生智,智生禧。
湖北譜遵公,生智、信,智生禧,多一代。待考。
少典氏第七十六代帝字輩、黃帝第六十五代、詹姓二十八代禧公:遵公之子,字景廉,妣陳氏,生二子,長子和,妣陳氏,次子睦(仕)。
少典氏第七十七代鳥字輩、黃帝第六十六代、詹姓二十九代睦公:禧公之次子,字元文,東漢和帝(公元89年至公元104年在位17年)時官龍驤將軍,妣遊氏,生三子,長子爚,漢官河東轉運使、次子霖(仕),三子加,漢官霸州太守。
少典氏第七十八代官字輩、黃帝第六十七代、詹姓三十代霖公:睦公之次子,東漢安帝(公元107年至公元125年在位19年)時官荊州太守;妣吳氏,生四子,長子子興,仕東漢桓帝(公元147年至公元167年在位21年)間舉賢良),次子子暇,東漢靈帝(公元168年至公元188年在位21年)間官邠州太守、三子子何、漢官楚州太守,四子子孚,嘉謨公諱子孚,東漢憲帝(公元190年至公元219年在位29年)間官袞州太守。延熙(公元238年至公元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十八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歲次乙亥端陽前二日撰詹氏序略,留下詹姓珍貴歷史性文獻!
………………………………………………………
七九代八十代八一代八二代八三代八四代八五代八六代八七代八八代八九少典氏
人 皇 始 制 文 字 乃 服 衣 裳 推 輩序
六八代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七二代七三代七四代七五代七六代七七代七八代黃帝
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詹姓
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詹禮
子興┬詹權┬詹令┬詹霸┬詹慶┬詹彬┬詹逸┬詹覺┬詹隗┬詹坦┬江南
字載│字友│字文│字仲│字積│字仲│字志│字希│字孔│公晉│入閩
興 │職 │中 │強 │善 │質 │勤 │尹 │成 │武帝│始祖
東漢│妣吳│妣朱│妣趙│妣田│妣彭│諫議│妣賈│妣許│為太├靜川→
桓帝└氏 │氏 └氏 │氏 └氏 │大夫└氏 └氏 │子洗│妣杜
良 ├詹庸 └氏 │元康中陞為
釋明:
少典氏第七十九代人字輩、黃帝第六十八代、詹姓三十一代子興公:臨公之長子,東漢桓帝(公元147年至公元167年在位19年)時舉賢良,公元二五五年與胞弟子孚修詹氏宗譜,譜中子孚公撰詹氏序略與漢尚書郎李密拜撰詹氏世系敘略等,留下詹姓珍貴歷史文獻。妣呂氏(一云柳氏),生權。
「竊思人有族氏,猶天地有山川,一定之體也。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應是庚戌見注一)封次子至弘為詹侯,邑安西至今,詹城存焉。爰茲肇造塚土祖墓,多在咸陽之原。稽之命名多本于周禮,字諡著於春秋,惟夫受姓之始則有因。生而為姓者,如黃帝,生姬水姓姬,舜生姚墟姓姚(一說媯)是也。有功於天下而賜姓者如湯祖,契佐禹有功,賜姓子是也。周自武王大封同姓五十國,其後各異其地,即各異其姓,如管、蔡、霍、曹諸叔之類,子孫即以管、蔡、霍、曹為姓是也。自平王東遷以後,雖屬共宗,恒多散處其間。有仍居鎬京者,有仕晉寓河間、南陽者,更有逾楚籍蠻荊避秦入巴蜀者。原其始則一本而已矣。
我始祖至弘公,本姓姬,受父宣王封為詹侯,五世孫禮公遂以祖爵為姓,此吾詹氏受姓之略也。
然自始祖以迄今千有餘載,若弗為之考根源、究支流、聚國族,以訂氏系則歲益久,年益深,後雖有孝子慈孫,志切修明,以求昭穆倫序之不紊,胡可得哉。爰是近搜遠羅,謹列族圖統系,以作家譜分纂於左。
延熙十八年歲次乙亥(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端陽前二日 二十八代裔孫蜀州太守子孚拜手撰
延熙(公元238年至公元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十八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歲次乙亥端陽前二日,二十八(禮公二十七差一代待考?)代裔孫蜀州太守子孚拜手撰。
(注一):詹侯賜爵年代考:【據詹氏序略:「吾族始祖,自周宣王庚午封次子至弘為詹侯,邑安西至今,詹城存焉。」庚午為西周共和11年、公元前831年,周宣王元年至四十六年間,僅有七年庚辰、十七年庚寅、二十七年庚子、三十七年庚戌;搜神紀曰周宣王長子幽王宮涅生於宣王三十三年,次子志宏公生於庚戌,非庚午?始合乎邏輯也?。延熙(公元238年至公元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18年(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歲次乙亥端陽前二日,二十八代裔孫蜀州太守子孚拜手撰。】之前筆者見舊詹譜云文侯(志宏)生於宣王中興元年、公元前827年,據此似乎次子文錄公比宣王長子宮涅年長?特此正之!
詹氏世系敘略 漢尚書郎李密拜撰
粵稽詹姓之先,迺姬姓之所自。而姬姓之始,又黃帝之所出,自黃帝興,長於姬水,遂以姬為姓,暨四世孫帝嚳元妃出祀效媒,履巨跡而妊,因生后稷,為周始祖。厥歷夏商十有數傳,至武王而建號為周,又十一傳,而宣王靖封次子弘為安西侯,食邑于詹。又五傳乃指祖爵為氏,姬姓別自此始也。
自周得姓以來,見諸左史國語,載籍班班,其為世家望族,有自來矣。概自周轍既東,雖屬其宗,恒多散處。其間有仍居中鎬京者,有仕晉寓南陽者,累代縉紳,為世名臣。迄暴秦滅周,避亂居蜀。未幾,而皇漢受命詹氏諸賢,遂奮翮云宵,馳騁康衢,文為柱石,武作幹城。至嘉謨公諱子孚,昆玉四人各拜太守。孚太叔自開公,為趙州平棘令,楚公為荊州守,授擢尚書僕射;顯祖睦公官拜龍鑲將軍,父臨公亦太守,公以長簪笏世胄,金枝玉葉。猶慮世代浸遠,尊祖睦宗之道或興華胥以斬也。雖有孝子慈孫,志切修明,以昭穆倫序之不紊,胡可得哉?爰是,近搜遠羅,分繤于左,以藏於家,且為家戒,以示後坤。俾知世宗,其用心懇切至矣。余與詹氏有中表之親(注一),因得備覽系圖。遂不禁深羨其為篤親之君子也。故為之序其端。
延熙(公元238年至公元257年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帝君主漢懷帝的第二個年號計有20年)乙亥(魏四高貴公髦廢帝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年麥秋上院,漢尚書郎李密拜撰
(注一)中表之親:是指自己父親的姐妹或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表親也有親遠之分。如果是自己父親的同胞姐妹或母親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子女,就是親表親,否則就是遠表親。
李密:李密(公元224年至公元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享壽64歲。幼年出生六個月喪父,他4歲時母親何氏醮被逼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後,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華陽國志、晉書均有李密傳。
李密系譜
李光┬李 ┬李密
妣劉│妣何└妣
氏 │氏醮
└改嫁
少典氏第八十代皇字輩、黃帝第六十九代、詹姓三十二代權公:子興公之子,字友職,妣吳氏,生二子,長子令,次子正。
少典氏第八十一代始字輩、黃帝第七十代、詹姓三十三代令公:權公之長子,字文中,妣朱氏,生一子霸。
少典氏第八十二代制字輩、黃帝第七十一代、詹姓三十四代霸公:令公之子,字仲強,妣趙氏,生五子,長子慶,次子庾,三子庸,四子廓,五子廣。
少典氏第八十三代文字輩、黃帝第七十二代、詹姓三十五代慶公:令公之長子,字積善,妣田氏,生一子彬。
少典氏第八十四代字字輩、黃帝第七十三代、詹姓三十六代彬公:慶公之子,字種質,行義箸於鄉里,妣彭氏,生一子逸(仕)。
少典氏第八十五代乃字輩、黃帝第七十四代、詹姓三十七代逸公:彬公之子,字志勤,東漢桓帝(公元一四七年至公元一六九年)?間為諫議大夫,妣杜氏,生一子覺。
詹覺,生隗。
廬源譜:覺生成,字孔成,妣範氏。成生植、坦、培。湖北譜逸公,生成,成公生坦,多列一代成公,逸公至曾孫坦公任職年代似合常理。
少典氏第八十六代服字輩、黃帝第七十五代、詹姓三十八代覺公:逸公之子,字希尹,妣賈氏,生隗。
少典氏第八十七代衣字輩、黃帝第七十六代、詹姓三十九代隗公:覺公之子,字孔成,妣許氏(一云範氏),生子坦,代居南陽。
少典氏第八十八代裳字輩、黃帝第七十七代、詹姓四十代坦公:隗公之子,公晉武帝(公元二六五年至公元二八九年)間舉孝廉擢太子洗馬,元康(公元二九一年至公元二九九年)中陞為常侍,妣曾氏,生一子靜川。
據民國十年福建省建陽縣南陽詹氏支譜載,晉(公元二六五年至公元四一九年間)舉孝廉濯太子洗馬。坦公像贊曰:德行周廷闈,聲名達帝都,九重丹詔降,以作東宮師。
江公譜云雄又名坦。始為太子洗馬,後仕通明殿金紫大夫。
………………………………………………………
八九代九十代九一代九二代九三代九四代九五代九六代九七代九八代九九少典氏
推 位 讓 國 有 虞 陶 唐 弔 民 伐 輩序
七八代七九代八十代八一代八二代八三代八四代八五代八六代八七代八八代黃帝
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詹姓
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詹禮
靜川┤晉官│建元│晉授│太和│浦城│湖北├詹和 │稱大公
仕公│東都│時為│驍騎│間,│譜載│譜載├詹儉 │字元載
安尉│太守│侍衛│將軍│福州│宣公│:宏├詹敬┬文敉┬逸民┤隱號黃
世居│妣韓│遷居│妣張│侯官│為止│公,│居建│梁宣│妣竇│諱初
南陽│氏 │建安└氏 │令居│,下│生四│安 │城令└氏 │妣汪氏
戰亂│ │崔田 │建安│載節│子俱│妣沈│遷浙 ├二公
公元├成邦-忠義-恆,生四子│ └待考│回南陽有譜 ├詹溱→
三一├敬邦-懷義-商,生四子│閩清譜載,│妣賈氏 │字宗穆
八年│成邦、敬邦,派下譜系見│節公生嶠,├詹蘭,遷遂安始祖│號懷溪
九月│民國十年修之福建省建陽│嶠公生子豪│妣項氏,有譜 │生希顏
日, │下: └詹愛 └有譜
子由河南鄧州渡江而南入閩 │潭州│始祖│妣林├金钜┬詹感┬詹軔→
,裔衍閩崇安浦城等地。 │刺史├子豪┤氏 │妣劉│妣王└詹鋒
妣杜氏 │錄事│字世├長邃│氏 │氏
寶鼎(金鼎)公,五代孫敬│參軍│勇 ├長賢├玉童├詹募
九年首著新安詹氏宗譜。 └氏 │氏 ├長任├玉璞
├子傑└長嗣└寶林
釋明: └子(王臽)
少典氏第八十九代推字輩、黃帝第七十八代、詹姓四十一代江南入閩始祖靜川公:坦公之子,公晉惠帝元康(公元291年至公元299年)時仕公安尉,東晉元帝大興元年公元三一八年九月十九日(一云十三)攜三子,避永嘉劉聰之亂,由河南鄧州南渡散居江左(渡江南,俗以長江口南岸),裔衍閩崇安浦城等地。
妣杜氏,生三子,秉邦(仕)、 次子敬邦、三子成邦。公妣合葬婺州東陽縣南十里。
禮公下三十二世 靜川公,
文獻通考說,閩越遐阻僻在一偶,永嘉之役帝室東遷,衣冠避難多所萃止;福建省通志云,永嘉渡江八姓入閩者有林,黃,陳,鄭,詹,邱,何,胡等八姓。
公元三0四年至南北朝初葉,至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四三九年的一三六年間,除匈奴族、鮮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五胡外也有漢族;先後佔據北方及公蜀;建有二十多個國家,如前趙、成漢、後趙、前涼、前燕、前秦、後秦、後燕、公秦、後涼、南涼、南燕、公涼、北涼、夏、北燕等,史稱五胡十六國。
晉代五胡亂華期間,前趙匈奴族五部大都督劉淵,於公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三0四年八月在山公離石,自立大單於,懷帝永嘉二年公元三0八年僭稱漢帝,遷都平陽,永嘉四年劉淵子聰立,遣其族兄弟劉曜與羯族石勒出師攻晉,次年破洛陽,公晉懷帝、湣帝為劉曜虜害,公晉亡,瑯琊王睿於公元三一六年即位是東晉元帝,國都建康,今之南京,劉聰攻陷中國地跨河南北及山東關中,幾近中國之半,連年相繼兵戎侵奪,人民塗炭,中原士庶不甘外族蹂躪,避亂相互渡長江以南而居再播閩粵者衍傳台灣。
台譜,靜川公,隗公、坦公、康邦諸公居河南時劉石構亂及南陽淪沒;生子,康(秉)邦。
少典氏第九十代位字輩、黃帝第七十九代、詹姓第四十二代秉(康)邦公:入閩始祖靜川公之長子,公晉懷帝(公元307年至公元314年)時仕東郡太守,元帝(公元317年至公元322年)間為揚武將軍,功封懷遠將軍,遷居福建建陽。妣韓氏,生良義。裔傳今之睦州 (今浙江建德)、歙州(今安徽歙縣)、婺州(今浙江金華)、泉州(今福建閩侯)、建州(今福建建陽、建甌)諸州等地。
安徽新安廬源詹氏合修宗譜:渡江南徙康邦公遺像:避地替梯杭,至止建陽,浚源之深,發流之長,孫曾想像,於公之風。為東郡太守,以功封懷遠將軍,因典午之亂,渡江而南。
據清嘉慶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年浦城詹譜像贊,晉東都太守贈威武將軍伯安秉邦公,晉大興由河南鄧州崇安為入閩始祖。
據湖北黃岡詹氏宗譜,按都尉譜云:康邦、成邦、敬邦公遭晉室亂,大興元年公元三一八年九月十九日渡江南而居,以江南獨安故也,今江南諸郡之派皆祖之康邦公後,分衍睦州、婺州、歙州、泉州、建州、越州、括州等;成邦分衍江州、潮州;敬邦分衍嶺南、貴州、廣州、邕州、容城等。
據民國十年福建省建陽縣南陽詹氏支譜,晉婺州太守敬邦公像贊曰:學淹典籍,才懋調羹,明若冰鑑,廉如水清,澤深台都,化洽輿情,數馬非富,流傳令各;勿軒熊禾題。
據江南通志:「江南之地包絡江淮控引河海,實兼禹貢三州之域,自淮以南,東薄於海,所謂淮陽、揚州,江南最居要地,淮以北則徐州,之南土而公北兼豫州東南之境。」江南十六府八州中的徽州,五嶺休、婺之間尤稱險塞。
江南:長江以南的總稱;清初省名,康熙以後分設江蘇、安徽二省;民國仍舊。
敬邦公:據公元一八0九年安徽桐城詹氏支譜,同兄康邦典午之亂隋元帝渡江,子孫散處江左,其派於泉睦歙諸州。
少典氏第九十代位字輩、黃帝第七十九代、詹姓第四十二代成邦公:入閩始祖靜川公之次子,官侍禦將軍,妣易氏,生子忠義,忠義生恆,恆生四子。裔傳桂州(今廣公桂林)、廣州(今廣州)、容州(今廣公容縣)、邕州(今廣公邕寧縣)等地。
少典氏第九十代位字輩、黃帝第七十九代、詹姓第四十二代敬邦公:入閩始祖靜川公之三子,仕婺州太守,妣李氏,生子懷義,懷義生商,商生四子。裔傳江州(今江公九江)、湖州(今浙江湖州)等地。
成邦公與敬邦公,民國十年、公元一九二一年修之福建省建陽縣南陽詹氏支譜。
少典氏第九十一代讓字輩、黃帝第八十代、詹姓四十三代良義公:秉(康)邦之子,公晉元帝建元(公元三四三年至公元三四四年)間授侍衛將軍,遷居建安崔田;妣鮑氏,生一子兌(仕)。
少典氏第九十二代國字輩、黃帝第八十一代、詹姓四十四代兌公:良義之子,晉授謝安府慕三將軍,生三子,妣張氏,生三子,長子誌,次子詵(洗、仕),三子誼。有譜云恭人許氏,生起、超等二子,有譜系。
少典氏第九十三代有字輩、黃帝第八十二代、詹姓四十五代詵公:兌公之次子,一名侁,志書為洗,浦城譜為唐任侯官縣令,粵閩譜為東晉廢帝太和(公元三六六年至公元三七0年)間為福州侯官令,居建安崔田。妣龍氏,生二子,長子宣,次子節(仕)。
注:詵公,福建浦城詹氏族譜,詵公為唐(唐公元六一八年至公元九0六年)任侯官縣令,詵公若以東晉公元三六六年,或以唐朝公元六一八年,相距有二五一年,每代以三十年概括之,差八代左右,以康邦公公元三一八年渡江而論,曾孫詵公於東晉太和間為福州侯官令,較合常理;因此詵公後,不論生卒或仕官年月各依粵閩族譜所載而列,希賢者正之。
少典氏第九十四代虞字輩、黃帝第八十三代、詹姓四十六代宣公:詵公之長子,妣韓氏,生子宏,唐官至內史侍郎,生十一子。以上據浦城譜智此為止。粵閩譜,宣,東晉簡文帝咸安元年公元三七一年授餘杭尉,妣韓氏,生子宏。
少典氏第九十五代陶字輩、黃帝第八十四代、詹姓四十七代宏公:宣公之長子,才智超人,忠言讜論,不阿權貴,宋文帝元嘉(公元424年至公元453年)中為侍郎,老賜榮而歸。妣朱氏,生十一子,長子瓘,次子三,居饒州,三子臻,居玉山,四子和,居杭州,五子儉,居江陵,六子敬,七子端,八子尚,九子蘭,十子彪居交州,十一子愛居韶州。浦城詹體仁族譜,載至宣公為止,下載節公派下系譜。
湖北譜載:宏公,生四子俱失諱,孫十一。
少典氏第九十六代唐字輩、黃帝第八十五代、詹姓四十八代瓘公:宏公之長子,官為宋居錄事參軍,遷睦州黃河村,生子文敉,一云文梅。
少典氏第九十六代唐字輩、黃帝第八十五代、詹姓四十八代敬公:宏公六子,字至敬,南齊時為檢校治書,仕晉任新安二守遂家焉,妣沈氏,生二子,文敉,文粹。
安徽源詹新安廬氏合修宗譜:始遷新安敬公遺像:倅于新安,性眈幽雅,爰居爰處,于林之下,奕葉孫曾,火燃泉達。
湖北黃岡詹氏宗譜云,始徒新安者為侯官令裔曰敬公,涉三代至黃(大)公。粵台譜以瓘公下續,現可見到的族譜,不論瓘公或敬公其上溯下續系譜略同。
少典氏第九十七代弔字輩、黃帝第八十六代、詹姓四十九代文敉公:瓘公之子,仕梁(公元五四四年至公元五五六年間)官居宣城令,妣華氏(一云畢氏),生逸民。
粵譜以瓘公生文敉公、文粹;婺源譜載,新安祖系敬公也生文敉公;待考。
金钜公:長信之次子,生三子,長子感,次子慕,三子思。
少典氏第九十八代民字輩、黃帝第八十七代、詹姓五十代逸民公:文敉公之子,妣竇氏,生二子,長子大(太),諱初,次子二公,字元誠,遷歙潛口,有譜云三子(江公譜希顏,字君苑,名青隱)、遷居河南,待考。
注﹕台灣詹姓族譜自黃帝第三十八代、詹姓第一代文公至第八十四代(本譜第八十七代)逸公,係新竹家茂公於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公元一九0五年八月親返廣東饒平縣茂芝前鄉榮桐公處,依據清乾隆十年乙丑春,翰林院文林郎編修肯構公等同修,全譜有二十卷所抄錄回台;沿用至今。安徽、江公、福建各詹姓譜,其中祖先名諱有增也有減,尤以生日與仕官年份混淆難辨,尚待賢者正之。
少典氏第九十四代虞字輩、黃帝第八十三代、詹姓四十六代節公:詵公之次子,仕潭州刺史錄事參軍,妣江氏,生三子,長子豪,次子子傑,三子(王臽)。
福建閩清詹譜:詹節,妣江氏,生六子,長子峴、次子嶠、三子嵩、四子岱、五子(山丘)、六子(山罙);二子嶠公生子豪(建峰祖)、子傑、子俊等三子。(與本譜相差一代。)待考。
少典氏第九十五代陶字輩、黃帝第八十四代、詹姓四十七代崇安始祖子豪公:節公之長子,字代勇,唐授鎮南將軍留守,封南陽侯,居建州武彝(夷),妣範氏,生六子,長子長信(仕),次子長邃,唐官青州太守,長子彥、次子連遷信城;三子長賢,唐登進士,官中奉大夫,長子佳,次子悅居嚴陵;四子長琮,唐授朝散大夫,子伯達居信城,五子長任、唐登進士官至宣奉大夫,子伯在居婺安;六子長嗣。
據福建武夷山志載﹕子豪,其先南陽人,晉太興元年(公元三一八年)有遷居建州者秉邦(台譜為康邦),三傳曰侁,為侯官令,五傳子豪,蔔築於武夷山,子孫繁衍科第相承,遂為崇安巨族,豪葬於黃村黃源口半月山,南宋淳祐間,邑令詹元輔為之表墓門。「崇安始祖子豪公:一云四十八代、一云五十代)代子豪:嶠公長子,字代勇,仕鎮南大將軍,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五八九年,封平南侯;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六0九年遷居建峰武夷山,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六二七年追封魏公,妣範氏,生長信、長邃、長賢、長琮、長任、長嗣等六子,錄考!
子豪公派下裔孫現散居於閩東北、浙公南、贛東北等地。
少典氏第九十六代唐字輩、黃帝第八十五代、詹姓四十八代長信公:子豪公長子,唐授中奉大夫,妣林氏,生六子,長子寶(金鼎),五代孫敬從、唐登進士累官都尉上柱國;次子金钜、三子玉童、四子寶權、五子玉璞,唐登進士,仕至國子司業;六子寶林,唐登進士,潭州通判。
少典氏第九十七代弔字輩、黃帝第八十六代、詹姓四十九代寶(金鼎)公:長信之長子,生子應。
少典氏第九十八代民字輩、黃帝第八十七代、詹姓五十代應公:寶(金鼎)公之子。生善己。
少典氏第九十七代弔字輩、黃帝第八十六代、詹姓四十九代寶金钜公:長信之次子,妣劉氏,生感。
少典氏第九十八代民字輩、黃帝第八十七代、詹姓五十代感公:金钜公長子,妣王氏,生二子,長子(金刃),次子鋒、唐任平江尉。
………………………………………………………
九九代壹零零一0一壹零貳一0三壹零肆一0五壹零陸一0七壹零捌一0九少典
伐 罪 周 發 商 湯 坐 朝 問 道 垂 輩序
八八代八九代九十代九一代九二代九三代九四代九五代九六代九七代九八代黃帝
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詹姓
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詹禮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詹初
必明公環川浙嶺腳輩序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必明
河南┌詹飛┬伯高┬云嶽┬誠遇┬謹疇┬詹邁┬必勝┬之詠┬仁敏┬文魁→
婺源│行一│行小│字世│十七│行六│字令│行六│行四│行八│行二公
始祖│公 │一公│美 │公 │公 │忠 │公 │公 │公 ├文壽→
詹初┤字鵬│字仲│諱善│號不│諱謹│生於│諱必│字以│字伯│行四公
又稱│遠 │嵩 │生於│推 │疇 │公元│勝 │言 │愚,├文稔→
大公│諱飛│生於│唐武│生於│諱懌│八二│字公│號平│號長│公元九
字元│生於│公元│則天│唐玄│生於│二年│進 │園 │鬚生│五一年
載 │唐高│六五│神龍│宗開│公元│仕唐│廟額│生於│於公└生
號黃│祖武│七年│二年│開元│七八│杭州│令忠│公元│元九一0
隱 │德元│富甲│丙午│庚辰│0年│刺史│生於│八六│妣王氏
諱初│年戊│一邑│公元│公元│善詩│府慕│公元│八年│一云生八子
生於│寅公│並購│七0│七四│文,│曹,│八四│任行├仁美,小四公
公元│元六│龍川│六年│0年│陸宣│撫州│四年│軍總│遷鄂州
五五│一八│廬源│仕萬│捐錢│公舉│刺史│光啟│管 ├仁諤,九公
八年│年九│鄭姓│年令│百萬│為府│妣餘│時薦│逝葬├仁昌┬文增→
十月│月 │所居│施政│,以│從事│氏 │為先│平園│念二│號世隆
十八│仕江│改名│以德│助國│,妻│繼妣│鋒兵│妣江│公 ├文竦→
日二│公萬│詹村│黎民│用,│以孫│餘氏│馬使│氏 │諱纘│號世修
十五│載縣│故鄉│懷之│因號│女歸│八娘│死城├之諫├仁瑞└承昌→
歲仕│令,│里稱│世居│不推│桑梓├令瑞│壕。└有譜└念四公
東陽│以德│之為│蘆源│公 │,周│行十│婺源宋村始祖
郡贊│化民│並公│妣胡│妣汪│急恤│二公├必明┬大勇┬浙嶺腳環川祖
治,│,民│妣胡│氏 └氏 │孤無│諱進│生於│字彥├詹朗┬簽判→
四十│推號│氏 │ │所卻│遷居│公元│仁 │字知└妣奚氏
避亂│公 │行小│ │懷其│浯口│一年│氏 │遷公坑程家嶺
歙公│逝葬│二公│ │德稱│橫街│妣李│ │虹關祖
之蘆│乾向└榮 │ │推公│秋湖始祖 │ ├詹又└希言→
妣汪└氏 │ │氏 └字汛├必達└天祥─勝華─德孚→
氏 │ ├行七,諱悻└詹欣─忠明─仕三─六九→
詹溱┬希顏,字君│ │浮梁┌篤行┬禮仁─思忠┬永和─慶祥→
│苑,號青隱│ │始祖│妣金└禮志─永正└永睦
│,後裔詹琦│ ├信疇┴氏
└居江公鷹潭│ │八公,諱憺,名伯振,號憺齊
江公省浮梁始祖信├云煙┬慶源└妣程式
疇公派下詹氏宗譜│諱顯│始祖┌士誠,士隆派下承嗣。 ┌文璣─詹義→
,家源流中載:詹│字世├詹盛┴士隆─伯恭─彬 ─益生┼文向,公元
氏先世,出后稷之│榮 │見公元一七八五年婺源慶源詹氏└八九四年生
後,自后稷至周宣│生於│支譜有二四卷十二冊。一八0九編譜有六卷六冊
王以次子文,吉公│公元├小八─小八─小八─小八─小八─小八─小八→
治翼州,為世瞻望│七0│字宗昌,生於公元七二四年。派下第十七代
,封詹侯,食采河│九年└休寧始祖。
間,夫人田氏,傳│妣胡氏
四世至禮公,以爵│新安譜曰慶源分遷祖。
為氏,是為得姓之├云氣┬仕芳,諱必迪
始。 │字世└妣查氏
└嶺上,至六代括公復遷歙邑。
詹初─詹飛┬伯英─詹穎┬河南 ┌詹珩
└氏 │河南 │詹瑀 ┌安溪
└詹道─俊之┤詹琚 │始祖
本系譜系福建龍岩市詹和木宗長提供待│詹琉─詹睛─詹纉─世隆┤敦仁
考 └詹珀 └敦信
釋明:
少典氏第九十九代伐字輩、黃帝第八十八代、詹姓第五十一代、開基河南始祖第一代詹初公:逸民公之子,一稱大公。字元載,號黃隱,諱初,生於陳永帝永定二年歲次戊寅公元五五八年十月十八日,陳至德癸卯公元五八三年二十五歲仕東陽(今浙江金華)郡贊治大夫,有治績,婺源縣志卷十六經濟人物篇﹕詹初,隋東陽贊治有治績,東陽謠云,前有沈後有詹,東陽獲二天,唐昭宗光化元年公元八九八年追賜璽像贊,遷廬源為詹姓分遷始祖。因郡廢不仕,隋煬帝大業二年丙寅公元六0六年四十八歲避亂由歙縣篁墩遷婺北之廬源,慕黃石公之義隱,故號黃隱,居廬源;贊曰:「官于東陽,任以贊治,隱居廬源,義慕黃石,派衍百川,其麗萬億。」唐昭宗光東陽化元年公元八九八年追賜玉璽贊曰:「肅肅其儀,浩浩其氣,金玉其材,瑚璉其器,黼黻皇猷,表彰黎庶,老幼蒼生,賴爾是寄。」
公葬廬源後井坑桂花樹下寶劍出匣形坤向,後造石墳亥向,又造石墳坤向。妣葬廬源前山倉邊將軍山大坐形已向。
妣汪氏,妣諸葛氏,生一子飛。
公元2000年台灣詹昭榜宗親,在江公的婺源發起創建婺源的詹氏大宗祠,修繕黃隱公的墓塋,建牌樓,蓋涼亭,栽花木,築墓道,使萬載岡陵,千年古塚,從此氣象一新,人生喜住豪宅,祖先靈安佳城。
公元2001年5月海峽兩岸詹氏宗親團體聯辦婺源祭祀詹初活動,各地紛紛派員參加,人數逾三千,盛況空前;商定每三年祭拜一次,緬懷先祖的恩德,永世勿忘。公元2004年5月詹氏宗親團體,在婺源舉辦海內外詹氏後裔聯誼曁弘揚詹天佑精神研討活動,決定籌建中華詹氏大宗祠暨天詹佑祖居園; 公元2010年5月建成中華詹氏大宗祠,詹天佑紀念館。
河南:據中國歷代地名辭典,(省名)禹貢及周禮職方屬豫州,亦曰荊河州。春秋為周畿內入宋衛鄭許陳蔡諸國地,兼秦晉楚之疆。戰國為東西周及韓趙衛國地。秦置三川穎川南陽碭四郡。漢分屬司隸及豫兗冀荊四州,東漢都雒陽,移司隸來治。三國魏通稱司隸為司州。晉太康元年(公元二八0年),遂定名為司州。見晉書;永嘉後劉聰石勒先後據之,義熙中劉裕克復,仍置司州,景平後入於北魏,置為洛州,大和中移都洛陽,復為司州。隋置河南道行臺,後建東都,改諸州為河南熒陽粱郡襄城穎州汝南淮陽弘農淅陽南陽淯陽淮安魏郡汲郡河內弋陽等郡。唐分屬都畿採訪使,河南河北淮南山南東道。五代先後分都汴洛。宋匱京東京公並屬陝公河北諸路之地。金為南京路及河北河東之地。元置河內江北行中書省。明初置中書分省於汴梁,尋收為河南等處承宣佈政使司,清為河南省。民國因之。東界山東江蘇安徽,南界湖北,北界河北山公,公界陝公。東公相距約千一百里,南北千二百里,面積約五十七萬四千餘方里。省治開封。
安徽新安廬源詹氏合修宗譜:始遷廬源黃隱公遺像:贊治東陽,垂芳簡冊,隱居廬源,義慕黃石,派衍支分,簪纓奕奕。
遷廬源之祖讚:官于東陽,任以贊治,隱居廬源,義慕黃石,派衍百州,其麗萬億。
江南婺源始祖初公派下裔孫現散居於粵、閩、台、贛、皖、浙、蘇、鄂、湘、陝、豫、桂、魯、云、貴、川、瓊及海外等地,約詹姓總人口數百分之八十左右。
少典氏第九十九代伐字輩、黃帝第八十八代、詹姓第五十一代、開基河南始祖第一代希顏公:逸民公次子,字君苑,號青隱,生琦,仕處州司馬,轉遷信州諸邑,今江公鷹潭始祖,民國十餘年時就重修九次詹氏族譜。
少典氏第一00代罪字輩、黃帝第八十九代、詹姓五十二代飛公:初公之子(父親六十一歲生之),行一公,字鵬遠,諱飛,生於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九月,仕江公萬載縣令,以德化民,民推號曰縣公,於唐武則天長壽元年壬辰公元六九二年壽七十五歲,葬浙源早禾墩屋前興宋村先鋒廟對岸乾向,夫人胡氏葬上木坦亥向,與三、四世祖同穴。
妣胡氏子,生二子,長子伯高,次子伯英,字仲華。
少典氏第一0一代周字輩、黃帝第九十代、詹姓五十三代伯高公:飛公之子(父親四十歲生之),行小一公,字仲嵩,生於唐高宗順慶二年丁巳公元六五七年,富甲一邑,並購龍川廬源鄭姓所居,改名詹村,故鄉里稱之為並公,逝葬蘆源喝灣寅向,妣胡氏葬上木坦亥向,與二氏祖妣同穴。妣胡氏,生三子,長子云岳、次子云煙、三子云氣。
少典氏第一0二代發字輩、黃帝第九十一代、詹姓五十四代云嶽公:伯高公長子(父親五十歲生之),字世美,諱善,生於唐武則神龍天二年丙午公元七0六年,天寶(公元742至公元755年)中為萬年令,務以德化,幾於刑措,黎民懷之,世居蘆源,逝葬蘆源下村中巷椰羅樹下亥向,夫人胡氏葬上木坦,與二世、三世祖妣同穴。妣胡氏,生子誠遇。
少典氏第一0二代發字輩、黃帝第九十一代、詹姓五十四代云煙公:伯高公次子(父親五十三歲生之),新安譜曰慶源分遷祖,生於唐景德初己酉公元七0九年三月二十七日,逝葬蘆源領上,妣胡氏葬上木坦,妣胡氏,生小八。諱顯,字世榮,
少典氏第一0二代發字輩、黃帝第九十一代、詹姓五十四代云氣公:伯高公長子(父親五十六歲生之), 諱昌 ,字世美,生於唐太極壬子公元712年,遷居蘆源嶺上,妣汪氏,生仕芳,諱必迪,妣查氏。至六代括公復遷歙邑。
少典氏第一0三代商字輩、黃帝第九十二代、詹姓五十五代誠遇公:云嶽公之子,行十七公,號不推,生於唐玄宗開開元庚辰公元七四0年,大歷丁巳公元777年韶邑宰宴富勸,輸以酒數計錢入官,眾懼飲,惟公不推,飲大醉,輸錢百萬,因號不推公,授歙州參軍,辭不拜韶,以祿優寵之,逝葬菁藤壟辛向,夫人汪氏土木坦亥向。妣汪氏,生三子,長子行六謹疇、次子行七諱悻、三子行八信疇。
少典氏第一0四代湯字輩、黃帝第九十三代、詹姓五十六代謹疇公:誠遇公長子(父親四十一歲生之),行六公,字謹疇,諱懌,生於唐德宗建中庚申公元七八0,善詩文,從父游京師,陸宣公奇其才,舉為府從事,妻以孫女歸桑梓,周急恤孤無所卻,人懷其德,稱為小不推公逝葬鳳凰嶺長邱頭嘯天龍形辰向,夫人陸氏,葬上木坦,妣陸氏,陸宣公之孫女,生三子,長子令忠、次子令端、三子令威。
少典氏第一0四代湯字輩、黃帝第九十三代、詹姓五十六代信疇公:誠遇公子,行八公,浮梁詹氏始遷祖名伯振,號憺齊,任河南太守。唐憲宗元和丙戍公元八0六年,自婺北廬源遷浮東辛正都詹村街。逝於唐僖宗光啟丙午公元八八六年,享壽八十一歲,葬詹村街住後後村塢龜形巽向。妣程式。
浮梁始祖信疇公派下詹氏宗譜,家源流中載:「詹氏先世,出后稷之後,自后稷至周宣王以次子文侯,吉公治翼州,為世瞻望,封詹侯,食采河間,夫人田氏,傳四世至禮公,以爵為氏,是為得姓之始。」
詹姓五十六代信疇公:江公省浮梁始祖信疇公派下詹姓宗譜,據明萬曆壬午年公元一五八二年詹珊修族譜纂要並經公元一八一0年六次重修。該版永字號譜牒全幅,原屬三梧派下二十九代詹承照宗親收藏本二十卷,現珍藏江公省景德鎮初公派下第四十代詹榮遠宗親處,複印106頁免費寄送宗末詹招琳,謹致萬分謝意。公元二00一年五月再重修,裔衍傳鄱陽、都昌、浮梁、粵省之東莞。
少典氏第一0五代坐字輩、黃帝第九十四代、詹姓五十七代邁公:謹疇公長子(父親四十三歲生之),字英才,號令忠,生於唐穆宗長慶二年壬寅公元八二二年,大中間為杭州刺史府慕曹,又為撫州刺史,逝葬蘆源糖坑巳向,夫人余氏,葬石硯村心,繼妣余氏八娘,葬村肆前丙向,子必勝、必明。
詹姓宗譜最早為詹姓三十一代詹子興、子孚兄弟於公元255年編撰。非新安譜載詹姓五十七代邁公,長慶(公元八二一至公元八二四年)間寫新安詹氏統宗譜之墨譜。又詹姓第五十四代敬從公,唐元和己丑公元八0九年著新安詹氏統宗譜。
少典氏第一0五代坐字輩、黃帝第九十四代、詹姓五十七代進公:謹疇公次子,號令瑞,遷居樂平浯口橫街,有系。
少典氏第一0五代坐字輩、黃帝第九十四代、詹姓五十七代秋湖始祖迅公:謹疇公三子(父親四十八歲生之),行十五,字迅,號令威,生於唐文宗太和丁未公元八二七年,遷秋湖。有系。
少典氏第一0六代朝字輩、黃帝第九十五代、詹姓五十八代必勝公:邁公長子(父親二十三歲生之),必勝,邁公長子,行六公,諱必勝,字公進,廟額令忠,生於唐武宗會昌四年甲子公元八四四年,光啟(公元八八五至公元八八七年)時薦為先鋒兵馬使,收復福州,死於城壕,功上聞詔,厚殯賜廟額令忠,歸葬土木坦乾向,另有序述,夫人李氏葬汪村箸衣櫥下卯向,子之詠之練。
詹必勝:按萬姓統譜:必勝,婺源人,勇而敢為。光啟初因官閩中與光州刺史王緒領軍至漳州,會緒死,王潮代之。必勝在軍中與潮弟審知善,審知薦為軍校。景福初潮遣審知收福州,至城相持日久,審知一夕召諸軍校問攻城計,必勝進曰:此城東北壯,公南虛,若多設疑兵,晝持其東北,預選敢死士夜突其公南,城必破矣。審知稱善,擢必勝為先鋒兵馬使,領軍攻其公南。
越二日城陷,必勝冒矢石先登,沒於城濠。審知甚悼之,殯於州城公南而奏其功,賜廟額曰奉忠。
少典氏第一0七代問字輩、黃帝第九十六代、詹姓五十九代之詠公:必勝公長子(父親二十五歲生之),行四公,諱之詠,字以言,號平園,生於唐懿宗咸通戊子公元八六八年,二十四歲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八九二年任行軍總管,克承先志,逝葬平園壬向,妣江氏葬汪村槐花樹下酉向,妣江氏,生五子,長子仁敬、次子仁美、三子仁諤、四子仁昌、五子仁瑞。
少典氏第一0八代道字輩、黃帝第九十七代、詹姓第六十代、初公第十代仁敏公:之詠公長子(父親四十三歲生之),行八公,字伯愚,號長鬚,生於後梁開平庚午公元九一0年,逝葬宋段村頭傍岸溪邊艮向,妣王氏葬汪村大墓,妣王氏,生三子,長子文魁、次子文壽、三子文稔。
仁敏公本支之祖贊曰:魁乎其貌,修乎其髭,德培其根,慶達其枝,會其賓嘉,代其似之。
少典氏第一0六代朝字輩、黃帝第九十五代、詹姓五十八代、初公第八代必明公:邁公次子(父親五十歲生之),行八公,諱必明,字公透,生於唐懿宗咸通辛卯公元871年,任山陰縣令,致仕養親,克盡孝友,老隱宋村,遂居焉。歿葬察關大櫧樹下辛向。夫人李氏,葬宋村住后土屏山下丙向。生子大勇諱彥仁,次子希言傳24代子曉,遷公坑程家嶺長子祖康居,苧園邊遷虹關。三子又,遷休寧木瓜坑,四子天祥,均有系譜。
少典氏第一0七代問字輩、黃帝第九十六代、詹姓五十九代、初公第九代大勇公:必明公長子,字彥仁,妣謝氏,合葬廬源著衣樹下,乙向。妣謝氏,生三子:長子朗,遷浙嶺腳;次子曉,遷公坑程家嶺,曉長子祖康居苧園邊,次子希言傳二十一世同公遷虹關;三子又,遷休寧木瓜坑。
注明:有譜,必勝公,生之詠、之諫,十四公諱之諫,遷察關,待查?
少典氏第一0八代道字輩、黃帝第九十七代、詹姓第六十代、初公第十代朗公:大勇公長子,字知諫,由宋村遷浙嶺下莊基香花樹下(又名官路里),為環川浙嶺腳始遷祖。妣胡氏,合葬廬源新屋村末,墓左艮向。妣胡氏,生子簽判。
少典氏第一0八代道字輩、黃帝第九十七代、詹姓第六十代、初公第十代仁昌公:之詠公四子(父親生之),諱纘,唐僖宗光啟(公元八八五至公元八八七年)中,為金紫光祿大夫前鋒檢點使使,從福建觀察使王潮入閩,既而公元謝事,隱於仙遊之植德;生二子,文增,文竦。一云生富子、富孫、通遠等三子後,再生文增、文竦。
善己┬茂奢┌敬從,唐朝登進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八0九年首著
妣胡├茂親┴新安詹氏宗譜。
氏 ├茂岑
├茂嵩
└茂進
少典氏第九十九代伐字輩、黃帝第八十八代、詹姓五十一代善己公:感公之子,妣胡氏,生五子,長子茂奢,次子茂親、三子茂岑、四子茂嵩、五子茂進等。
少典氏第一00代罪字輩、黃帝第八十九代、詹姓五十二代茂親公:善己公之二子,生敬從
少典氏第一0一代罪字輩、黃帝第九十代、詹姓五十三代敬從公(寶鼎(金鼎)公,五世孫敬從)親公之子,唐朝登進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己丑公元八0九年首著新安詹氏宗譜。
詹軔┬元聳┌詹智┌詹防┬詹瓚┌詹海┌承潭-承潭-承潭─承沆─詹沆→
少典氏第九十九代伐字輩、黃帝第八十八代、詹姓五十一代(金刃)公:感公長子,生二子,長子元聳、後梁乾化辛未公元九一一年進士、官授韓州錄事三軍,次子無匪(仕)。
少典氏第一00代罪字輩、黃帝第八十九代、詹姓五十二代無匪公:(金刃)公次子,五代後唐天成三年公元九二八年特奏名官至光祿勳主事,生九子,長子智,次子貞、三子暉、四子云,五子邈、官祕書郎,六子逸,七子純,八子懷伉,九子懷璫。
少典氏第一0四代湯字輩、黃帝第九十三代、詹姓五十六代潭公:浦城譜載「詹潭,宋官金紫光陸大夫,四氏孫沆,宋薦舉殿中禦史。七世孫庠,宋登進士,累官兵部侍郎。八世孫範,宋登進士,官惠州太守,九世孫云鵬、良臣、云(用鳥),僑居浦城,建千山寺於高泉里,良臣由鄉舉縉云尉,子大方,由任子官至簽書樞蜜院參知政事。十二氏孫騤,宋淳熙乙未狀元,官趙州刺史」
統宗譜卷下止………………………………………………………
………………………………………………………………………
一0九壹壹零一一一壹壹貳一一三壹壹肆一一五壹壹陸一一七壹壹捌一一九少典
垂 拱 平 章 愛 育 黎 首 臣 伏 戎 輩序
玖捌代九九代壹零零一0一壹零貳一0三壹零肆一0五壹零陸一0七壹零捌黃帝
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詹姓
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詹禮
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詹初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敦仁
敦 睦 啟 良 謨 和 謙 希 忍 性 輩序
浦城始祖慥公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詹慥
景 行 維 賢 克 念 作 輩序
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必明
必明公環川浙嶺腳輩序 啟 我 環 川 族 輩序
文稔(下略)
文增(下略)
世修│ │ └詹九,生均舉、行四、汝萬、行五、四十。
│ ├詹覺┬彥達,行十六,宋封忠勇佐國大將軍。┌十二┌三郎
│ │行三├彥通┬大任┬詹禋┌詹勉┬閩粵┬黑龍│郎 ┼六郎
│ └六 │諱明│行十├詹祀┴行三│始祖│泰 ┤ ├八郎→
│ │德,│二 │行十 ├學傳│行五│ └妣何氏
│ │行念│遷江│八 │行五│五 ├十五┌十八
│ │二。└公 │兄弟同遷江│十 │妣藍│郎 ┤郎 →
│ └彥武┬大猷│公建昌府廣│字成│氏 │宣義│字徽
│ │行十└昌縣 │宗 │裔傳│字衛│敬士,
│ │七 │妣劉│福建│官承│任職上
│ ├大侃 │氏 │及廣│事郎│杭縣、
│ │行三 │六十│東等│妣李│興寧縣
│ └二 │公 │地區└氏 │妣江
│ │遷廣│ │氏
│ │東大│ ├十九
│行二│行四│行十├迪方│行六│遷丹└陽。│ │官承
└六 │三 │二 └迪智│三 └陽 │ └事郎
│字浩├光國┬世勛┼大淵─小四 ├白龍┌仁啟┬德延→
│然 │行四│行五│行六三,字義之 │秦 ┤妣倪│妣辛
│ │十 │十 │授迪功郎,蘄水縣│行五└氏 └氏
│ │字仲│宋為└尉。 │八
│ │輝 │義軍正將 └妣胡氏
│ │武舉├世勣─壽卿┬謹,行小五,為縣尉,遷江公。
│ │,率│行五六,宋└宣,行小六,貢補。
│ │弟姪└敕封忠勇助國將軍統領副將。
│ └戰方臘軍於廬源青山峽陣亡,宋敕封忠勇輔國將軍。
├詹渙┬仲斌┬世協─純志─九仞┬百一─千二─詹隆
│行四│行十│ └百四
│五 │五 └世穆─聞詩┬詹二,遷福建。
│ └念七─惟亮┬詹襲┌念五
│ └詹龔┴十九
└念九│行三├三七
└五 ├四五
└五十
釋明:
少典氏第一0九代垂字輩、黃帝第九十八代、詹姓第六十一代、初公第十一代文竦公:仁昌公之次子,諱世修,居建寧寧府為兵馬使,生二子,長子凝、次子言道。
少典氏第一一0代拱字輩、黃帝第九十九代、詹姓第六十二代、初公第十二代凝公:文竦公之子;字二十,官為監察,生二子,昂,覺。
少典氏第一一一代平字輩、黃帝第一00代、詹姓第六十三代、初公第十三代覺公:凝公次子,行卅六,生三子長子彥達、次次子彥通、三子彥武。
少典氏第一一二代章字輩、黃帝第一0一代、詹姓第六十四代、初公第十四代彥通公:覺公次子,念二,諱明德,生三子,長子大任、次子大猷、三子大侃,
少典氏第一一三代愛字輩、黃帝第一0二代、詹姓第六十五代、初公第十五代大任公:彥通公長子,行十二,遷江公,生二子,長子、次子祀,兄弟同遷江公建昌府廣昌縣。
少典氏第一一四代育字輩、黃帝第一0三代、詹姓第六十六代、初公第十六代祀公:大任公次子,生一子勉。
少典氏第一一五代黎字輩、黃帝第一0四代、詹姓第六十七代、初公第十七代勉公:祀公之子,生二子,長子五十公,字學傳,由江公建昌府遷廣東長窖村;次六十公遷茶陽。
少典氏第一一六代首字輩、黃帝第一0五代、詹姓第六十八代、初公第十八代、學傳公第一代粵閩始祖學傳公:勉公長子,舊譜:「開基粵閩始祖學傳公,迺勉公之長子,學傳公,字成宗,號正峰,諱五十郎。妣劉氏媽,生二子,黑龍、白龍。公妣合葬長窖村,今隸大埔縣灣洲是也,吉穴立子山兼壬,甲子甲午分金,地形真武踏龜之象也,定八月初一日祭墳。」在台裔孫公元1883年在台灣苗栗卓蘭建有繼述堂。
粵閩始祖學傳公,長子黑龍,次子白龍,分別移居現大埔茶陽鎮及公河鎮漳溪大埔上,黑龍泰裔孫蕃衍至廣東大埔和福建之龍岩、永定、漳州、寧化、邊城等處。白龍公裔孫則衍派至廣東的大埔、饒平、潮安、惠來、普寧等地。
學傳公之墳因開荒造田遷毀,遺址尚存,裔孫遍佈四川及江南沿海各省市約有三十餘萬人,經大埔縣政府於民國76年、公元1987年6月15日核予重修宋中書侍郎加太保詹學傳公墓籌備會, 公元1991年4月28日大埔縣政府公佈列入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立大石碑正面:「大埔縣重點保護單位詹學傳墓」背面「重修學傳公墓碑記」「此碑記由詹雷聲撰寫,縣文化局長張天蔚定稿」
重修學傳公墓碑記:
詹學傳,字成宗,號正峰,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九月生於江公省南豐州廣昌縣陂頭鎮。天資聰穎,二十一歲鄉試中考中舉人,二十二歲會試考中進士。出任山東遼城縣令。在職期間,清正廉明,政績輝煌,人民擁載,上司讚揚,提調進宮後累官至中書侍郎加封太子太保,官居一品。其夫人劉氏亦誥封一品夫人。北宋宣和七年冬,金滅遼後,乘機攻宋,徽宗驚惶失措,忙把帝位傳給兒其子欽宗。靖康元年春,金軍進逼東京(開封)。當時投降派主張割地求和,學傳公與李綱等主戰派主張堅守東京,學傳是主戰派,並曾多次率領軍民擊退金軍進攻。但宋欽宗聽信投降派的饞言,向金求和,罷免了李綱和詹學傳等人的的官職,並趕出朝廷。致徽欽二帝被俘,北宋敗亡。學傳即攜眷南逃,先到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暫居。並以講學為業。當時朱熹亦拜他為師。至南宋紹興十一年,又繼續南遷至閩粵邊遠山區的廣東省海陽縣長窖村(即今大埔縣長治鄉長興村長窖)定居。仍繼續講學。南宋淳熙十六年七月便在長窖村病逝,享年八十九歲。次年朱熹到福建省漳州任知府後,聞噩耗,徒步前來祭師,當時夫人劉氏亦已逝世,遂撰寫(祭詹侍郎文)和(祭詹淑人文,注詹淑人為黃尚書之妻,疑訛。)兩篇祭文。同年冬兩殯合葬在縣長窖村後山,地名叫「金龜褙印」。
學傳公生平行誼傳記等資料,族譜記載簡略並未提及生卒年月資料,正史或縣志均付闕如,於公元1989年9月,蕭學法先生與宗賢詹雷聲於大埔湖寮著一篇﹕「詹學傳(宰相),刊於世界客家名人錄,花城出版社發行。文中載:學傳公生於公元1101年於廣昌縣,21歲中鄉試舉人,22歲中進士,公元1126年北宋靖康之亂遷石壁,攜二子遷至福建石壁村,設私塾講學,朱熹(公元1130年生)學傳為師;公元一一四二年再遷廣東,海陽縣長窖村,今大埔長治鄉長興村﹐逝於公元1189年7月,壽八十九歲等行誼事功,正野史都無法獲得考證,文中有朱熹祭詹侍郎文,及朱熹祭詹淑人文」,經查宋淳熙間福建刊本之晦庵先生文集卷十一,詹淑人為黃尚書妻,學傳公生平待考。
粵閩始祖學傳公派下裔孫散居粵東北、福建、臺灣及海外等地,約20餘萬人。
少典氏第一一七代臣字輩、黃帝第一0六代、詹姓第六十九代、初公第十九代、學傳公第二代黑龍公:學傳公長子,諱泰,妣藍氏,生子十八郎。
少典氏第一一七代臣字輩、黃帝第一0六代、詹姓第六十九代、初公第十九代、學傳公第二代白龍公:學傳公次子,諱秦,妣胡氏,生子仁啟。
少典氏第一一八代伏字輩、黃帝第一0七代、詹姓第七十代、初公第二十代、學傳公第三代仁啟公:白龍秦之子,妣倪氏,生子德延。
承昌─承昌─(下略)
………………………………………………………
一一九壹貳零一二一壹貳貳一二三壹貳肆一二五壹貳陸一二七壹貳捌一二九少典
戎 羌 遐 邇 壹 體 率 賓 歸 王 鳴 輩序
壹零捌一0九壹壹零一一一壹壹貳一一三壹壹肆一一五壹壹陸一一七壹壹捌黃帝
七一代七二代七三代七四代七五代七六代七七代七八代七九代八十代八一代詹姓
六七代六八代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七二代七三代七四代七五代七六代七七代詹禮
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詹初
一0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敦仁
性 臺 衡 範 禮 光 鼎 甲 賡 詩 詠 輩序
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學傳
廣東饒平肇熙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肇熙
宗 孔 文 大 一 輩序
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詹慥
作 聖 德 建 名 立 行 端 表 正 學 輩序
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必明
族 宏 觀 敦 仕 希 孟 世 金 應 守 輩序
廣東字輩: 宗字輩孔字輩文字輩大字輩一字輩
德延┬二十┌饒平┌百一┬國保┬淑和┬伯利┌石蔭┌積庸─永茂─崇球→
妣辛│郎 ┤始祖│郎 │妣劉│妣何├伯寧├孔忠├積慶┌大祖─一和→
氏。│妣賴├肇熙┤諱必│氏 │氏 ├穀萬│崇光│堂祖├大金┬一明→
└氏。│字東│達 │居饒└淑政│居五│堂祖├積順┤妣劉├一賢→
│潞 │妣劉│石坑 │華 ├孔良┤妣李│氏 ├一貫
│諱三│十二│里 ├宗瑀┤妣張│氏 └大全└一眉
│五郎│娘 ├文亨┬洪保│妣邱│氏 │居石
│,生│ │ ├叔可└氏 │居石│坑鬥
│於公│ │ └叔璋 │坑里│門田
│元一│ ├山甫┬伯保 └孔淮└積盛
│二六│ │妣張└叔美,居陂塘下
│一年│ │氏 ┌宗貴┌孔經,居大埔縣泮溪村
│。宋│ ├得甫┬叔旺┤居樟├孔懷┬文安┬大二┬克甫
│授五│ │妣陳│妣邱│溪廣│妣鐘│妣陳│(福├克傳→
│經博│ │氏 └氏 │陽 │氏 └氏 │蔭)│妣楊
│士。│ │ ├宗義┼孔和 │妣王│氏
│妣張│ │ │居新│居三 └氏 └克貴
│十二│ │ │豐牌│饒鎮霸下
│娘續│ │ │上村└孔順
│妣楊│ │ └宗禮
│氏十│ ├叔文┬懋德┌宗義┬德貴┬肖五
│七娘│ │妣邱│堂祖│妣尤│派下└肖七
└。 │ │妣張├伯玉┤、曹└九村鎮高泉里,祠曰光裕堂
│ └氏 │諡種│氏 ┌永錫┌泰堅┬彥德┬友祿→
│ │德 ├宗宙┤堂祖│妣黃│妣黃│妣李
│ │妣黃│妣鍾├崇耕┤氏 └氏 └氏
│ │、餘│、賴│妣王├泰壁┬彥養┬友興→
│ │氏 │氏 │氏 │(大│(顏│妣劉
│ │ │ │ │養)│養)├友賜→
│ │ │ │ │妣張│妣張│妣羅
│ │ │ │ │氏 └氏 └氏
│ │ │ │ ├泰塗┬大益─一晚→
│ │ │ │ │妣鍾│彥政┬友權→
│ │ │ │ └氏 │妣黃└友衡→
│ │ │ │ └氏
│ │ │ ├崇積┬文九─海蔭┬一成→
│ │ │ │ │ └一九→
│ │ │ │ └文十┬彥剛─友瑢
│ │ │ │ └彥深─一勝→
│ │ │ ├崇玉┬文興┬彥聰
│ │ │ │妣林│妣黃├彥湖─一富→
│ │ │ │、張│氏 ├彥賓┬友德
│ │ │ └氏 │ │妣林├友相→
│ │ │ │ └氏 └妣盧氏
│ │ │ └文臣─大養┬一樓
│ │ ├宗健┬均長┬三郎 └一宗→
│ │ │妣李├均義└志道
│ │ │氏 └均信─四郎
│ │ └裔遷潮安
│ ├伯珪┬宗廣┬韶頓┬崇珍┬淳義┬一槐→
│ │妣鍾│妣羅│妣陳│(文│(天│(世
│ │、鄒│氏 └氏 │崇)│義)│忠)
│ │氏 │ │妣邱│妣邱│妣林
│ │ │ └氏 └氏 └氏
│ │ ├宗亨┬孔璿┬文瑢
│ │ │妣張│ ├文瑄
│ │ │、張│ ├文堅
│ │ │氏 │ └文善
│ │ │ ├孔璣┬廷爵
│ │ │ │永思├廷瑞
│ │ │ │堂祖└廷政
│ │ │ ├孔輝┬瑢珍┬大朝┬一始→
│ │ │ │(百│諱文│ └一繼
│ │ │ │九)│誠 └大廣┬一寬→
│ │ │ │妣羅│妣劉 └一容→
│ │ │ │氏 │氏
│ │ │ │居下│裔居下善、嶺腳。
│ │ │ │善 ├瑢玉┬萬春┬詹博
│ │ │ └孔仁│諱文│(樁├詹淵→
│ │ │ │潤 └) │(樸
│ │ │ │妣許 │善)
│ │ │ │氏 │妣鄧
│ │ │ ├瑢興 │氏
│ │ │ │諱文啟 └詹遷→
│ │ │ │妣許氏
│ │ │ │裔居大埔烏嶺等地。
│ │ │ ├瑢端┬萬年┬一有→
│ │ │ │(止│ └一熙
│ │ │ │) ├萬全┬祖京
│ │ │ │諱文│妣曾├祖廣→
│ │ │ │政 │氏 │妣鄧
│ │ │ │妣許├萬興│氏
│ │ │ │氏 └萬福├祖富→
│ │ │ │裔居揭陽、├祖魁→
│ │ │ │大樑岡、湯│妣王
│ │ │ │坑、豐順等└氏
│ │ │ │地
│ │ │ ├瑢智┬萬安┌英雅→
│ │ │ │諱文├萬頃┤諱一裙
│ │ │ │睿 │(禎│妣袁氏
│ │ │ │諡純│德)├時熙→
│ │ │ │慧 │妣袁│(一襟
│ │ │ │妣賴└氏 └)
│ │ │上祠堂 │氏
│ │ ├宗厚┬安福│瑢智派下,兩千年編
│ │ │妣張├彥裕└譜
│ │ │氏 ├彥清┬石全﹐裔居汕頭
│ │ │林氏│ └石金﹐遷揭揚
│ │ │ ├彥彬┬明德┬維深┬玉夢→
│ │ │ │妣張│妣傅│妣錢│妣巫
│ │ │ │、林│氏 └氏 └氏
│ │ │ │氏 └崇德
│ │ │ │裔居饒洋
│ │ │ ├彥珍┬廷生┬上田┬上田
│ │ │ │妣陳│(毅│種德│磐石
│ │ │ │氏 │、李│迪)│堂祖
│ │ │ │裔居│妣劉├循仁├元尊→
│ │ │ │饒洋│氏 │妣黃│妣劉
│ │ │ │鎮祠├廷生│氏 │氏
│ │ │ │北上│(毅│ ├元政
│ │ │ └等。│迪)│ ├化中→
│ │ │ │妣劉│ └祖光
│ │ │ │氏 │下田┌元相
│ │ │ ├延鑑│裕慶├元麟→
│ │ │ ├延俊│堂祖├元壽
│ │ │ │安國├循義┼元進
│ │ │ └國相│妣吳└元昌
│ │ │ │氏 ┌祖衡→
│ │ │ ├循禮┤妣曾
│ │ │ │(松│、許
│ │ │ │溪)│、蔡
│ │ │ │妣劉│、許
│ │ │ │氏 │氏
│ │ │ │居崗┴祖田→
│ │ │ │下村
│ │ │ │追遠堂祖
│ │ │ ├循智
│ │ │ └居大埔
│ │ ├宗華┬廷貴┬文成┬大鎮┌天福
│ │ │諡光│妣張│妣何├大榮├天恩→
│ │ │裕 │氏 └氏 ├大俊│妣謝
│ │ │妣吳│居饒洋鎮赤├大傑┤氏
│ │ │氏 │坎下村及饒│妣劉├啟峰
│ │ │現裔│平新塘等地│氏 └天欽
│ │ │居坎└廷珠 ├大清┬望陽→
│ │ │下、新村、小榕乾│妣黃│妣邱
│ │ │子山等地。 │氏 └、張氏
│ │ │ └大澄┬以雍→
│ │ │下祠┌孔赫┬文孫 ├以熙
│ │ │堂 │妣周│俱遷潮安詹├以泰
│ │ │敦睦│氏 │屋潭樟溪鎮│妣賴
│ │ │堂祖│ │等地。 └氏
│ │ ├宗源┤ ├文公
│ │ │諡純│ └文祖
│ │ │德 ├廷璋┬崇本─良資┬遊鳳
│ │ │妣林│妣黃├文質 │崗祖
│ │ │氏 │、張│居寨尾 └朝策
│ │ │現裔│氏 └文化
│ │ │居下├廷瓊┬文瑀
│ │ │祠堂│裔居├文緯
│ │ │、箭│澄海├文仲
│ │ │竹坪│、饒└文中
│ │ │、公│溪子里。
│ │ │瓜園├廷瑞┬文讚┬蔴痷┌峩崧→
│ │ │、桂│(孔│妣張│木庵┤妣邱
│ │ │坑樓│瑞)│氏 │(恩│氏
│ │ │等地│諡敦├文獻│賜)├靜齊→
│ │ │。 │厚 ├文政│妣劉└妣邱氏
│ │ │ │妣劉│ │、張氏
│ │ │ │氏、│ ├秋庵┬世欽→
│ │ │ │續劉│ │(恩│妣許氏
│ │ │ │氏 │ │例)└世唐
│ │ │ │ │ │妣郭氏
│ │ │ │ │ ├大振┬世策→
│ │ │ │ │ │(恩│(純
│ │ │ │ │ │惠)│正)
│ │ │ │ │ │妣黃│妣許
│ │ │ │ │ │氏 └氏
│ │ │ │ │ └長鬚
│ │ │ │ ├文蘭┬質真┬華峰→
│ │ │ │ │妣李│妣劉├若川
│ │ │ │ │、黃│氏 │妣傅
│ │ │ │ └氏 │見泉└氏
│ │ │ │ │易真
│ │ │ │ └四公(名佚)
│ │ │ ├廷玉┬文盛(鮑上村始祖)
│ │ │ │妣劉│諡宏┌大徵┬一龍→
│ │ │ │氏 │量 ├東里└一盛
│ │ │ │ │妣張├大恭
│ │ │ │ │、邱├大富
│ │ │ │ │氏 ├大新─一槐→
│ │ │ │ ├文光┴大科
│ │ │ │ │諡龍秩。妣張、邱
│ │ │ │ │、張氏。裔居大埔。
│ │ │ │ ├文銓┌文魁公,諡
│ │ │ │ ├文增├南山,妣楊
│ │ │ │ ├文魁┤氏,裔居瓜
│ │ │ │ ├文茂│園寨八獅樓
│ │ │ │ ├文廉│,派下詹姓
│ │ │ │ └文質│九十二代朝
│ │ │ │ │陽,廣東省
│ │ │ │ └府委員。
│ │ │ ├廷盛┬文宣┬一和┬朝用→
│ │ │ │諡庵│(處│(樂├朝選
│ │ │ │號曾│士)│善)│(隱
│ │ │ │一 │妣羅│妣劉│穀)
│ │ │ │松溪│氏 │氏 │妣黃
│ │ │ │知縣│裔居└一義│氏
│ │ │ │妣曾│坑口 ├朝勝
│ │ │ │、朱│ └朝泰
│ │ │ └氏 │貴康┌一德┬朝統
│ │ ├宗教┬孔端│樓祖│(大├朝廣
│ │ │現裔├孔控├文忠┤和)├朝坐
│ │ │居田└孔華│諡敦├一麟├朝策→
│ │ │湖、九村、│篤 │妣劉│妣蕭
│ │ │豐順等地、│妣許│氏 │、許
│ │ ├宗疇─孔興│氏,├一治│氏
│ │ │現裔居鐵寮│一云└一立├朝惠
│ │ │下、下寮背│妣邱淑惠 └朝銘
│ │ ├宗耿┬孔富├文穆┬仰南┬皇寶→
│ │ │妣張├孔賓│妣鄧│妣黃│妣吳
│ │ │氏 ├孔洪│、邱│、杜└氏
│ │ │裔居├孔旺│氏 └氏
│ │ │赤坵├孔璘└益居澄海
│ │ │田、└孔達
│ │ └本支樓、溪背樓。
│ │世德┌陳坑┬孔權┬文彬┬溫良┬大旺→
│ │堂祖│始祖│妣張│妣楊│(天│妣劉
│ ├伯善┼宗宏┤氏 │氏 │廣)└氏
│ │諡克│(貴│ │ │妣劉
│ │肇 │賢)│ │ │氏懿良
│ │妣鄧│諡樂│ │ └三公
│ │、張│隱 │ ├文玉┬大羲┬一安→
│ │氏 │妣羅│ │妣李│妣許├一廈→
│ │ │十四│ └氏 │、錢│妣袁、
│ │ │娘 │ │氏 └陳氏
│ │ │遊敬│ └大厚
│ │ │裔居│妣李│ └天賜├詹賢→
│ │ │公瓜│、賴├文洪┬天輔┤妣劉
│ │ │園蓮│氏 │妣邱│妣林└氏
│ │ │塘遷└孔寧│氏 │、張氏
│ │ │新豐 │ └天蔭
│ │ │再遷 ├文彬┬天然
│ │ │瓜園 │ ├天錫
│ │ │社陳 │ ├天序
│ │ │坑片 │ └天德┌一洛
│ │ │一帶 ├文淵┬得生┼一斐
│ │ │,陳 │(清│ ├一可
│ │ │坑有 │源)│ └一方
│ │ │詹氏 │妣許│靝庇┬一枝→
│ │ │祖祠 │氏 │(天├一瀾→
│ │ │ │ │庇)├一沂→
│ │ │ │ │妣李├一漸→
│ │ │ │ │、張│(崇峰
│ │ │ │ │氏 │)
│ │ │ │ │ │妣劉、
│ │ │ │ │ └楊氏
│ │ │ │ ├靝倫┬亭徵
│ │ │ │ │(天└一卿
│ │ │ │ │倫)
│ │ │ │ └靝秩┬一東→
│ │ │ ├文源┬騰云└一會
│ │ │ │ │天嵩
│ │ │ │ └天真
│ │ │ ├文珦┬騰爵┬信義→
│ │ │ │妣黃│(騰│妣邱氏
│ │ │ │、熊│龍)├信知
│ │ │ └氏 │妣劉└妣張氏
│ │ │ │氏
│ │ │ ├天爵┬詹渙→
│ │ │ │(大│(寬
│ │ │ │生)│厚)
│ │ │ │妣劉│妣袁
│ │ │ │氏 │氏
│ │ │ ├天興├一匯
│ │ │ └天榮└醇直→
│ │ ├宗寰┬崇祺┬文琳┌詹雍
│ │ │字繼│(崇├文行┼詹城┌榮居→
│ │ │緒 │歧)│(文│詹信┴妣劉氏
│ │ │妣邱│ │桓)│妣張氏
│ │ │、張│ │妣張├詹壁
│ │ └氏 │ └氏 ├詹臺
│ │ │ └詹毛
│ │ ├崇珍┬厚山┬竹居┬榕廷→
│ │ │妣黃│妣陳│妣蔣│妣蘇
│ │ │、王└氏 └氏 │氏
│ │ └氏 └和廷
│ ├伯玳┬宗佑┬孔旺┌文元┬大志┬一保→
│ │字克│妣陳├孔興┤妣劉│妣賴│妣尤
│ │肇 │氏 │妣賴│氏 └氏 └氏
│ │妣溫│ │、陳├文全┬大孝┬寬弘→
│ │、陳│ │氏 │妣劉│(鼎│妣黃
│ └氏 │ ├孔寧│氏 │元)└氏
│ │ │裔居│裔居├大睦
│ │ └金塘│饒洋└大嵩
│ ├宗盛┬孔賦├文懷
│ └宗保├孔義│裔居饒東山砍峰村
│ └孔珠│文聰,裔居惠來縣
│ │前詹鎮。
│ ├文仲┬大權┬純篤→
│ │妣沈│妣林│妣林
│ └氏 └氏 └氏
├百二┌友義┬長大┌烏石┌克纘┬承烈┬阿保┬貴二
│郎 ┤ ├景榮│山始│(宗│(阿│(二├貴四→
│諱必│ └五六│祖 │蔭)│德)│三)│(毅
│敬 ├友萊┬季孫├仕榮┤妣李│妣吳│妣吳│軒)
│妣黃│(友└季景│號大│氏 │氏 │氏 │妣曾
│氏 │策) │三 └阿早└阿聰├阿壽│、紀
│ ├五益─宗亮│號福 │(二│、吳
│ ├淑允┬季螺│慶 └五)└氏
│ │粵譜├丗保┤生於明太祖洪武十九年丙寅公元一
│ │淑久│移居│三八六年六月十三日寅時壽五一歲
│ │妣黃│台中│妣曹氏、繼妣謝氏
│ └氏 │州及├仕貴,名阿二,遷惠萊
│ │台南├阿三,名仕選
│ │州、├阿春
│ │潮郡├阿楓
│ └各厝└承宗─承孔─承文─承大─承一→
├百三┌國興┌伯應┌義樂┌孔隆┌仕瓚┌文略┌一出
│郎 ┼國侍┴伯文├宗耀┼孔賢┼仕旺┼文彬┼質軒
│諱必├淑惠┬伯和│(義│妣許│妣劉│妣張├謹軒→
│恭 │妣黃├伯用│成)└氏 │氏 │氏 │妣張
│妣張└氏 ├伯盛┤妣劉 ├仕璘└文俊│氏
└氏 │妣張└氏 ├仕斌 └敬軒
└氏 └仕辛
釋明:
少典氏第一一九代戎字輩、黃帝第一0八代、詹姓第七十一代、初公第二十一代、學傳公第四代德延公:仁啟公之子,妣辛氏,生子二十郎。
少典氏第一二0代羌字輩、黃帝第一0九代、詹姓第七十二代、初公第二十二代、學傳公第五代二十郎公:德延公之子,諱帝行,妣賴氏,生一子三五郎,
少典氏第一二一代遐字輩、黃帝第一一0代、詹姓第七十三代、初公第二十三代、學傳公第六代公、廣東饒平肇熙公第一代:二十郎公之子,行三十五郎,諱上弦,字東潞,號維明,生於南宋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元初由潮州府戀州大埔茶陽長窖遷海陽縣錢塘(饒平縣錢東鎮錢塘村),再遷湯溪鎮白水塘村,復遷饒洋鎮公瓜園,為廣東饒平開基祖。
據饒平縣誌載:詹東潞,倡明經學,教授生徒,為五經博士,其門下多明經之士,時潮士賴之。其後裔遍及饒平新豐、建饒、九村、饒洋、上饒、上善等客屬山區鎮及廣東的澄海、潮安、揭陽、潮陽、普甯、惠來、豐順和臺灣等地區。
妣張氏、楊氏,楊氏生一子詹必恭,續妣張氏生二子詹必達、詹必敬,依序長子必達、次子必敬、三子必恭。
少典氏第一二二代邇字輩、黃帝第一一一代、詹姓第七十四代、初公第二十四代、學傳公第七代、廣東饒平肇熙公第二代百一郎公:肇熙公長子,諱必達,妣劉十二娘,生五子,長子國保、次子文亨、三子山甫、四子得甫、五子淑文。
少典氏第一二二代邇字輩、黃帝第一一一代、第詹姓七十四代、初公第二十四代、學傳公第七代、廣東饒平肇熙公第二代百二郎公:公長子,肇熙公次子,諱必敬,妣黃氏,生四子,長子友義、次子有萊、三子五益、四子淑允。
少典氏第一二二代邇字輩、黃帝第一一一代、詹姓第七十四代、初公第二十四代、學傳公第七代、廣東饒平肇熙公第二代百三郎公:公長子,肇熙公三子,諱必恭,妣張氏,生三子,長子國興、次子國侍、三子淑惠。
少典氏第一二三代壹字輩、黃帝第一一二代、詹姓第七十五代、初公第二十五代、學傳公第八代、廣東饒平肇熙公第三代淑允公:百二郎公次子,粵譜淑久,妣黃氏,生二子,長子季螺、次子世保。
少典氏第一二四代體字輩、黃帝第一一三代、詹姓第七十六代、初公第二十六代、學傳公第九代、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四代世保公:淑允公次子,生五子,長子烏石山始祖仕榮,號大三字,慶福,生於明太祖洪武十九年丙寅公元一三八六年六月十三日寅時壽五一歲,妣曹氏、繼妣謝氏,生子二子,長子克纘,次子阿早;次子仕貴,名阿二,遷惠萊;三子阿三,名仕選;四子阿春;五子阿楓。
少典氏第一二五代率字輩、黃帝第一一四代、詹姓第七十七代、初公第二十七代、學傳公第十代宗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五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承宗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二六代賓字輩、黃帝第一一五代、詹姓第七十八代、初公第二十八代、學傳公第十一代孔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六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承孔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二七代歸字輩、黃帝第一一六代、詹姓第七十九代、初公第二十九代、學傳公第十二代文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七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承文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二八代王字輩、黃帝第一一七代、詹姓第八十代、初公第三十代、學傳公第十三代大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八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承大字輩下續系譜。
………………………………………………………
少典氏第一二五代率字輩、黃帝第一一四代、詹姓第七十七代、初公第二十七代、學傳公第十代宗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五代陳坑始祖宗宏公:宗宏公,生於明永樂二年甲申年(公元1404年)十二月初六,卒于成化丙申年十二年(公元1476年)十二月二十日,享壽七十三歲。諡樂穩公。
公生於西瓜園(今瓜園寨)老屋,公隨父遷于新豐,後遷陳坑創業。公容貌克嶷,志度豪雄。性敏特達, 勤儉飭躬,開來仁康枝葉最芳。更第冠帶紫紅,兼精堪輿。
祖妣 諡光格羅氏孺人,諱十四娘,生於明永樂四年丙戌、公元1406年十月初九日卯時。卒於正統己巳年正月十五日卯時,享壽四十四歲。葬在本鄉上屋子樓背馬墳,地形木馬,辛巳兼戊辰分金。三子俱其出也。
祖妣諡甫裕遊氏孺人,諱敬娘,生於永樂庚寅、公元1410年年五月廿七日亥時,卒于成化丙申年八月二十日亥時,享壽六十七歲。葬在馬墳側,辛巳兼戌辰分金。
公生三子(羅氏生)
長子孔權公,生二子:長文彬、(井頭)次文玉;(宮前、田墩背、普甯鯉湖金釣寮)
次子孔昌公,生六子:長文富、次文洪、三文琳、雙文淵、五文源、六文珦;
三子孔寧公,生五子:長文廣、次文賢、三文安、(上樓子) 雙文達、五文珍。
宗宏公其孫共一十三人。
………………………………………………………
一二九壹叁零一三一壹叁貳一三三壹叁肆一三五壹叁陸一三七壹叁捌一三九少典
鳴 鳳 在 竹 白 駒 食 場 化 被 草 輩序
壹壹捌一一九壹貳零一二一壹貳貳一二三壹貳肆一二五壹貳陸一二七壹貳捌黃帝
八一代八二代八三代八四代八五代八六代八七代八八代八九代九十代九一代詹姓
七七代七八代七九代八十代八一代八二代八三代八四代八五代八六代八七代詹禮
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詹初
二0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敦仁
詠 一 貫 繼 先 承 千 秋 錫 永 盛 輩序
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學傳
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肇熙
一 志 道 衍 永 春 時 來 名 其 顯 輩序
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詹慥
學 優 登 仕 攝 職 從 政 似 蘭 斯 輩序
詹天佑輩序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震瑚
詹公天佑輩序 震 起 萬 世 興 天 文 輩序
詹徽宮派下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詹徽
德 子 希 本 邦 天 全 寵 繼 輩序
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必明
守 尚 德 必 曰 宜 時 光 大 先 人 輩序
百二郎公派下
據烏石山始祖仕榮公古譜:第一二四代聯登公﹐筆者原有資料聯登公生二子來龍、來樂皆無考,民國八十五年重修詹氏族譜謂來樂又名來信、快活﹐備此存考:烏石山鄉其言公、其騰公在台譜系聯貫詳晰﹔尚有來字輩:來帝公、詞公﹔名字輩:榮公、玉裕公,其字輩:其賢公譜系待查。
貴二┌貞侃┬一有┬應樹┬學蘊┬延業┬景茂┬朝榮,生選、芝、蒲、然
貴四┤(石│號袍│宇楷│號五│號元│妣黃│等四子。
(毅│川)│衷 │妣林│荀 │功 │氏 ├朝祚,生敬、尊、良、賢
軒)│(大│妣黃└氏 │妣王│妣林│ └、纘等五子
妣曾│仁)│氏 │氏 │氏 ├聯登┬來龍┌樸直┌●渡台祖
、紀│妣林│一盛 └學然├延統│妣邱│妣曹│妣王├其言,今桃
、吳│氏 │ │名榮└氏 │氏 │氏 │縣中壢大崙
氏 │ │ └之 ├來信┼石進┤妣李┬顯江→
│ │ │快活├質愷└氏 ├顯周→
│ │ └來樂├名利 ├顯南→
│ │ └妣遊氏 └顯貴→
│ ├一養┬師得┬學習┌春福┌冠庵┌來龍┬勸中─其明┬顯直
│ │(懷│(應│(茂├春元├次庵├來本└(廷) └顯玉
│ │真)│橋)│正)├春源├義庵├來務,生五子,長子耀錦
│ │(敦│妣林├學已┼燕湟┼正庵┤;次子若何。若河生信義
│ │厚)│、李│(勤└夷則│(時│。信義生有成。
│ │妣張└氏 │恪) └貞)│三子耀採生增益。增益
│ └氏 │ │生慎勉。四子耀烈。
│ │ └五子耀烈。
│ ├楷苦┬樂庭┬恂漂┬信守┬志尊┬●渡台始祖
│ │妣李│妣大│妣李│妣吳│(名│清乾隆中期,從烏石山
│ └氏 └氏 └氏 └氏 │筵)│公門社渡新竹關公。
│ │妣陳├其騰┬顯群→
│ └氏 │(純│妣許氏
└祖規┬大屘┬汝平┬載賽┬永一┌時應┌來天 │義)├顯陣→
│妣邱│妣林│(君├永二├時選├來明 │妣劉│妣陳氏
└氏 └氏 │詠)├永三├時展┼來壽 └氏 ├顯發→
│妣陳├永四│(成└來宰 │顯生→
│氏 ├永五┤耋) │妣廖氏
│詠)│(開│妣陸 ├顯元→
│妣林└侯)│氏 └妣戴氏
│氏 └時香
└遇若
上溯待查部分 ←詹永堡┬●渡台祖,清聖祖康熙末葉(公元一七0二年至
(永│一七二二年)間,由饒渡台開基台中員林,再遷
保)│彰化永靖。
妣許├瓊瑤┬侃直→
氏 │(剛│妣鄭氏
│裕)├時正→
│妣張│妣朱氏
│、鄭├君謀→
└氏 │(博勉)妣鄭、宋氏
└遷居永靖
百二郎公派下
貴四等等
渡台祖祖玉裕、玉包公兄弟開基新竹縣新埔石門
承一─承志─承道─承衍─承永─承春─承時─承來┬渡台┌其佛┬顯桶→
│祖 │妣彭├顯水
詹姓第八十九代渡台祖玉裕公:生於清仁宗嘉慶├玉裕┤氏 ├好妹
元年丙辰公元一七九六年九月在廣東省饒平縣。清嘉│妣巫├其茍│招夫
慶(有二十五年)或道(有三十年)光年間來台開新│氏 │,顯└陳姓
。逝於清德宗光緒六年庚辰公元一八八0年八月十九│生八│粟承嗣。
埔日子時,在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石門尾,享壽八十│子 ├其明,出嗣
五歲。妣巫氏,生於清仁宗嘉慶十三年戊辰公元一八│●渡│新埔四座里
0七年四月十九日,逝年不詳。 │台祖│詹純樸、剛
詹姓河間祖塔誌(101年修正版),涓民國六十八├玉包│義
年己未公元一九七九年四月十一癸酉日酉時(下午六│無嗣├其彩┬阿增→
時)興工破土連工築塔,詳見 │由玉│名阿│妣
詹姓河間祖塔誌(101年修正版) │裕公│耀 │奔妹
│全體│阿須│妣范
│裔孫│又名│端妹
└承嗣│順娘├惡古→
├其木│妣林
│,阿│義妹
│增,│長女
│阿添├益妹
│、惡│適盧
│古等└煥秀
│承嗣
├大滿,顯粟
│承嗣
├其番┬顯粟→
│氏 └阿香
└細滿┬水旺→
│配黃
└文妹
釋明:
少典氏第一二九代鳴字輩、黃帝第一一八代、詹姓第八十一代、詹初公第三十一代、學傳公第十四代一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九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廣東輩序承一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三0代鳳字輩、黃帝第一一九代、詹姓第八十二代、詹初公第三十二代、學傳公第十五代志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十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廣東輩序承志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三一代在字輩、黃帝第一二0代、詹姓第八十三代、詹初公第三十三代、學傳公第十六代道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十一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廣東輩序承道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三二代竹字輩、黃帝第一二一代、詹姓第八十四代、詹初公第三十四代、學傳公第十七代衍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十二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廣東輩序承衍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三三代白字輩、黃帝第一二二代、詹姓第八十五代、詹初公第三十五代、學傳公第十八代永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十三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故以廣東輩序承永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三四代駒字輩、黃帝第一二三代、詹姓第八十六代、詹初公第三十六代、學傳公第十九代春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十四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廣東輩序承春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三五代時字輩、黃帝第一二四代、詹姓第八十七代、詹初公第三十七代、學傳公第二十代時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十五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廣東輩序承時字輩下續系譜。
少典氏第一三六代場字輩、黃帝第一二五代、詹姓第八十八代、詹初公第三十八代、學傳公第二十一代來字輩、廣東饒平肇熙公第十六代公:渡台始祖玉裕公、玉包公兄弟,清朝在台抄譜者紀載是從烏石山始祖仕榮公派下,故以廣東輩序承來字輩下續系譜。
來台祖玉裕公【少典氏第一三七代(化)、黃帝第一二六代、詹姓第八十九代、詹初公第三十九代、學傳公二十二代、肇熙公第十七代(名)】:名字輩,生於清仁宗嘉慶元年丙辰公元一七九六年,民國前一一六年九月在廣東饒平省縣。清嘉慶(有二十五年)或道光(有三十年)年間來台開基新埔石門(古稱吧哩國嘓,屬原住民居住地區,漢民墾殖於清雍正三年公元一七二五年,屬新竹廳竹北二堡庒,土名石門六十九番地。大正十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改新竹廳新埔庒,照們字石門六十九番地。)逝於清德宗光緒六年庚辰公元一八八0年八月十九日子時,在新竹縣新埔鎮照門里石門尾,享壽八十五歲。
妣巫氏瑞妹,生於清仁宗嘉慶十三年戊辰公元一八0七年四月十九日,逝年不詳。生八子,長子其佛、次子其茍、三子其明(出嗣新埔詹剛義)、四子其彩、五子其木、六子大滿、七子其番、八子細滿。(三十八歲生長子其佛,次子其茍,四十八歲生第三子其明,出嗣四座屋莊詹剛義,五十歲生第四子其彩)。其佛、其明出嗣、其彩有立室成家外,五子未娶或早逝未詳,憾矣。
來台組玉包公【少典氏第一三七代(化)、黃帝第一二六代、詹姓第八十九代、詹初公第三十九代、學傳公二十二代、肇熙公第十七代(名)】:名字輩,無嗣由玉裕公派下全體裔孫共祀。
一、渡台始祖玉裕公生平事功
渡台始祖玉裕公,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西門烏石山鄉,現為廣東省饒平縣新塘鎮烏石山村,現該村約有宗族六百餘人,饒平縣現轄十八鎮七鄉,縣政府設在黃岡鎮。
新塘鎮,古為珠江口內海的一部份,後來沙泥淤積為陸地,起名沙貝,明代築成新圩,名新塘;公元一九八七年建新塘鎮;位於增城市境西南部,東江下游河畔,距香港七十海里、廣州二十五海里;面積八二.五平方公里,人口九萬;廣深公路和鐵路、廣深珠高速公路橫穿鎮境;轄南安、南埔、新墩、西洲、東洲、白江、群星、新何、甘涌、東華、泥紫、久裕、新街、烏石、石下、瓜岑、大敦、田心、黃沙頭、白石、上邰、白水、塘美、官湖、瑤田、章陂等二十六個村委員和東街道、西街道、中街道、西寧街道、漁村、省水電二局、小逕七個居委會。(資料來源自公元一九九九年中國政區大典,大陸出版。)
吾渡台始祖玉裕公,手抄本名曰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西門烏石山鄉,經與現祖籍地族人取得聯繫核與族譜,仍未查到玉裕公系譜,可能易名渡台或因職業手抄族譜者祖籍有訛待審。
民國七年十月一日台灣史上最早建立的戶口資料,據新埔戶政事務所戶籍騰本,將吾開基台灣始祖玉裕公,姓名欄為詹玉裕,種族﹕廣福,逝於明治二十年丁亥公元一八八七年六月四日,壽九十二歲,與手抄家譜相距七歲。
玉裕公墾殖新埔照門莊石門尾十六鄰,與湖口南窩相鄰,置山林地數甲力耕興家,地勢陡峭遐荒僻瘠,種植柑橘、茶葉等營生,祖先創業維艱。
從玉裕公生於清嘉慶元年公元一七九六年,妣巫氏瑞妹生於公元一八0七年,相距十二歲,相傳巫為桃園縣富岡人,生有八子,長子其佛生於清道光十三年公元一八三三年,據此推論,玉裕公渡台時間應以清宣宗道光(公元一八二一年至公元一八五0年)年間可能性較大,仁宗嘉慶年間次之,約三十八歲左右在台與巫氏結婚。
玉裕公衍傳裔孫,現男性雖僅六十餘人,分佈於新竹縣湖口,桃園縣楊梅;臺北市;臺北縣中和、新店、板橋、泰山;高雄縣鳳山等地區,從事於士農工商各業,恪遵忠孝家訓,守德奮智勤儉不奢,恕以處世必能有成,根深將葉茂。
玉裕公自第一0二代學傳公至第一二三代玉裕公間祖先名諱闕如,據手抄本所載為名字輩,屬黃帝第一二六代、詹姓八十九代、河南大公第三十九代、閩粵始祖學傳公第二十二代,饒平始祖肇熙公第十七代,台灣始祖玉裕公第一代,長輩口耳相傳與胞弟玉包公相偕來台、及胞侄其賢公等開基新埔石門及照鏡。
漢人開發台灣可追溯到明朝天啟與崇禎(公元一六二一年至公元一六四三年。)年間的顏思齊、鄭芝龍,以及荷蘭人,西班牙人等僅限於對南北部的墾殖,新竹地區,昔稱竹塹,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一六八二年,鄭成功討伐北部原住民,運餉有功的閩人王世傑者獲准開墾竹塹。
裨海紀遊云:「自竹塹迄南崁,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非人類所宜至也。」,藍鼎元東徵集紀竹塹埔云:「竹塹埔寬長百里,行竟日無人煙,野番出沒,伏草莽以伺殺人,割首級,剝髑髏飾金,跨為奇貨,由來久矣,行人將過此,必需熟番挾弓矢護衛,然後敢行;亦間有失事者,以此視為畏途。然郡城、淡水、上下必經之地,不能舍竹塹而他之,亦不得不行云。」又藍鼎元的與吳觀察論治台灣事宜書中謂:「廣東饒平、程鄉、大埔、平遠等縣的人,赴台傭雇佃田者,謂之客子。每村落聚居千人或數百人謂之客莊。」「客莊居民,從無眷屬;合各府各縣數十萬之傾側無賴遊手群萃其中,無室家宗族之係累,欲其無不逞也難矣;婦女渡台之禁既嚴。」
據零零玖號新埔文獻採訪錄,開拓沿革及政區之變遷中說,新埔至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一七八一年有廣東陸豐人二十戶六十人開拓枋寮建莊,嗣後至四十九年漢人始漸伸展。
新埔鎮位於新竹縣之東北方,東與桃園縣為界,西接竹北鄉,南方靠東面與關西鎮、斜西面與芎林鄉相接,北方與湖口鄉為鄰;光緒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改原淡水廳為新竹縣,新埔屬竹北二堡,日據時鳳山溪以北仍稱竹北二堡,隸屬臺北縣新竹支廳,光緒二十三年廢新竹支廳置新竹縣,民國九年公元一九二0年十月一日,新竹州成立改稱新竹州新竹郡新埔莊,管轄舊制竹北堡之新埔莊、五分埔莊、四座屋莊、樟樹林莊、旱坑仔莊、田新莊、枋寮莊、太平窩莊、打鐵坑莊、汶水坑莊、鹿鳴坑莊、照門莊、大坪莊、大茅埔莊等十四莊,及竹北一堡之打鐵坑莊、內立莊、石頭坑莊、犁頭山莊等四莊,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一日改稱新埔街,民國三十五年台灣光復,次年二月一日改為新竹縣新埔鎮,東西約十六公里,南北十公里有餘,面積約七二.一九一一平方公里。
玉裕公派下,詹姓河間祖塔,座落新於埔石門尾,坐壬兼子配辛亥辛巳分金,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八日築建。每年清明節早九點三十分(民國八十八年改九點整)舉行全族虔誠掃墓。
河間堂詹公玉裕祖塔,築建於地籍編號為照門里石門段旱一0三之五號,約一百坪,土地所有權狀之名義,以詹春葉之名義登記,土地權狀委由詹春葉保管,土地所有權狀影本及相關購祖塔用地契約見民國七十一年詹姓家譜,有關祖塔之所有稅金及公用支出的費用,概由祖塔使用人派下裔孫平均分擔,不得異議。玉裕公祖塔,主位為玉裕公,緣於第三子其明公出嗣本詹姓剛義為嗣子,致渡台始祖剛義公之胞兄純樸,父輩興實公,祖父質勉公,曾祖父封厚公等無骨骸,列位於祖塔左邊之原由也。
其佛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玉裕公之長子,其字輩,生於清宣宗道光十三年癸巳公元一八三三年、民國前七十九年八月十日巳時。逝於清德宗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公元一八九九年、民國前十三年二月五日申時,享壽六十七歲。
妣彭氏,生二子一女,顯統、顯水,長女好妹。
其茍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玉裕公之次子,顯栗承嗣。
其明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公玉裕之三子,出嗣新埔四座里詹剛義。
其彩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名阿耀,玉裕公之四子,生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公元一八四五年、民國前六十七年六月一日卯時,逝於公元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甲子十月二十二日巳時,壽八十歲。
妣江阿須,又名順娘,父江妹周,母黃氏金妹之長女,原籍新竹廳竹北二堡照門庄土名照鏡,生於安政三年丙辰,公元一八五六年,民國前五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戶籍謄本為四月十一日),明治三年(公元一八七0年、民國前四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入戶詹家,明治八年(公元一八七五年、民國前三十七年)五月五日結婚,逝於大正十一年壬戌(民國十一年、公元一九二二年)九月八日丑時(戶籍謄本十月二十七日),壽六十七歲。生五子一女,顯粟、阿增、水旺、阿添、惡古,長女益妹適盧煥秀。(戶籍謄本僅記載長男阿增,次男阿添,三男惡古。水旺為詹細滿長男)。
據新埔戶政事務所日據戶籍謄本記載如左﹕
現住所﹕新竹廳竹北二堡照門庄土名石門六十九番地;大正九年(公元一九二0年、民國九年)十月一日土地名稱變更為新竹州新竹郡新埔庄照門字石門六十九。戶主事由欄﹕明治二十年六月四日,父前戶主詹玉裕死亡,戶主相續。種族﹕廣福。戶主欄﹕戶主詹阿耀。父詹玉裕,母詹巫氏瑞妹之四男。生於弘化二年(公元一八四五年五月二十八日;逝於大正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事由欄記載﹕新竹廳竹北二堡照門庄土名石門六十九番地。明治四十二年一月六日轉居。新竹廳竹北二堡照門庄土名石門九十八番地。大正元年(公元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轉居。新竹廳竹北二堡照門庄土名石門十七番地。大正三年(公元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一月五日轉居。寄留地。
其木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玉裕公之五子,阿增、阿添、惡古等承嗣。
大滿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玉裕公之六子,顯粟承嗣。
其番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玉裕公之七子,妣呂氏,顯粟承嗣。
細滿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玉裕,公之八子,妣陳氏良妹,生一子,顯旺承嗣。
渡台祖純樸、剛義公兄弟開基新埔鎮四座里
承一─承志─承道─承衍─承永┬封厚┬質勉┬興實┬渡台祖,開基新
│氏 └氏 └氏 ├純樸┌其明┬澄鳳→
│封厚是否由烏石山│派下├阿明│邱水
│始祖仕榮公衍傳尚│承嗣│係渡│妹
└待考證。 │渡台│台祖│長女
│祖 │詹玉├秀妹
├剛義┤裕第│適范
│又名│三子│錦水
└阿到│入嗣├秀娘
│妣廖│出為
└生妹│惡古
│為女
│養女
├英妹
└幼殤
釋明:
封厚公【少典氏第一三四代(駒)、黃帝第一二三代、詹姓第八十六代、詹初公第三十六代、學傳公十九代、肇熙公第十四代(春)】:春字輩,妣劉氏、黃氏,生一子質勉,祖籍及骨骸及墓地不詳;至曾孫剛義入嗣,渡台始祖詹玉裕第三子其明,民國六十八年,玉裕派下肇建祖塔,經其裔孫邱火與德樑等的建議,合而為一,主位永祀玉裕公,左位為興實公之由來。
質勉公【少典氏第一三五代(食)、黃帝第一二四代、詹姓第八十七代、詹初公第三十七代、學傳公二十代、肇熙公第十五代(時)】:時字輩,封厚公之子,妣簡氏,生一子興實。
興實公【少典氏第一三六代(場)、黃帝第一二五代、詹姓第八十八代、詹初公第三十八代、學傳公二十一代、肇熙公第十六代(來)】:來字輩,質勉公之子,妣蕭氏,生二子,純樸、剛義。
純樸公【少典氏第一三七代(化)、黃帝第一二六代、詹姓第八十九代、詹初公第三十九代、學傳公二十二代、肇熙公第十七代(名)】:名字輩,興實之長子,其明入嗣。祖籍待查。來台灣省新竹縣新埔鎮四座里開基。
剛義公【少典氏第一三七代(化)、黃帝第一二六代、詹姓第八十九代、詹初公第三十九代、學傳公二十二代、肇熙公第十七代(名)】:名字輩,興實之次子,由渡台始祖詹玉裕公第三子其明,入嗣。祖籍待查。來台灣省新竹縣新埔鎮四座里開基。
其明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剛義公嗣子,又名阿明,係渡台始祖詹玉裕公第三子其明出嗣;生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公元一八四三年一月十七日,逝於公元一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三月十七日,壽八十六歲,葬在照門。
妣廖生妹,民國六十九年家譜訛為劉氏,經查證日據戶籍資料,謹予修正;一子澄鳳。
新竹縣照門里照境渡台祖其賢公
承一─承志─承道─承衍─承永春─承春─承時─承來─承名┬渡台┌澄生→
│祖 │妣江
├其賢┴氏
│妣彭氏
└鍾(同鐘)氏
釋明:
其賢公【少典氏第一三八代(被)、黃帝第一二七代、詹姓第九十代、詹初公第四十代、學傳公二十三代、肇熙公第十八代(其)】:其字輩,
饒平始祖肇熙公第十七代,台灣始祖玉裕公第一代,長輩口耳相傳與胞弟玉包公相偕來台、及胞侄其賢公等開基新埔石門及照鏡。
………………………………………………………
………………………………………………………
一三九壹肆零一四一壹肆貳一四三壹肆肆一四五壹肆陸一四七壹肆捌一四九少典
草 木 賴 及 萬 方 蓋 此 身 髮 四 輩序
壹貳捌一二九壹叁零一三一壹叁貳一三三壹叁肆一三五壹叁陸一三七壹叁捌黃帝
九一代九二代九三代九四代九五代九六代九七代九八代九九代壹零零一0一詹姓
八七代八八代八九代九十代九一代九二代九三代九四代九五代九六代九七代詹禮
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詹初
三0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敦仁
盛 時 方 出 仕 明 儒 術 可 謀 身 輩序
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學傳
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肇熙
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待十二代十三代玉裕
顯 昭 德 益 前 勳 皇 朝 滋 雨 露 輩序
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詹慥
斯 馨 如 松 之 盛 右 通 廣 內 左 輩序
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震瑚
文 同 國 有 家 修 崇 敬 義 道 逢 輩序
第九代第十代十一代十二代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詹徽
繼 光 肅 恭 遵 祖 訓 乾 元 開 泰 輩序
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必明
人 業 振 作 家 聲 正 可 期。詹德興宗親提供輩序
渡台祖詹玉裕公派下 祖籍: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元歌都西門庄武石山鄉
好妹┬丁枝┬德財┌益東┌賀順┬其霖
│祀)├益昌┼斌臣(民國93年原名濱城)
│上妹├益隆
├德清└配李淑女
│幼殤(共祀)
│養女月英,詹益東承嗣
└適朱姓
阿增┬阿來┬春生┬益保┬前滄
奔妹│冉妹│嬌容│素娟
│ │ ├益艦,智障
│ │ ├長女鳳英,適籃春生
│ │ └次女鳳琴,適葉日遠
│ ├德祥┬益權┬前威
│ │滿圓│愛
│ │ ├益輝
│ │ ├益文
│ │ └長女淑芬,民國102年底適 姓。
│ ├德唯┬益華
│ │配徐└益鎮
│ │士英,夫卒改嫁
│ ├德秋┬益凱
│ │配徐│配張揚欣
│ │懿瑤├長女曼琳,適林建志
│ │(于└曼琳民國100年8月17日德祥妻滿圓電告車禍亡故。
│ │晴)夫卒改嫁桃園泰山黃財育先生。
│ ├德城,智障
│ ├長女綢妹,適張德添
│ └次女美妹,適張振添
├林河┬德龍┬益忠
│氏、│秀珠└長女碧治
│童養│夫卒改嫁
│媳、├德金┬益殿─長女雅茹
│妣郭│春妹├益嶺─前毅
│米妹│ │配許惠雯
│長女│ ├長女瑞珠,適游世南
├錦妹│ └次女瑞玲,適呂振民
│適鄭├德田┬益響
└輝生│配李├長女瑞婷,
│線妹├次女瑞貞,民國100年改名榮惠。
│ └三女瑞香
├德萬┬益兆
│配江├益逢
│素珍├長女瑞惠
│ └次女淑雅
├德鵬┬志偉(領養本姓 姓)
│美蘭
└三女杏妹,適羅金春、滿女杏英,適楊義土
阿添┬招和,幼殤(共祀)
│嗣)└簡姓
├員妹┬德財┬益慶┬前宏
│長女│秀桃│美華
├銀妹│ ├益忠┬前廷
└輝生│ │玉茹└次女宜蓁
│ └長女雅惠,適劉進明
├德爐┬益宗
│配林└長女家怡
│素珍,德爐民國九十九年卒,骨灰罈置放高雄。
├德炎。幼殤(共祀)
├長女
└桂英,適劉昌仁
惡古┬招松┬德泉┬長女惠君,車禍成植物人。
義妹│秀妹│鳳嬌└適宋國志
長女├招榮├德樹┬益明─庭彥
盧適│(共│麗雲│欣怡
煥秀│祀)│離婚└長女其芬,適宜蘭 姓。
│ ├德根┬長女淑敏
│ │配偶└次女淑婷
│ │姓名及子女姓名待查證,居西班牙結婚。
│ ├德源
│ │配陳淑惠
│ ├德枝
│ ├德蘭
│ │長女
│ │招夫└詹學竹
│ └養女安妹,適桃園游守宗(崇。)
├招琳┬德誠┬益驊
│綢妹│素真└益昇
│適魏│惠蕉│惠蕉
│榮枝│離婚│長女
│養女│續配├文瑛
│幼殤├長女秀英,在美國現居於Santa Clara, California(美國加利
│養女│福尼亞州聖克拉拉市)
│養女│適王 , 年雙方個性不合離婚;生一女Susan Wang
├蘭妹│中文名:王之正,公元2004年三月七日出生於San Francisco, CA。
│適林│次女貴英,生一男二女
└華興└適林金坐;育長子林育仟,長女林怡秀、次女林怡均。
顯粟┬招轉┌德發┬益郎┬富丞
阿香│(德│秋桂│佳軒,原名碧蓮
│發承│ ├益新┬宗諭
│嗣)├德助│配陳└鈞皓
(鐘├傳本┤幼殤│華玲
與鍾│妣鍾│(共├明諺┬長女雯茜
同)│三妹│祀)│(原└次女雅文
│ │ │名益乾,民國九十四年改明諺。)
│ │ └配蕭寶珍
├招祿├德有┬睿宏┬駿棋
│(德│配陳│原名├長女育禎
│有承│勞妹│益清└次女馥甄(原名雅琪)
│嗣)│長女│配陳美杏
├傳福├秀玉├益垣
│進財├益明
│次女├益國
│秀珍│配吳慧玲,離婚
│適陳└再娶黃筱媛
└亞德
文妹│妣鍾│八十└生八女皆黃姓
│配鍾│育慈,離婚
│勤妹├詹益響
│ │配 民國102年結婚。
│ ├長女月清,適花蓮 姓
│ └次女淑惠
├鍾旺昌,承鍾姓(鐘與鍾同)
├長女梅子幼殤。次女秀蘭,適陳雲枝。三女竹美。
│,適黃建有
釋明:
廣東(台灣)顯字輩
顯統公【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詹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顯字輩,其佛長子,顯字輩,丁枝承嗣。
顯水公【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顯字輩,其佛之次子,丁枝承嗣。
好妹【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詹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顯字輩,其佛之長女,招夫陳姓,生一子丁枝。
阿增公【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詹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顯字輩,其彩長子,生於清德宗光緒八年壬午公元一八八二年、民國前三十年十月二十日;逝於公元一九六一年民國五十年辛丑正月初三日,壽七十九歲。
妣余奔妹,生二子一女,阿來、林河,長女金妹適鄭長生。
阿添公【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詹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顯字輩,其彩之次子,生於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年、民國前二十四年戊子,逝於民國二十四年壽四十九歲。
妣范端妹,生招和、幼殤,招福〈顯栗四子入嗣〉,養女員妹〈本姓許〉,長女銀妹適鄭輝生。
惡古公【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詹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顯字輩,其彩之三子,生於清德宗光緒二十年甲午公元一八九四年、民國前十八年十月十七日辰時,民國九年三月三十日結婚;因心辨膜症逝世於公元一九五九年、民國四十八年己亥九月四日,農曆八月初二日巳時在長安村四鄰五號,壽六十七歲。
妣林義妹,生於清德宗光緒三十年甲辰公元一九0四年、民國前八年八月十三日辰時;因第二次中風逝世於公元一九六0年、民國四十九年庚子三月十一日,農曆二月十四日,在新竹縣湖口鄉長安村四鄰南窩五號,壽五十六歲。
生三子一女、一養女,招松、招榮、招琳,養女蘭妹〈父朱萬和,母係養母之胞姊〉,長女玉嬌。
益妹【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詹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顯字輩,其彩之長女,生逝未詳,壽五十七歲;適盧煥秀;公元一八九九年、民國前十三年,生一子盧慶水。
顯粟公【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詹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入嗣其番,妣莊香妹,生四子,招轉、傳本、招祿、招福出嗣。
水旺公【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詹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顯字輩,細滿之長男,生於明治八年乙酉公元一八八五年八月七日。明治四十三年庚戍公元一九一0年二月一日與黃金龍長女婚姻(應屬入贅)。生二子,長男詹秀廣(港),次男黃振。
廣東(台灣)昭自輩
丁枝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好妹之子,昭字輩,生於清德宗光緒二十年甲午公元一八九四年、民國前十八年七月初一日辰時。逝於公元一九六九年、民國五十八年正月十三日,壽七十六歲。
妣李氏,生一子一女,德坤,長女李玉承李姓;養女陳月英適朱富乾,入嗣詹益東。
阿來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增之長子,生於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公元一九0六年、民國前六年;逝於公元一九七九年、民國六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國曆十二月九日〉丑時,壽七十四歲。
配巫冉妹,生於民國四年十月二十四日(農曆九月十六日),逝於民國九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農曆九月二十二日)耄壽九十二歲。詹媽巫太孺人冉妹十一月三日公祭:http://tnews.cc/03/newscon1.asp?number=33499
生五子二女,春生、德祥、德唯、德秋、德城,長女綢妹適張德添、次女美妹適張振添。
林河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增之次子,諡篤實,生於清宣統三年辛亥公元一九一一年、民國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五時;逝於民國八十七年農曆二月二十八日寅時,享壽八十七歲。妣陳氏,幼殤。
配郭米妹,生於公元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辛酉國曆七月五日,農曆六月一日。逝於民國八十九年十月二十日,農九月二十三日丑時,享壽八十歲。
生五子德龍、德金、德田、德萬、德鵬,四女,長女桃妹適盧朝順、次女菊妹適葉佐勇、三女杏妹適羅金春、滿女杏英適楊義土。
金妹【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增之長女,生於民國前三年十一月四日,適鄭長生,生五子三女,石墻、石桶、石壁、石潘、吉強等五子,蘭妹適溫、秀蘭適林、月妹適吳;逝於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農曆十一月初二日七時二十分,享壽九十二歲。
招和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添之長子,幼殤,德財、德爐承嗣。
招福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粟之四子,入嗣顯添為子,因幼懷壯志往台北創業,養女秀碧招夫簡姓,生二子,順揚承詹姓,順良承簡姓。骨骸葬於觀音山。自逝後,即未參與石門河間詹姓祖塔祭祀事宜,憾也。
員妹【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添之養女,〈本姓許〉,生於公元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丙寅;逝於公元一九六五年民國五十四年乙巳,得年四十歲。
生三子一女,德財、德爐、德炎,長女桂英。
銀妹【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添之長女,民國六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生,適鄭輝生;生三子七女:長子石國、武雄、石枝;長女純真、珠明、明秀、秀金、秀容、秀良、秀季。
招松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古之長子,生於公元一九三0年民國十九年庚午九月十七日,民國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結婚,逝於公元一九七五年、民國六十四年乙卯十月十六日,得年四十六歲。
配朱秀妹,生於民國十九年三月十五日。
生六子一女、一養女,德泉、德樹、德根、德蘭、德源、德枝,養女安妹(本姓羅)適游守宗,長女美嬌,招夫。
招榮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古之次子,生於公元一九三九年、民國二十八年八月十日生,逝於次年十二月十九。
招琳【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父顯古,母林義妹之三子,生於公元一九四一年、民國三十年辛巳國曆十月七日、農曆八月十七日亥時,血型:O型,民國五十一年農曆二月十六日結婚;新埔中學肆業,自修苦學。肉品批發,國民文化出版社發行人,公益新聞通訊社社長,中國晨報記者,中國新聞紙雜誌出版業發行人協會理事兩任八年,中華民國詹姓宗親總會第三屆族史室專員,民國九十九年當選台北縣新聞記者公會理事暨連任第一屆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理事,同年十二月改制為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第一屆等;民國五十九年編輯台灣省各級農會理事長特輯,民國六十三年主編當代臺灣地方自治人員名錄,民國六十九年主編詹氏河間堂祖塔誌(詹姓河間祖塔誌(101年修正版)),民國七十一年編輯詹氏家譜,民國七十五年編金門陳坑竹北東勢八郎公宗派陳氏族譜(總統蔣經國關懷返金門尋根祭祖回憶錄),民國八十七年原]竹北東海潁川堂陳旺公族譜總編輯,民國八十八年編撰中華民族河間堂詹姓族譜,中華詹姓統宗譜,中華民族姓氏源流通譜,中華民族姓氏總始祖少典氏正統譜系表,詹姓宗族史概述等,公民時報、zhaolin | PeoPo 公民新聞公民記者。
配胡綢妹,生於公元一九三九年、民國二十八年己卯六月初四日辰時,血型:A型。
生二子二女,德誠、德書:長女秀英,次女貴英。
秀娘【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古之養女,詹澄鳳次女,生於民國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當年九月二十七日出為詹顯古養女,幼殤。
蘭妹【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古之養女〈生父朱萬和,母林阿妹係養母之胞姊〉,生於公元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戊辰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三十七年六月十日、適楊梅鎮太平里十二鄰三十一號林華興(逝於民國八十六年),育有四子二女,清田、清品、清寶、清乾,長女鳳廷、次女鳳秀。逝於民國六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國曆八月十三日〉因咽喉癌逝世,得年四十八歲。華興姐夫逝後已無往來。
玉嬌【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古之長女,生於公元一九三四年民國二十三甲戌年一月十四日,於民國四十一年七月七日適新埔鎮照門里魏榮枝先生,生於民國十七年,適於民國七十九年庚午五月二十八日、國曆六月二十日享壽六十二歲;適於民國103年6月14日農曆5月17日下午一時二十五分,享壽八十二歲;育有二子四女,長子宏煥,配傅文惠(長子名祥、長女淑君、次女芳渝。)、次子宏境,配施美嬌(長子家威、長女苡庭、筱庭),長女鈺芳(原名燕妹、寶玲),適李佑廷(安田)(長子李煜騰(原名彥儒)配李素婷生李睿承、長女李妃純適楊彩堂生長子楊萬楷長女楊沛琪次女楊芷蓁、李沛晴(原名靖華)、李若茵(原名曉珍)適盧廷湖生長子盧建彬長女盧嘉羚)、嘉塋(茂妹),適包金通(長子包勝仁、次子包勝文)、和妹,適曾潤華續配李鳳玉(長女曾莉玲、次女曾星蜜)、瑞香,適陳健聰(長子陳泓屹、長女陳玟瑾)。
招轉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粟之長子,幼殤,德發承嗣。
傳本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粟之次子,生於民國前一年辛亥,逝於民國七十年辛酉,享壽七十一歲。
妣鍾三妹,生於公元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癸丑,逝於民國七十四年十月十一日、國曆十一月二十二日巳時,壽七十三歲。生三子四女,德發、德有、德助,長女銀妹適林烈安、次女春妹適李武勇、三女月妹適閻法君、滿女順妹適賴振權。
招祿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粟之三子,德有承嗣。
招福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粟之滿子,出嗣,阿添公嗣子。
秀廣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旺之長子,又名港,據其弟招振云:自幼約二十歲往花蓮創業,至今音訊渺茫;招振逝世骨灰進金黃姓祖塔;秀港由春葉承嗣。
招振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顯旺之次子,諡忠厚,生於公元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甲寅二月二十二日;逝於民國八十四年乙亥十一月二日,農曆九月十日子時,壽八十二歲。火葬骨灰罈進金黃姓祖塔,後又回詹姓祖塔。
妣鍾氏、范氏,存放有空骨罈各一罈在詹姓祖塔。
配彭六妹,生於民國七年,逝於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未時,耄壽九十四歲。
生五子四女、一養女。長子春枝、次子春鳳、三子春葉承詹姓,四子榮貴與五女皆承黃姓,四子旺昌出嗣鍾姓;長女梅子幼殤,次女秀蘭適陳雲枝、三女竹美適黃建有、四女(養女)玉嬌(本姓古)適黃華雄、滿女秀蓮適曾本順。
廣東(台灣)德字輩
德財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丁枝之長子,德字輩,幼殤,德坤承嗣。
德坤【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丁枝之次子,生於民國十三年國曆六月十五日,農曆五月十四日亥時;鐵路局松山貨務副站長退休。
配林上妹,生於民國十六年國曆三月四日,農曆二月一日午時。血型O型。逝世於民國103年九月二十日(農曆八月二七日)中午十二時四十九分享受88歲,骨灰罈民國103年十月十一日安置在桃園縣關山鄉一貫道靈骨塔。一貫道顯妣詹母林老夫人閨名上妹成道家、公祭實錄20141007:http://youtu.be/crHq0GWQG20
顯妣詹母林老夫人閨名上妹成道啟事:http://blog.sina.com.tw/chan/article.php?pbgid=19128&entryid=674552
一貫道基礎忠恕瑞周天惠堂忠徳戊區誦經實錄20140921:http://youtu.be/HsLeA-og3OE
顯妣詹母林老夫人閨名上妹成道啟事:http://blog.sina.com.tw/chan/article.php?pbgid=19128&entryid=674552
育三子,長子益東〈出嗣〉,次子益昌,三子益隆。
德清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丁枝之三子,幼殤,德坤承嗣。
李玉【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丁枝之長女,承李姓。
月英【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大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丁枝之養女,本姓陳,長子益東、入嗣、益東戶籍上登記為德坤長子。
春生【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來之長子,生於民國二十六年國曆二月八日,二十五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
配古嬌榮,生於民國二十九年國曆十一月九日,農曆十月十日。
育二子二女,長子益保,次子益鑑;長女鳳英適籃春生,次女鳳琴適葉日遠。
德祥【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身份證名祥德,)招來之次子,生於民國二十七年。
配張滿園,生於民國四十二年。
育三子一女,長子益權,次子益輝,三子益文;長女淑芬。
德唯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來之三子,生於民國三十七年國曆十二月五日,農曆十一月五日。逝於民國七十二年,得年三十六歲。
配徐士英,生有二子,長子益華,次子益鎮等隨母改嫁,仍承詹姓。
德秋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來之四子,諡忠實,生於民國四十三年國曆十二月三十日,農曆十二月六日;血型A型。逝於民國八十八年五月十八日,農曆四月四日,得年四十七歲,火葬。
配徐秋香,改名于晴,又改懿瑤,夫卒改嫁桃園縣泰山鄉黃才育先生,生於民國四十四年。血型A型。
育一子二女,長子益凱;長女曼琳。
德城【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來之五子,生於民國四十五年。
綢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來之長女,適張振添。
德龍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河之長子,生於民國二十七年國曆八月一日,農曆七月六日。逝於民國六十六年,得年四十歲。
配張秀珠,生於民國三十八年國曆十一月二十五日,農曆十月十五日。育二子一女,長子益忠,次子益憲,長女碧治。
德金【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河之次子,生於民國二十九年國曆十一月十九日,農曆十月二十日;血型A型;國畢。
配鄭春妹,生於民國三十四年國曆十月十月二十五日,農曆九月二十日;血型O型。
育二子二女,長子益殿,次子益嶺;長女瑞珠,次女詹瑞玲。
德田【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河之三子,生於民國三十八年國曆十二月十日,農曆十月二十一日巳時;血型A型。照門國校畢業,職業:高雄中國造船公司。
配李線妹,生於民國四十三年國曆六月二十一日,農曆五月二十一日巳時。血型O型。
育一子三女,長子益響;長女瑞婷,次女瑞貞,100年改名榮惠,三女瑞香。
德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河之四子,生於民國四十七年國曆十月七日,農曆八月二十五日。
配江素珍,生於民國五十年國曆十一月二十二日,農曆十月十五日。
育二子二女,長子益兆,次子益逢;長女瑞惠,次女淑雅。
德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河之五子,生於民國五十年國曆二月二十六日,農曆一月十二日;照門國中畢業。
配馮美蘭,民國八十九年公證結婚。長子志偉,民國九十年生。
桃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河之長女,生於民國三十二年農曆三月五日,照門國小校畢業;適盧朝順。
菊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河之次女,生於民國四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八日,照門國校畢業,適葉佐勇。
杏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河之三女,生於民國四十四年農曆三月二一日,照門國校畢業,血型A型;適羅金春。
杏英【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河之滿女,生於民國五十一年農曆七月六日,照門國中畢業;適楊義土。
秀碧【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福之養女,招夫簡姓,生二子,長子順揚,次子順良承簡姓。
德和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員妹之長子,幼殤。德財與九承嗣。
德財【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員妹之次子,生於民國三十六年國曆三月二日,農曆二月十日子時。血型A型。國校畢業,曾經選拔為民國七十三年職業優良駕駛,七十四年台灣省及全國模範勞工,曾任台北縣總工會理事;台北市公車處司機退休。
配林秀桃,生於民國四十七年國曆十一月三日,農曆九月二十二日。
育二子一女,長子益慶,次子益忠;長女雅惠。
德爐【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員妹之三子,生於民國四十二年國曆一月三日,農曆民國四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職業:計程車司機;民國九十九年六月五日農曆四月二十三日星期六下午五時二十分逝世,得年五十九,骨灰罈放在高雄。
配林素珍,生於民國四十七年國曆十月十日,農曆八月二十八日。
育一子一女,長子益宗;長女家怡。
德炎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員妹之滿子,幼殤。德財、德爐承嗣。
桂英【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員妹之長女,樹人高商畢業,適劉昌仁。
德泉【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松之長子,生於民國四十國曆二月七日,農曆一月二日;血型B型;職業:高爾夫球場廚師。
配陳鳳嬌,生於民國四十九年國曆九月三十日,農曆八月十日。三義國中畢業。
育二女,長女惠君,次女惠萍。
德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松之次子,生於民國四十一年國曆七月十四日,農曆五月二十三日。
配許麗雲,生於民國三十八年國曆十月三十日,農曆九月九日辰時。
育一子一女,長子益明;長女其芬。
德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松之三子,生於民國四十三年國曆五月二十七日,農曆四月二十五日,居西班牙。
配 ,長女淑敏,次女淑婷。
德蘭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松之四子,生於民國四十六年國曆二月十五日。逝於民國四十六年三月二十四日,支氣管炎幼殤,德泉、德樹、德根、德源承嗣。
德源【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松之五子,生於民國四十七年國曆七月二十六日,農曆六月十日。
配陳淑惠。
德枝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松之六子,生於民國五十年國曆十月十一日,農曆九月二日;逝於民國七十九年農曆七月二日,溺水而卒,得年三十歲;德泉、德樹、德根、德源承嗣。
美嬌【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松之長女,生於民國五十六年國曆二月二十八日,農曆一月二十日。
招夫 姓,生長子許皓廷(父親許宗仁,台南縣新營市人。)民國八十年生;次子學竹姓詹(父親台北縣蘆洲李典電。)民國八十三年生。逝於民國九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農曆七月二十八日上午八十五十五分,得年三十八歲。
安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松之養女,本姓羅,生於國曆民國四十六年四月十日,農歷三月十一日,適游守崇。
德誠【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琳之長子,生於民國五十二年國曆三月二十四日,農曆二月二十九日亥時。血型A型智光高工畢業,職業:食品批發,誠真商號負責人。七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結婚。
配王素真,生於民國五十年國曆三月二十五日,農曆二月九日巳時,國中畢業。
育三子,長子益驊,次子益忠,三子益昇。
素真生父王國珍先生,生於民國十六年六月二十日、農曆五月十三日,世居桃園縣八德市,遷居台北縣中和市圓通路三九三巷十四弄十三號,逝於民國九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農曆五月二十日上午二時二十五分,享壽七十九歲,生母王李滿女士之長女。國珍先生生四男四女,文郁早逝、文燦配楊麗珠、淳修配潘氏翠、俊傑配許寶玉等四男,素貞適德誠、秀玲適紀登有生生、美慧適王吉勝生生、美春適呂俊元生生等四女。
德書【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琳之次子,生於民國五十四年國曆九月二十四日,農曆八月二十九日丑時。血型A型亞東工專畢業,職業:公益新聞通訊社發行人,保險公司專業顧問,王記汽車商行負責人。
配林惠蕉,生於民國五十九年國曆十月十七日,農曆九月十八日戌時。高中畢業。
育一子,長子益政。民國八十三年十月十三日,因雙方意見不合協議離婚。
再配王梅,中國湖北省公安縣人,生於公元一九七八年六月十日、農曆民國六十七年五六日下午六點酉時,民國九十一年結婚,民國九十一年八月六日來台。
育長女,文瑛。
秀英【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琳之長女,生於民國五十五年國曆十一月十日,農曆九月二十八日巳時,血型A型。淡水工商電資系畢業,曾就讀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美國北伊利諾大學電腦系畢業)公司S S K Builder, Inc.公司網址:www.sskbuilder.com是有執照的美國加州建築承包商,是經過完整和嚴格的木工訓練及通過考試取得加州建築執照.很不容易也很辛苦,很有挑戰性,但也很有成就感,增加了我很多的膽識。從電腦工程師轉行進入建築業已十年,工作上的傑出表現,可以是很多美國人的好榜樣。
秀英的臉書網址:http://www.facebook.com/hsiu.ying.chan
秀英公司網址:http://www.facebook.com/sskbuilder
貴英【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琳之次女,生於民國五十七年國曆十一月一日,農曆九月十一日酉時。血型A型。精鐘商專畢業。適林金坐。生長女怡秀,民國九十年三月二日、農曆二月八日二十三時生。長子林育仟,民國九十五年生,次女林怡均,民國九十五年生。
德發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本之長子,生於民國二十五年五月三十日,逝於民國八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巳時,火化,壽六十四歲。
配余秋桂,生於民國三十年十月十五日;逝於民國一0二年六月十三日(農曆五月初六日)上午十二時二十分,享壽七十三歲。
育三子二女,長子益郎,次子益新,三子益乾;長女秀玉適黃進財,次女秀珍適陳亞德。
德有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本之次子,生於民國二十九年國曆五月十四日,農曆三月二十七日卯時,職業:新光纖維。逝於民國九十二年五月十二日農曆四月十二日戍時享壽六十四歲。
配陳勞妹,生於民國三十二年國曆五月一日,農曆三月二十七日。
育四子,長子之益清,次子益垣,三子益明,滿子益國。
德助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公學傳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本之三子,幼殤,德發、德有承嗣。
銀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本之長女,適林烈安。
春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本之次女,適李武勇。
月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本之三女,適閻法君。
順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招本之四女,適賴振權。
春枝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黃振公之長子,生於民國三十年國曆五月十三日,農曆四月十八日亥時;血型O型。
訃聞:哀啟者。故考諡篤實,諱春枝,慟於民國九十六年二月五日(農曆十二月八日)卯時逝世,享壽六十六歲。不肖男聖萍、聖雲等隨侍在側,親視含殮遵例成服停柩在宅,淚涓於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二月十一日(農曆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日上午十時在喪宅舉行祭奠告別典禮,隨即發引火葬場火化。
配劉桂香,生於民國四十一年國曆十月九日,農曆八月二十一日;血型A型。
育二子,長子聖萍、次子聖雲,民國八十五年表示欲回復詹姓。女孩皆承黃姓,長女鳳英配廖炫興,次女鳳娥,三女鳳珍配楊天人,秀蘭配姚敬亭。
春葉【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黃振公之次子,生於民國三十五國曆六月十九日,農曆五月二十日;血型O型。國校畢業,民國八七年紡織廠退休。
配鍾勤妹,生於民國三十九年國曆五月一日,農曆三月十五日;血型O型。
育二子二女,長子武錦,次子益響;長女月清配鐘淑禎,次女淑惠。
廣東台灣益字輩
益東【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坤之長子,國中校長,出嗣,由母親陳月英撫養。
益昌【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坤之次子,生於民國三十七年國曆十月十一日,農曆九月九日;血型A型;高中畢業,職業:公路局駕駛。
配劉瑞玉,生於民國四十二年國曆十月二十日,農曆九月十三日子時;血型AB型。高中畢業
育二子一女,長子賀順,次子斌臣(原名濱城93年改);長女媛淑。
益隆【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坤之三子,生於民國四十年國曆十月二十八日,農曆九月二十八日;血型A型。世界新聞大學電影學系畢業,職業:貿易。佶來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E-mail:forall@ms39.hinet.net
配李淑女,生於民國四十三年國曆七月十四日,農曆六月十五日;血型O型。靜宜大學畢業。
益保【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生之長子,生於民國五十二年。
配陸素娟;育二子,長子前滄,次子前浩。
益鑑【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生之次子。
鳳英【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生之長女,適藍春生先生。(吳進欣)
鳳琴【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生之次女,適葉日袁。
益權【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祥之長子,生於民國六十一年國曆一月十二日,六十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血型A型,高中畢業,服務於聯怡陶瓷公司。
配劉亞妮,印尼人,民國九十年元月十六日結婚,農曆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結婚。
育長子前威,生於民國,長女羽如
益輝【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祥之次子,生於民國六十三年國曆六月二十五日,農曆五月十五日;血型A型。高中畢業。
益文【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祥之三子,生於民國六十五年國曆十二月十八日,農曆十月二十八日;高中畢業。
淑芬【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祥之長女,生於民國六十九年國曆六月二十五日,農曆五月十三日;民國102年底適 縣 姓 。
益華【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唯之長子。
益鎮【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德唯之次子。
益凱【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秋之長子,生於民國六十八年國曆九月二十五日,農曆八月五日;血型A型;高中畢;民國102年2月24日農曆證月十五日星期日與張萬福先生、馬金英女士之長女張揚欣結婚。
配張揚欣。
曼琳【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秋之長女,生於民國六十九年國曆十一月二日,農曆九月二十五日;血型A型;高中畢業。民國100年4月2日文定適林建志;民國100年8月17日德祥妻滿圓電告車禍死亡。
益忠【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龍之長子,生於民國六十三年國曆八月七日,農曆六月十五日丑時,血型A型;永平工商畢業。
益憲【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龍之次子,生於民國六十四年國曆十二月二日,民國六十五年農曆一月二日,血型AB型;治平工商畢。
碧治【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龍之長女,生於民國六十六年國曆七月一日,農曆五月十五日,血型AB型;新興工商畢業。
益殿【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金之長子,生於民國五十七年國曆一月十一日,民國五十六年農曆十二月十六日;血型O高中畢業,職業:熾陽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年結婚,
配李翠萍。長女雅茹,民國九十一年農曆十月二十二日生。
益嶺【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金之次子,生於民國五十八年國曆十一月十五日,農曆九月二十六日,血型A型;中畢業,職業:熾揚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
配許惠雯,生於民國六十四年國曆八月十二日,農曆七月六日;高中畢業。
生長子前毅。民國九十一年離婚。
瑞珠【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金之長女,生民國五十四年國曆十一月七日,農曆十月十五日,血型A型高中畢業,適游世南。
瑞玲【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金之次女,生於民國六十四年國曆九月三日,農曆七月二十八日,血型A型;中央大學企管系畢業。適呂振民,台東人,中央大學電機研究所畢業。民國九十二年五月十八日,農曆四月十八日星期日結婚。
益響【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田之長子,生於民國七四年國曆四月二十日,農曆三月一日丑時;血型A型;鳳西國中,文化大學研究所畢業。
瑞婷【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田之長女,生於民國六十六年國曆二月二日,農曆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巳時;血型O型;就讀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畢業,服務於高雄市健保局,民國一百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結婚,適 姓。
榮惠【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田之次女原名瑞貞,民國100年改名榮惠,生於民國六十七年國曆十一月二十一日,農曆十月二十一日子時;血型A型。就讀屏東師範學院社會科學教育學系畢業,服務教育界。
瑞香【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田之三女,生於民國七十年國曆九月三日,農曆八月六日未時;血型O型。就讀樂育高中美術班畢業,大學畢業。
益兆【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萬之長子,生於民國七十六年國曆十一月二十八日,農曆十月八日。
益逢【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萬之次子,生於民國八十四年。
瑞惠【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萬之長女。
淑雅【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萬之次女。
志偉【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鵬之長子,民國九十年生。
順揚【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秀碧之長子。
益慶【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財之長子,生於民國六十六年國曆四月三日,農曆二月十五日未時。民國八十六年黎明工專畢業。配吳美華,生於民國六十五年。首都客運股份有限公司汐止站副站長。長子前宏,次子前佑。
益忠【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財之次子,生於民國六十九年國曆七月二日,農曆五月二十日辰時。
配胡玉茹,長子前廷,生長女佳新,次女宜蓁。
雅惠【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財之長女,生於民國六十七年國曆七月十八日,農曆六月十四日子時;黎明工專。適劉進明,泰山鄉人,民國九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日結婚。
益宗【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爐之長子,生於民國六十八年國曆三月十日,農曆十一月二日;交通大學財經學系研究所畢業,九十九年服務國票證劵公司。
家怡【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爐之長女,生於民國七十年國曆十一月二十七日,農曆十一月二日;血型A型;華僑中學,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畢業;民國九十九年服務於三峽教育研究院。
惠君【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泉之長女,生於民國七十三年國曆二月二十七日,農曆一月二十六日。
惠萍【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泉之次女,生於民國七十四年國曆一月二十六日,七十三年農曆十二月六日。適宋國志,生長子佳豪。
益明【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樹之長子,生於民國六十四年國曆十一月二十八日,農曆十月二十六日午時。義民高中畢業。配陳欣怡,生長子庭彥。
其芬【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樹之長女,生於民國六十七年國曆九月十日,農曆八月八日子時;新竹女中。
淑敏【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根之長女。
淑婷【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根之次女。
學竹【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美嬌次子次子,昭夫姓李姓,民國八十三年生。
益驊【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誠之長子,生於民國七十八年國曆七月十六日,農曆六月十四日亥時;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系一年級,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102年)。
益忠【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誠之次子,生於民國八十一年國曆十月八日,農曆七月十日巳時;私立滬江高中一年級,北進四技休閒事業管理系一年(民國99年)。
益昇【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誠之三子,生於民國八十六年國曆七月二十四日,農曆六月二十日巳時;私立及人小學五年級,及人國中二年(民國99年),及人高中一年級(102年)。
益政【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書之長子,生於民國八十二年國曆十二月十四日,農曆十一月二日亥時。民國102年7月18日第一次親自回新北市中和淤景平路485號三樓詹家,說明民國99年改隨母姓為林益政,就讀讀吳大學二年級。
文瑛【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書之長女,生於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三十日星期二,農曆七月初二日上午九點五十八分巳時。身高四十九公分,體重三一七六公克,永和耕莘醫院剖腹生產。中和國小三年級。
益郎【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發公之長子,生於民國五十一年十月十九日巳時;高中畢業,職業:遠程企業有限公司經理。
配李佳軒(原名碧蓮),生於民國五十六年,高商畢業。育一子一女,長子富丞,長女蕙瑜。
益新【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發公之次子,生於民國五十三年,高中畢業。
配陳華玲,高中畢業。生長子宗諭,次子鈞皓。
明諺,原名益乾【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原名益乾,民國九十四年改明諺。):德發公之三子,生於民國五十五年;高中畢業,職業:電子公司。
配蕭寶珍,高中畢業。生長女雯茜,次女雅文。
秀玉【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發公之長女,生於民國五十年;初中畢業,適黃進財。
秀珍【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發公之次女,生於民國五十七年;適陳亞德。
益清【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有之長子,生於民國五十九年國曆三月二十八日,農曆二月二十一日;工專畢業;職業:中華汽車,八十六年二月二十一日結婚。
配陳美杏,生於民國六十年國曆十一月四日,農曆九月十七日辰時;醒吾商專畢業。生長長子駿棋,長女育禎、次女馥甄(原名雅琪)。
益垣【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有之次子,生於民國六十年國曆八月十日,農曆六月二十日。民國九十二年元月十八日、農曆九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結婚。
配鍾玉桂。
益明【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有之三子,生於民國六十二年國曆一月二十七日,六十一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
益國【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德發之滿子,生於民國六十九年國曆二月十二日,六十八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六日。民國九十年四月一日、農曆三月八日結婚。配吳慧玲,九十二年離婚。再娶黃筱援、民國一0二年公證結婚。
武錦【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葉之長子,生於民國六十七年國曆 一月十三日,六十六年農曆十二月五日;血型O型。元配許育慈,民國九十二年結婚,民國九十四年離婚。
益響【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葉之次子,生於民國七十三年國曆一月二十日,七十二年農曆十二月十八日;血型O型。
民國102年 月 日結婚配 姓 。
月清【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葉之長女,生於民國六十五年國曆六月二十一日,農曆五月二四日;血型O型;高職畢業。民國九十四年底,適花蓮 姓。
淑惠【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葉之次女,生於民國七十年國曆四月一日,農曆二月二十七日;血型O型。
聖萍【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枝之長子,生於民國七十四年國曆二月二十七日,農曆一月八日;民國98年卒,得年25。
聖雲【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春枝之次子,生於民國八十二年國曆六月二十日,農曆五月一日。
廣東(台灣)前字輩
賀順【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昌長子,前字輩,生於民國六十六年國曆一月四日,六十五年農曆十二月十五日,東南工專土木系畢業。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五結婚。現職於頂好超商副店長。
配王思穎,崇祐企專會統系畢業。
育長子其霖,生於民國九十三年。次子其豫,生於民國九十九年。
斌臣【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斌臣(原名濱城民國93年改)前字輩,益昌之次子,生於民國六十七年國曆十二月二十八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高中。
媛淑【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益昌之長女,生於民國六十八年國曆十二月十二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三日;五專畢業。適台南縣仁德鄉郭信志先生,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農曆九月二十六日訂婚,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農曆十月六日結婚。
前滄【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公肇熙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保之長子,生於民國八十二年國曆七月九日,農曆五月二十日。
前浩【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保之次子,生於民國八十五年國曆二月二十五日,農曆正月七日。
前威【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前)】:益權長子,生於民國,。
羽如【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前)】,前字輩,益權長女,生於民國九十年農曆十月十一日。
雅茹【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殿之長女,生於民國九十一年十月。
前毅【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嶺之長子,生於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前宏【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慶之長子,生於民國九十二年五月二十六日,農曆四月二十六日上午十一點五十九分。
前佑【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慶之次子,生於民國101年2月19日。
前廷【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忠之長子,生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農曆九十四一月十八日,早上九點多。
佳新【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忠之長女,生於民國九十年月。
宜蓁【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忠之次女,生於民國九十二年七月八日,農曆六月初九日晚上八點三十分。
庭彥【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明之長子,生於民國
佳豪【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父宋國志,母惠萍,生於民國九十九年十月六日,農曆八月二十九日。
富丞【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郎之長子。
蕙瑜【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郎之長女,生於民國八十五年。
宗諭【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新之長子,生於民國八十五年。
鈞皓【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新之次子,生於民國八十七年。
雯茜【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明諺(益乾)之長女,生於民國八十五年。
雅文【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明諺(益乾)之次女,生於民國九十四年七月生。
駿棋【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清之長子,生於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七日,農曆六月初八日晚上二點二十分丑時。
育禎【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清之長女,生於民國八十六年。
馥甄【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清之次女,原名雅琪,生於民國八十八年五月,農曆四月。
錢昇【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武錦之長子,母許育慈,生於民國九十四年。
廣東台灣)勳字輩
其霖【少典氏第一四四代(方)、黃帝第一三三代、詹姓第九十六代、詹初公第四十六代、學傳公二十九代、肇熙公第二十四代(勳)】:勳字輩,賀順之長子,生於民國九十四年
其豫【少典氏第一四四代(方)、黃帝第一三三代、詹姓第九十六代、詹初公第四十六代、學傳公二十九代、肇熙公第二十四代(勳)】:勳字輩,賀順之次子,生於民國九十九年
…………………………
新竹縣新埔四座里
渡台始祖純樸公、剛義公墾殖新埔鎮四座里。
澄鳳┬琳土┬金坤┌益亮┬長男大衛
邱水│蘭英┌金漢┤惠娟└次女天佑
妹 ├邱榮│配范├益欣─皓瑄
├邱火┤秋菊│配鄭玉卿
│妣賴│ ├長女惠媛
│杏芝│ │適北市大同區陳慶堂。
├木泉│ ├次女惠珍
│ │ │適中市中港路許松林。
│ │ ├三女惠琴,
│ │ └適北市士林區陳良和。
├阿木├宏正┬益昊
│出嗣│冬妹├益青
│ │燕菊└次女玉如,適陳文通。
│ ├適張紹烘
│ └次女燕嬌幼殤
├金坤┬德樑┌長女詹茹雲
│三女│阿妞└四女詹惠珊
├梅蘭├德龍
│適趙├長女德妹,
└繼雲│適基隆市七堵區陳弘億。
├次女瑞竹,適大溪鎮宋添福。
├三女瑞美,適鄧銀輝。
├四女瑞蘭,幼殤。
└五女瑞蓮,適香港陳廣財。
釋明:
澄鳳公【少典氏第一三九代(草)、黃帝第一二八代、詹姓九十一代、詹初公第四十一代、學傳公二十四代、肇熙公第十九代(顯)】:顯字輩,其明之長子,生於清德宗光緒七年公元一八八一年五月五日,逝於公元一九三0年民國十九年七月二十一日得年五十歲。
妣錢水妹,生於清德宗光緒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十月二日,逝於民國五十二年正月二十九日酉時,壽八十一歲。
生七子二女,養女一;長男琳土、次男邱榮、三男邱火、四男木泉、五男阿木、六男清水、七男金坤,長女秀妹、次女秀娘,養女溫英妹。
琳土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澄鳳之長子,又名阿吐,澄鳳長子,生於公元一九0三年、民國前九年二月十日,民國十四年九月十七日與羅蘭英結婚,次年四月離婚;逝於民國十五年十二月二日,得年二十四歲招火,金坤承嗣。
邱榮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澄鳳之次子,生於公元一九0六年民國前六年一月十七日,次年十月十三日幼殤,招火、金坤承嗣。
邱火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澄鳳之三子,生於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公元一九0八年、民國前四年十二月三十日,農曆十二月八日。逝於民國九十五年八月三十日(農曆閏七月初七日)上午五時四分仙逝,享頤壽九十九歲,九月二十四日星期日,上午九時在喪宅新竹縣新埔鎮四座里楊新路一段一五六巷一五一弄五號設奠家祭,十時公祭告別奠禮後隨即發引竹東火葬場火化,全部往生儀式遵從傳統與佛教誦經方式,對農村一貫土葬之習俗將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意義。
並蒙總統陳水扁題頒「福壽全歸」以及行政院長蘇貞昌「碩德貽徽」、立法院長王金平「德望長昭」、司法院翁岳生「碩德垂裕」、考試院長姚嘉文「上壽清德」、監察院。內政部長李逸洋「福壽全歸」、教育部長杜正勝「福壽全歸」、交通部長蔡堆「福壽全歸」、台北市長馬英九「德望長昭」、新竹縣長鄭永金「音容宛在」、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福壽全歸」、等等輓詞,甚多不及全載,備及哀榮。總統題頒「福壽全歸」輓詹公邱火老先生...:http://tnews.cc/035/newscon1.asp?number=6016
妣童養媳溫英妹,生於公元一九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卒於同年五月二十日,幼殤。
妣賴杏芝,又名春妹,生於民國二年六月九日,農歷五月五日,逝於民國六十年十月二十二日,農曆九月四日,壽五八歲。
生二子三女,長子金漢、次子宏正;長女燕菊、次女燕嬌、三女梅蘭。
木泉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澄鳳之四子,生於公元一九一一年民國前一年十月十一日,逝於民國三年八月二十日得年四歲,招火、金坤承嗣。
阿木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澄鳳之五子,生於公元一九一三年民國前二年九月十八日,逝於民國六年一月十八日得年五歲,招火、金坤承嗣。
清水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澄鳳之六子,承黃姓,生於民國五年農曆八月十八日,次年一月十三日出承黃阿浪為養子改名李清,享壽七十七歲。
金坤公【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澄鳳之七子,生於公元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九月二十八日,農曆八月二十七日;逝於公元一九七四年民國六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農曆十月七日,享年五十四歲。
配彭三妹,生於公元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農曆十月十日。
生三子五女,長子德樑、次子德海、三子德龍,長女德妹,次女瑞竹,三女瑞美,四女瑞蘭幼殤,滿女瑞蓮。
秀妹【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澄鳳之長女,生於公元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七月三十日農曆六月二十三日,適范錦木。
秀娘【少典氏第一四0代(木)、黃帝第一二九代、詹姓第九十二代、詹初公第四十二代、學傳公二十五代、肇熙公第二十代(昭)】:昭字輩,澄鳳之次女,生於公元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當年九月二十七日出為詹顯古養女,幼殤。
英妹:澄鳳之養女,本姓溫,生於公元一九一一年民國前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當年五月二十日幼殤;原為邱火童養媳。
金漢【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邱火之長子,生於公元一九三三年民國二十二年七月十六日,農曆閏五月二十四日寅時,血型B型。新埔國小,新埔初中,省立苗栗農業職業學校高級部農藝科畢業;民國四十六年七月任職於林務局新竹山林管理所,民國七十七年六月一退休。
配范秋菊,生於公元一九三六年民國二十五年十月八日,農曆八月二十三日,血型O型,新埔國民小學,曾任台新罐頭食品工廠領班。
生二子三女,長子益亮、次子益欣;長女惠媛、次女惠珍、三女惠琴。
宏正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邱火之次子,生於公元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四月十一日,農曆二月二十九日。逝於民國六十五年農曆六月十六日,得年三十二歲。
配邱冬妹,生於公元一九四七年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二十六日,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國小畢業。
生二子二女,長子益旻、次子益青,長女卉如,次女玉如。
燕菊:【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邱火之長女,生於民國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農曆正月二十二日時,新埔國小畢業;適張紹烘。
燕嬌【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邱火之次女,生於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農曆八月二十二日時,逝於民國二十九年農曆十月十八日,得年三歲
梅蘭【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邱火之三女,生於民國三十年十一月二日農曆九月十四日時,新埔國小畢業;適趙繼雲。
德樑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金坤之長子,生於公元一九五五年民國四十四年三月十日,農曆二月十七日申時(訃文載生於民國四十四年一月二十日),新埔國中畢業,現職鐵焊工。民國九十六年二月六日(農曆九十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午一時十分不幸逝世,享年五十四歲。德海承嗣。
德海【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金坤之次子,生於公元一九五九年民國四十八年六月五日,農曆四月二十九日酉時,血型A型,新埔國中畢,從商。
配杜阿紐,生於公元一九六0年民國四十九年十月十五日,農曆八月二十五日,血型B型,溪湖國中畢。
德龍公【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金坤之三子,生於公元一九六四年民國五十三年十月二十八日,農曆九月二十三日申時,逝於民國八十二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得年三十歲。德樑、德海承嗣。
德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金坤之長女,生於民國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農曆十月一日寅時,新埔國小畢業;適基隆市七堵區陳弘億。
瑞竹【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金坤之次女,生於民國四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農曆十月三十日戌時,新埔國小畢業;適桃園縣大溪鎮宋添福。
瑞美【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黃帝代(德)】:德字輩,金坤之三女,生於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農曆十二月十七日巳時,新埔國小畢業;適鄧銀輝。
瑞蘭【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金坤之四女,幼殤。
瑞蓮【少典氏第一四一代(賴)、黃帝第一三0代、詹姓第九十三代、詹初公第四十三代、學傳公二十六代、肇熙公第二十一代(德)】:德字輩,金坤公五女,生於民國四十六年八月二日,農曆七月七日亥時,新埔國中畢業;適香港陳廣財。
益亮【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金漢之長子,益字輩,生於公元一九六一年、民國五十年國曆十月十日,農曆九月一日寅時,血型O型。
學歷:新竹縣立西門國民小學,新竹縣立育賢國民中學,省立新竹高中,私立東海大學化工系學士,國立成功大學化工研究所碩士班。
碩士論文:混合物的沸騰傳熱現象;國立清華大學化工研究所博士班。
博士論文:微粒包覆技術於腸溶性豬肺炎黴漿菌口服疫苗制放藥效之研究。
專長:相傳熱傳送、乾燥;廢棄物處理、焚化爐規劃、設計、廢棄物能源轉換;醫藥製劑設計、動物
疫苗佐劑;電力需量控制技術、焚化爐控制管理、廢棄物處理專家系統、智慧型大樓控制管理策略。
經歷:清華大學助教,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所究員,華健醫藥科技公司研發部經理,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究員。
現職:。永續能源研究祖,能源查核與資訊室主任。
配楊惠娟,生於公元一九六三年、民國五十二年國曆三月二日農曆正月三十日辰時血型A型。
學歷:高雄縣五甲國小,高雄縣鳳西國中,私立中華醫事技術專科學校,私立靜宜女子文理學院畢業。
經歷:曾任中壢龍門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品管稽查員。
專長:出版品登記管理。
現任:新竹縣政府秘書室新聞股約聘幹事。
育有一男二女,長男雅琪,長女無愁、次女天佑。
益亮博士的論文及著述明細表(Publication List of Yih-Liang Tzan,Ph.D.)
A.期刊論文(Refereed Journal Papers)——國外部份
1.”Pool boiling of binary mixtures.”,”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66,71-82(1988)
2.”Experimental study of surfactant effects on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Transactions ofthe ASME,Journal of Heat Transfer,112,207-212(1990)
3.”Determination of anti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ies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Biotechnology progress,7(1), 69-71(1991)
4.”Preparation of enteric-coated microspheres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 with cellulose acetate phthalate:(1) Formation condition and micromeritic properties.”,Journal of Microencapsulation,8(3),317-325(1991)
5.”Preparation of enteric-coated microspheres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 with cellulose acetate Phthalate: The effect of swine serum on micromeritic properties.”, Biotechnology Techniques,5(2),139-144(1991)
6.”Preparation of enteric-coated microspheres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 with cellulose acetate Phthalate:(11)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H on the stability and release behavior of microspheres.”, Journal of Microencap-sulation,8(4),537-545(1991)
7.”Anti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 of micro-encapsulated Mycoplasmahyopneumoniae vaccine.”,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40(2),207-213(1992).
8.”Protective effects of oral microencapsulated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 against experimental infection in pigs.”,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53,42-46.(1992)
B.期刊論文(Refereed Journal Papers)--國內部份
1.”應用酵素結合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豬肺炎黴漿菌疫苗之抗原特性:l.ELISA 方法之建立”,J.Chinese Soc.Vet.Sci.,15,193-198(1989)。
2.”應用酵素結合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豬肺炎黴漿菌疫苗之抗原特性:ll.Mycoplasma hypneumooniae 抗原在酸性環境、不同溫度及其他條件下的安定性”,J.Chinese Soc.Vet.Sci.,15,199-206(1989)。
3.”含酚廢水的生物處理法”,科學月刊, 21(6),474-477(1990)。
4.”利用「油中乾燥法」製造腸溶性之豬肺炎黴漿菌疫苗微粒膠囊",J.Chinese Soc.Vet.Sci,16,95-101(1990)。
5.”腸溶性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口服疫苗微粒膠囊免保護效應之研究”,中華醫學工程學刊,11(4),282-285(1991)。
6.”流體化床燃燒技術之發展現況與效益分析”,能源、資源與環境,8(1),4-14(1995)。
7.”流體化床酒粕焚化爐”,能源、資源與環境,8(1),34-37(1995)。
C.國際研討會/會議(Symposium/Conference)
1.”Microencapsulation and its stability of enteric-coated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 or oral administration.”,Proceedings of ROC-Japan Symposium on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Taipei,p.75(1989).
2.”Determination of anti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encap-sulation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Proceedings of the 5th Congress of APCChE (Asian Pacific Confeder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Juala Lumpur, Malaysia(1990).
3.”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ludge/Coal Co-combustion on Heat Transfer Behaviors in Circulating FIuidized-Bed Combustor.”,Third Asian Conference on FLuidized-Bed and Three-Phase Reactors,Kyongiu,South Korea,132-141(1992).
4.”Preparation and In-Vitro Release of Enteric-Coated Vaccine Microspheres.”,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gglomeration, Nagoya,Japan,566-671(1993)
5.”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firing of Sludge & Waste Tire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Bed Incinerator”,1994 International Incineration Conference, Houston,U.S.A.,307-311(1994)
6.”FLuidized Co-Combustion of Waste Tire and Industrial Sludge in a Circulating Fluidized-Bed Incinerator”,The Fourth Asian Conference on Fluidized-Bed and Three-Phase Reactors,Fukuoka,Japan,169-174(1994).7. “Preparation and Release Behaviors of Enteric Microspheres for Animal Vaccine”,X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rtificial Organs,Taiper,Taiwan,pp.142(1995)
8.”Effect of Swine Serum on the Stability and Release of Enteric Vaccine Microsphere”,2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ntrolled Release of Biotactive Materials,Kyoto,Japan, 337-338(1996)
9.”The Fluidizd-Bed Incineration of Chinese Kaoliang-Wine Lees: Experimental lnvestigation on a Pilot-Scale Incinerator”,Hsitou,Taiwan,244-249(1996).
D.國內研討會
1.”Determination the anti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adilties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pei,P.79(1988).
2.”腸溶性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口服疫苗微粒膠囊之製造及其穩定性”,第十三屆高分子研討會,新竹,84-88(1990)。
3.”Preparation of enteric-coated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 microspheres With cellulose acetate Phthalate.”,第十三屆高分子研討會,新竹,845-848(1990)。
4.”腸溶性疫苗微粒膠囊溶離特性與質傳模式之建立”,1990年輸送現象與其應用專題研討會,台北,153(1990)。
5.”微粒包覆技術於腸溶性Mycoplasma hypneumoniae 口服疫苗免疫保護效應之研究”,第十四屆高分子研討會,新竹,83-85(1991)。
6.”塑化劑對於 Eudragit E-100 經皮吸收貼布之物化性質的影響”,第十四屆高分子研討會,新竹,193-198(1991)。
7.”Sodium Lauryl Sulphate 對於含藥之經皮吸收貼布的物化性質與釋離舉動的影響”,第14屆高分子研討會,新竹,829-831(1991)。
8.”Anti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 of microencapsulated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1991年輸送現象與其應用專題研討會,台北,311-316(1991)。
9.”Kinetic Studies on the Thermal, acidic and Enzymatic in-activation of microemcapsulated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中華民國81年醫學工程科技研討會,台北,273-278(1992)。
10.”Emission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Sludge/Coal Co-combustion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or”,中華民國第二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台南,461-466(1992)。
11.”焚化系統的熱虹吸效應",92海峽兩岸高效低污染燃燒節能環保技術研討會,杭州,12-19 (1992)。
12.”流體化床污泥焚化與熱傳特性之探討",92海峽兩岸高效低污染燃燒節能環保技術研討會,杭州,31-39(1992)。
13.”循環式流體化床污泥/煤混燒與熱傳特性之研究",1992年輸送現象與其應用專題研討會,台北,211-216(1992)。
14.”工業廢棄物能源回收調查與市場潛力評估”,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第七屆廢棄物處理技術研討會,台北,87-105 (1992)。
15.”循環式流體化床污泥/廢輪胎混燒之研究”,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第七屆廢棄物處理技術研討會,台北,159-172 (1992)。
16.”紙漿污泥與廢輪胎屑在流體化床中混燒研究及能源回收效益分析探討",中華民國第三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台北,205-211(1993)。
17.”循環式流體化床污泥焚化之研究",中華民國第三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台北,231-236(1993)。
18.”廢輪胎熱處理技術評估”,中華民國第三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台北,211-217 (1993)。
19.”稻殼焚化與熱能回收”,中華民國第三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台北,224-230.(1993)。
20.”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firing of Sludge/Waste Tire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Bed Incinarator”,第十屆空氣污染控制研討會,高雄,253-258(1993)。
21.”旋風式焚化爐冷態系統設計與研究”,第十屆空氣污染控制研討會,高雄,275-279(1993)。
22.”流體化床酒粕焚化技術”,空氣污染防治技術季刊,6,21-48(1995)。
23.”旋風式燃燒爐之稻殼焚化與能源回收”,中華民國第4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新竹26-30(1994)
24.”流體化床焚化爐之酒粕焚化技術”,中華民國第五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台南,407-412(1995)。
25.”Gasification of Rice Husk-A Process Development",中華民國第五屆燃燒科技應用研技應用研討討討會,台南,413-417(1995)
26.”電力需量監控系統及其效益評估”,八十六年節約能源論文發表會,彰化,111-121 (1997)。
E.專利(Patents)
1.「具有煙氣排放及二次佈風裝置的氣泡式流體化床」,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89216號(1994)。
2.「旋風式稻殼燃燒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75691號(1995)。
3.「迴轉式食品廢棄物乾燥及燃燒兩用設備」,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96461號(1995)。
4.「可抑制胃酸及蛋白質分解酵素破解活性之醫學或疫苗膠囊及其製法」,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071178號(1995)。
5.「可調節煙道氣溫度之節熱器的改良構造」,專利申請中,申請案號82208239號。
F.著作權申請(Copy Rights)
1.「廢輪胎熱處理技術評估」,語文著作第34275號(1994)。
2.「稻殼焚化與熱能回收」,語文著作第34276號(1994)。
3.「流體化床廢棄物混燒爐設計手冊及試車報告」,語文著作第34627號(1994)。
4.「高效率強力旋風燃燒爐技術手冊」,語文著作第41492號(1994)。
5.「倒殼氣化發電系統與效益評估」語文著作第46330號(1994)。
6.「工業廢棄物能源回收調查與市場潛力評估」,語文著作第52386號(1995)。
7.「從廢棄物中回收能源之策略與經濟效益評估」,語文著作第5238號(1995)。
G.技術報告(Technical Reports)
1.「界面效應對混合物沸騰熱傳的影響」,國科會報告,NSC-74-0402-E006-02(1985)。
2.「界面活性劑對雙成份混合物沸騰熱傳特性的影響」,國科會報告,NSC-75-0402-E006-06(1986)。
3.「微粒包覆技術於口服疫苗制放藥效之研究(一),榮總與清大合作研究計劃報告,VGHTH-77-015-1(1989)。
4.「微粒包覆技術於口服疫苗制放藥效之研究(二),榮總與清大合作研究計劃報告,VGHTH-78-018-2(1989)。
5.「攜氣體之開發與相關科技研究」,國科會報告,NCS-79-0402-E007-09(1990)。
6.「利用噴霧乾燥法製造腸溶性之疫苗微粒膠囊及其制放藥效研究」,國科會報告,NSC-80-0402-E007-04(1991)。
7.「病理系研究報告」,台灣養豬科學研究年報(1991)。
8.「廢棄物能源利用技術開發(一)」,能源研究發展基金計劃期末報告(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2)。
9.「太魯閣國家公園焚化爐功能診斷與改善建議」,計劃期末報告(1982)。
10.「廢棄物能源利用技術開發(二)」,能源研究發展基金計劃期末報告(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3)。
11.「燒製白稻殼灰技術研究」,計劃期末報告,(1984)。
12.「廢棄物能源利用技術開發(三),能源研究發展基金計劃期末報告(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4)。
13.「熱裂解技術研究(一)」,能源研究發展基金計劃期末報告(經濟部能源委員會)(1995)。
益欣【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金漢之次子,生於公元一九六四年、民國五十三年國曆十一月九日,農曆十月六日辰時,血型B型。
學歷:新竹縣立西門國民小學,新竹縣立育賢國民中學,省立新竹高中,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國防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碩士班,博士。
碩士論文:以碘一三一標記單株抗體及喜樹鹼對肝癌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之研究。英國牛津大學博士。
博士論文﹕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D164 Gene,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Haemopoiesis
專長:熱帶醫學,免疫學,血液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
經歷:國家醫師考試及格,國防醫學院專任講師。
配鄭玉卿,生於公元一九六五年、民國五十四年四月十五日,農曆三月十四日午時,血型AB型。
學歷:新竹縣立民富國小,新竹育賢國中,新竹女子高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畢業,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碩士論文: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及其在教育上之蘊義;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博士論文:一九六0至七0年代浪漫主義反學校教育思潮之評析。
專長: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
經歷:曾任台北縣立福營國民中學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秘書,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兼任講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兼任講師,現服務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著作: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收錄於郭為藩主編之現代心理學說,民國八十一年師大書苑出版
育有一子皓瑄。
益欣的著作:
一、期刊名: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題目:The sialomucin CD164,a negative regulator of hematopoiesis,is expressed by CD34and erythroid subsets and is located on human chromosome 6q21.
二、期刊名:Cancer Research
題目:Potentiation of Radioimmuuotherapy by inhibition of Topoisomerase l
惠媛【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金漢之長女,生於民國四十五年十一月五日,農曆十月三日戌時,銘傳商專會計統計科畢業;民國七0年農曆六月五日與台北市大同區陳慶堂結婚;現為僑豐印刷廠負責人。
惠珍【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金漢之次女,生於民國四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農曆十月十三日酉時,台北育達高商畢業;民國七十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與台中市中港路許松林結婚。
惠琴【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金坤之三女,生於民國四十九年二月五日,農曆正月九日申時,台北實踐家專服裝設計科肆業;民國七十四年四月九日與台北市士林區陳良和結婚。
益旻【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宏正之長子,生於公元一九六九年民國五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農曆九月十七日未時,新埔國小,新埔國中,新埔內思高工化工科畢業,曾任台北僑豐印刷廠印刷工,現為淮本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農曆十一月十一日星期日,與呂怡芬結婚。
呂怡芬,父呂嘉男,母簡華美;怡芬生於民國六十二年,新竹市公立幼稚園老師。
益青【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宏正之次子,生於公元一九七三年民國六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農曆正月二十六日巳時,新埔國小,新埔國中,頭份大成高中畢業;現職為水電行業。
卉如【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宏正之長女,生於民國五十七年十月九日,農曆八月十八日辰時,中壢高職畢;適吳進祥。
玉如【少典氏第一四二代(及)、黃帝第一三一代、詹姓第九十四代、詹初公第四十四代、學傳公二十七代、肇熙公第二十二代(益)】:益字輩,宏正之次女,生於民國六十年九月六日,農曆七月十七日丑時,頭份大成高中畢業;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十九日與陳文通結婚。
大衛【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亮之長男,生於民國九十年。
無愁【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亮之長女,生於民國七十九年正月十九日,農曆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現就讀新埔國小四年級。
天佑【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亮之次女,生於八十三年三月二日,農曆正月二十一日。
皓瑄【少典氏第一四三代(萬)、黃帝第一三二代、詹姓第九十五代、詹初公第四十五代、學傳公二十八代、肇熙公第二十三代(前)】:前字輩,益欣之長子,生於公元一九九四年民國八十三年五月三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祖籍:廣東省饒平縣元歌都三饒鄉烏石山井仔頭
澄生┬成恭┬進財┌養女
氏 │氏 │招夫│招夫
父渡├成祿│鍾阿│鍾阿
台始│六歲└淡 └坤
祖其│卒 ┌新枝┬增郎─前康
賢公│生於│青果│居美國
氏 │緒七│葉貿│文惠
鍾氏│年壽│易,├增松┬前信
│六十│曾任│配何└前彬
│八歲│三屆│月容
│一說│楊梅│居美國
│六五│鎮長├增華─士進
│妣謝│阿香├增昌
└茶妹│ ├增明─前堂
│ │配張秀雲
│ ├增春┬孟儒
│ │配湯└孟豪
│ └鳳美
├壽榮┬金球,幼殤
│妣楊│東貴,幼殤
│統妹│福清┬前宏
│ │配彭└前良
│ │秀英
│ ├福興─前良,承嗣
│ └三十九歲卒
├新喜┬朝順┬前標
│配彭│居美└前祥
│新妹│國
│ │配廖敏惠
│ ├朝源┬前淦─勳煥
│ │居美│配段嘉玲
│ │國 ├前峯─勳傑
│ │美蘭└前煒
│ ├增郎,出嗣
│ ├朝富┬前龍
│ │居美└前章
│ │國
│ │配張郁文
│ ├朝和┬前洋
│ │居美├前聖
│ │國 └前錡
│ │配劉明江
│ ├朝合─前政
│ │居美國
│ │配邱詠吟
│ ├朝坤┬前昱
│ │配張└前德
│ └瑞寶
├新傳┬慶炎─文棟
└銀妹├慶輝┬念崇
│配朱└子毅
│陳玲瑜
├慶光
└配官春梅
釋明:(略)
………………………………………………………
拾壹、少典氏第149代、黃帝第138代、詹姓第101代系譜表
壹肆玖一五0壹伍壹一五二壹伍叁一五四壹伍伍一五六壹伍柒一五八壹伍玖少典
四 大 五 常 恭 維 鞠 養 豈 敢 毀 輩序
壹叁捌一三九壹肆零一四一壹肆貳一四三壹肆肆一四五壹肆陸一四七壹肆捌黃帝
一0一壹零貳一0三壹零肆一0五壹零陸一0七壹零捌一0九壹壹零一一一詹姓
九七代九八代九九代壹零零一0一壹零貳一0三壹零肆一0五壹零陸一0七詹禮
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詹初
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敦仁
身 報 國 丹 心 赤 傳 家 黃 卷 新 輩序
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學傳
二九代三0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肇熙
十三代十四代十五代十六代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伊黛二二代二三代玉裕
露 賢 路 裕 經 綸 奕 祀 遵 庭 訓 輩序
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詹慥
左 達 神 明 既 集 墳 典 亦 聚 群 輩序
十七代十八代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震瑚
逢 裕 明 良。 輩序
十九代二十代二一代二二代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詹徽
泰 昌 美 德 傳 家 則 英 豪 遇 際 輩序
詹姓派譜
────
釋明:
………………………………………………………
拾貳、少典氏第159代、黃帝第148代、詹姓第111代系譜表
壹伍玖一六0壹陸壹一六二壹陸叁一六四壹陸伍一六六壹陸柒一六八壹陸玖少典
毀 傷 女 慕 貞 烈 男 效 才 良 知 輩序
壹肆捌一四九壹伍零一五一壹伍貳一五三壹伍肆一五五壹伍陸一五七壹伍捌黃帝
一一一壹壹貳一一三壹壹肆一一五壹壹陸一一七壹壹捌一一九壹貳零一二一詹姓
一0七壹零捌一0九壹壹零一一一壹壹貳一一三壹壹肆一一五壹壹陸一一七詹禮
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詹初
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敦仁
新 惌 檠 宜 自 勉 蔬 飯 莫 嫌 貧 輩序
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學傳
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肇熙
二三代二四代二五代二六代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玉裕
訓 天 申 福 自 均 興 周 崇 祖 業 輩序
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詹慥
群 英 府 羅 將 相 路 俠 槐 卿 磻 輩序
二七代二八代二九代震瑚
二九代三十代三一代三二代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詹徽
際 揚 會 逢 平 定 普 義 協 治 保 輩序
詹姓派譜
────
釋明:
………………………………………………………
拾叁、少典氏第169代、黃帝第158代、詹姓第121代系譜表
壹陸玖一七0壹柒壹一七二壹柒叁一七四壹柒伍一七六壹柒柒一七八壹柒玖少典
知 過 必 改 得 能 莫 忘 罔 談 彼 輩序
壹伍捌一五九壹陸零一六一壹陸貳一六三壹陸肆一六五壹陸陸一六七壹陸捌黃帝
一二一壹貳貳一二三壹貳肆一二五壹貳陸一二七壹貳捌一二九壹叁零一三一詹姓
一一七壹壹捌一一九壹貳零一二一壹貳貳一二三壹貳肆一二五壹貳陸一二七詹禮
七一代七二代七三代七四代七五代七六代七七代七八代七九代八十代八一代詹初
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六九代七十代敦仁
貧 吾 老 子 應 少 祿 榮 須 及 親 輩序
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學傳
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肇熙
三三代三四代三五代三六代三七代三八代三九代四十代四一待四二代四三代玉裕
業 振 展 炳 乾 坤 博 士 書 香 紹 輩序
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詹慥
磻 溪 伊 尹 佐 時 阿 衡 治 本 於 輩序
卓 述 崇 周 緒 純 修 效 至 良 均 輩序
三九代四十代四一代四二代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詹徽
保 強 卓 述 崇 周 緒 純 修 效 至 輩序
中華姓氏家族創新編譜法,每個姓氏原有宗族系譜有完整至現代者,或間有闕系中斷,應以史實註釋續修之,重點以知者以傳知,疑者考之為原則;若祖先源流系譜無資料可稽難考者,以中華民族姓氏炎黃總始祖少典氏,誕生於生於歲次丁亥(黃帝紀年前丁亥577年、民國前5185年、公元前3274年。)為推算點,少典氏至歲次丙戌公元2014年、民國103年,共有5288年,俗例以30年為1代作為概括計算是少典氏第176代餘8年、炎帝神農氏第175代、黃帝軒轅氏第165代「忘字輩」作為寫譜轉承點,從能得知祖先名諱、諡號之出生年,不分男女詳載生平事功,配合上述換算代數衍伸,誠屬不得已的得已創意編譜法;以(中華姓氏源流通譜)中華姓氏源流通譜(2014年普及本)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645&tid=7030812&tyid=F與(中華姓源圖書館)中華詹姓通譜(2014年普及本):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357152481.aspx及2014-03-06(中華姓源圖書館)中華詹姓統宗譜: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06/17/8137797_358280559.shtml為中華姓氏編譜範例寫譜,感恩長輩造福,惜福永世璀璨億萬年!
詹姓派譜
────
釋明:
………………………………………………………
拾肆、少典氏第179代、黃帝第168代、詹姓第131代系譜表
壹柒玖一八0壹捌壹一八二壹捌叁一八四壹捌伍一八六壹捌柒一八八壹捌玖少典
彼 短 靡 恃 己 長 信 使 可 覆 器 輩序
壹陸捌一六九壹柒零一七一壹柒貳一七三壹柒肆一七五壹柒陸一七七壹柒捌黃帝
一三一壹叁貳一三三壹叁肆一三五壹叁陸一三七壹叁捌一三九壹肆零一四一詹姓
一二七壹貳捌一二九壹叁零一三一壹叁貳一三三壹叁肆一三五壹叁陸一三七詹禮
八一代八二代八三代捌肆代八五代捌陸代八七代捌捌代八九代玖拾代九一代詹初
七十代七一代七二代柒叁代七四代柒伍代七六代柒柒代七八代柒玖代八十代敦仁
親。 輩序
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陸柒代六八代陸玖代七十代柒壹代七二代柒叁代七四代學傳
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陸貳代六三代陸肆代六五代陸陸代六七代陸捌代六九代肇熙
四三代四四代四五代四六代四七代四八代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玉裕
紹 才 猷 喜 冠 群 章 成 期 世 篤 輩序
六七代六八代六九代柒拾代七一代柒貳代七三代柒肆代七五代柒陸代七七代詹慥
於 農 務 茲 稼 穡 俶 載 南 畝 我 輩序
四九代五十代五一代五二代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詹徽
至 良 均 聯 敦 憲 典 萬 嗣 煥 龍 輩序
詹姓派譜
────
釋明:
………………………………………………………
拾伍、少典氏第189代、黃帝第178代、詹姓第141代系譜表
壹捌玖一九0壹玖壹一九二壹玖叁一九四壹玖伍一九六壹玖柒一九八壹玖玖少典
器 欲 難 量 墨 悲 絲 染 詩 讚 羔 輩序
壹柒捌一七九壹捌零一八一壹捌貳一八三壹捌肆一八五壹捌陸一八七壹捌捌黃帝
一四一壹肆貳一四三壹肆肆一四五壹肆陸一四七壹肆捌一四九壹伍零一五一詹姓
一三七壹叁捌一三九壹肆零一四一壹肆貳一四三壹肆肆一四五壹肆陸一四七詹禮
九一代玖貳代九三代玖肆代九五代玖陸代九七代玖捌代九九代壹零零一0一詹初
八十代捌壹代八二代捌叁代八四代捌伍代八六代捌柒代八八代捌玖代九十代敦仁
七四代柒伍代七六代柒柒代七八代柒玖代八十代捌壹代八二代捌叁代八四代學傳
六九代柒拾代七一代柒貳代七三代柒肆代七五代柒陸代七七代柒捌代七九代肇熙
五三代五四代五五代五六代五七代五八代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玉裕
篤 品 立 迪 維 勤 運 際 昌 明 會 輩序
七七代柒捌代七九代捌拾代八一代捌貳代八三代捌肆代八五代捌陸代八七代詹慥
我 藝 忝 稷 聆 音 察 理 鑑 貌 辨 輩序
五九代六十代六一代六二代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六九代詹徽
龍 章 謀 略 通 優 勝 鴻 猷 惠 澤 輩序
詹姓派譜
────
釋明:
………………………………………………………
拾陸、少典氏第199代、黃帝第188代、詹姓第151代系譜表
壹玖玖二00貳零壹二0二貳零叁二0四貳零伍二0六貳零柒二0八貳零玖少典
羔 羊 景 行 惟 賢 克 念 作 聖 德 輩序
壹捌捌一八九壹玖零一九一壹玖貳一九三壹玖肆一九五壹玖陸一九七壹玖捌黃帝
一五一壹伍貳一五三壹伍肆一五五壹伍陸一五七壹伍捌一五九壹陸零一六一詹姓
一四七壹肆捌一四九壹伍零一五一壹伍貳一五三壹伍肆一五五壹伍陸一五七詹禮
一0一壹零貳一0三壹零肆一0五壹零陸一0七壹零捌一0九壹壹零一一一詹初
九十代玖壹代九二代玖叁代九四代玖伍代九六代玖柒代九八代柒玖代一00敦仁
八四代捌伍代八六代捌柒代八八代捌玖代九十代玖壹代九二代玖叁代九四代學傳
七九代捌拾代八一代捌貳代八三代捌肆代八五代捌陸代八七代捌捌代八九代肇熙
六三代六四代六五代六六代六七代六八代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七二代七三代玉裕
會 綱 常 萬 載 循。 輩序
八七代捌捌代八九代玖拾代九一代玖貳代九三代玖肆代九五代玖陸代九七代
辨 色 貽 厥 嘉 猷 勉 其 祗 植 年 輩序
六九代七十代七一代七二代七三代七四代七五代七六代七七代七八代七九代詹徽
澤 長 端 廉 常 盛 發 慈 孝 穆 融 輩序
詹姓派譜
────
釋明:
………………………………………………………
拾柒、少典氏第209代、黃帝第198代、詹姓第161代系譜表
貳零玖二一0貳壹壹二一二貳壹叁二一四貳壹伍二一六貳壹柒二一八貳壹玖少典
德 建 名 立 行 端 表 正 空 穀 傳 輩序
壹玖捌一九九貳零零二0一貳零貳二0三貳零肆二0五貳凌陸二0七貳靈捌黃帝
一六一壹陸貳一六三壹陸肆一六五壹陸陸一六七壹陸捌一六九壹柒零一七一詹姓
一五七壹伍捌一五九壹陸零一六一壹陸貳一六三壹陸肆一六五壹陸陸一六七詹禮
一一一壹壹貳一一三壹壹肆一一五壹壹陸一一七壹壹捌一一九壹貳零一二一詹初
一00壹壹壹一一二壹壹叁一一四壹壹伍一一六壹壹柒一一八壹壹玖一二0敦仁
九四代玖伍代九六代玖拾柒九十八玖拾玖一00壹零壹一0二壹零叁一0四學傳
八九代玖拾代九一代玖貳代九三代玖肆代九五代玖陸代九七代玖捌代九九代肇熙
七三代七四代七五代七六代七七代七八代七九代八十代八一代八二代八三代玉裕
輩序
九七代玖捌代九九代壹百代一0一壹零貳一0三壹零肆一0五壹零陸一0七詹慥
年 矢 每 摧 羲 暉 朗 曜 束 帶 矜 輩序
七九八十代八一代代八二代八三代八四代八五代八六代八七代八八代八九代詹徽
康 懋 功 垂 化 益 敬 業 恒 聲 望 輩序
詹姓派譜
────
釋明:
………………………………………………………
拾捌、少典氏第219代、黃帝第208代、詹姓第171代系譜表
貳壹玖二二0貳貳壹二二二貳貳叁二二四貳貳伍二二六貳貳柒二二八貳貳玖少典
傳 聲 虛 堂 習 聽 禍 因 惡 積 福 輩序
貳靈捌二0九貳壹零二一一貳壹貳二一三貳壹肆二一五貳壹陸二一七貳壹捌黃帝
一七一壹柒貳一七三壹柒肆一七五壹柒陸一七七壹柒捌一七九壹八零一八一詹姓
一六七壹陸捌一六九壹柒零一七一壹柒貳一七三壹柒肆一七五壹柒陸一七七詹禮
一二一壹貳貳一二三壹貳肆一二五壹貳陸一二七壹貳捌一二九壹叁零一三一詹初
一二0壹貳壹一二二壹貳叁一二四壹貳伍壹貳陸一二七壹貳捌一二九壹叁零敦仁
一0四壹零伍一0六壹零柒一0八壹零玖一一0零零零一一二壹壹叁一一四學傳
九九代壹零零一0一壹零貳一0三壹零叁一0四壹零伍一0六壹零柒一0八肇熙
八三代八四代八五代八六代八七代八八代八九代九十代九一代九二代九三代玉裕
一0七壹零捌一0九壹壹壹一一一壹壹貳一一三壹壹肆一一五壹壹陸一一七詹慥
矜 莊 徘 徊 瞻 眺 矩 步 引 領 俯 輩序
詹姓派譜
────
釋明:
………………………………………………………
拾玖、少典氏第229代、黃帝第218代、詹姓第181代系譜表
貳貳玖二三0貳叁壹二三二貳叁叁二三四貳叁伍二三六貳叁柒二三八貳叁玖少典
福 緣 善 慶 尺 璧 非 寶 寸 陰 是 輩序
貳壹捌二一九貳貳零二二一貳貳貳二二三貳貳肆二二五貳貳陸二二七貳貳捌黃帝
一八一壹捌貳一八三壹捌肆一八五壹捌陸一八七壹捌捌一八九壹玖零一九一詹姓
一七七壹柒捌一七九壹八零一八一壹捌貳一八三壹捌肆一八五壹捌陸一八七詹禮
一一七壹壹捌一一九壹貳零一二一壹貳貳一二三壹貳肆一二五壹貳陸一二七詹慥
俯 仰 廊 廟 指 薪 修 祜 永 綏 吉 輩序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少典氏第239代、黃帝第228代、詹姓第191代系譜表
貳叁玖二四0貳肆壹二四二貳肆叁二四四貳肆伍二四六貳肆柒二四八貳肆玖少典
是 競 資 父 事 君 曰 嚴 與 敬 孝 輩序
貳貳捌二二九貳叁零二三一貳叁貳二三三貳叁肆二三五貳叁陸二三七貳叁捌黃帝
一九一壹玖貳一九三壹玖肆一九五壹玖陸一九七壹玖捌一九九貳零零二0一詹姓
一八七壹捌捌一八九壹玖零一九一壹玖貳一九三壹玖肆一九五壹玖陸一九七詹禮
一二七壹貳捌一二九壹叁零一三一壹叁貳ㄧ三三壹叁肆一三五壹叁陸一三七詹慥
吉 劭。 輩序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壹、少典氏第249代、黃帝第238代、詹姓第201代系譜表
貳肆玖二五0貳伍壹二五二貳伍叁二五四貳伍伍二五六貳伍柒二五八貳伍玖少典
孝 當 竭 力 忠 則 盡 命 臨 深 履 輩序
貳叁捌二三九貳肆零二四一貳肆貳二四三貳肆肆二四五貳肆陸二四七貳肆捌黃帝
二0一貳零貳二0三貳零肆二0五貳零陸二0七貳零捌二0九貳壹零二一一詹姓
一九七壹玖捌一九九貳零零二0一貳零貳二0三貳零肆二0五貳零陸二0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貳、少典氏第259代、黃帝第248代、詹姓第211代系譜表
貳伍玖二六0貳陸壹二六二貳陸叁二六四貳陸伍二六六貳陸柒二六八貳陸玖少典
履 薄 夙 興 溫 凊 似 蘭 斯 馨 如 輩序
貳肆捌二四九貳伍零二五一貳伍貳二五三貳伍肆二五五貳伍陸二五七貳伍捌黃帝
二一一貳壹貳二一三貳壹肆二一五貳壹陸二一七貳壹捌二一九叁貳零二二一詹姓
二0七貳零捌二0九貳壹零二一一貳壹貳二一三貳壹肆二一五貳壹陸二一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叁、少典氏第269代、黃帝第258代、詹姓第221代系譜表
貳陸玖二七0貳柒壹二七二貳柒叁二七四貳柒伍二七六貳柒七二七八貳柒玖少典
如 松 之 盛 川 流 不 息 淵 澄 取 輩序
貳伍捌二五九貳陸零二六一貳陸貳二六三貳陸肆二六五貳陸陸二六七貳陸捌黃帝
二二一貳貳貳二二三貳貳肆二二五貳貳陸二二七貳貳捌二二九叁叁零二三一詹姓
二一七貳壹捌二一九叁貳零二二一貳貳貳二二三貳貳肆二二五貳貳陸二二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肆、少典氏第279代、黃帝第268代、詹姓第231代系譜表
貳柒玖二八0貳捌壹二八二貳捌叁二八四貳捌伍二八六貳捌柒二八八貳捌玖少典
取 映 容 止 若 思 言 辭 安 定 篤 輩序
貳陸捌二六九貳柒零二七一貳柒貳二七三貳柒肆二七五貳柒塯二七七貳柒捌黃帝
二三一貳叁貳二三三貳叁肆二三五貳叁陸二三七貳叁捌二三九叁肆零二四一詹姓
二二七貳貳捌二二九叁叁零二三一貳叁貳二三三貳叁肆二三五貳叁陸二三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伍、少典氏第289代、黃帝第278代、詹姓第241代系譜表
貳捌玖二九0貳玖壹二九二貳玖叁二九四貳玖伍二九六貳玖柒二九八貳玖玖少典
篤 初 誠 美 慎 終 宜 令 榮 業 所 輩序
貳柒捌二七九貳捌零二八一貳捌貳二八三貳捌肆二八五貳捌陸二八七貳捌捌黃帝
二四一貳肆貳二四三貳肆肆二四五貳肆陸二四七貳肆捌二四九叁伍零二五一詹姓
二三七貳叁捌二三九叁肆零二四一貳肆貳二四三貳肆肆二四五貳肆陸二四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陸、少典氏第299代、黃帝第288代、詹姓第251代系譜表
貳玖玖三00叁零壹三0二叁零叁三0四叁零伍三0六叁零柒三0八叁零玖少典
所 基 籍 甚 無 竟 學 優 登 仕 攝 輩序
貳捌捌二八九貳玖零二九一貳玖貳二九三貳玖肆二九五貳玖陸二九七貳玖捌黃帝
二五一貳伍貳二五三貳伍肆二五五貳伍陸二五七貳伍捌二五九叁陸零二六一詹姓
二四七貳肆捌二四九叁伍零二五一貳伍貳二五三貳伍肆二五五貳伍陸二五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柒、少典氏第309代、黃帝第298代詹姓、第261代系譜表
叁零玖三一0叁壹壹三一二叁壹叁三一四叁壹伍三一六叁壹柒三一八叁壹玖少典
攝 職 從 政 存 以 甘 棠 去 而 益 輩序
貳玖捌二九九叁零零三0一叁零貳三0三叁零肆三0五叁零陸三0七叁零捌黃帝
二六一貳陸貳二六三貳陸肆二六五貳陸陸二六七貳陸捌二六九叁柒零二七一詹姓
二五七貳伍捌二五九叁陸零二六一貳陸貳二六三貳陸肆二六五貳陸陸二六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捌、少典氏第319代、黃帝308代、詹姓第271代系譜表
叁壹玖三二0叁貳壹三二二叁貳叁三二四叁貳伍三二六叁貳柒三二八叁貳玖少典
益 詠 樂 殊 貴 賤 禮 別 尊 卑 上 輩序
叁零捌三0九叁壹零三一一叁壹貳三一三叁壹肆三一五叁壹陸三一七叁壹捌黃帝
二七一貳柒貳二七三貳柒肆二七五貳柒陸二七七貳柒捌二七九貳捌零二八一詹姓
二六七貳陸捌二六九叁柒零二七一貳柒貳二七三貳柒肆二七五貳柒陸二七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貳拾玖、少典氏第329代、黃帝第318代、詹姓第281代系譜表
叁貳玖三三0叁叁壹三三二叁叁叁三三四叁叁伍三三六叁叁柒三三八叁叁玖少典
上 和 下 睦 夫 唱 婦 隨 外 受 傅 輩序
叁壹捌三一九叁貳零三二一叁貳貳三二三叁貳肆三二五叁貳陸三二七叁貳捌黃帝
二八一貳捌貳二八三貳捌肆二八五貳捌陸二八七貳捌捌二八九叁玖零二九一詹姓
二七七貳柒捌二七九貳捌零二八一貳捌貳二八三貳捌肆二八五貳捌陸二八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叁拾、少典氏第339代、黃帝第328代、詹姓第291代系譜表
叁叁玖三四0叁肆壹三四二叁肆叁三四四叁肆伍三四六叁肆柒三四八叁肆玖少典
傅 訓 入 奉 母 儀 諸 姑 伯 叔 猶 輩序
叁貳捌三二九叁叁零三三一叁叁貳三三三叁叁肆三三五叁叁陸三三七叁叁捌黃帝
二九一貳玖貳二九三貳玖肆二九五貳玖陸二九七貳玖捌二九九叁零零三0一詹姓
二八七貳捌捌二八九叁玖零二九一貳玖貳二九三貳玖肆二九五貳玖陸二九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叁拾壹、少典氏第349代、黃帝第338代、詹姓第301代系譜表
叁肆玖三五0叁伍壹三五二叁伍叁三五四叁伍伍三五六叁伍柒三五八叁伍玖少典
猶 子 比 兒 孔 懷 兄 弟 同 氣 連 輩序
叁叁捌三三九叁肆零三四一叁肆貳三四三叁肆肆三四五叁肆陸三四七叁肆捌黃帝
三0一叁零貳三0三叁零肆三0五叁零陸三0七叁零捌三0九叁壹零三一一詹姓
二九七貳玖捌二九九叁零零三0一叁零貳三0三叁零肆三0五叁零陸三0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叁拾貳、少典氏第359代、黃帝第348代、詹姓第311代系譜表
叁伍玖三六0叁陸壹三六二叁陸叁三六四叁陸伍三六六叁陸柒三六八叁陸玖少典
連 枝 交 友 投 分 切 磨 箴 規 仁 輩序
叁肆捌三四九叁伍零三五一叁伍貳三五三叁伍肆三五五叁伍陸三五七叁伍捌黃帝
三一一叁壹貳三一三叁壹肆三一五叁壹陸三一七叁壹捌三一九叁貳零三二一詹姓
三0七叁零捌三0九陸零零四0一叁壹貳三一三叁壹肆三一五叁壹陸三一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叁拾叁、少典氏第369代、黃帝第358代、詹姓第321代系譜表
叁陸玖三七0叁柒壹三七二叁柒叁三七四叁柒伍三七六叁柒柒三七八叁柒玖少典
仁 慈 隱 惻 造 次 弗 離 節 義 廉 輩序
叁伍捌三五九叁陸零三六一叁陸貳三六三叁陸肆三六五叁陸陸三六七叁陸捌黃帝
三二一叁貳貳三二三叁貳肆三二五叁貳陸三二七叁貳捌三二九叁叁零三三一詹姓
三一七叁壹捌三一九叁貳零三二一叁貳貳三二三叁貳肆三二五叁貳陸三二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叁拾肆、少典氏第379代、黃帝第368代、詹姓第331代系譜表
叁柒玖三八0叁捌壹三八二叁捌叁三八四叁捌伍三八六叁捌柒三八八叁捌玖少典
廉 退 顛 沛 匪 虧 性 靜 情 逸 心 輩序
叁陸捌三六九叁柒零三七一叁柒貳三七三叁柒肆三七五叁柒陸三七七叁柒捌黃帝
三三一叁叁貳三三三叁叁肆三三五叁叁陸三三七叁叁捌三三九叁肆零三四一詹姓
三二七叁貳捌三二九叁叁零三三一叁叁貳三三三叁叁肆三三五叁叁陸三三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叁拾伍、少典氏第389代、黃帝第378代、詹姓第341代系譜表
叁捌玖三九0叁玖壹三九二叁玖叁三九四叁玖伍三九六叁玖柒三九八叁玖玖少典
心 動 神 疲 守 真 志 滿 逐 物 意 輩序
叁柒捌三七九叁捌零三八一叁捌貳三八三叁捌肆三八五叁捌陸三八七叁捌捌黃帝
三四一叁肆貳三四三叁肆肆三四五叁肆陸三四七叁肆捌三四九叁伍零三五一詹姓
三三七叁叁捌三三九叁肆零三四一叁肆貳三四三叁肆肆三四五叁肆陸三四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叁拾陸、少典氏第399代、黃帝第388代、詹姓第351代系譜表
叁玖玖四00肆零壹0二肆零叁四0四肆零伍四0六肆零柒四0八肆零玖少典
意 移 堅 持 雅 操 好 爵 自 縻 都 輩序
叁捌捌三八九叁玖零三九一叁玖貳三九三叁玖肆三九五叁玖陸三九七叁玖捌黃帝
三五一叁伍貳三五三叁伍肆三五五叁伍陸三五七叁伍捌三五九叁陸零三六一詹姓
三四七叁肆捌三四九叁伍零三五一叁伍貳三五三叁伍肆三五五叁伍陸三五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叁拾柒、少典氏第409代、黃帝第398代、詹姓第361代系譜表
肆零玖四一0肆壹壹四一二肆壹叁四一四肆壹伍四一六肆壹柒四一八肆壹玖少典
都 邑 華 夏 東 西 二 京 背 邙 面 輩序
叁玖捌三九九肆零零四0一肆零貳四0三肆零肆四0五肆零陸四0七肆零捌黃帝
三六一叁陸貳三六三叁陸肆三六五叁陸陸三六七叁陸捌三六九叁柒零三七一詹姓
三五七叁伍捌三五九叁陸零三六一叁陸貳三六三叁陸肆三六五叁陸陸三六七詹禮
詹姓派譜
………………………………………………………
叁拾捌、少典氏第419代、黃帝第408代、詹姓第371代系譜表
肆壹玖四二0肆貳壹四二二肆貳叁四二四肆貳伍四二六肆貳柒四二八肆貳玖少典
面 洛 浮 渭 據 涇 宮 殿 盤 鬱 樓 輩序
肆零捌四0九肆壹零四一一肆壹貳四一三肆壹肆四一五肆壹陸四一七肆壹捌黃帝
三七一叁柒貳三七三叁柒肆三七五叁柒陸三七七叁柒捌三七九叁捌零三八一詹姓
三六七叁陸捌三六九叁柒零三七一叁柒貳三七三叁柒肆三七五叁柒陸三七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叁拾玖、少典氏第429代、黃帝第418代、詹姓第381代系譜表
肆貳玖四三0肆叁壹四三二肆叁叁四三四肆叁伍四三六肆叁柒四三八肆叁玖少典
樓 觀 飛 驚 圖 寫 禽 獸 畫 彩 仙 輩序
肆壹捌四一九肆貳零四二一肆貳貳四二三肆貳肆四二五肆貳陸四二七肆貳捌黃帝
三八一叁捌貳三八三叁捌肆三八五叁捌陸三八七叁捌捌三八九叁玖零三九一詹姓
三七七叁柒捌三七九叁捌零三八一叁捌貳三八三叁捌肆三八五叁捌陸三八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少典氏第439代、黃帝第428代、詹姓第391代系譜表
肆叁玖四四0肆肆壹四四二肆肆叁四四四肆肆伍四四六肆肆柒四四八肆肆玖少典
仙 靈 丙 舍 傍 啟 甲 帳 對 楹 肆 輩序
肆貳捌四二九肆叁零四三一肆叁貳四三三肆叁肆四三五肆叁陸四三七肆叁捌黃帝
三九一叁玖貳三九三叁玖肆三九五叁玖陸三九七叁玖捌三九九肆零零四0一詹姓
三八七叁捌捌三八九叁玖零三九一叁玖貳三九三叁玖肆三九五叁玖陸三九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壹、少典氏第449代、黃帝第438代、詹姓第401代系譜表
肆肆玖四五0肆伍壹四五二肆伍叁四五四肆伍伍四五六肆伍柒四五八肆伍玖少典
肆 筵 設 席 鼓 瑟 吹 笙 陞 階 納 輩序
肆叁捌四三九肆肆零四四一肆肆貳四四三肆肆肆四四五肆肆陸四四七肆肆捌黃帝
四0一肆零貳四0三肆零肆四0五肆零陸四0七肆零捌四0九肆壹零四一一詹姓
三九七叁玖捌三九九肆零零四0一肆零貳四0三肆零肆四0五肆零陸四0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貳、少典氏第459代、黃帝第448代、詹姓第411代系譜表
肆伍玖四六0肆陸壹四六二肆陸叁四六四肆陸伍四六六肆陸柒四六八肆陸玖少典
納 陛 弁 轉 疑 星 右 通 廣 內 左 輩序
肆肆捌四四九肆伍零四五一肆伍貳四五三肆伍肆四五五肆伍陸四五七肆伍捌黃帝
四一一肆壹貳四一三肆壹肆四一五肆壹陸四一七肆壹捌四一九肆貳零四二一詹姓
四0七肆零捌四0九肆壹零四一一肆壹貳四一三肆壹肆四一五肆壹陸四一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叁、少典氏第469代、黃帝第458代、詹姓第421代系譜表
肆陸玖四七0肆柒壹四七二肆柒叁四七四肆柒伍四七六肆柒柒四七八肆柒玖少典
左 達 承 明 既 集 墳 典 亦 聚 群 輩序
肆伍捌四五九肆陸零四六一肆陸貳四六三肆陸肆四六五肆陸陸四六七肆陸捌黃帝
四二一肆貳貳四二三肆貳肆四二五肆貳陸四二七肆貳捌四二九肆叁零四三一詹姓
四一七肆壹捌四一九肆貳零四二一肆貳貳四二三肆貳肆四二五肆貳陸四二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肆、少典氏第479代、黃帝第468代、詹姓第431代系譜表
肆柒玖四八0肆捌壹四八二肆捌叁四八四肆捌伍四八六肆捌柒四八八肆捌玖少典
群 英 杜 稿 鐘 隸 漆 書 壁 經 府 輩序
肆陸捌四六九肆柒零四七一肆柒貳四七三肆柒肆四七五肆柒陸四七七肆柒捌黃帝
四三一肆叁貳四三三肆叁肆四三五肆叁陸四三七肆叁捌四三九肆肆零四四一詹姓
四二七肆貳捌四二九肆叁零四三一肆叁貳四三三肆叁肆四三五肆叁陸四三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伍、少典氏第489代、黃帝第478代、詹姓第441代系譜表
肆捌玖四九0肆玖壹四九二肆玖叁四九四肆玖伍四九六肆玖柒四九八肆玖玖少典
府 羅 將 相 路 俠 槐 卿 戶 封 八 輩序
肆柒捌四七九肆捌零四八一肆捌貳四八三肆捌肆四八五肆捌陸四八七肆捌捌黃帝
四四一肆肆貳四四三肆肆肆四四五肆肆陸四四七肆肆捌四四九肆伍零四五一詹姓
四三七肆叁捌四三九肆肆零四四一肆肆貳四四三肆肆肆四四五肆肆陸四四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陸、少典氏第499代、黃帝第488代、詹姓第451代系譜表
肆玖玖五00伍零壹五0二伍零叁五0四伍零伍五0六伍零陸五0八伍零玖少典
八 縣 家 給 千 兵 高 冠 陪 輦 驅 輩序
肆捌捌四八九肆玖零四九一肆玖貳四九三肆玖肆四九五肆玖陸四九七肆玖捌黃帝
四五一肆伍貳四五三肆伍肆四五五肆伍陸四五七肆伍捌四五九肆陸零四六一詹姓
四四七肆肆捌四四九肆伍零四五一肆伍貳四五三肆伍肆四五五肆伍陸四五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柒、少典氏第509代、黃帝第498代、詹姓第461代系譜表
伍零玖五一0伍壹壹五一二伍壹叁五一四伍壹伍五一六伍壹柒五一八伍壹玖少典
驅 轂 振 纓 世 祿 侈 富 車 駕 肥 輩序
肆玖捌四九九伍零零五0一伍零貳五0三伍零肆五0五伍零陸五0七伍零捌黃帝
四六一肆陸貳四六三肆陸肆四六五肆陸陸四六七肆陸捌四六九肆柒零四七一詹姓
四五七肆伍捌四五九肆陸零四六一肆陸貳四六三肆陸肆四六五肆陸陸四六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捌、少典氏第519代、黃帝第508代、詹姓第471代系譜表
伍壹玖五二0伍貳壹五二二伍貳叁五二四五二五伍貳陸五二七伍貳捌五二九少典
肥 輕 策 功 茂 碩 勒 碑 刻 銘 磻 輩序
伍零捌五0九伍壹零五一一伍壹貳五一三伍壹肆五一五伍壹陸五一七伍壹捌黃帝
四七一肆柒貳四七三肆柒肆四七五肆柒陸四七七肆柒捌四七九肆捌零四八一詹姓
四六七肆陸捌四六九肆柒零四七一肆柒貳四七三肆柒肆四七五肆柒陸四七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肆拾玖、少典氏第529代、黃帝第518代、詹姓第481代系譜表
五二九五三0伍叁壹五三二伍叁叁五三四伍叁伍五三六伍叁柒五三八伍叁玖少典
磻 溪 伊 尹 佐 時 阿 衡 奄 宅 曲 輩序
伍壹捌五一九伍貳零五二一伍貳貳五二三伍貳肆五二五伍貳陸五二七伍貳捌黃帝
四八一肆捌貳四八三肆捌肆四八五肆捌陸四八七肆捌捌四八九肆玖零四九一詹姓
四七七肆柒捌四七九肆捌零四八一肆捌貳四八三肆捌肆四八五肆捌陸四八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少典氏第539代、黃帝第528代、詹姓第491代系譜表
伍叁玖五四0伍肆壹五四二伍肆叁五四四伍肆伍五四六伍肆柒五四八伍肆玖少典
曲 阜 微 旦 孰 營 桓 公 匡 合 濟 輩序
伍貳捌五二九伍叁零五三一伍叁貳五三三伍叁肆五三五伍叁陸五三七伍叁捌黃帝
四九一肆玖貳四九三肆玖肆四九五肆玖陸四九七肆玖捌四九九伍零零五0一詹姓
四八七肆捌捌四八九肆玖零四九一肆玖貳四九三肆玖肆四九五肆玖陸四九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壹、少典氏第549代、黃帝第538代、詹姓第501代系譜表
伍肆玖五五0伍伍壹五五二伍伍叁五五四伍伍伍五五六伍伍柒五五八伍伍玖少典
濟 弱 扶 傾 綺 迴 漢 惠 說 感 武 輩序
伍叁捌五三九伍肆零五四一伍肆貳五四三伍肆肆五四五五四六伍肆柒五四八黃帝
五0一伍零貳五0三伍零肆五0五伍零陸五0七伍零捌五0九伍壹零五一一詹姓
四九七肆玖捌四九九伍零零五0一伍零貳五0三伍零肆五0五伍零陸五0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貳、少典氏第559代、黃帝第548代、詹姓第511代系譜表
伍伍玖五六0伍陸壹五六二伍陸叁五六四伍陸伍五六六伍陸柒五六八伍陸玖少典
武 丁 俊 乂 密 勿 多 士 寔 寧 晉 輩序
五四八五四九伍伍零五五一伍伍貳五五三伍伍肆五五五伍伍陸五五七伍伍捌黃帝
五一一伍壹貳五一三伍壹肆五一五伍壹陸五一七伍壹捌五一九伍貳零五二一詹姓
五0七伍零捌五0九伍壹零五一一伍壹貳五一三伍壹肆五一五伍壹陸五一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叁、少典氏第569代、黃帝第558代、詹姓第521代系譜表
伍陸玖五七0伍柒壹五七二伍柒叁五七四伍柒伍五七六伍柒柒五七八伍柒玖少典
晉 楚 更 霸 趙 魏 困 橫 假 途 滅 輩序
伍伍捌五五九伍陸零五六一伍陸貳五六三伍陸肆五六五伍陸陸五六七伍陸捌黃帝
五二一伍貳貳五二三伍貳肆五二五伍貳陸五二七伍貳捌五二九伍叁零五三一詹姓
五一七伍壹捌五一九伍貳零五二一伍貳貳五二三伍貳肆五二五伍貳陸五二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肆、少典氏第579代、黃帝第568代、詹姓第531代系譜表
伍柒玖五八0伍捌壹五八二伍捌叁五八四伍捌伍五八五伍捌柒五八八伍捌玖少典
滅 虢 踐 土 會 盟 何 遵 約 法 韓 輩序
伍陸捌五六九伍柒零五七一伍柒貳五七三伍柒肆五七五伍柒陸五七七伍柒捌黃帝
五三一伍叁貳五三三伍叁肆五三五伍叁陸五三七伍叁捌五三九伍肆零五四一詹姓
五二七伍貳捌五二九伍叁零五三一伍叁貳五三三伍叁肆五三五伍叁陸五三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伍、少典氏第589代、黃帝第578代、詹姓第541代系譜表
伍捌玖五九0伍玖壹五九二伍玖叁五九四伍玖伍五九六伍玖柒五九八伍玖玖少典
韓 弊 煩 刑 起 翦 頗 牧 用 軍 最 輩序
伍柒捌五七九伍捌零五八一伍捌貳五八三伍捌肆五八五伍捌陸物八七伍捌捌黃帝
五四一伍肆貳五四三伍肆肆五四五伍肆陸五四七伍肆捌五四九伍伍零五五一詹姓
五三七伍叁捌五三九伍肆零五四一伍肆貳五四三伍肆肆五四五伍肆陸五四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陸、少典氏第599代、黃帝第588代、詹姓第551代系譜表
伍玖玖六00陸零壹六0二陸零叁六0四陸零伍六0六陸零柒六0八陸零玖少典
最 精 宣 威 沙 漠 馳 譽 丹 青 九 輩序
伍捌捌五八九伍玖零五九一伍玖貳五九三伍玖肆五九五伍玖陸五九七伍玖捌黃帝
五五一伍伍貳五五三伍伍肆五五五伍伍陸五五七伍伍捌五五九伍陸零五六一詹姓
五四七伍肆捌五四九伍伍零五五一伍伍貳五五三伍伍肆五五五伍伍陸五五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柒、少典氏第609代、黃帝第598代、詹姓第561代系譜表
陸零玖六一0陸壹壹六一二陸壹叁六一四陸壹伍六一六陸壹柒六一八陸壹玖少典
九 州 禹 跡 百 郡 秦 並 嶽 宗 泰 輩序
伍玖捌五九九陸零零六0一陸零貳六0三陸零肆六0五陸零陸六0七陸零捌黃帝
五六一伍陸貳五六三伍陸肆五六五伍陸陸五六七伍陸捌五六九伍柒零五七一詹姓
五五七伍伍捌五五九伍陸零五六一伍陸貳五六三伍陸肆五六五伍陸陸五六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捌、少典氏第619代、黃帝第608代、詹姓第571代系譜表
陸壹玖六二0陸貳壹六二二陸貳叁六二四陸貳伍六二六陸貳柒六二八陸貳玖少典
泰 岱 禪 主 雲 亭 雁 門 紫 塞 雞 輩序
陸零捌六0九陸壹零六一一陸壹貳六一三陸壹肆六一五陸壹陸六一七陸壹捌黃帝
五七一伍柒貳五七三伍柒肆五七五伍柒陸五七七伍柒捌五七九伍捌零五八一詹姓
五六七伍陸捌五六九伍柒零五七一伍柒貳五七三伍柒肆五七五伍柒陸五七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伍拾玖、少典氏第629代、黃帝第618代、詹姓第581代系譜表
陸貳玖六三0陸叁壹六三二陸叁叁六三四陸叁伍六三六陸叁柒六三八陸叁玖少典
雞 田 赤 城 昆 池 碣 石 鉅 野 洞 輩序
陸壹捌六一九陸貳零六二一陸貳貳六二三陸貳肆六二五陸貳陸六二七陸貳捌黃帝
五八一伍捌貳五八三伍捌肆五八五伍捌陸五八七伍捌捌五八九伍玖零五九一詹姓
五七七伍柒捌五七九伍捌零五八一伍捌貳五八三伍捌肆五八五伍捌陸五八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少典氏第639代、黃帝第628代、詹姓第591代系譜表
陸叁玖六四0陸肆壹六四二陸肆叁六四四陸肆伍六四六陸肆柒六四八陸肆玖少典
洞 庭 曠 遠 綿 邈 巖 岫 杳 冥 治 輩序
陸貳捌六二九陸叁零六四一陸肆貳六四三陸肆肆六四五陸肆陸六四七陸肆捌黃帝
五九一伍玖貳五九三伍玖肆五九五伍玖陸五九七伍玖捌五九九陸零零六0一詹姓
五八七伍捌捌五八九伍玖零五九一伍玖貳五九三伍玖肆五九五伍玖陸五九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壹、少典氏第649代、黃帝第638代、詹姓第601代系譜表
陸肆玖六五0陸伍壹六五二陸伍叁六五四陸伍伍六五六陸伍柒六五八陸伍玖少典
治 本 於 農 務 茲 稼 穡 俶 載 南 輩序
陸叁捌六三九陸肆零六四一陸肆貳六四三陸肆肆六四五陸肆陸六四七陸肆捌黃帝
六0一陸零貳六0三陸零肆六0五陸零陸六0七陸零捌六0九陸壹零六一一詹姓
五九七伍玖捌五九九陸零零六0一陸零貳六0三陸零肆六0五陸零陸六0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貳、少典氏第659代、黃帝第648代、詹姓第611代系譜表
陸伍玖六六0陸陸壹六六二陸陸叁六六四陸陸伍六六六陸陸柒六六八陸陸玖少典
南 畝 我 藝 黍 稷 稅 熟 貢 新 勸 輩序
陸肆捌六四九陸伍零六五一陸伍貳六五三陸伍肆六五五陸伍陸六五七陸伍捌黃帝
六一一陸壹貳六一三陸壹肆六一五陸壹陸六一七陸壹捌六一九陸貳零六二一詹姓
六0七陸零捌六0九陸壹零六一一陸壹貳六一三陸壹肆六一五陸壹陸六一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叁、少典氏第669代、黃帝第658代、詹姓第621代系譜表
陸陸玖六七0陸柒壹六七二陸柒叁六七四陸柒伍六七六陸柒柒六七八陸柒玖少典
勸 賞 黜 陟 孟 軻 敦 素 史 魚 秉 輩序
陸伍捌六五九陸陸零六六一陸陸貳六六三陸陸肆六六五陸陸陸六六七陸陸捌黃帝
六二一陸貳貳六二三陸貳肆六二五陸貳陸六二七陸貳捌六二九陸叁零六三一詹姓
六一七陸壹捌六一九陸貳零六二一陸貳貳六二三陸貳肆六二五陸貳陸六二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肆、少典氏第679代、黃帝第668代、詹姓第631代系譜表
陸柒玖六八0陸捌壹六八二陸捌叁六八四陸捌伍六八六陸捌柒六八八陸捌玖少典
秉 直 庶 幾 中 庸 勞 謙 謹 敕 聆 輩序
陸陸捌六六九陸柒零六七一陸柒貳六七三陸柒肆六七五陸柒陸六七七陸柒捌黃帝
六三一陸叁貳六三三陸叁肆六三五陸叁陸六三七陸叁捌六三九陸肆零六四一詹姓
六二七陸貳捌六二九陸叁零六三一陸叁貳六三三陸叁肆六三五陸叁陸六三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伍、少典氏第689代、黃帝第678代、詹姓第641代系譜表
陸捌玖六九0陸玖壹六九二陸玖叁六九四陸玖伍六九六陸玖柒六九八陸玖玖少典
聆 音 察 理 鑑 貌 辨 色 貽 厥 嘉 輩序
陸柒捌六七九陸捌零六八一陸捌貳六八三陸捌肆六八五陸捌陸六八七陸捌捌黃帝
六四一陸肆貳六四三陸肆肆六四五陸肆陸六四七陸肆捌六四九陸伍零六五一詹姓
六三七陸叁捌六三九陸肆零六四一陸肆貳六四三陸肆肆六四五陸肆陸六四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陸、少典氏第699代、黃帝第688代、詹姓第651代系譜表
陸玖玖七00柒零壹七0二柒零叁七0四柒零伍七0六柒零柒七0八柒零玖少典
嘉 猷 勉 其 祇 植 省 躬 饑 誡 寵 輩序
陸捌捌六八九陸玖零六九一陸玖貳六九三陸玖肆六九五陸玖陸六九七陸玖捌黃帝
六五一陸伍貳六五三陸伍肆六五五陸伍陸六五七陸伍捌六五九陸陸零六六一詹姓
六四七陸肆捌六四九陸伍零六五一陸伍貳六五三陸伍肆六五五陸伍陸六五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柒、少典氏第709代、黃帝第698代、詹姓第661代系譜表
柒零玖七一0柒壹壹七一二柒壹叁七一四柒壹伍七一六柒壹柒七一八柒壹玖少典
寵 增 抗 極 殆 辱 近 恥 林 臯 幸 輩序
陸玖捌陸玖玖柒零零七0一柒零貳七0三柒零肆七0五柒零陸七0七柒零捌黃帝
六六一陸陸貳六六三陸陸肆六六五陸陸陸六六七陸陸捌六六九陸柒零六七一詹姓
六五七陸伍捌六五九陸陸零六六一陸陸貳六六三陸陸肆六六五陸陸陸六六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捌、少典氏第719代、黃帝第708代、詹姓第671代系譜表
柒壹玖七二0柒貳壹七二二柒貳叁七二四柒貳伍七二六柒貳柒七二八柒貳玖少典
幸 即 兩 疏 見 機 解 組 誰 逼 索 輩序
柒零捌七0九柒壹零七一一柒壹貳七一三柒壹肆七一五柒壹陸七一七柒壹捌黃帝
六七一陸柒貳六七三陸柒肆六七五陸柒陸六七七陸柒捌六七九陸捌零六八一詹姓
六六七陸陸捌六六九陸柒零六七一陸柒貳六七三陸柒肆六七五陸柒陸六七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陸拾玖、少典氏第729代、黃帝第718代、詹姓第681代系譜表
柒貳玖七三0柒叁壹七三二柒叁叁七三四柒叁伍七三六柒叁柒七三八柒叁玖少典
索 居 閒 處 沈 默 寂 寥 求 古 尋 輩序
柒壹捌七一九柒貳零七二一柒貳貳七二三柒貳肆七二五柒貳陸七二七柒貳捌黃帝
六八一陸捌貳六八三陸捌肆六八五陸捌陸六八七陸捌捌六八九陸玖零六九一詹姓
六七七陸柒捌六七九陸捌零六八一陸捌貳六八三陸捌肆六八五陸捌陸六八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少典氏第739代、黃帝第728代、詹姓第691代系譜表
柒叁玖七四0柒肆壹七四二柒肆叁七四四柒肆伍七四六柒肆柒七四八柒肆玖少典
尋 論 散 慮 逍 遙 欣 奏 累 遣 戚 輩序
柒貳捌七二九柒叁零七三一柒叁貳七三三柒叁肆七三五柒叁陸七三七柒叁捌黃帝
六九一陸玖貳六九三陸玖肆六九五陸玖陸六九七陸玖捌六九九柒零零七0一詹姓
六八七陸捌捌六八九陸玖零六九一陸玖貳六九三陸玖肆六九五陸玖陸六九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壹、少典氏第749代、黃帝第738代、詹姓第701代系譜表
柒肆玖七五0柒伍壹七五二柒伍叁七五四柒伍伍七五六柒伍柒七五八柒伍玖少典
戚 謝 歡 招 渠 荷 的 歷 園 莽 抽 輩序
柒叁捌七三九柒肆零七四一柒肆貳七四三柒肆肆七四五柒肆陸七四七柒肆捌黃帝
七0一零貳貳七0三柒零肆七0五柒零陸七0七柒零捌七0九柒壹零七一一詹姓
六九七陸玖捌六九九柒零零七0一零貳貳七0三柒零肆七0五柒零陸七0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貳、少典氏第759代、黃帝第748代、詹姓第711代系譜表
柒伍玖七六0柒陸壹七六二柒陸叁七六四柒陸伍七六六柒陸柒七六八柒陸玖少典
抽 條 枇 杷 晚 翠 梧 桐 早 凋 陳 輩序
柒肆捌七四九柒伍零七五一柒伍貳七五三柒伍肆七五五柒伍陸七五七柒伍捌黃帝
七一一柒壹貳七一三柒壹肆七一五柒壹陸七一七柒壹捌七一九柒貳零七二一詹姓
七0七柒零捌七0九柒壹零七一一柒壹貳七一三柒壹肆七一五柒壹陸七一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叁、少典氏第769代、黃帝第758代、詹姓第721代系譜表
柒陸玖七七0柒柒壹七七二柒柒叁七七四柒柒伍七七六柒柒柒七七八柒柒玖少典
陳 根 委 翳 落 葉 飄 颻 遊 鵾 獨 輩序
柒伍捌七五九柒陸零七六一柒陸貳七六三柒陸肆七六五柒陸陸七六七柒陸捌黃帝
七二一柒貳貳七二三柒貳肆七二五柒貳陸七二七柒貳捌七二九柒叁零七三一詹姓
七一七柒壹捌七一九柒貳零七二一柒貳貳七二三柒貳肆七二五柒貳陸七二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肆、少典氏第779代、黃帝第768代、詹姓第731代系譜表
柒柒玖七八0柒捌壹七八二柒捌叁七八四柒捌伍七八六柒捌柒七八八柒捌玖少典
獨 運 淩 摩 降 霄 耽 讀 翫 市 寓 輩序
柒陸捌七六九柒柒零七七一柒柒貳七七三柒柒肆七七五柒柒陸七七七柒柒捌黃帝
七三一柒叁貳七三三柒叁肆七三五柒叁陸七三七柒叁捌七三九柒肆零七四一詹姓
七二七柒貳捌七二九柒叁零七三一柒叁貳七三三柒叁肆七三五柒叁陸七三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伍、少典氏第789代、黃帝第778代、詹姓第741代系譜表
柒捌玖七九0柒玖壹七九二柒玖叁七九四柒玖伍七九六柒玖柒七九八柒玖玖少典
寓 目 囊 箱 易 輶 攸 畏 屬 耳 垣 輩序
柒柒捌七七九柒捌零七八一柒捌貳七八三柒捌肆七八五柒捌陸七八七柒捌捌黃帝
七四一柒肆貳七四三柒肆肆七四五柒肆陸七四七柒肆捌七四九柒伍零七五一詹姓
七三七柒叁捌七三九柒肆零七四一柒肆貳七四三柒肆肆七四五柒肆陸七四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陸、少典氏第799代、黃帝第788代、詹姓第751代系譜表
柒玖玖八00捌零壹八0二捌零叁八0四捌零伍八0六捌零柒八0八捌零玖少典
垣 牆 具 膳 餐 飯 適 口 充 腸 飽 輩序
柒捌捌七八九柒玖零七九一柒玖貳七九三柒玖肆七九五柒玖陸七九七柒玖捌黃帝
七五一柒伍貳七五三柒伍肆七五五柒伍陸七伍七柒伍捌七五九柒陸零七六一詹姓
七四七柒肆捌七四九柒伍零七五一柒伍貳七五三柒伍肆七五五柒伍陸七伍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柒、少典氏第809代、黃帝第798代、詹姓第761代系譜表
捌零玖八一0捌壹壹八一二捌壹叁八一四捌壹伍八一六捌壹柒八一八捌壹玖少典
飽 飫 烹 宰 飢 厭 糟 糠 親 戚 故 輩序
柒玖捌七九九捌零零八0一捌零貳八0三捌零肆八0五捌零陸八0七捌零捌黃帝
七六一柒陸貳七六三柒陸肆七六五柒陸陸七六七柒陸捌七六九柒柒零七七一詹姓
七伍七柒伍捌七五九柒陸零七六一柒陸貳七六三柒陸肆七六五柒陸陸七六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捌、少典氏第819代、黃帝第808代、詹姓第771代系譜表
捌壹玖八二0捌貳壹八二二捌貳叁八二四捌貳伍八二六捌貳柒八二八捌貳玖少典
故 舊 老 少 異 糧 妾 禦 績 紡 侍 輩序
捌零捌八0九捌壹零八一一捌壹貳八一三捌壹肆八一五捌壹陸八一七捌壹捌黃帝
七七一柒柒貳七七三柒柒肆七七五柒柒陸七七七柒柒捌七七九柒捌零七八一詹姓
七六七柒陸捌七六九柒柒零七七一柒柒貳七七三柒柒肆七七五柒柒陸七七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柒拾玖、少典氏第829代、黃帝第818代、詹姓第781代系譜表
捌貳玖八三0捌叁壹八三二捌叁叁八三四捌叁伍八三六捌叁柒八三八捌叁玖少典
侍 巾 帷 房 紈 扇 圓 潔 銀 燭 煒 輩序
捌壹捌八一九捌貳零八二一捌貳貳八二三捌貳肆八二五捌貳陸八二七捌貳捌黃帝
七八一柒捌貳七八三柒捌肆七八五柒捌陸七八七柒捌捌七八九柒玖零七九一詹姓
七七七柒柒捌七七九柒捌零七八一柒捌貳七八三柒捌肆七八五柒捌陸七八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少典氏第839代、黃帝第828代、詹姓第791代系譜表
捌叁玖八四0捌肆壹八四二捌肆叁八四四捌肆伍八四六捌肆柒八四八捌肆玖少典
煒 煌 晝 眠 夕 寐 藍 筍 象 床 絃 輩序
捌貳捌八二九捌叁零八三一捌叁貳八三三捌叁肆八三五捌叁陸八三七捌叁捌黃帝
七九一柒玖貳七九三柒玖肆七九五柒玖陸七九七柒玖捌七九九捌零零八0一詹姓
七八七柒捌捌七八九柒玖零七九一柒玖貳七九三柒玖肆七九五柒玖陸七九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壹、少典氏第849代、黃帝第838代、詹姓第801代系譜表
捌肆玖八五0捌伍壹八五二捌伍叁八五四捌伍伍八五六捌伍柒八五八捌伍玖少典
絃 歌 酒 讌 接 杯 舉 觴 矯 手 頓 輩序
捌叁捌八三九捌肆零八四一捌肆貳八四三捌肆肆八四五捌肆陸八四七捌肆捌黃帝
八0一捌零貳八0三捌零肆八0五捌零陸八0七捌零捌八0九捌壹零八一一詹姓
七九七柒玖捌七九九捌零零八0一捌零貳八0三捌零肆八0五捌零陸八0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貳、少典氏第859代、黃帝第848代、詹姓第811代系譜表
捌伍玖八六0捌陸壹八六二捌陸叁八六四捌陸伍八六六捌陸柒八六八捌陸玖少典
頓 足 悅 豫 且 康 嫡 後 嗣 續 祭 輩序
捌肆捌八四九捌伍零八五一捌伍貳八五三捌伍肆八五五捌伍陸八五七捌伍捌黃帝
八一一捌壹貳八一三捌壹肆八一五捌壹陸八一七捌壹捌八一九捌貳零八二一詹姓
八0七捌零捌八0九捌壹零八一一捌壹貳八一三捌壹肆八一五捌壹陸八一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叁、少典氏第869代、黃帝第858代、詹姓第821代系譜表
捌陸玖八七0捌柒壹八七二捌柒叁八七四捌柒伍八七六捌柒柒八七八捌柒玖少典
祭 祀 蒸 嘗 稽 顙 再 拜 悚 懼 恐 輩序
捌伍捌八五九捌陸零八六一捌陸貳八六三捌陸肆八六五捌陸陸八六七捌陸捌黃帝
八二一捌貳貳八二三捌貳肆八二五捌貳陸八二七捌貳捌八二九捌叁零八三一詹姓
八一七捌壹捌八一九捌貳零八二一捌貳貳八二三捌貳肆八二五捌貳陸八二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肆、少典氏第879代、黃帝第868代、詹姓第831代系譜表
捌柒玖八八0捌捌壹八八二捌捌叁八八四捌捌伍八八六捌捌柒八八八捌捌玖少典
恐 惶 牋 牒 簡 要 顧 答 審 詳 骸 輩序
捌陸捌八六九捌柒零八七一捌柒貳八七三捌柒肆八七五捌柒陸八七七捌柒捌黃帝
八三一捌叁貳八三三捌叁肆八三五捌叁陸八三七捌叁捌八三九捌肆零八四一詹姓
八二七捌貳捌八二九捌叁零八三一捌叁貳八三三捌叁肆八三五捌叁陸八三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伍、少典氏第889代、黃帝第878代、詹姓第841代系譜表
捌捌玖八九0捌玖壹八九二捌玖叁八九四捌玖伍八九六捌玖柒八九八捌玖玖少典
骸 垢 想 浴 執 熱 願 涼 驢 騾 犢 輩序
捌柒捌八七九捌捌零八八一捌捌貳八八三捌捌肆八八五捌捌陸八八七捌捌捌黃帝
八四一捌肆貳八四三捌肆肆八四五捌肆陸八四七捌肆捌八四九捌伍零八五一詹姓
八三七捌叁捌八三九捌肆零八四一捌肆貳八四三捌肆肆八四五捌肆陸八四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陸、少典氏第899代、黃帝第888代、詹姓第851代系譜表
捌玖玖九00玖零壹九0二玖零叁九0四玖零伍九0六玖零柒九0八玖零玖少典
犢 特 駭 躍 超 驤 誅 斬 賊 盜 捕 輩序
捌捌捌八八九捌玖零八九一捌玖貳八九三捌玖肆八九五捌玖陸八九七捌玖捌黃帝
八五一捌伍貳八五三捌伍肆八五五捌伍陸八五七捌伍捌八五九捌陸零八六一詹姓
八四七捌肆捌八四九捌伍零八五一捌伍貳八五三捌伍肆八五五捌伍陸八五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柒、少典氏第909代、黃帝第898代、詹姓第861代系譜表
玖零玖九一0玖壹壹九一二玖壹叁九一四玖壹伍九一六玖壹柒九一八玖壹玖少典
捕 獲 叛 亡 布 射 遼 丸 嵇 琴 阮 輩序
捌玖捌八九九玖零零九0一玖零貳九0三玖零肆九0五玖零陸九0七玖零捌黃帝
八六一捌陸貳八六三捌陸肆八六五捌陸陸八六七捌陸捌八六九捌柒零八七一詹姓
八五七捌伍捌八五九捌陸零八六一捌陸貳八六三捌陸肆八六五捌陸陸八六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捌、少典氏第919代、黃帝第908代、詹姓第871代系譜表
玖壹玖九二0玖貳壹九二二玖貳叁九二四玖貳伍九二六玖貳柒九二八玖貳玖少典
阮 嘯 恬 筆 倫 紙 鈞 巧 任 釣 釋 輩序
玖零捌九0九玖壹零九一一玖壹貳九一三玖壹肆九一五玖壹陸九一七玖壹捌黃帝
八七一捌柒貳八七三捌柒肆八七五捌柒陸八七七捌柒捌八七九捌捌零八八一詹姓
八六七捌陸捌八六九捌柒零八七一捌柒貳八七三捌柒肆八七五捌柒陸八七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捌拾玖、少典氏第929代、黃帝第918代、詹姓第881代系譜表
玖貳玖九三0玖叁壹九三二玖叁叁九三四玖叁伍九三六玖叁柒九三八玖叁玖少典
釋 紛 利 俗 並 皆 佳 妙 毛 施 淑 輩序
玖壹捌九一九玖貳零九二一玖貳貳九二三玖貳肆九二五玖貳陸九二七玖貳捌黃帝
八八一捌捌貳八八三捌捌肆八八五捌捌陸八八七捌捌捌八八九捌玖零八九一詹姓
八七七捌柒捌八七九捌捌零八八一捌捌貳八八三捌捌肆八八五捌捌陸八八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玖拾、少典氏第939代、黃帝第928代、詹姓第891代系譜表
玖叁玖九四0玖肆壹九四二玖肆叁九四四玖肆伍九四六玖肆柒九四八玖肆玖少典
淑 姿 工 顰 妍 笑 年 矢 每 催 曦 輩序
玖貳捌九二九玖叁零九三一玖叁貳九三三玖叁肆九三五玖叁陸九三七玖叁捌黃帝
八九一捌玖貳八九三捌玖肆八九五捌玖陸八九七捌玖捌八九九九零零九0一詹姓
八八七捌捌捌八八九捌玖零八九一捌玖貳八九三捌玖肆八九五捌玖陸八九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玖拾壹、少典氏第949代、黃帝第938代、詹姓第901代系譜表
玖肆玖九五0玖伍壹九五二玖伍叁九五四玖伍伍九五六玖伍柒九五八玖伍玖少典
曦 暉 朗 曜 璿 璣 懸 斡 晦 魄 環 輩序
玖叁捌九三九玖肆零九四一玖肆貳九四三玖肆肆九四五玖肆陸九四七玖肆捌黃帝
九0一玖零貳九0三玖零肆九0五玖零陸九0七玖零捌九0九玖壹零九一一詹姓
八九七捌玖捌八九九九零零九0一玖零貳九0三玖零肆九0五玖零陸九0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玖拾貳、少典氏第959代、黃帝第948代、詹姓第911代系譜表
玖伍玖九六0玖陸壹九六二玖陸叁九六四玖陸伍九六六玖陸柒九六八玖陸玖少典
環 照 指 薪 修 祜 永 綏 吉 劭 矩 輩序
玖肆捌九四九玖伍零九五一玖伍貳九五三玖伍肆九五五玖伍陸九五七玖伍捌黃帝
九一一玖壹貳九一三玖壹肆九一五玖壹陸九一七玖壹捌九一九玖貳零九二一詹姓
九0七玖零捌九0九玖壹零九一一玖壹貳九一三玖壹肆九一五玖壹陸九一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玖拾叁、少典氏第969代、黃帝第958代、第詹姓921代系譜表
玖陸玖九七0玖柒壹九七二玖柒叁九七四玖柒伍九七六玖柒柒九七八玖柒玖少典
矩 步 引 領 俯 仰 廊 廟 束 帶 矜 輩序
玖伍捌九五九玖陸零九六一玖陸貳九六三玖陸肆九六五玖陸陸九六七玖陸捌黃帝
九二一玖貳貳九二三玖貳肆九二五玖貳陸九二七玖貳捌九二九玖叁零九三一詹姓
九一七玖壹捌九一九玖貳零九二一玖貳貳九二三玖貳肆九二五玖貳陸九二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玖拾肆、少典氏第979代、黃帝第968代、詹姓第931代系譜表
玖柒玖九八0玖捌壹九八二玖捌叁九八四玖捌伍九八六玖捌柒九八八玖捌玖少典
矜 莊 俳 徊 瞻 眺 孤 陋 寡 聞 愚 輩序
玖陸捌九六九玖柒零九七一玖柒貳九七三玖柒肆九七五玖柒陸九七七玖柒捌黃帝
九三一玖叁貳九三三玖叁肆九三五玖叁陸九三七玖叁捌九三九玖肆零九四一詹姓
九二七玖貳捌九二九玖叁零九三一玖叁貳九三三玖叁肆九三五玖叁陸九三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玖拾伍、少典氏第989代、黃帝第978代、詹姓第941代系譜表
玖捌玖九九0玖玖壹九九二玖玖叁九九四玖玖伍九九六玖玖柒九九八玖玖玖少典
愚 蒙 等 誚 謂 語 助 者 焉 哉 乎 輩序
玖柒捌九七九玖捌零九八一玖捌貳九八三玖捌肆九八五玖捌陸九八七玖捌捌黃帝
九四一玖肆貳九四三玖肆肆九四五玖肆陸九四七玖肆捌九四九玖伍零九五一詹姓
九三七玖叁捌九三九玖肆零九四一玖肆貳九四三玖肆肆九四五玖肆陸九四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玖拾陸、少典氏第999代、黃帝第988代、詹姓第951代系譜表
玖玖玖壹仟零仟零壹仟零貳仟零叁仟零肆仟零伍仟零陸仟零柒仟零捌仟零玖少典
乎 也。。中 華 民 族 風 調 雨 順 國 輩序
玖捌捌九八九玖玖零九九一玖玖貳九九三玖玖肆九九五玖玖陸九九七玖玖捌黃帝
九五一玖伍貳九五三玖伍肆九五五玖伍陸九五七玖伍捌九五九玖陸零九六一詹姓
九四七玖肆捌九四九玖伍零九五一玖伍貳九五三玖伍肆九五五玖伍陸九五七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玖拾柒、少典氏第1009代、黃帝第998代、詹姓第961代系譜表
仟零玖仟壹零仟壹貳少典
泰 民 安 輩序
玖玖捌玖玖玖壹仟零黃帝
九六一玖陸貳九六三詹姓
九五七玖伍捌九五九詹禮
詹姓派譜
………………………………………………………
釋明:
………………………………………………………
玖拾捌、少典氏第1019代、黃帝第1008代、詹姓第971代系譜表
玖拾玖、少典氏第1029代、黃帝第1018代、詹姓第981代系譜表
…………………………………………………………
…………………………………………………………
相關閱讀
黃帝甲子紀年表2014版:http://chan684.blogspot.tw/2014/11/2014.html
(中華民族萬家姓)黃帝甲子紀年表目錄索引:http://chan684.blogspot.tw/2013/04/blog-post_8.html
(中華民族萬家姓)中華民國國曆與農曆對照表: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32131772
公元1912至2031年、民國元年至民國120年
(本表中農曆皆為該月初一,大代表大月30天、小代表小月29天)
(中華民族萬家姓)黃帝甲子紀年表)中國歷朝年號紀事表:http://chan684.blogspot.tw/2009/05/blog-post_9454.html
(中華民族萬家姓)黃帝甲子紀年表(前第1甲子至前第31甲子): http://chan684.blogspot.tw/2009/05/131_07.html
(中華民族萬家姓)黃帝甲子紀年表(第1甲子至第40甲子): http://chan684.blogspot.tw/2009/05/140_07.html
(中華民族萬家姓)黃帝甲子紀年表(第41甲子至第80甲子): http://chan684.blogspot.tw/2009/05/4180.html
(中華民族萬家姓)中日紀年對照表(日本據台期間適用): http://chan684.blogspot.tw/2009/05/blog-post_04.html
(黃帝甲子紀年表)今本竹書紀年疏證: http://chan684.blogspot.tw/2009/06/blog-post.html
………………………………………………………………
………………………………………………………………
(中華民族萬家姓)中華民族姓氏總始祖少典氏正統譜系表: http://chab88.blogspot.tw/2013/12/blog-post.html
(中華民族萬家姓)少典:http://chab88.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html
(中華民族萬家姓)炎帝:http://chab88.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08.html
(中華民族萬家姓)黃帝:http://chab88.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455.html
………………………………………………
………………………………………………
譜碟類
(詹姓源流通譜)20131216/中華民族姓氏總始祖少典氏正統譜系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9ea8140101jlzu.html
(中華姓源圖書館)中華姓氏源流通譜(2015年普及本):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443568176.aspx
(中華姓源圖書館)20150125中華姓氏千字文統一輩序(2015普及版):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443573236.aspx
2014-03-06(中華姓源圖書館)中華詹姓統宗譜: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306/17/8137797_358280559.shtml
(1010806)(中華姓源圖書館)詹姓最早譜序考: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228617474.aspx
(20150123)(公益新聞通訊社)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一):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35210521
(20120806)(公益新聞通訊社)中華詹姓統宗譜(卷二):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22581480
(中華民族萬家姓)中華姓氏堂號沿革概覽:http://chab88.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27.html
20141119(中華姓源圖書館)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19/20/8137797_426501298.shtml
(詹姓源流通譜)河間堂詹姓始祖志宏公畫像解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9ea8140101jjpu.html
敦族故系譜廣愛敬之道. 南宋狀元詹騤:http://blog.sina.com.tw/chan/article.php?pbgid=19128&entryid=672741
(中華姓源圖書館)原]竹北東海潁川堂陳旺公族譜: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73854610.aspx
(公益新聞通訊社)中華百家姓始祖系譜索引:http://mypaper.pchome.com.tw/s1681688/post/1321225267
(中華姓源圖書館)原]中華百家姓始祖系譜索引阅: 111-11-28: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67900445.asp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