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規諭錄

序一

蓋聞離婁之明 公輸子之巧 不以規矩 不能成方圓 師曠之 聰 不以六律 不能正五音 堯舜之道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 下 乃言 各事各物 皆有一定之原則 例說行海航空奔途亦各 一定之沿線 倘無線路 難以達到目的地 然而道乃萬乘主宰  至尊至貴 豈無規律否

早定佛規十五條

定規之意 恐怕修道諸佛子 無規矩方圓之則 混攙左道 致使 累墬之故 方定此佛規十五條 佛規定出也久 聞之者千千萬 萬 其能精進者 比之晨星之寥若 實蓋寡矣 天有好生之德

掛懷修道之人 未能畏此三期之浩劫

而輕視佛規 致使墜落 又命爾師濟顛 搖鷥垂訓 將佛規之 意 籌策成書 勉勵修道同仁 躬行實踐 力篤猛行 共達彼 岸 循踐禮門義路 廣佈大道於四海 何患有何劫哉 然而道 親 未能識穿佛規之底蘊 致成遲怠 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之 事 上下相謬 前後破裂之事故 耽誤三曹之偉業 自棄前程

皇娘憂心萬分才頒演「佛規諭錄」 是書註明佛規之真意

言又短促 凡道中諸位道親 均可得此一書 空閒時參閱之 日 夜參悟 加功前進 立具標杆準繩 以啟後覺良賢 方不負

浩恩 爾師之苦衷 是為序   吾本  純陽大帝 奉 令諭 降至興一法壇

批示此序 言到此處 明早當有一篇序言再垂沙盤

   辭叩

出佛閣 別離諸位返故園

          哈哈退

序二

世道頽敗 日趨於污流 天下陷溺 欲援之以道 眾皆知也 且 今三期末刼 災煞頻降 非天道難救殘靈 共出於水火 道含天 地 貫遍四海 巍巍大哉 規嚴則慎 豈得含忽否 皆因修道之 士 未能全心致志 竭力盡誠 聞而不進 知而不行 有何益 哉 思己身為人師 豈無警惕之心否 又因浩劫溺世 欲行大 道 扶危濟困 必先洞悉其明路 以佛規為重 佛規若曉 行之 事覺容易 否則 智勇貫天 亦不足其大矣 欲顯大道之威嚴  須遵行佛規 倘若不然 難挽頑童 醒覺金線矣

以仁為旨 眾豈無慈悲之念

因三期 恐修道同仁

未能己立立人 同達彼岸 致使墜落之故 差下仙佛神聖 批訓 垂鷥 難計其數 全心行之 治天下易如反掌 教民易如穿針  無須費心血枉勞受苦 末劫之機 大眾怕須發揮惻隱之心 體懷

之大德 合力共行

前後相應 天下之戾氣 日日而消 浩然之正氣 自能貫滿三 千 共慶白陽時年 血氣方剛之士 聞知

心 若不慟於衷

堪遭天譴 永墜地獄矣 今時批示此書命名 佛規諭錄 書內批 明 是規之真意 應如何遵守 作者結果如何 不行者 終歸何 場 一一而語 若置之似無聞 視之似無見 皆難逃脫三災與八 難寄望諸眾當念

恩祖德 共攜其手

扶助天盤 以效獻曝之勞也亦不負天地之覆載 是為序              時為一九七一年歲次辛亥 呂天才純陽子謹序於興一閣 批序至此不下告 明晨訓章始批言 辭叩

駕別諸位 騰雲返轉極樂園

               哈哈退

第一條:尊敬仙佛

  濟塵娑 濟塵涯 濟扶四海天下化   公理發 公道華 公傳九洲無疪瑕   活機撒 活心佳 活潑慧性開金花   佛徑跨 佛智加 佛體金剛挽婆娑     吾乃  濟公活佛 奉 勅旨 降至壇樓 參叩  再為批說 咳     瓊樓畢望山水重重 霧茫茫 頻依獨言   欲覓知音 訴妙玄 暮雲無際 枉談苦心   妙玄機 春歸何處 有志速奔 自前途             調寄:減字本蘭花                  哈哈止      尊師重道為賢僚   敬奉虔誠志堅牢   仙風道骨妙微奧   佛心返樸樂逍遙     轉動機筆示訓篇 良言婉轉勸徒男   修道處處悟真理 體之常覺行勿延   揚清激濁以化世 慧性靈心應佳年   金剛志立青雲愿 日月爭輝耀萬年   剛毅木訥行四海 渡盡九洲諸有緣   秦鏡高懸是非辨 光明正大乃良賢   道真理真天命真 仙佛亦同此語言   視性亦真皆無誤 參透此句之妙玄   學道性理皆有師 無師怎能授秘傳   三人同行有吾師 擇善而從改不善   仙佛本是師之長 修道惟賴佛助肩   竭求仙佛暗加護 敬之豈有無誠虔   仙佛果超三千界 無極天上樂自然   應體佛規尊仙佛 得魚怎可忘其筌

  過河拆橋必自斃 上天之眼鑒明全   敬神無違存畏懼 鬼神之事重如山   其祭如在吾身邊 祭神如神在眼前   仙佛無形且無相 時刻鑑視否有偏   尊是尊其大德澤 敬者服其慈悲念   觀音曾發七二愿 誓渡四海之有緣   地藏也曾立大誓 定拔鬼魂全離淵   仙佛慈憫心欽服 體之誠心無二念   不敬仙佛倘可以 有所藐視難回天   根基功德若勝神 藐視亦無招罪愆   頑徒自己招寃孽 時至天譴怎避難   為師荷擔三曹命 惟賴諸徒共助肩   修此天道勿鬆懈 無時之間守慎嚴   迴光返照復省察 又如倦鳥而知還   事事三思而後行 行踐天理以報天   時勢轉變皆非古 豺聲狼嘯令人寒   立身抱道現於世 念念孜習師之傳   前程速奔結美果 否則泡影灰一般   薪火相傳易接引 師徒之心繫相連   望徒多加努力辦 開啟茅塞渡上岸   效法顏淵守拳拳 邱祖餓死志不遷   先難後易理當定 能有決志天護全   能成道垂萬古 超拔七祖與九玄   明知此篇之真意 尊敬仙佛理當然   仙佛受敬心無喜 遭謗受譭無怨言   乃取眾生一點心 亦非金身好耀顯   略為參悟自可曉 批訓至此告一段     辭叩  別眾等 騰雲返轉南屏山               哈哈退

第一條:尊敬仙佛(白話訓)

  你們尊敬仙佛,不應該只是尊敬那看得到的仙佛,還要尊敬你心中 的那個仙佛。你們都很尊敬佛堂裡的仙佛,可是你心中的那尊自性佛 呢?你有尊敬嗎?你有真正的敬重嗎?你們一有事情,往往會想到去請 教仙佛,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甚麼不請教自己,請教自己心中的那尊自 性佛呢?   佛說:「即心即佛,心即是佛。」,真正的佛到底在哪裡呢?佛, 本來就在你們的心中啊!只要你們所做的一切「內不離自性,外不悖佛 性,一切合乎天理,一切不違背良心」,那才是真正的尊敬仙佛啊。   好像復聖顏回,他得一善,則拳拳服膺。這「拳拳服膺,誠心抱 守」就是尊敬自家的仙佛。而他為甚麼要拳拳服膺呢?因為他知道這人 生很短暫,事事很無常,他要把握住機會,去行善,去積德,利用機 會,去行功,去立德。   顏夫子他很聰明,他知道人很難活到一百歲,所以他不往外修,不 往外看,只一心一意的「內觀自性,修自家佛」,專心專意的改脾氣, 去毛病。所以,他才能夠修到「不遷怒,不二過」的境界。三十二歲就 成就為一位傑出的聖人,如果他不是往內自修,尊敬自家佛,可能會成 就如此嗎?   同樣的,曾夫子也一樣修行,他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 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他每天拿來反省自己的 事:我替別人計劃做事盡心盡力了嗎?我跟朋友交往有不夠真誠信實的 地方嗎?老師所教授我的,我有認真學習,溫習了嗎?可是,他們兩個 在修為上,在方向上,一個是向內,一個是往外,就這麼一點小小的差 異,他們日後的成就,就自然有高有低,層次不同。如果你往內修,以 自性佛為主,這一個層次自然就高。如果你往外修,注重外相,你的層 次自然就比較低了。雖然這看起來,只是些微的差別,但是切記這一點 的差別,卻就是所謂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啊。   你看,顏夫子他日日夜夜認真的改脾氣、去毛病、修心性、充內 德,並且把握機會行善、行道,更時時刻刻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 薄冰,深怕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差錯,及隨時隨地迴光返照,以覺為師。 所以他才可以在短暫的生命中,成就為一位了不起的聖人。而曾夫子, 他一樣修心,卻重在外在的待人處世、有形事相,所以在成就聖人的層 次上,畢竟差了一點兒。   所以徒兒們啊,你們一定要把握住這三期末劫的佳期良辰,好好的 尊敬自己身上的那尊仙佛,「二六時中,允厥執中」,就是時時刻刻抱 守中道,並且認認真真的認理實修,「是理則進,非理則退」,則當你

如是尊敬自家佛到極點之時,如是低心忘我之時,也就是你心中只有 道,沒有自我之時,這一個時候,你已經達到「無你我、沒是非」的境 界了。而在這「清心寡欲」,「渾然忘我」,「一片天心」,「無你無 我」的時候,也就是徒兒們自家佛性顯現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尊敬仙 佛啊! 

第二條:遵前提後

  道運還虛日麗顯 復歸太清傳妙玄   濟世金舟風帆繫 批闡底蘊授有緣   天下浩劫荊棘雜 訓意參悟體心田   尊道虔行師肩助 文書囑眾守志堅     吾乃  道濟天尊 奉 勅旨 降至佛宸 參叩  再為批云 咳     深院靜 後庭冷清清 梧桐葉凋 微風起   秋煞黃山片片動 終歸一場空 荒草叢 草色入簾景   一片苦衷 獨何語 但願有緣彼岸登 攜手共回庭                    調寄:憶江南                       哈哈止   遵道躬行毅力揚    前功魁元登金榜   提攜迷徒共上岸   後者當體爾師腸     玉衡旋轉訓語評 誡告賢契速奔程   天時急切加鞭進 先難後易放光明   居於上位為人師 惜護後學勿欺凌   居於下位乃人徒 勿援攀上貪虛榮   前賢後學人各有 前後相連一心印   後者敬前理何異 前人提後彼岸登   正己而後求諸人 自無怨天尤人生   後學低心與下氣 勿可愩高氣不平   懇切求上而指示 稟遵無違加力行   自悟至理報師恩 揚道化人四海拯   前者寬容必謙恭 循循善誘勿逞凶   導教後學習正理 行無愧心乃賢英   大德化眾自作則 立其標杆定準繩   前後和睦事易辦 規矩行全助長弓   為道之旨公為懷 公理揚世滿塵東

  天地生物貴賤育 雨露垂降潤長生   大道降世為拯迷 使其明己之心性   明師一指開金鎖 萬般玄機能見清   玄蘊秘訣真諦得 出由正戶了死生   大道若存有私想 怎能揚傳四海行   當抱濟世利人志 匿道之寶罪甚重   獨善其身難了脫 怎能成道顯英名   無為真傳師肩負 覓尋賢良返天庭   青雲之志眾必效 老當益壯顯威風   勇志決心化萬難 勿負師心母親情   三乘品蓮自己選 行功立德方可證   良機難逢萬勿錯 啟瞶振聾示正宗   倘若自暴與自棄 陷落難拔之苦坑   謂己難辦乃大錯 天地生民體皆同   推三阻四畏首尾 大難一到輪迴中   身負大愿當知曉 更有誓言如山重   自己墜落猶小可 九玄七祖同遭鎔   一念之差鑄大錯 自己悔錯堪傷情   澘然淚下有何益 趁今佳期早立功   後者行道師肩助 符合天意而順風   頑徒自造罪孽報 時至寃魂纒身靈   前賢以德為保己 施之於人人欽敬   自能化醒無知輩 作立標榜垂聖名   望徒各自思仔細 速速行道返天宮   倘若不聽為師勸 墜落萬丈之牢籠   時存畏懼加反省 如臨深淵履薄冰   天道師生有連帶 明者日後戰兢兢   切思猶可日得益 莫學迷昧之痴童   謹訓至此收鷥筆 別契 辭 出佛庭               哈哈退

第二條:遵前提後(白話訓)

  甚麼叫「遵前」?甚麼叫「提後」?前指前賢,後指後學。甚麼樣 的人才有資格叫作「前賢」?甚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後學」? 徒兒們,你們說,求道早的叫作前賢,領命早的叫作前賢,身為我引 師、保師、點傳師的,通通叫作前賢,是不是啊?你們所認定的就僅僅 是道場上,外相上的前賢嗎?   你們可知道,德性夠的、智慧高的、言行一致、足以服眾,足以作 為眾人標杆,足以引導眾人的,才有資格叫作前賢,也唯有如此的前 賢,才有資格讓人尊敬。而讓眾生打從內心真正的遵從他啊,否則你德 性不足,智慧不夠,只一昧地,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又如何能真 正的引領眾生回理天呢?你不能引導眾生回到理天,你又哪來的資格叫 前賢呢?   同樣的,誰又是真正的後學呢?是進道晚的嗎?是領命晚的嗎?還 是被人引保的叫做後學?徒兒們,天時已經到最末後了,如果你們還不 能突破一切的形象,回歸真實的自性,只徒然在名相上執著,哪你們又 如何能夠得到真正的解脫?而實實在在的認識自性母娘呢?   徒兒啊,所有還在學道、修道、辦道,還沒有跳出輪迴、解脫生死 的眾生,他們全都是後學啊,全都是還必須借著仙佛、菩薩、真理的指 引,才能夠由迷轉悟的眾生啊。徒兒們,你們說你們哪一個才是真正的 前賢,而又哪一個不全都是後學呢?   所以真正的「遵前提後」,就是要你效法聖賢,尊敬有道的人,向 他學習,並且要低心下氣,幫助眾生,讓每一個跟你有緣的人,都能夠 得到應有的提攜、幫助,而真正的超凡入聖、跳出輪迴啊。   至於佛堂中求道比我早,領命比我早,資格比我老的前賢們,你若 明白「聞道有先後,因緣有快慢」的道理,並且真心修道,恭敬所有的 人,又怎麼會對他們不尊、不敬、不聽命辦事呢?而那些比我較晚求 道,需要我們協助、引領的人,我們若心存慈悲,效法仙佛,又怎麼會 不由衷的加以提攜,愛護呢?所以,真正的「遵前提後」,是要我們學 習放下我執,尊敬前賢,提攜後學,並慈悲一切的有緣人啊! 

第三條:齊莊中正

  金鋼鉅鈑鍊銅鎔 木林棟材楨樑松   水波浪滾潦海滿 火煉煙煒 燃燈   土坡坪坵埋填坦 心協慎悟忖懷恒   人仁倡修傳儒儔 言訓讚語誡訴誠     吾乃  南屏道濟 奉 諭 離瑤熙 降壇池 參 畢 執管筆 再批語 咳      芳草生兮萋萋 花月春風人迷   碧樹綠山白雲低 新夢無曾回憶   千山萬山歷蹟 人生何處可依   多少慈淚濕錦衣 英雄終自悲啼           調寄:西江月              哈哈止   齊整群雄辦三期   莊嚴規章選賢奇   中主樞紐運三界   正道矗立沖瑤熙   浩然正氣四海揚 充塞天地大且剛   威風凜凜扶世道 掃蕩邪魔整瀾狂   四維上下中為主 中道存之降左旁   不偏不倚中庸理 立正四海遍八方   齊者齋也戒自己 嚴省其行謂之莊   中者唯之而不阿 不直不屈正義揚   儒子衣冠必齊整 衣衫襤褸非賢良   齊莊中正禮必守 修道方可謂賢良   孔聖齊者有明衣 寢衣一身有半長   齋必變食居遷坐 聖人註定無渺茫   衣冠禮教為根本 欲行大道守真常   行道立足站穩當 勿可輕易逐波浪   修此天道遵正理 居之正位樂無疆   禮教嚴整紀勿廢 行之方能全其綱

  齊莊中正未能盡 怎顯威嚴助法航   領袖人師當謹慎 存於正理以扶匡   領導後學履大道 自身修之以化旁   真道威嚴醒迷昩 切勿自己招罪殃   足以己立而立人 揚道濟世助法航   以理行之道應守 勿可違規背訓章   道立三界尊為主 能照十方拯賢良   倘若迷昩自靈性 天法難容惡頑郎   甘滅天良妄作惡 日後地獄遭淒涼   行之功成而名留 永受人門敬火香   下蔭子孫上拔祖 攜手同超苦汪洋   若是阻此正道顯 遺臭萬年人人謗   九玄七祖同遭累 子孫一概墜泉黃   身為人師若有偏 當知罪大如天廣   皆因後覺追隨進 自身難正怎扶匡   一人墜下萬人落 豈無罪過纒身旁   當有誓愿對天發 心無畏懼非棟樑   大道之旨爾亦曉 道之宗風爾亦詳   自性若超三天外 後學齊能受榮光   一絲相連皆無異 非是為師亂批講   君子內實外無華 內聖圓滿外王剛   發揚濟世之真旨 合拯九洲之善郎   定助天盤代天闡 以身作則樂無疆   立竿見影勿怠懈 以免怒氣掃禎祥   己身若有德恩大 人皆欽服助道揚   不治而安言而信 四海一家皆欽仰   望契多加努力進 代天化人念蒼皇   日行千里自勵勉 日爭上游奪金榜   滴水足以穿硬石 有志天無負心腸   積羽沉舟無誇口 苦經久煉亦成鋼   夙興夜寐習正理 揚道於世化劫殃   自能符合上天意 素行其位勿渺茫   謹言至此 辭 駕 別契返 轉極樂鄉               哈哈退

第三條:齊莊中正(白話訓)

  甚麼叫作「齋莊中正」啊?是不是你來佛堂,衣服穿得整整齊齊, 頭髮也梳理得整整齊齊,儀表端莊,就叫作齋莊中正的呢?   如果你的心沒有清靜,心中永遠充滿著欲望,眼睛喜歡看好看的, 鼻子喜歡聞好聞的,嘴巴希望吃好吃的,耳朵喜歡聽好聽的,身想睡好 床、穿好衣,意念也是喜歡想東想西,妄念叢生,那這樣還能算是齋莊 中正嗎?   所以光修外表,不修內德,讓眼、耳、鼻、舌、身、意沾滿了灰 塵,這個時候,你衣著再乾淨,外表再端莊,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齋莊 中正」啊。所以「齋莊中正」正並不只是頭髮整齊、衣服端莊、外表莊 嚴,而是要你內心莊重,眼、耳、鼻、舌、身、意也全要莊重。換句話 說,你能做到內心全無雜念,莊重自持,那才是真正的「齋莊中正」。 因此,你要如何的齋莊中正呢?首先是不是先要正己,才能正人呢?而 要想正己,是不是先要恢復自己光明的本性,才能夠去感化別人、影響 別人呢?   其次,你光明的本性恢復了,顯現出來了以後,你還要守著這一個 理,言語合乎道,行為有規矩,如此才能夠真實地影響道親,帶動道親 用這「齋莊中正」的態度,威儀來攝受別人,影響別人。   在這末後時期,你們要知道講道已經沒有用了,道也本來不是用講 的,而是要用行的,如何行呢?就是用這光明的本性,表現端莊的行 為,讓自己的言行舉止合乎理,心中潔靜無染,念頭不偏不邪,七情六 慾不再起伏,那才是真正的「齋莊中正」啊!

第四條:循規蹈矩

  靈闕金光繞祥雲 四海同挽合一心   隱浮妙理傳賢儔 批闡妙機示知音   酒飲禪參菩提道 訓罷瑤篇應三春   狂士立志定心守 語導迷津天橋奔     吾乃  靈隱酒狂 奉 勅旨 降至壇堂 參叩 無皇 再示訓章 咳   仙風飄飄輕蕩蕩 普濟賢良共拯賢良   風和日耀花草芳 精神振爽剛心振爽   三曹大道收萬旁 共辦三陽扶濟三陽   佛恩鴻慈駕法航 收圓一場大辦一場             調寄:一剪梅                哈哈止      循序精進實地行    規立使圓放光明   蹈履義路滿天下    矩抱可方為準繩      萬事萬物造由天 規矩方圓定分班   天生蒸民有物則 民之秉彝懿德含   規矩慎嚴勿可改 何況大道之威嚴   天無規律四時亂 冬炎夏寒皆倒顛   日月復行無軌道 星宿亂闖演大難   地無規律理何在 無理怎能載山川   怎生萬物以育人 存位悠久且長遠   人無規矩堪可憐 乾坤混雜亂亂攙   定遭不測赴劫流 赤地千里轉荒煙   規矩方圓有定律 殊途同歸此一玄   末劫湮沒正氣理 蜂目滿世令人寒   俊傑豪士志速立 暮鼓晨鐘啟愚頑   懸樑刺股立大愿 宏興正道發誠虔   念茲在茲勿鬆懈 焚膏繼晷加仙鞭

  廢寢忘食勤宣化 朝乾夕惕拯有緣   思己身捨三天化 欲挽頽風非易言   當有大志以貫天 否則難免被邪染   行此天道須明覺 規矩方圓勿絕斷   事無規矩難完整 失此規矩大如天   自己守定明心性 行之事事皆完善   以身作則先鋒位 己達達人拯有緣   規矩比之似明路 路明人行皆無偏   一旦失此規與矩 如人目盲懼深淵   循守行之天定助 仙佛護爾得悠安   頑童裝若無其事 毀其規律任意前   泥沼井窟與糞坑 待其歡心而墜陷   燃眉之急未知覺 船到江心補漏難   暴虎馮河乃愚輩 朝不保夕未知全   千鈞一髮眼前至 思己身穩如泰山   三災八難掃空後 怨天尤人淚滿面   上天若然無護助 法寶萬千無一般   賢契開啟智慧性 亦能體會天心田   有為合力而奮發 以理為標達故園   任勞任怨再接勵 卧薪嘗胆忍苦難   立志決戰萬魔陣 百屈不撓勇沖天   披肝瀝膽無畏難 赴湯蹈火任行前   修道行道諸徒契 速速實遵規之言   天地循轉出聖人 亦賴規矩付他肩   大道運行若無規 日久自能起怠倦   修行若背此規矩 日後之果難測算   望多思悟參其理 精進方算大良賢   批訓至此收機管 辭 返轉極樂園               哈哈退

第四條:循規蹈矩(白話訓)

  甚麼叫「循規」?甚麼是「蹈矩」?到底要循甚麼規、蹈甚麼矩 呢?所謂循規,就是循著應該守的佛規去做。所謂蹈矩,就是每個人能 夠素位而行,能夠站在自己的崗位上踏踏實實的去走。這就叫作「循規 蹈矩」。   那又為甚麼要定佛規呢?因為你們來求道了,求道之後到底是要做 甚麼事情呢?是要作「成仙、成佛、成聖」的事嗎?那你就不按著規矩 來做,會可能成仙、成佛、成聖嗎?而平日你不肯素位而行,哪你有甚 麼可能會成仙、成佛、成聖呢?所以,每個人素位而行是循規蹈矩最基 本的條件。   佛規規定的這麼好,你卻不照著走,徒兒們你們說這樣子可以成 仙、成佛、成聖嗎?譬如,這默語戒,掛在牆上了,點傳師規定了,操 持規定了,大家卻視若無睹,依然偷偷的講話,這叫循規蹈矩嗎?而點 傳師就像再生父母一樣,點傳師平日規定下來合理的話,你不聽,都只 聽仙佛偶爾借竅才講話,那你們豈不是著形著象,有分別心嗎?所以, 不管點傳師如何規定,只要合理,大家就照著去做,這就是「循規蹈 矩」。   但是,「循規蹈矩」並不是只遵守外在的佛規就好,你們還得問問 自己有沒有時時刻刻也遵照著「心中佛堂」的佛規來做事?甚麼是心中 佛堂的佛規呢?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人人本自具有的良心,你 得問問自己:做人,做事有憑良心嗎?有照良心,佛規去做嗎?待人真 誠嗎?慈悲嗎?你的良心就是佛規!   修道行道非看外表,要看內在。外在的佛規固然要遵守,但心中的 佛規,更要去留意,時常擦拭心中的佛燈,不讓自己違背天良,才是真 正的「循規蹈矩」。

第五條:責任負起

  紫竹搖瑞顯威風 揚耀門楣萬古宗   衣戒皈禮齊明服 道懷德容感神靈   真竅谷神藏玄牝 濟船解纜有緣拯   人傑拔選三曹助 世外桃源慶華龍     吾乃  紫衣真人 奉 勅旨 降至佛宸 參叩 駕 再為批云 咳      踏破紅塵 有緣拯 滿懷空恨   一樽酒 開懷暢飲 且觀紅塵   落花啼鳥總傷神 朝奔暮走枉費心   嘆迷郎 黃梁猶醉深 怎修身   不修身 遭刼運 墜地獄見閻君   師慈憫 勸眾早登慈臻   行道拔玄超祖身 功圓果滿坐蓮品   建立大德返瑤琳 鬼神欽             調寄:滿江紅               哈哈止      責有攸歸樂優游   任行責守挽賢儔   負隅力抗抵萬難   起絕為繼道嚴修     大道揚興普迷群 因時制宜示知音   廣行三界有緣拯 一視同仁共合奔   天道命脈失已久 苦海眾生何處尋   歧途異端千千萬 何處能覓真底蘊   天時演變至末日 堪掛眾生未醒神   多因貪戀酒色財 自棄性命堪可憫   三期金風掃世界 滿處佈劫氣森森   為師身領三曹命 普渡八方仙鬼人   陳跡不堪回首憶 思來憂心又如焚

  如坐針氈心怎靜 日夜流淚濕衣襟   觀此塵世頽風敗 一切人心拋五倫   故行大道濟四海 行道之賢有責任   所謂責任當知曉 仁為己責須詳聞   行道若無責與任 怎駕法航濟善信   難報祖德與 恩 日後先天無蓮品   責任為重思明曉 領袖點傳負肩身   壇主人才亦一體 各有天責於身存   領袖居位為人師 行道立則後賢遵   點傳代師而傳道 一指玄關化迷津   壇主駕船行天下 宣揚至理消劫氛   搖舟載眾往極樂 若逢有緣必渡引   人才承命辦天道 勿懼苦難與艱辛   頂天立地聖業建 合乎上下報娘親   各人之責各人有 行之建功沾天恩   領袖行道有失誤 後賢聞之定退心   怎作為人之師表 後日有過罪招身   點傳領命而傳道 背誓難脫此劫運   若棄大愿難得赦 罪貫滿盈天難忍   壇主駕舟行大道 日夜謹守行必慎   一日觀風帆使錯 所載眾生成幽魂   人才辦道規當曉 行持正義扶三春   退怠之心若起念 九玄七祖墜沉淪   知者無不戰兢兢 詳觀末劫掃紅塵   頑童硬性固執守 賢者明哲足保身   行此天道代天化 超拔玄祖上瑤琳   行者心守畏懼念 勿使過錯纒心身   補苴罅漏在此際 合力共行向前進   因地制宜機當守 切莫無主亂紛紛   土志可殺勿可辱 丈夫之懷能屈伸   行道受難與非命 返轉極樂喜難云   若是畏懼退三舍 受人譏謗與譭論   殺辱兩班觀清楚 天堂地獄須明分   當仁不讓於師長 功德不建人奪侵   佳期少壯功未立 年老跺足乃愚人   韶華若逝空搥胸 恐難逢此好良辰   若是無責且畏任 貪圖閒暇過三春   上天難容無慈輩 日後先天難安身

  各自思量方為可 實地而行助師尊   報了 恩與師德 方稱忠孝大賢人   批訓至此收機管 辭 別契返南屏               哈哈退

第五條:責任負起(白話訓)

  甚麼是責任?責任就是職責、任務。也就是我們每一個應該盡心的 本份、事務。徒兒們,你們說說看,每位天道弟子,有甚麼樣的責任 呢?有甚麼樣的使命呢?是不是有先天的使命,也有後天的任務?   所謂先天的使命,就是把九六原胎佛子渡盡,讓九六原胎佛子都能 夠達本還原,回歸無極理天。所謂後天任務,就是淨化人心、促進大 同,讓人人品性端正、家庭圓滿、社會和諧。   徒兒們,你們說,這樣的責任重不重?尊貴不尊貴啊?假若你們人 人都能夠盡心盡力,代天宣化、效法聖賢、正己成人,把道的尊貴,在 自己的身上顯現出來,並運用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讓自己良心安坦、無 愧,讓家人歡喜、感恩,讓社會平安、和諧,讓人類幸福、快樂,讓九 六原胎佛子都能夠回復自性,這就是責任負起。   而在這最末後的緊要關頭,你們一定要切記把持好自己的心念,端 正好自己的行為,小心一切不良的影響。千萬不要在佛堂時畢恭、畢 敬,而回到家裡時則輕率、放蕩。那你們不能把道實踐出來,就是沒有 真正的對道把「責任負起」啊! 

第六條:重聖輕凡

  天性玲瓏徹妙機 六塵五蘊盡拋棄   然師掌道三曹辦 告垂金石應良期   古道芳柳揚遍地 賢真體會悉妙意   佛恩鴻慈廣拯苦 良知妙慧破愚痴     吾乃  天然古佛 奉 勅旨 降至壇樓 參叩 駕 再為批說 咳     輕風颼 微風颼   逍遙天外蓬萊遊 快樂無憂愁   駕法舟 撐法舟   普濟賢儔樂優游 順風隨水流          調寄:長相思             哈哈止   重整聖業千秋傳   聖道威揚拯良賢   輕諾寡信易招禍   凡念斬除斷牽連   示訓留言化賢良 認真行道毅力揚   廣宣至理到處顯 揚道濟世立慈航   君子壯志凌雲守 成仁取義助白陽   赤膽忠心精誠盡 沉毅決斷理悉詳   俯而不怍仰不愧 永為天道而行揚   奇功偉業早立建 曲肱而枕心安祥    興道濟世於四海 金線明路導賢良   欲行天道事非易 道貫天地妙理廣   非是不學而能知 足驚天地實剛強   泣其鬼神動三界 天道嚴立掃左旁    重聖輕凡人必守 此理賢契體心腸    所謂重聖而輕凡 內中真意應參詳   重者注重勿可廢 聖基立定化萬邦   輕者少數而為之 凡業為副聖全量

  行道若照此意抱 終歸皆能出汪洋   此乃是規之真意 辦道行道守此綱   十分之中取其六 曉行夜宿化愚郎    四分辦其後天業 否則難了爾愿章   觀今辦道之諸子 顧凡而棄聖業忘   若說凡業精神振 說起開荒言身忙   論爾貪渡好良辰 人生難脫此無常    無常一到萬有捐 說起心忙枉心腸    重聖言之乃宜重 應要行之勿渺茫   輕凡言之乃小事 勿可牽連掛心上   聖業宜重須知曉 定下大志堅心向   凡事宜輕乃小我 若未識破乃愚郎   若有聖事待爾作 勿因凡事繞身旁   智慧劍斬妖魔陣 丈六金剛放明光   俊傑立志於四海 摩頂放踵救善良   身勞功高位冠頂 永作中道大棟樑   擊楫中流甘受苦 萇弘碧血正氣昂   丈夫寧死志不屈 為道身甘投長江   以報 恩了己愿 丹青碑上立標榜   行之上天定無負 九玄七祖朝天蒼   若是畏懼而退志 秃羽蝎蛇自覺涼   袖手旁觀人受苦 暴棄前程心不揚   顧全凡界聖業拋 自己覺之樂無疆   此人天怒而人怨 甘遭天譴地滅亡   禍福全在自己取 天堂地獄勿渺茫   一念之正故園返 一念有偏定身亡   念念純善天地護 定保爾等上仙鄉   若說無凡不養聖 與道斷絕無相往   對道無聞且無問 自私自利心意涼   逃之夭夭至異地 思己身以立穩當   九玄祖先遭受苦 被囚地獄困泉黃   待爾身受劫殺戮 一同地府見閻王   深謀遠計有何益 巧計瞞人難久長   或是隨機而應變 難逃天律鑑昭彰   九幽十冥刑異樣 辯口難證天律強   耽誤聖業事非輕 天命非是兒戲場   所發之愿未能了 仗何面顏會老娘   貪凡誤聖天難赦 望徒思參體心腸

  能明是非道業重 何須勞師苦口講   重聖未能絕凡業 先後並行守真常   體天之心天方喜 後日先天坐蓮上   謹言至此告一篇 辭  駕騰雲返天堂               哈哈退

第六條:重聖輕凡(白話訓)

  凡是辦事,不論是辦佛事、聖事,或是辦一切的事。若能以大體為 主,以眾生為重,這就是重聖。相反的,如果你以個人的事情為主,小 我為重,這就是重凡。所以凡是一切以利益眾生為主的事情,都是聖 事,能看重這些事的,就是「重聖」、就是「輕凡」。因此,真正「重 聖輕凡」的人,他不會只顧到自己,只顧到別人對自己的尊敬、喜愛, 甚至供養。他的存心,一定以利益眾生為主,他的行事,一定以考慮大 體為重。這樣的人才,真正做到重聖輕凡。   而甚麼是真正的聖事呢?又甚麼樣的事才是真正對眾生究竟有利的 呢?徒兒們,你們說,在這宇宙天地當中,除了道是真的,靈性是真的 以外,還有甚麼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呢?所以,你們幫助眾生,成就眾 生,走上心性解脫、超凡入聖的路,才是真正的「重聖輕凡」。你能夠 修養自己,成就自己,把人心去除,天良顯現,也才是真正的「重聖輕 凡」。否則人心不除,慾念浮動,天良迷昧,無明時起,又怎能說是重 聖輕凡呢?又怎能真正的超凡入聖呢?這些問題,徒兒們,你們是否都 該認真的細細思索?因為修道、辦道,它只有一個最終的目的,那就是 「放下一切自我的執著,回復本來純淨的天心」。   而徒兒們在修道修心、辦道盡心的過程中,如果你沒有至誠的心、 不變的心、無怨無悔的心,顯現不出真正的天心佛性,又怎能說得上是 真正的「重聖輕凡」呢? 

第七條:謙恭和藹

  爾徒抱道共扶匡 闡揚古道助弓長   師誠憐憫提善覺 道理悉詳玄機藏   南海蓮舟廣拯苦 韜光養晦普群良   屏立中理集正氣 眾整九洲掃劫殃     吾乃  爾師南屏 奉 勅旨 步降壇宸 參叩 無皇 再批訓文 咳      白雲散淡九重天 千山萬嶺碧綠連   閒來無事採藥煉丹 快樂逍遙無極玩   圍棋酌酒談詩篇 遨遊雲衢並霄漢   觀視東土起了烽煙 立德方可保安然             調寄:雨中花                哈哈止   謙謙君子和睦親   恭而敬之學宗門   和光同塵悅顏色   藹氣招祥瑞臨身     囑告賢契理識明 通悉典意力前行    胸懷磊落理昌顯 共扶狂瀾表忠勇   堅苦卓絕光明放 垂耀萬古留美名   中流砥柱助三期 天生人傑自地靈   仁漿義粟天恩沾 大公無私出高聖   領袖壇主須知曉 是規應抱於膛胸   知其謙恭素位行 瑞氣貫天福滿盈   與眾和睦共辦道 以免自取大劫凶   循履其位揚大道 共拔迷徒彼岸登   立其大志救苦難 搖舟濟渡此殘靈   因其至理正氣化 使其明覺知天性   自修其身正其心 天下一志成大同    所謂謙恭和藹者 教人除息怒嗔平   謙恭待上上樂導 問得教益沾光榮

  真知灼見體天意 知有萬里之前程   超世拔俗仙真享 九玄七祖脫苦坑   何等自在與安然 永坐品蓮覺榮幸   和藹待下攜提進 良言苦口誡叮嚀   後賢感受師恩浩 明識皇天師衷情   自然奮勇不顧身 一勇真前立其功   時務觀看勿怠慢 修辦天道非兒童   斟酌體會悟妙意 勿可渺茫而進行    無明之火一旦燃 易焚無極殿棟樑   功德幽林若失火 磨消靈炁成罪靈   修此天道重和氣 辦此天道和為重   修道着怒嗔未改 恐有阻隔事難成   行道一旦人和失 一木大廈恐難撐   倘有疑問否自試 為師沙盤無亂評   忍辱之機藏玄奧 忍氣致祥得安寧   暴氣定然起交鬪 與此勇夫互鬪爭   招來殺身之大禍 怎怨皇天無公平   全在自己一念決 辦道使眾發愿誠   嗔怒後學生異念 危在目前事觀清   平波載舟覆舟速 勿遺其咎落牢籠   善氣迎人人人欽 使賓歸之如家中   定然上和下自睦 何患劫難蕭牆動   為上心正啟後覺 一道同風上理庭   知錯能改悔大罪 能入白陽品蓮證   口碑載道人皆信 動靜舉止勿可輕   一旦有了差偏錯 功過簿上記分明   望我賢契各自思 立身出世道德整   雲集天下義士齊 大辦收圓會無生   其數已定恐難改 識時務者乃賢英   謹言至此收機管 辭  騰雲返仙宮               哈哈退

第七條:謙恭和藹(白話訓)

  「謙恭和藹」並不是只對前賢、點傳師、講師謙恭,而是你要對每 一個人都畢恭畢敬嘛。你們自己仔細想想看,身為修道人,是否應該對 每一個人「謙恭和藹」嗎?你們如有研究《易經》的就知道了。在六十 四卦裡,有六十三卦都是凶中帶吉、吉中帶凶。凶就是不好的,那麼唯 獨一卦,就是這一個「謙」卦只有吉,沒有凶,只有福,沒有禍。為甚 麼呢?   《易經》說:「謙、亨,君子有終。」就是說以謙和的態度來做 事,則事情容易做得通,故有亨通之象,而謙和的風度,是從心性修養 來的,不是勉強做的出來的。也唯有君子,才能夠自始至終,謙虛和 藹,而不傲慢別人。   《易經》上又說:「人道惡盈而好謙」。每一個人都是討厭驕傲、 滿盈的人,而喜好謙虛、有道的人。所以懂得謙虛的人,他能夠流露出 人格的尊貴,並顯出自性的光輝。他看起來,似乎居處卑微,但是那份 人格的高尚,卻是不可踰越的,而這也是一個有道的君子?他內在涵養 美好的最高表現。因為他放下了一切的自我,而恭敬了所有的眾生。   所以「謙恭和藹」也是自性佛顯現的時候。因為你謙卑自己,低心 下氣,你沒有人我之分,你沒有是非之念,而就在這一個當下,那才是 真正自我的顯現,也就是真正佛性的顯現。所以「謙恭和藹」的人,必 然能夠成道。相反的,驕傲的人,會看不起人的人,絕對不可能成道。 因為,當他驕傲的時候,就是人我相未去,也是執著仍然還存在。而九 品蓮台終究是屬於「謙恭和藹」的人,所以徒兒們你們要想成仙、作 佛,又豈能不「謙恭和藹」呢?

第八條:勿棄聖訓

  靈苗谷神浚性源 謹行義理正氣參     隱隱舊都覓真法 示闡語言啟愚頑   禪機正宗命脈接 訓奧窮明修性圓   師道發世天令辦 篇箋特囑諸有緣      吾乃  靈隱禪師 奉 勅旨 降至壇屋 參叩 駕 再為諭 咳   夕陽西下 釣舟撐   垂竿舉起金鯉定 仙襖顯威風    逝水無情 往流東   歌菩提酒意興 四海有緣拯          調寄:海棠春             哈哈止   勿起邪念守道苗   棄如敝履拋九霄   聖諭佛語誡囑咐   訓意藏機示賢僚     轉筆復告眾良賢 聆心識時天意參   自古至今修道客 德劭為重須知全   天理循環幾遭變 日中則昃盛衰轉   惟重天心取人意 一暴十寒皆非賢   三思而行方為可 勿逞奸刁性硬頑   未雨綢繆知其事 防患未然保平安   束身自愛重義理 謹尊仙佛與前賢   教誨從善有何錯 虔心實行理天返   所言勿棄此聖訓 道中諸子參底端   勿者勿可而為作 棄乃拋丟不瞧觀   聖乃聖人或仙佛 訓者諭語或訓篇   勿棄聖訓之真意 教人敬重如泰山   躬行其訓順天意 違規自己落深淵   天列三才五行運 天地不語且不言

  惟借人云而能曉 言之非輕必識穿   君子存之有三畏 天命大人聖人言   天命勝過皇王旨 何人不畏或懼寒   大人所懷德廣濟 先見之事盡包含   聖人出世為師表 教化無知之女男   三畏不遵修何道 辦道亦恐招罪愆   仙佛若無奉旨意 不敢搖機示沙盤   惟重天命無二意 救苦拯難之慈念   教示訓語苦心寄 敬重惟恐未能前   何敢妄棄於一旁 能行此規天護全   靜心領會其中意 觀畢收藏必慎嚴   以免招考或招難 保其身家樂欣歡   回首求問真天道 賴有前賢催導前   仙佛批語諄諄告 苦口婆心一番番   無處不顧修道者 此恩殺身難報還   故能遵行佛諭語 光明康莊達故園   朝夕無慮患怎至 惟守道理抱拳拳   力篤前進勿退怠 奔波無畏無怠慢   功成名就品蓮坐 名留萬古千秋傳   倘若持己之奸巧 自棄聖業未知轉   身敗名裂受恥辱 枉費心機萬萬般   一理定處三千界 非人能所遷移焉   棄此聖訓失敬重 恐有大難逼眼前   自作大孽不可活 怎怨上天無垂憐   一旦考退後學心 罪上加罪難清算   後悔何及須知曉 知之速改補漏偏   惟今聖訓千萬篇 深淺不一難齊班   深者指導賢人進 淺者開啟眾生念   若是明理加精進 乃成賢人證品蓮   千辛萬苦一一受 櫛風沐雨覺心歡   茹苦含莘亦無怨 披星戴月寢食斷   惟有重聖起慈憫 渡盡有緣登彼岸   盡了己愿天人喜 垂耀萬古永綿延   懸崖勒馬猶未晚 一旦失足空遺怨   三期良機切莫錯 下元恐難遇此番   望眾賢契各詳悟 勿負為師之心田   忠孝雙盡成聖賢 報答 恩祖惠典   謹示一篇至此處 收起機筆不再言

  辭叩 出法壇  別離諸契返理天               哈哈退

第八條:勿棄聖訓(白話訓)

  聖訓者,聖人所垂示的書訓,也可以指一切記載聖理的文字。換句 話說,就是聖賢、仙佛所說的話。聖賢仙佛到底在說些甚麼話?千言萬 語,就是說真理的話。說眾生要如何修行,才可以回天的話。也就是說 一些引渡眾生如何改邪歸正、由迷轉悟的話。   因為聖賢仙佛是已經成道的人,所以他們的話可以代表道、代表真 理。而聖訓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也都是從他們自性中流露出來, 契應眾生各種因緣而解說的。所以,他們的話就是真理,真正佛性的流 露,真正光明的引領,真正「回天的導航」。所以,徒兒們,聖訓是如 此的尊貴,你們又怎能不善加珍惜,深深的去體會其中真義,並且身體 力行呢!   至於所謂的「勿棄」,就是不可以拋棄,不可以輕視,不可以不照 著去做。因為,每一篇聖訓或經書,都是仙佛的心血、慈語,自然都有 仙佛在護持它。你把它帶在身邊,只要你心正、心誠,無形的它,可以 保佑你,也可以避邪難。如此,你怎麼可以輕易拋棄它,而不加以重視 呢?既然聖訓是指引眾生如何走上成賢、成聖的路。徒兒們,那你們不 照著去做,又怎能修道有成,而真正成仙、成佛呢?何況仙佛,都是大 慈大悲,都是為你們生死大事著想,為你們費盡心血在努力。你們又怎 麼忍心輕易辜負而不照著去做呢?   所以,「勿棄聖訓」,它真正的涵意就是體會仙佛的慈悲,明白書 訓的真意。最後,依訓實行,才能夠成聖、成佛啊! 

第九條:莫著形相

  西徹淨土通妙音 悟法參理入聖門   湖中分映日月影 道德兼立貫乾坤   瘋顛奔波三千界 拯救四海諸善信   僧佛法皈五戒守 人心淳古化劫氛     吾乃  西湖瘋僧 奉 慈諭 降至佛庭 參 駕已畢 再為批評 咳   瑞氣純風起 沖貫瑤熙 悟參玄妙識至理    得授有緣來傳示 共返無極    早早立根基 觀透天意 道德功果修辦齊    龍華會上選賢奇 共破愚痴               調寄:浪淘沙                  哈哈止   莫叛天意順人心   着執偏見遭沉淪   形色倉惶易招敗   相機行事乃賢真     天道運轉理無窮 無為而化顯正宗   玄機妙訣垂三界 雷霆震動鬼神驚   大道無形又無相 生育天地日月行   萬物有序萬類含 生人育物規嚴整   無名言之天地始 有名萬物方能生   常住玄牝一點竅 採集天地之精英   德潤十方立為主 視物貴賤一體同   應運時至顯萬奧 玄機足以醒迷童   乃至運滿無留跡 猶如天衣而無縫   大道無形方為妙 真理無相感至誠   有形有象皆是假 萬事萬物有始終   皇極一切皆有形 形形色色難分清   凡所有相皆虛妄 惟道獨尊萬古定   真機包羅千萬法 人難捉摸觀怎明

  海巿蜃檈空批說 虛無之事掛空中   又如長煙白雲散 縹渺杳冥又如風   好比春夢無形跡 形象偽竅道怎通   電光閃閃幾時在 迷童無知猶朦朧   言之又如水中月 好似鮮花映明鏡   眾生難識其底蘊 日夜迷醉沉靈性   四句偈等亦有說 以色見我求音聲   是人欲行邪道術 難睹如來之尊容   豪傑智士猶猛醒 慧眼金光速開睜   自知大千世界假 又見五蘊盡皆空   惟存天道萬古立 普渡四海有緣拯   色身亦假容百年 百年之後須歸終   若明其理加參悟 替天化人闡理明   眾生着象甚可憫 以致彼岸未能登   凡是修道諸賢契 消形滅相道易成   凡夫俗子焉肯信 枉被象累墜苦坑   一旦被相而累死 滿腹苦情難得評   修道若有着形象 枉被相縛困牢籠   枉修天道受苦煉 若轉罪靈廢前功   宜要謹守視無形 能見之物皆成空   是理則信至誠表 何勞人言方能行   天降天命於庶人 並無何物為憑證   若用信物為憑證 人人見之心盡傾   為師真言理無諱 良言直告眾賢英   絕無誑爾能立愿 懸口馮河甘遭凶   皆因形相未打破 枉談烈志與義忠   成果終是泡影位 可惜前功萬里程   其餘不足以多說 幾語能悟返天宮   頑童未能遵此語 自遺其咎入苦坑   批訓至此告一段 收起機筆不再評    辭叩 出法壇 別離諸契返理庭               哈哈退 

第九條:莫著形相(白話訓)

  莫著形相,就是不要執著外在的形象,而被它給蒙蔽住了。因為一 切有形、有象的東西,它都不是究竟的真實,並且終歸幻滅無常。《金 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因 此,凡不能破除形相,還迷昧於形相的人,他的心就都還在象天、氣天 中,都不能進入無極理天。而迷昧顛倒的眾生,之所以不能真正解脫, 就是都還被外在的相給束縛住了。心為形役,自性不能當家作主,這樣 永在輪迴中,流浪生死。   所以「莫著形相」,不僅僅是不要執著仙佛的借竅顯化,而當以體 悟仙佛開示的真理、妙義為主。更進一步的,是要你能夠在任何的情境 中,都能夠不動其心,自性作主,那才是真正的「莫著形相」。   徒兒們,你們常說:「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那中道終究是 甚麼呢?它就是你自性佛顯現的時候。怎麼說,因為當你一心清靜無 為,不偏向一邊,不執著一物的時候,也就是你們不執著形相的時候。 你的心沒有被外物沾染、引動的時候,你的心就是這樣子。清清靜靜, 無無為為、一無所求的時候,這就是「中道」,就是自性佛顯現。   所以「莫著形相」,也就是真我的顯現。否則,你執著形相了,就 永遠生死流浪、絕對成不了道了。

第十條:手續必清

  爾徒負責勿辜恩 助扶應運挽善信   師尹赫赫德巖巖 道炁威然萬古存   狂風止處天下泰 濟世金舟傳妙音   叟童齊修學宗禮 人我同肩履聖門     吾本  爾師狂叟 奉 慈諭 降至壇樓 參叩 駕 再為批說 咳   一夜東風愁多少 淚濕衣裳心焦   啼鳥夢裡更何曉 意亂如絞   籌策末劫三曹 四海拯救賢僚   英雄大愿猶未了 早醒塵囂           調寄:畫棠春              哈哈止   手援天下解倒懸   續功補罪聖業建   必恭必敬禮儀盡   清風皓月照碧天     大道應運四海揚 天恩濟世化賢良   心傳復授皇原眾 選賢與能助道揚   繼往開來命脈接 代代相傳永留芳   尋取良機揚大志 幼學欲行待年壯   行道規則必應守 一貫崇華顯高尚   間關千里歷萬險 奔塵走俗抱道揚   無非欲了生與死 一步直超苦汪洋   三期奇緣最難逢 賢士豪傑共助航   所言是規勸大眾 手續必清加參詳   手續乃是證物件 必清之意勿亂狂   列有幾條人當守 於位行之乃賢良   人才代天而宣化 提醒迷童與愚郎   身家清白方可引 渡迷求點開玄黃   壇主掌壇法船駕 一心堅牢勿改向

  方針抱定拔錨駛 於道手續必明詳   道親若交功德費 一分一文記明章   來清去白手續明 步步而升規律長   點傳傳道規應知 若違佛規自招殃   嚴行戒慎念勿誤 以免罪過纏身旁   領袖代交功德費 一文忘記有虛誑   佛家視此一文銀 比之須彌山之王   妄用公款罪極大 濫用公金天牢藏   故而失慎亦勿可 日夜思察放明光   日暮途窮四處伏 行道諸眾加提防   來清去白勿染污 自保身家永安祥   行道辦道整事物 千路行之亦一樣   大道欲行公為首 無才勿可亂誇張   見其不賢必免之 以免造罪怒蒼皇   有其賢哲必提拔 方算有盡功深長   一旦行之天不負 功成名遂受人仰   萬古留傳永不滅 九玄子孫沾榮光   素位盡實人怎謗 勞苦有價記金榜   頑固不行錯佳期 與師無關且無妨   自己作孽自己受 刑罰苦楚自己搪   修道若被邪魔誑 改觀修道大志向   日後果報亦須曉 遭刼剁成肉醬湯   行道若是羡旁門 自棄前程逐波浪   日後之果亦必曉 萬刼難翻甚慘傷   天堂地獄分兩路 明暗坦崎分清方   行暗上天助其緣 行明上天助其強   各行各愿無關連 賢哲思之足立當   為此天道勿畏却 四海同胞連心腸   視人之苦猶己般 拔此良善脫汪洋   否則錯時悔恐晚 無功怎能見慈娘   手續必清略參悟 明者加行輔白陽   報答皇 一片心  為師闡道之心腸   謹訓數語告一段 後會有期再批章   辭叩 出法壇 別離賢契返天堂               哈哈退

第十條:手續必清(白話訓)

  古書說:「佛家一文錢,大似須彌山,欺心不實報,披毛戴角 還。」徒兒們,你們明白嗎?因為這佛家的錢,本是眾生的血汗錢。縱 然它很小,也是他們誠心佈施而來的。而當它成為佛家的錢時,就像須 彌山那麼高、那麼大。   因此,如果有人行財施,成為佛家錢時,你卻不一五一十的呈報、 善用,那麼你雖然只是花了佛家的一文錢,但是這一念的貪心,不能實 報、手續不清,則自然要受因果報應,甚至來生要做牛、做馬來償還。   所以徒兒們,道親行功的東西、錢財,一定要清清楚楚,否則你一 行事馬虎、貪念一動、廉德不守,那麼將來就有苦頭吃了。這一點,徒 兒們切記小心啊!   因為天律森嚴、秋毫必查,在天上你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本賬簿,上 面清清楚楚記錄著你們所作的點點滴滴,並且,絕對不會有絲毫的偏 差、半點的遺漏。所以,今後在佛堂裡人家行功的東西、錢財,你們一 定要一一交代清楚,不可馬虎,如此才是手續必清,而成佛才有希望 啊!

第十一條:出告返面

  湖碧山青開蓮花 揚耀古今放光華   隱埋真機應時顯 道炁濟善脫塵娑   禪定大法察奧妙 救拯迷童明根芽   師表萬世掌命脈 人心返樸故里跨     吾乃  湖隱禪師 奉 諭 降至壇屋 參叩 駕 再批書 咳   逐波浪 遂波浪 橫流滾滾沒英良 豪士醉黃梁   脫汪洋 離汪洋 修真為強返故鄉 快樂悠久長                  調寄:長相思                     哈哈止   出類拔萃萬古耀   告諭心傳覺妙奧   反躬自問莫失錯   面壁功深脫塵牢   囑咐賢契一篇文 行道悟徹真中真   恭敬遵禮威儀立 萬古留傳耀聖門   至理名言化大眾 殊途同歸真本根   百川匯宗歸源流 至大至剛萬古存   浩氣凜然貫四海 正氣磅礡透凌雲   丹心永照萬世法 歸秉至理化迷津   賢契辦道須知曉 識透是規之底蘊   所言出告反面事 人人守之應牢遵   出乃遠行至異地 告乃通明欲出門   反者遠方而回歸 面乃當面而回云   辦道奉師之承命 召而遠方盡其心   欲行之時報前賢 定於何時欲起身   懇求前賢而指示 如何而作方能順   得受前賢指點後 時時刻骨而銘心   行之毅力而幹辦 勿畏勞苦與艱辛   事畢速返勿怠慢 勿可貪戀誤良辰   回歸當面報前賢 言語情形勿瞞隱

  以使長上心無慮 辦道負責無辜恩   亦可解談困難事 大眾互相可言論   先天言之有盡忠 才算賢英一傑人   上若委事命爾作 推諉違逆辦失勤   或者憤然怒氣生 行之遲延不盡心   草略而為誤時返 回歸有事不說云   隱匿己心實可惱 怎能辦道化迷津   盡忠盡孝人應守 失忠失孝遭沉淪   盡忠盡於彌羅天 盡孝盡於老娘親   父母若在勿遠遊 遊必有方慰長心   其跡應作效古聖 助道化人登慈臻   如何而作應知曉 抱定勇志振精神   始終如一莫荒廢 牢志行事報天恩   己任若盡可成道 極樂家鄉證蓮品   大志一決效天命 愚公移山在信心   無志小事難得辦 立志易建大功勛   若是頑性逆天命 自招大禍而降臨   天堂有路爾不走 地獄門閉硬闖奔   受了孽果之報應 時至淚濕滿衣襟   生死輪迴易轉變 大道難成受迴輪   一旦失足枉前功 如同泡影天上雲   出告返面當應守 人人行之萬古存   前賢提拔後覺醒 當應代師道揚奔   飲水思源恩當報 事行至末勿忘本   行道虔勞無幾載 日後極樂享蓮品   若是知覺速速醒 罪過放之一炬焚   多加努力方為可 以入白陽末三春   知返本源乃良善 標榜留名人人欽   有志上天定無負 行道成之為至尊   三施無畏師肩輔 以盡己責與大任   五大犧牲能取一 可與古聖同名存   勿取災殃須行規 履行兩全振楣門   共同合一成一致 完成三曹慶三春   批訓至此告一段 辭 別契返瑤琳               哈哈退

第十一條:出告返面(白話訓)

  出,是出去、離開。告,是告訴、稟報。反,是返回、回來。面, 是當面回覆。所謂「出告反面」,是指前賢交待的事情,無論是大小、 遠近,都要緊記在心、認真去辦,事情辦完,定要清楚稟報、不可含 糊。或者身為後學的,要出門辦事,理當請示前賢、稟報前賢,並誠心 請求指示、接受指導。而每次出門回來的時候,也當盡量迅速稟報事情 辦理得如何,以免前賢擔心、掛慮。   此條佛規乃是警醒修道人對人要盡忠,對事當盡責。並且上上下 下,尊卑有序,出入有禮,如此事事「出告反面」,圓滿交待,人倫大 道,方為無虧。   而九六原人乘愿下凡,出時有告,反必面稟,自當時掛 娘親,不 忘無極,故能刻刻念念 無生老 ,時時盡心修道、辦道的人,方可 以說是真正明白「出告反面」深義的人。

第十二條:不亂系統

  靈慧光圓潤陀性 啟開茅塞天智通   妙諦渾噩三期演 醒悟至理彼岸登   天真活潑透玲瓏 愚夫盡誠至理應   尊言遐行倡仁義 痴心早破復性靈     吾本  靈妙天尊 奉 勅旨 降至壇宸 參叩  再為批訓 咳   觀眾生 迷心性 貪戀名利不回程   誤了三期好良辰 未曾修身上故庭   實有幸 天道逢 速建大德奪魁功   若錯良辰悔難評 萬刼難能得超生            調寄:搗鍊子               哈哈止   不矜小節大志存   亂惑之言絕耳根   系繫金線接命脈   統領四方集賢群     搖動珠璣沙盤中 真機妙理垂古東   尊禮躬行威儀立 天經地義化迷群   氣宇軒昂超凡俗 道貌岸然學古聖   求仁為仁甘受苦 捨生取義抱大忠   志士不忘在溝壑 勇士不忘喪元頂   烈志高揚於天下 興展正理掃頽風   賢契修道須知曉 分明真假玉石清   知其正邪立兩班 明暗之路非相同   不者勿要亦勿可 亂乃混亂辨不清   系者金線乃系統 統乃萬元之真宗   不亂系統意須曉 悉聞之人盡力行    是規真義誡大眾 修道行道一心誠   腳踏實地純樸守 好高騖遠非賢英   全心致意虔誠守 貪圖之心乃虛榮

  修道只要努力作 休管左旁耀威風   勤修令德品蓮證 以入白陽龍華登   末劫師領三曹令 普渡眾生揚正宗   真理獨一乃無二 萬教歸之為上乘   萬法萬物賴一長 三千之事惟一應   三教而後千門展 千門而後萬教興   既是有興必有滅 強而後弱衰而盛   惟有大道顏未改 毫光煥彩萬世明   聖門宗教則須曉 聞得天道修自性   存心堅志方為可 切勿沾花惹草青   清規守住最為要 方免失足落苦坑   倘若不遵蕩蕩尋 樹高立頂易招風   招風折枝事常有 登高墜下跌得重   若照真理步步進 朝夕安然實能靜   如何而作方不亂 賢契洗耳再細聽   斯時邪魔一一現 七二假祖借名稱   三六弓長將顯出 各顯神人展神通   以假亂真誑騙人 其邪借竅亂其正   言得天花墜滿地 說得滿室放光明   賢契須要防嚴備 勿得邪魔起侵攻   修道壇主或人才 其為心目眼所盯   乘你不備而前至 時刻勿可而放鬆   若見左道之人訪 閉門謝客勿接通   否則聽其語而引 事事善惡一一從   自然惑亂道系統 終歸地獄受苦刑   金線當接切莫斷 一斷性命難保生   自廢偉業萬八載 恐難回天墜幽冥   若遵師言而行持 有事為師擔其凶   三期考道乃修羅 大亂大混考賢聖   信心未定危萬般 稍有未防入牢籠   若是守堅揚道志 一航風順達天宮   任邪說乾喉中涎 吾心穩固泰山定   何愁修道未達愿 何憂行道岸難登   自己切思自能曉 謹以幾言對眾評   辭叩 駕收機管 別離賢契返蓬瀛               哈哈退 

第十二條:不亂系統(白話訓)

  不亂是不可紊亂,系是繩索,代表一條金線,統是統領萬物的大道 真宗,也就是人人身上的自性,所以所謂的「不亂系統」,它真正的涵 義是指每一個修道人,他不可以偏離正道,一切要以自性當家作主,不 可誤入左道旁門,這才是真正的「不亂系統」。   而金線有兩種,一條屬先天,一條屬後天。先天的天命金線,自然 是人人具足的天心自性,可以以心印心、與天相通的佛心,它在聖不 增、在凡不減。當人人清靜無念、無私無我的時候,它自然與天貫,靈 通先天,不移一步即達理天,而就在這一個當下。徒兒們,你們的先天 金線,自然閃爍發光,而靈光照耀三千大千世界。   至於後天的人事金線,那是由於你們與引保師、點傳師、前賢之間 宿世有佛緣,而在這三期末劫年大開普渡之時,因緣再聚會,彼此再相 遇,才有這一個修辦的善因緣。徒兒們,在這最末後的時候,假弓長、 假祖師,紛紛出籠了。他們以各種神通、顯化,誘惑修道人,並且以假 亂真,以邪亂正,甚至自稱有天命,魚目混珠,擾亂道場。   徒兒們,在這樣世局亂蕩、道局混亂、人心險惡的年代中,如果你 們不能一條金線緊緊追隨,跟著前賢,穩定步伐,並且內修心性,安立 自身,則當一切大考驗、大災難來臨的時候,你們又如何能心志堅定, 而真正的躲災避難呢?所以說,當你們修得心性端正、邪魔不得入侵的 時候,那才是真正的「不亂系統」啊!否則心性不正、邪魔入侵,左道 旁門任意信它,前賢、引保,不加尊重,則金線一斷,性命亦難保全 啊!

第十三條:愛惜公物

  濟困扶危猶己身 勵催有為前程逩   顛沛造次志立定 眾志成城扶慈臻   聖脈含威普地化 實究其理啟迷津   僧俗合助三期事 行航萬里佈佛恩     吾乃  濟顛聖僧 奉 令諭 降至壇庭 參叩 駕 再為訓評 咳   一輪明月昇雲巔 山峰遨遊樂無邊   三山五獄盡遊遍 救拯有緣以道援   愁煩末劫三期事 缺少有為搭助肩   叨嘮棟樑立志堅 共扶佳期駕法船           調寄:萬里長城               哈哈止   愛之欲生仁心腸   惜憐未及助賢良   公忠體國責先守   物華天寶滿世香     明識道中真奧妙 玄深真理自能曉   勿可自稱聰明人 大智若愚作賢僚   大巧若拙鋒芒敝 任重致遠行大道   先見之明是非察 眼光明觀末秋毫   分析真理無不貫 事見猶如指掌瞭   特囑賢契幾句言 行道悟妙化同胞    於此道中用公物 須要密細斟酌抱   愛惜公物意詳思 悟徹其言啟蘊苗   愛者敬愛勿廢棄 惜乃保惜勿亂拋   公者爾我皆可用 物者物品器具包   公物存之於公壇 任何人用須稟告   人贈經書或桌椅 均乃公物必明曉   或是道親行功物 應列公品之規條   地方壇主代收藏 貴重之品往上交

  勿可視賤則無顧 亦勿專取一絲毫   萬物貴賤猶蒭狗 地載天降雨露澆   天地視物同一體 聖人同我一靈苗   公心公懷公為首 自能萬古得榮耀   該用之時勿吝嗇 才能稱為大賢豪   不該用時勿大意 如珍珠般收藏牢   一針一線保惜全 勿可有心拋九霄   粗心大意用公物 愛惜之念沒沼濠   打毀或者忘收藏 以致物吅損失掉   未能省察加重作 當知過錯身纒繞   公物存之於私囊 濟人之念全然消   成為私家之用品 逢人急時心無焦   茫然置之若無聞 此等根基未深造   公物愛惜意須知 上行而下自然效   愛惜公物可節省 免費銀錢着人勞   再者急時免憂煩 可除心火起暴燥   也可添福而折罪 且能化人功德招   若是不遵此規章 視物易得無須勞   毀損未能加防嚴 前程恐怕微茫渺   未能悔錯堪可憫 造罪日後恐難消   小過難改積成大 日後恐難登天橋   賢契實行有何難 只患大眾意未包   而成過錯墜下去 難坐品蓮證天曹   且今三期末刼日 行功立德最為要   多少頑童未知懼 所行之事乃蹊蹺   一意孤行任己墜 愩高自大氣起傲   妄自尊大行越級 當知日後之果報   固執成見罪難改 造成罪過困陰曹   剛愎之心最難化 恐其墜落苦自招   望徒各自細思悟 師衷慈憫真言告   行道共代天宣化 消解劫凶拯塵囂   行宣至理佈大德 共駕法航掌舵艄   四海有緣共提攜 達至爾我真目標   勿負慈娘心掛念 共慶佳期返瓊瑤   批語至此告一段 明日有機語再抄   辭叩 出法壇 別離賢契駕雲軺               哈哈退

第十三條:愛惜公物(白話訓)

  公物是指公家的物品,好比佛堂的東西,它是屬於公家的、佛家 的,你有沒有好好的愛護它、珍惜它,並且善用它?你能夠好好發揮它 的作用、價值,這就叫作「愛惜公物」,還是你可以把它帶回去,作為 個人私有的物品?徒兒們,前面說過「手續必清」這一條佛規,你們須 知「小貪不防,大過必成」啊!所以公家的物品,切勿據為私有或任意 破壞啊!   再者,佛堂裡代天宣化的點傳師、講師,及這些辦事的人員,你有 愛護他們嗎?有對他們不禮貌嗎?有在語言上誣衊他嗎?須知,你若能 對他尊敬,就是愛護公物。因為他是代天宣化,是屬於老天的人,如果 你不尊敬他、不愛護他,那就不是「愛惜公物」了,何況你還在後面批 評他、罵他?那就更嚴重了。   所以「愛惜公物」,不單單是要愛惜佛堂裡的東西,還要愛惜佛堂 裡的人,要好好的對待每一個人,並且相親相愛、互助互勉,這才是真 正的「愛惜公物」啊!   徒兒們,這些道理,你們自己要好好的想一想!你們能愛惜佛堂裡 的東西,尊敬佛堂裡的人,就是愛惜上天的東西,愛惜仙佛的人,並且 就像愛惜天上的仙佛、菩薩一樣。   此外,會站在你們身邊的人,你們也都要好好的愛惜他們。否則你 不愛惜,上天自然也不撥人才給你們,那道如何能辦得開,辦得好呢? 所以你們走在前面的人要愛惜身邊的人!要他們該吃就吃,該休息就休 息,該保養就保養,須知有肉體才可以行功。無肉體,則又如何來行 功、了愿呢?所以,身為前賢要愛護後學,你不可以隨便的責罰他。因 為,他是佛家的公物,不僅是你道中的兄弟姊妹。所以不愛惜身邊的 人,也就是不「愛惜公物」。徒兒們,這一條佛規,你們可以深深地再 細細體悟啊!

第十四條:活潑應事

  道運垂象顯卦理 群雄扶命助三期   濟人駕舟整南閻 賢儔立志登天梯   禪林竹下參至理 扶危定傾分實虛   師心慈懷體聖德 肩荷大命如來基     吾本  道濟禪師 奉 勒旨 降至壇池 參叩 駕 執筆再示 咳      世道沉淪日昏暗 迷徒睡猶甜 怎明禍劫連   雷霆擊諸惡頑 世重整一番   大劫眼前至 波浪滾滾翻   埋沒夢中男 失足後悔晚   有緣早醒立志功建 共同證品蓮           調寄:蘇武牧羊               哈哈止      活色春香靈芳芬   潑心玲性慧覺存   應對如流無濡滯   事半功倍加慇懃     春風瑞臨碧草蒼 真理茂發奧理揚   三期大道四海濟 群雄合力共宣廣   行履大德踐其位 克勤克儉作忠良   澡心浴德育仁義 至理化世拯頹狂   一心無二天人合 竿頭日上駕法航   符順天心完聖業 拯救迷童返故鄉   辦此大道苦心費 了愿方能樂無疆   活潑應事最為要 玲瓏之心助白陽   須明其理徹底悟 思明其意推分詳   活乃敏捷巧設就 潑者圓潤無角方   應乃應接各種事 事本事物定真常   活潑應事多學習 傀儡木偶乃痴郎

  此乃覺人之良知 無論何人有所藏   行道辦道貴活潑 活潑靈應感明彰   行道若覺有缺處 立即補圓勿渺茫   辦道若是事應作 速行方勉勿佳光   此乃是規之真意 守之行道必能昌   皆因良知淪沒久 故而難以放光茫   求師指點開啟後 勿再迷昧入黃梁   行道若是缺活潑 怎能應事報無皇   一日失此活潑機 也難週旋化八方   若覺前程任為重 速速行助師心腸   聰明睿知應斯世 抱道振迷而開荒   逢急能濟免受苦 遇難亦可化成祥   行之自覺益無數 此語沙盤無亂誑   若遇考驗必應事 否則洩漏天機講   逢著陌人問題時 欲察底蘊亦可防   羚羊掛角出境界 虎尾春冰心無慌   魚目混珠亦可曉 累卵之急無恐惶   人欲混水而摸魚 亦可識破他心腸   如此有何困難事 自能快樂享安康   未知活潑而應作 學作燕雀處堂皇   螳螂捕蟬未知防 遇考亂成一場忙   遇逢他人問語時 言說密事論短長   怎能應事而濟人 大禍隨臨於身旁   各自思之加詳悟 謹以幾語集成章   韶華逝矣難重復 面目全非實慘傷   鳥飛兔走時難久 各明其貴早知詳   惟立功德最上乘 方能脫離苦汪洋   千鈞一髮眼前逼 勿可延遲受風霜   心堅穿石視易事 永作極樂活金剛   倘若愚頑猶迷昧 天怒之下自遭殃   良機再逢斯時世 應運難遇白陽場   各行各責各勤守 休要動念招罪廣   良言告眾多加悟 共助師肩學賢良   標竿萬古未曾改 留名萬世大棟樑   若是失足墜下去 惜哉千劫受淒涼   謹訓至此收機管 辭 別契返仙鄉               哈哈止

第十四條:活潑應事(白話訓)

  真正的佛規就是「道」。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它本來就是隨著外 在的因緣的變化,而永守中道,生生不息的。所以修道人也要有活潑玲 瓏的心,不要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譬如說有些事情前賢不在,無法事 先稟報或作決定,但事情已經來了,同時這件事也很重要,無法等待, 要趕快辦。那你也要學會面對,承擔起來,及時處理,否則誤人誤事, 也是罪過。   徒兒們,你們千萬記住你們的所作所為只要對上是合乎天心,對下 能夠利益眾生,也就是一切只要是與人有益處的,你作了,縱然不能被 前賢諒解,甚至還要責備你,你還是可以斟酌去做,因為我們辦事是辦 天事,是替上天辦事,不是替某個人辦事,是辦眾生超生了死的大事, 不是辦人間小事。所以當事情來的時候,不可以擔誤的,切勿等待。只 要自己是一片天心、公心,即使前賢不在,自己也可以去承擔。只要我 們有此胸襟氣度,是對天、不對人,上天自然會諒解你的。   何況法無定法,眾生有八萬四千種心,你們也要有八萬四千種法。 要學會如何隨時隨地「事來則應,事去則靜」,把握自性真我,應對一 切因緣。並且在這當中,學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才算是真正 的「活潑應事」,才稱得上是擁有最高的知慧。   徒兒們,佛的心,是無住的,不沾染一切的。眾生的心,是無常 的,不會永遠不變的,所以如何用一切法來度一切心,讓每一位眾生都 能夠回歸無極理天。那就是你們要具備的智慧,要思索的問題啊!

第十五條:謹言慎行

  春風解凍雷震蟄蟲 滄海變換千載更   夏色碧蒼桃李怒爭 陽天照世處處騰   秋風煞煞梧桐凋零 清月獨照滿天星   冬降嚴霜裁衣敝冷 寒山古寺傳鐘聲     吾本  濟公活佛 奉 勒旨 降至壇堦 參叩 駕 訓語批明 咳   孤舟順風搖啟程 麗日東山照山青   和風徐吹滿面來 晨露霧濃濃   天涯路遠山且高 觀得碧草樹叢叢   只嘆眾生諸迷童 南柯夢中睡朦朧   心懷一點慈情 四海呼喚救拯 望盼群英搭肩行          調寄:可愛的家庭               哈哈止   謹奔前程上瑤臺   言行相顧體心懷   慎思明察守道念   行雲流水持潔白     囑咐賢契抱道念 掃邪滅魔助師肩   一言難盡心中語 躊躇莫決意麻亂   世態炎涼怎可比 世風日下可堪憐   道路崎嶇豺狼集 疑團莫釋永是頑   人生生涯乃有限 眾生造孽積難算   百年之間空迷夢 如蠶作繭自己纏   良辰一逝恐難返 何不深慮後果焉   多少口業造大罪 三期末劫受苦難   或者三心與兩意 或是身心有間斷   謹言慎行最為要 誡告賢英牢守堅   此規於道甚為重 略將其意抄沙盤   謹者說言必細思 言者言語重如山   慎乃履路必存畏 行者行持達彼岸

  謹言慎行勿可忘 行之日後回理天   修道或者辦行道 此規為寶持身邊   言語出口理已定 勿可失信招冤愆   信者萬事之根本 失信易事欲作難   持信難事覺易作 此言說出乃真詮   於此道盤辦天事 勿可放鬆猿不栓   輕言之輩招人謗 一言千金須知全   可言之語卻隱匿 此謂失言非良賢   失人之過自有錯 見賢未能提拔荐   失言之過極重大 考退道親天不寬   口根未淨須拔舌 報應甚慘必知全   君子不失道中賢 再者亦不失其言   隱惡揚善執兩端 用中於民四海遍   君子之道共有四 孔丘雖聖未學圓   為子事父弟事兄 為臣事君濟友肩   四者君子之常道 未能盡作覺遺憾   庸德之行庸言謹 有所不足須勉強   言而顧行行顧言 慥慥行盡人人讚   慎行之意引前例 言行必接莫分散   言出必行信為首 所盡之責方稱善   言東奔西乃無慎 口是心非乃惡頑   自己招罪自身受 不能尤人與怨天   慎行其事戰兢兢 如履薄冰臨深淵   行有未足加力行 達至極樂仙鄉返   完己之任餘何說 自能慰 得喜歡   身為人師猶加慎 以此規則證品蓮   領導後學行大道 言出人信事關天   問答如流無拘束 失錯未能改其偏   後學觀之學如此 後果不堪設想焉   一人墜下萬人墜 怎能無畏戒慎嚴   再者辦道失謹慎 大難隨至臨眼前   一旦失足後悔晚 自心莫作痴愚男   行之天上定相助 神人合一成一貫   背理胡行亂亂作 定遭五雷將身譴   多加思悟天心意 自作標竿萬古傳   心正其言自然順 言順行之免憂煩   立身應世事多慎 語重心長寄此篇   望契參透此訓意 言罷收機成此篇

  辭叩 出法壇               咳 退

第十五條:謹言慎行(白話訓)

  古人說:「言者,心之音;行者,心之影」就是說,言語可以表達 出一個人內心的心聲,而行為可以反映出內在的心影,所以你內在有甚 麼樣的存心,外在就會有甚麼樣的言行。相對的,你沒有這樣的存心, 自然也不會有這樣的言行。因此,外在你所言、所行的一切,可以真實 自然的反應出你內在心性的一切。   所以你的一言一行,就代表著現在、真實的你啊!而道是不可以須 臾離的,加上天不言、地不語,道的尊貴是要在你們身上顯現出來的。 如此,你怎麼可以不謹慎小心自己的言語行為,而不尊敬自家的仙佛 呢?   何況天有天律,國有國法,佛堂也有應守的佛規。你若說話不小 心,做事不小心,任意造下了口過、罪過,到頭不但傷害了別人,最後 受害的還是自己。因為上天對每一個眾生,都是公平的,都是大公無私 的,都是寸功不昧,纖過必察的。那麼在因緣、果報的鐵律中,徒兒 們,你們又如何能犯了過錯而不受天律的懲罰呢?   所以你說話不可以「以言傷人,以言敗德」,更不可以以言而誤事 啊!你當以言利人、以言興德、以言成事啊!尤其修道人更應當口出真 理,只論聖事,不說是非,不造口過、口無雜言、斷諸嬉笑,這才是真 正的謹言。   而「慎行」也是一樣,你不僅要言行合一,身立標杆,你更當以身 行道,代天宣化,處處以天心為心,處處以眾生為念,時時戰戰競競, 謹慎自持,心存嚴謹,身自少過,如此「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 怨惡」,才是一名真正代天宣化的人,才是一位真正立身行道的人啊!

  詩曰:   運會時至真理開 古今真機良賢栽   揚發大道四海貫 悟徹底蘊見如來     提機告誡 道中諸賢僚 慧眼速睜 金鐘早打敲   囑咐大眾 心誠多虔牢 抱道救世 救人撐舵艄   三期末日 大劫已然到 目下時至 仙佛臨東郊   闡發亙古 未闡之玄奧 接承應運 領命奔塵勞   趁今佳期 道未全顯耀 見機行事 立志苦海超   行功立德 斯時最為要 功圓果滿 極樂得逍遙   洗心滌慮 淨體懷德高 赤子之心 污穢不染招   韜光養晦 光明四海照 六根清淨 佛性必光耀   芸芸眾生 目下細觀瞧 己身安穩 須當念同胞   春花秋月 幾度有多少 揚道拯人 丹心冲雲宵   己立立人 共明真根田 己達達人 攜手回天朝   瓜瓞綿延 萬古永連苞 九玄七祖 同心盼兒曹   身若成道 拔祖苦淵超 一旦墜落 空自悲嚎啕   三曹聖業 行者名登標 畏懼退縮 萬古受譏笑   虛心假意 雷擊身難逃 金石良言 告眾得知曉   休要認作 淺俗之歌謠 幾語言文 前段為引抄   後再示跋 眾再聽批描 咳

恭批 佛規諭錄 今刻抄文成書已峻 道中諸賢 惟抱壯志 行 道謹以十五條佛規為重 堅心牢守 恒心宣揚 關山雖是迢遞  行之自覺安然無恙 欲行大道達至彼岸地 雖然艱辛 也是不足 難 勤守佛規 以禮為首 縱有難至 天亦必因其誠所感動 自 然逢凶化吉 且今三期末劫 修道諸子多少以坐井觀天 或者以 管窺豹 未知生死之危 一者貪圖安逸 未能宏揚仁人之心 袖 手旁觀 毫無惻隱之心 見死不救 無動於衷 故難以揚道而濟 世 致使事敗阻隔 再者無猛心 心存畏懼退縮不前 耽誤聖業 不少 全然無悔 思念 羔羊無知 盡赦其罪 望能回天心 挽轉人意 共登彼岸 特命爾師濟公 搖鑾批語  誡告道中諸子 實行為幸 莫學頑童固執 麻木失覺 聖人之

跡 引爾上天橋 心懷德若高 何懼劫難矣 倘若能明佛規之真 意 觀悉是書能曉其概 若是不行 徒勞無益也 望修道同仁壇 主及人才等 佛規未曉 怎能己立立人 了達洪愿 千萬眾生系 在其手 當應效法古聖之撓勇 發揚義氣 報答天恩 肩負大 任 代如來荷職 亦無負

皇天之苦衷 謹此為跋

吾本 純陽帝君 今朝奉旨特來示跋 是書完竣 多加揚揮拯救 迷童 齊明心性 彼岸而登 莫負

    苦衷 爾師及仙佛之慈情

批示至此收機管 騰雲步返極樂宮 哈哈退

資料來源善書圖書館歡迎轉載,翻印流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詹 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