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指南
毛凌雲居士著

惟有佛教之信仰與修持,以為精神之寄託與希望,使生有所依,死有所歸,方能享受身心安樂、健康長壽之幸福也。前為自救救人,謹節取佛經祖語、及古德著述,有關人生生死苦樂之因果法要,代道安大師編為學佛手冊,普為人生指引信佛念佛之方向,與戒惡行善之方法,俾皆對於人生所有災禍病苦、生死輪迴等問題,皆可徹底解決,離苦得樂,曷勝慶幸!故又名人生指南。‧‧‧

人生指南

菩薩戒優婆塞湖北通城惕園毛凌雲纂述

第一 前言

第二 抉擇信仰

第三 信願念佛

第四 戒惡行善

第五 恪守行儀

第六 普勸念佛

附錄 印送佛經佛像佛書十大利益

第一 前言

一 離苦得樂

三界無安,人生最苦,因皆無始以來,迷而不覺,不知何為善惡,致誤造殺盜淫妄等惡業,枉受災禍病苦等惡報。且以共同惡業之所感召,使世界大亂,殺劫瀰漫,核子競賽,毀滅尤大,倘一觸發,慘不忍言!縱能幸免,而人命無常,輪迴尤險,或墮地獄餓鬼,或為畜生修羅,苦重時長,決難逃避。縱有善業,得升天道,福盡還墮,亦難久留。縱獲為人,仍生老病死,八苦交煎,隨業受報,輪迴六道,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此皆善惡之因果循環,報應不爽,曷勝危懼!雖人生物質之享受,如何豐富,而精神之空虛與恐怖,痛苦更甚!惟有佛教之信仰與修持,以為精神之寄託與希望,使生有所依,死有所歸,方能享受身心安樂、健康長壽之幸福也。前為自救救人,謹節取佛經祖語、及古德著述,有關人生生死苦樂之因果法要,代道安大師編為學佛手冊,普為人生指引信佛念佛之方向,與戒惡行善之方法,俾皆對於人生所有災禍病苦、生死輪迴等問題,皆可徹底解決,離苦得樂,曷勝慶幸!故又名人生指南。經道安大師鑒定後,印發歸依弟子及信眾,俾皆信受奉行也。

二 首列十要

茲為普救中外同胞,皆共得樂,謹將人生指南,增刪重訂,期更完善,文雖簡淺,實為人生十要之總綱,故列於十要之首,以便初機研閱奉行,由淺易入。淨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師云:「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而凡夫心量小,凡經中所說大因果處,或領會不及,常以世間淺近者,為入勝之方便,如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騭文等,俾熟讀而詳審以行之,則人人可以為良民,人人可以了生死矣。」謹集佛道兩藏念佛行善之因果法要,分別纂述譯解,編為人生十要:第一、人生指南,第二、成佛捷徑,為人生抉擇信佛念佛,戒惡行善,即離苦得樂,生西成佛之指南也。第三、念佛三要,第四、念佛法要,為念佛生西之正行、信願行三大要訣之指南也。第五、佛說阿彌陀經今譯淺解,第六、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今譯淺解,第七、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今譯淺解,為引證佛說信願念佛之因,必得生西成佛之果,使更深信切願,力行念佛之指南也。第八、太上感應篇淺解,第九、文昌帝君陰騭文淺解,第十、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淺解,此借道藏三聖經所說善惡之細目與因果,為念佛生西之助行,使更深信切願,戒惡行善之指南也。人生有此十要,自會念佛行善,為命可改造,相隨心轉,現即轉禍為福,離苦得樂,死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脫生死輪迴,成佛度生,福壽無量之指南也。

若以念佛事雖簡易,理實深奧,欲深入研究者,請閱淨土十要,及拙輯續淨土十要,即易瞭解。如更欲深入,請再研閱拙輯淨土叢書精裝二十鉅冊。凡有關淨土之經論、註疏、精要、著述、纂集、詩偈、行儀、史傳等,皆已編入,對淨土眾義,即可備知,不僅自度,更可為廣度眾生,橫超三界,同生樂邦,永離苦海之指南也。

第二 抉擇信仰

查中國前惟儒釋道三教,後由國外傳入,及新倡立之宗教甚多。惟儒教教主孔子,是教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世間法,即六道中之人道也。釋即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明示善惡之因果報應,禍福苦樂,皆自作自受,輪迴六道,永無出期,佛大慈悲,特說淨土五經,教人念佛行善,以消惡業,而離眾苦,臨命終時,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橫出三界六道,圓成佛果之出世法也。

道教教主之太上感應篇,亦明示善惡之感應,行善天必降福,作惡天必降禍,太上慈悲,教人改惡行善,以求長生,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天仙升天,即六道中之天道也,地仙為神,即六道中之阿修羅道也。其他各宗教,皆教人禱告真主或上帝,求升天國,以求永生,天國、亦六道中之天道也。但真主或上帝,皆聰明正直,賞善罰惡,大公無私,必須改惡行善,方蒙降福升天。如仍作殺盜淫妄等惡業,雖深信真主上帝,常做禮拜祈禱,終必降禍,令墮惡道,安望其能得救升天耶?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明示:「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吾本無私,惟佑善人,眾善奉行,毋怠厥志。」可為明證!縱能行善,蒙佑升天,只能為上帝之僕人,雖獲長生永生,天福享盡,仍須墮落,輪迴六道,莫由出離,切勿以成仙升天為究竟,而自誤也。

若外道邪教,更不可輕信盲從,關聖帝君覺世真經更明示:「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斂物行淫,明瞞暗騙,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察,毫髮不紊。」此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炕,共遭惡報,反受極苦,故信仰之抉擇,不可不慎也。

一 惟深信佛

查道教信奉之玉皇上帝,及其他各宗教所信奉之真主上帝,即忉利天王釋提桓因。佛說阿彌陀經之前略云:「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後又略云:「佛說此經已,一切世間天人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足證上帝及無量諸天之天帝天人等,皆信奉佛教,聽佛說持名念佛之淨土法門,皆歡喜信受,以求生西成佛,而免墮落輪迴,況我輩人道之凡夫耶?因其他各宗教,皆無如此出世之妙法,惟有深信佛教,專念佛號,方能與佛感應道交,蒙佛加被接引,令生享福壽康寧,更信願精進,死即往生極樂世界,超出六道輪迴,永離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樂,誠人生惟一出世幸福之道也。

佛祖統紀智者大師傳、及印光祖師文鈔云:「關帝曾現靈受歸戒於智者大師,願為伽藍神,護法護人。凡敬信者,無不蒙顯神靈,玉泉山誌,載之甚詳。」關聖帝君原已由儒入道,又先以身示範,信奉佛教,受持歸戒,願為護法。復大慈悲,親降覺世真經,以覺世救人,令皆「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癒,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富貴功名,皆能有成。我作斯語,願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斬首分形。」又云:「若負吾教,請試吾刀。」既蒙令即回心轉意,趨向佛道,並以刀示警,恩威並施,使皆敬畏奉行,禍滅福臻。凡我中外男女同胞,不論已信任何宗教,或尚未信教者,既皆信奉上帝及關帝,自應奉行上帝與關帝之身教言教,回心向道,惟深信佛,定蒙垂佑,福壽同增。若敢戲侮或違負關帝言教,必遭惡報,後悔莫及。請即持誦關聖帝君覺世真經,自會回心信佛,而改過自新也。

二 惟專念佛

吾人既已抉擇信佛,自應專修持名念佛之妙行,佛說八萬四千法門,皆可成佛,惟時當末法,佛在大集經懸記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印光祖師云:「九界眾生,離此念佛法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而念佛亦有多門,如實相、觀想、觀像等,在家人身在世網,事務多端,或勢不能修,或力不暇及,況障深慧淺,修亦難成。惟持名念佛一法,師專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最為方便,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佛說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又云:「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阿鞞跋致是梵語,意譯為不退轉,凡往生者,皆不中途退轉,一生補到佛位,即一生成佛,最簡易,最穩當,最極圓頓也。自應惟專持念佛號,決不兼修實相、及觀想、觀像念佛,或禪淨雙修,或捨淨參禪學密,以心不純一,或不契機,難得實益。請閱拙輯成佛捷徑,自會惟專持名念佛,對於法門之抉擇,亦不可不慎也。

三 惟願成佛

凡信佛念佛者,皆可成佛。佛說:「一切眾生,莫不有心,凡有心者,皆當成佛。」無論何人,只要信佛念佛,現世即蒙諸佛晝夜護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攝受。常得觀世音等諸大菩薩,及諸天大力神將,隱形守護。一切惡鬼惡獸,及毒蛇毒藥等,皆不能害。一切刀兵水火,怨賊牢獄,災禍橫死等,悉皆不受。先作罪業,皆悉消滅,所殺怨命,皆蒙解脫。夜夢吉祥,或復夢見阿彌陀佛勝妙金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受人恭敬,百福並臻。若臨命終,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怖畏,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諸菩薩聖眾,金台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佛聞法,獲無生忍,蒙佛授記,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廣度眾生,同生西方,圓成佛果。此以信佛念佛之因,必得生西成佛之果,如種麻得麻,種豆得豆,因必有果,確實不虛。古今典籍所載,現世感應,及往生事跡甚多,皆信而有徵,近在台往生者亦多,請閱拙輯淨土聖賢錄四編,自會抉擇信佛念佛,惟願成佛,離生死苦,得究竟樂,人生之有利無害,莫過於此,諒皆深信因果而不疑也。

第三 信願念佛

凡我中外同胞,既已抉擇念佛成佛,當深信吾人所住之娑婆極苦,略如前述,苦已難堪,故名苦海。當深信西方確有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當深信多生以來,業障深重,非憑佛力,驟難出離。當深信持名念佛,定蒙佛慈攝受,求生決定現生蒙佛接引,得生極樂世界,隨佛進修,決定成佛。由是堅定一心,願離娑婆苦海,如囚犯之欲出牢獄,絕無繫戀之心。願生西方極樂,如遠客之思歸故鄉,豈有因循之念。既具深信切願,當力行念佛,誓不退惰。此信願行,為往生極樂之三大要訣,缺一不可。淨宗九祖靈峰蕅益大師云:「欲速脫輪迴之苦,其如持名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欲決定生極樂世界,又莫如以信為前導,願為後鞭,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雖一心不亂,亦不得生。」又云:「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生品高下,乃視持名之深淺。」古今坐化立亡,上品上生者,皆信深願切,而持名念佛功力之深者也。念佛方法,簡而易行,玆舉三例,隨各閒忙,擇一行持。

一 晨朝十念

每日清晨服飾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念「阿彌陀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共念十氣,名為十念。隨氣長短,不限佛數,惟長惟久,氣極為度。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名為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念畢,發願迴向云:

願同念佛人 共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作此願已,禮拜或三揖而退,但要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惟將不廢,自要其心,必生極樂。此須隨氣長短,不可勉強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漸欲多念,可加每晚及日中十念,再不可多,多亦傷氣受病。最好改為早晚簡課,多多益善,以其念法不同也。

二 早晚簡課

每日早晚,洗手嗽口,向西恭敬三揖,或焚香頂禮三拜,合掌恭念: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一聲。南無音拿摩。意譯為歸命、歸依、敬禮、救我、度我等義。

南無阿彌陀佛。跪念、立念、坐念皆可,至少念百聲、千聲、萬聲,以各人功夫忙閒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念完一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再合掌恭念各三聲一拜。觀音、勢至,為彌陀左輔右弼,統稱西方三聖,念完了佛,理應稱念禮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三聲一拜。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三聲一拜。極樂世界有很多菩薩,將來都是道友,也應稱念禮拜。

再長跪合掌,讚佛懺罪,迴向發願云:

十方三世佛  阿彌陀第一  九品度眾生  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  懺悔三業罪  凡有諸福善  至心用迴向

願同念佛人  感應隨時現  臨終西方境  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  共生極樂國  見佛了生死  如佛度一切

念畢三拜或三揖而退。此迴向發願偈,有大威力,能滅一切罪,長一切福,如教人念此偈,得大福報。此晨朝十念,及早晚簡課,專為極忙或不識字人所立之簡易課儀,及初學由簡易入,能擇一行持,日日至誠如此,決定往生。如家中供有佛像,須對佛焚香禮拜,如法念誦。

三 早晚功課

一、供養禮拜 既已信願念佛,應各盡可能,掃靜室一間為佛堂,供西方三聖像,每日早晚,在佛前供香、花、燈、果、水等,如力不足,供水一杯,上香三枝,燈花聽便。上香時應默念或朗念香讚:

願此香華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  世間難信法

及諸上善人  普熏諸眾生  皆發菩提心  同生極樂國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以下各合掌恭念一聲一拜。每拜恭念:為求往生成佛度生歸命禮。

南無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同上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同上

二、念誦 坐念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合掌恭念三聲。接念:

佛說阿彌陀經。一遍 念畢接念: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陀羅尼。即往生咒三遍。念畢起立,合掌恭念讚佛偈一遍。

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

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  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一聲。

南無阿彌陀佛。坐念或繞念數百聲,或數千聲。繞念須由東而南,自西而北順繞。念畢再合掌念三聲,拜一拜。

南無觀世音菩薩。合掌念三聲。拜一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同上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同上

三、回向 合掌跪念慈雲懺主發願回向文一遍:

我弟子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起立

四、三歸依 對佛合掌恭念:

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一拜

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一拜

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一拜

和南聖眾。三拜課畢

此非定規,可自由增減。念佛初少定數,早晚各念五百聲,或一千聲,隨後漸增至三千聲,或五千聲,一萬聲。但須持之以恆,不可或作或輟,忽多忽少。記數須用數珠,或用香、或用鐘錶記時亦可。限定之數,每回確要念足,因吾人道心,易進易退,須藉記數之法,堅其志願也。聲須不高不低,不緩不急,以字字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為要!或默念、口不出聲,而心聞其音,字字清晰為佳。最忌視為具文,心求速了,但具形式,難得實效。回向尤須懇切至誠,依文發心,句句從心中發出,方符發願本旨。日日如此,終生不變,具此堅貞不渝之志願,則臨終為此堅固之願力所牽,必定往生淨土。若時間許可,願意增加,請改用拙輯念佛三要第六之三、通行早晚課,或念佛法要卷四之通行早晚功課儀式,回向改用附錄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此為正式圓滿之早晚功課也。

四 兼念觀音

最好課畢,加念大悲咒一至七遍,觀音聖號百至千聲,接念:「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誠發大願:願消同分惡,免除諸災劫,我等及眾生,安居修淨業。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增福慧與壽考,普願災病悉消除,往生圓成菩薩道。」蓋以時亂勢危,求免一切災禍病苦,同增福慧壽康,安居念佛,往生成佛。如有所求,隨意祈禱,只要心誠,有求必應。

若遇刀兵水火,颱風地震,牢獄枷鎖,強盜土匪,毒蛇猛獸,怨鬼惡病,種種災禍;或臨陣作戰,核子空襲,或乘車船飛機,情勢危急,種種險難;宜專念觀音,以觀音悲願甚切,與此方眾生宿緣深故,乃代佛垂慈,救苦救難,感應甚速,一稱聖號,即蒙尋聲救護,化險為夷,轉危為安。縱定業難轉,喪身失命,亦可仗菩薩力,往生西方,而出苦海也。

若女人臨產,須至誠懇切,出聲朗念觀音,決不會有苦痛難產,及產後血崩,兒子驚風等患。縱難產之極,人已將死,教本產婦及在旁照應者,皆同出聲念觀音,家人雖在別房,亦可為念,決不須一刻工夫,即安然而生,且令母子種大善根。但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應亦小。又此時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閉氣受病也。靈感甚多,請閱拙輯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今譯淺解,及觀音靈惑錄續編,自會深信兼念或專念,必蒙顯感顯應,或顯感冥應,對於人生之幸福,皆獲如願以償也。

五 簡便念誦

今之信佛者多,而早晚做功課者少,或以未能茹素,或因家無靜室,或服務工廠學校,機關部隊,或因家務紛繁,孩多吵鬧,事煩心勞,念佛誦經,均感不便。既為環境所限,或不慣素食,宜暫買現肉,戒切家中殺生,於念佛做功課時,先嗽口洗手可也。如無靜室,當從鬧中取靜,可就吃飯或辦事桌上,攤淨布或淨紙,展經其上,佛像配小鏡框,供經本前,無須焚香點燭,或敲魚擊磬,但恭對佛三揖,面佛端坐,誠敬念誦,課畢起身,再對佛三揖,即以淨布或淨紙,將經像數珠包起,或用一盒裝盛,放在淨處。簡便易行,雖在旅行中,亦可照式行之。若能背熟經文,尤為簡便。此法如仍不能做到,可在室內或室外淨處,面西恭念。端身坐立,恭對佛像或西方,身業淨也。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口業淨也。意不散亂,屏息萬緣,意業淨也。事煩心勞者,可藉以休養身心,恢復疲勞也。但無論風雨寒暑,不可停止,如早晚有特別事故,臨時發生,應於事畢或次日補念,萬不可藉故間斷。兩回功課三餐飯,此日常生活所必不可缺者,立定此志,日久功深,習慣成自然,其樂無窮也。吾人自朝至暮,凡所經營者,無非為人忙碌,一息不來,皆用不著,惟平生早晚兩回功課,纔是真實為自身謀幸福,豈可不忙裏偷閒,為自身永久之利益計乎?

六 專勤常念

念佛之法,不出專勤二字,專則不別為一事,勤則不虛棄一時。一飲一食,必先供養,早晚禮拜,出入問訊,必誠必敬。如身無事累,當從朝至暮,從暮至朝,舉目動口,無不是佛,一串數珠不離手,一聲佛號不離口,念得分明,記得清楚,除早晚功課外,單念四字,勿雜六字,以四字易成片也。高聲念,低聲念,緊念緩念,朗念默念,合掌念,跪膝念,面佛念,朝西念,打板念,敲魚念,掐珠念,攝心念,圍繞念,禮拜念,獨自念,同眾念,在家念,出外也念,迎賓念,送客也念,穿衣念,吃飯也念,閒也念,忙也念,行也念,住也念、坐也念,臥也念,連夢中也念,越病越念,越苦越念,務使念不離佛,佛不離心,感應道交,現前見佛。既見樂邦之佛,即見十方諸佛,既見十方諸佛,即見自性天真之佛,既見自性天真之佛,即得大用現前,然後推其悲願,廣化一切眾生,普勸念佛,以報佛恩!及臨命終,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親垂接引,上品往生極榮世界,離苦得樂,超凡入聖,永出輪迴矣。

若以念佛為苦,不知懈怠尤苦,念佛雖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閒一世,受苦多生。縱公冗私忙,無暇常念,早晚功課,或晨朝十念,決不可缺。無論士農工商,黨政軍警,男女老少,貧富閒忙,皆可念佛,與一切謀生事業,及管理家務,不相妨礙,非惟無礙,且可融化職業與家事之煩悶,既不廢業,又不費錢,終日雖忙,豈無片刻之暇,何不挪一茶之頃,而為萬劫不壞之資乎?請閱拙輯念佛三要,念佛法要,及佛說阿彌陀經今譯淺解,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今譯淺解,即會深信切願,專勤常念,不以為苦,而以為樂,誠人生離苦得樂之指南也。

第四 戒惡行善

觀無量壽佛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此三種業,乃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彼國者、西方淨土之極樂世界也。發菩提心者,發念佛生西,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無上道心也。此三福,確為往生淨土之淨業正因,不論出家僧尼,或在家居士,如能具修三福,以此功德,回向發願,願生彼國,必得上品往生,圓成佛道之正果也。末法眾生,業障深重,佛大慈悲,特於第十六觀大開稱之門,令五逆十惡,應墮惡道之愚人,臨終具足十念,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下品下生極樂世界。如趁健康時,以念佛為正行,消除罪業,以戒惡行善為助行,而修福德,受持三歸,為翻邪歸正之本,受持五戒,為斷惡行善之源,修十善業,不犯威儀,為清淨身口意三業之根,三業既淨,念佛易成,必增高往生之品位,早獲成佛之正果也。吾人既已信佛念佛,應選一淨戒比丘,先受三歸,次受五戒、十善。

甲 歸依三寶

三寶是佛法僧,為世出世間所最尊重,而最希有難得,故稱三寶。歸亦作皈,皈字從白從反,取其反染污而成淨白之義。歸者歸投,依者依靠,如人墮海,忽有船來,即便趣向,是歸投義,上船安坐,是依靠義,生死為海,三寶為船,眾生歸依,即登彼岸。

一、歸依佛 佛為大覺世尊,永離苦惱,究竟常樂,導諸眾生,出迷途而就覺道,即三界之教化主,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曠劫難遇之大聖人,故稱佛寶。首當歸依佛,以佛為師,從今日起,乃至盡未來際,不得歸依天魔外道,異教宗主,或邪神邪鬼。

二、歸依法 法為佛經,即修行之種種法門,三世諸佛,皆依之修行而成正覺,今欲翻邪歸正,速出生死,捨佛法無由得出,亦千生罕遇,萬劫難逢,故稱法寶。次當歸依法,以法為師,從今日起,乃至盡未來際,不得歸依外道異教典籍。

三、歸依僧 僧即淨戒比丘,為佛之弟子,乃傳授佛法之人,以法不自弘,須假人弘,方使從聞思修,證果成佛。況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了,難了之法,既藉僧傅,以化度眾生,紹隆佛種,故稱僧寶。三當歸依僧,以僧為師,從今日起,乃至盡未來際,不得歸依外道異教徒眾。

今既歸依三寶,則心有所歸,身有所依,從是以後,以三寶為師,三界迷途,生死苦海,從此可出,發菩提心,普勸歸依,均佛果可期也。

乙 受持五戒

五戒、即戒殺盜淫妄酒,既歸依三寶,當受持五戒。佛說:「五戒不持,人天路絕。」更無由生西成佛,脫生死黏,去煩惱縛,離三界苦,得究竟樂也。因戒為道德之本,生善滅惡之基,超凡入聖之工具,纔登戒品,成佛可期,以從戒生定,從定發慧,由戒定慧而成正覺,故曰戒為無上菩提本也。此五戒名曰五學處,為在家男女所應學故。又名學本,諸所應學,一切律儀妙行善法,皆以此為本故。又名五大施,謂以攝取無量眾生,成就無量功德故。此五戒即儒之五常:不殺生仁也,不偷盜義也,不邪淫禮也,不飲酒智也,不妄語信也。應先學後受,受持一戒為一分,二戒為少分,三戒為半分,四戒為多分,五戒為滿分,自可量力受持。應隨所受,稱為一分或滿分優婆塞或優婆夷。優婆塞此云近事男,優婆夷此云近事女,謂既受五戒,堪可親近奉事三寶故。寧可少受多持,不可多受少持,不受則已,受則必持,持則必當極其精細,方得名為一分或滿分也。

一、戒殺,即不殺生 好生惡死,物我同然,我既愛生,物豈願死,由是思之,生可殺乎?一切眾生,輪迴六道,隨所造善惡二業,升降超沈,我與彼等,於多劫中,互為父母子女,當思拯救,何忍殺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於未來世,皆當成佛,我若墮落,尚望拔濟,何敢殺乎?既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輾轉互殺互食,無有了期,由是思之,更不敢殺。殺生之由,起於食肉,若知上述因緣,自不敢食肉矣。愚人謂肉為美,不知肉本精血所成,內盛屎尿,外雜糞穢,腥躁臭穢,美從何來?常作不淨觀,食當發嘔矣。生謂人及禽獸,蟲蟻魚蝦,蚊蝨蚤蝨,凡有生命者皆是,不分大小,皆不得故殺。若見他殺,有力應救,設不能救,應起慈心,念佛超度,祝令解怨釋結,永斷惡緣。若殺人,犯重罪,若殺生身父母,犯逆罪,均生受死刑,死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故佛制弟子,若欲行仁,首持殺戒,或自殺,或教他殺,或見殺隨喜,皆應嚴戒。殺戒若持,輪迴自息,舉世若能持此殺戒,則劫運潛消,天下太平矣。佛經廣說戒殺放生之功德利益,經深難讀,當觀安士全書之萬善先資,知殺生惡報,戒殺福報,自會嚴持殺戒,以挽殺劫,而培福果也。

二、戒盜,即不偷盜 見得思義,不與不取,稍知廉恥者,便能不犯。然細論之,非大聖賢,皆所難免。凡以公濟私,剋人益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或奪取,或竊取,或強佔,或詐取,乃至抵債不還,偷稅冒渡等,皆為偷盜。至於十方僧物,現前僧物,乃至佛法僧物,混亂互用,雖一針一草之微,或自用,或與人,皆盜中之至重。若父母師長之物,不與而取,亦犯重罪,況其他耶?如均能深信因果,嚴持盜戒,絲毫不犯,則舉世皆義讓之人,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盜匪自息,何須監守牢獄耶?

三、戒淫,即不邪淫 出家全斷淫欲,在家惟戒邪淫。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故非所禁。但當相敬如賓,為承祭祀,不可以為快樂,徇欲忘身。雖是正式夫妻,貪樂亦犯,但罪輕微。若非夫妻苟合,即名邪淫,干犯世間一切男女,皆為破戒,其罪極重,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盡命終,先墮地獄餓鬼,後墮畜生道中,萬劫莫出。一切眾生,從淫欲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如見毒蛇,如遇怨賊,恐怖畏懼,欲心自息。對治方法,廣載佛經,俗人無緣觀覽,當看安士全書之欲海回狂,知淫為萬惡之首,自會清心寡欲,嚴戒邪淫。若已犯邪淫,由因知果,心生怖畏,請即心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以自心念力,對治淫心,仗菩薩威神,消除淫業,即得速離貪愛淫欲之毒,死即帶業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輪迴,方免久墮地獄畜生之果報,望共注意深信常念為要!舉世若能持此淫戒,不祈禮而禮立,威儀自守,不肅而嚴,則刑法之妨害風化,妨害婚姻、妨害家庭、及因此而傷害殺人等案件永絕矣。

四、戒妄,即不妄語 常說實話真話,言而有信,不虛妄也。若意存欺騙,常說假話,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覺知等,亦復如是。以是為非,以非為是,以有為無,以無為有,凡心口不相應,虛妄不實等,皆妄語也。若為希求名譽利養,未得聖果謂得,未證佛境謂證,欺罔聖賢,誑惑世人,名大妄語,其罪極重,命終之後,直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若為救他急難,方便權巧,慈悲利濟者不犯。若舉世能持此戒,則信用具足,不邀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福自歸,刑法詐欺背信等條,可以刪矣。

五、戒酒,即不飲酒 酒雖非葷,而能迷亂人心,壞智慧種,飲之令人顛倒昏狂,妄作非為,故佛制而斷之,凡修行者,皆不許飲。並及蔥、蒜、韭、蒜、興渠等五種葷菜,氣味臭穢,妨於淨法,熟食發淫,生吃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許食。梵網經云:「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及教人飲。」昔有在家五戒弟子,因破酒戒,而殺盜淫妄齊破。以酒能亂性招殃,為犯罪因緣,故痛戒唇沾鼻嗅,亦不得造酒賣酒,或以酒飲人送人,皆為犯戒。若有重病,非酒不能引藥,白師友等方服。舉世若能持此戒,則乘醉惹禍,酗酒滋事者,自無其人矣。

以上殺、盜、淫、妄、四戒,為四大惡業,不論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過,以體性是惡,刑法亦禁故也。但未受戒者,一層罪過,受戒之人,兩層罪過,於作惡犯罪之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即為四善,功德無量,既念佛以消舊業,更持戒而不造新殃,免為往生障緣也。惟第五酒戒,未受戒者,飲之食之,皆無罪過,受戒飲食,一層罪過,即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犯戒,故有罪也。

丙 行持十善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綺語

六、不兩舌  七、不惡口  八、不慳貪  九、不瞋恚  十、不邪見

此十善、又名十戒,即在家菩薩戒之十重戒也。前三戒為身業,中四戒為口業,後三戒為意業,人之一切善惡思想言行,皆名為業,善者為善業,惡者為惡業。此十戒、能持而不犯,即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即為十惡。十惡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十惡,死墮地獄,中品餓鬼,下品畜生,此三惡道,惟苦無樂,若能念佛懺悔,求生淨土,必於念念之中,除罪多劫,亦可下品往生。十善分上中下三品,上品十善,死即升天,中品為人,下品阿修羅,此三善道,亦苦多樂少,若念佛回向淨土,即轉人天福報之有漏善業,為往生淨土之無漏淨業,必獲上中品往生。蓋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以持戒念佛之因,必得往生成佛之果,決定無疑,絲毫不爽也。前四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言,已於五戒中說明,玆不贅述。

五、綺語,即說無益浮言,華妙綺麗,或作豔曲情詞,傷風敗俗,或談說淫欲,導人邪念,蕩人心志等皆是。

六、兩舌,即向此說彼,向彼說此,挑撥兩方是非,離間親友感情,乃至前譽後毀,面是背非等皆是也。

七、惡口,即言語粗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證入人罪,發宣人短等皆是也。若穢語傷人,罵人父母,為大惡口,來生當受地獄畜生之果報。藏經所言果報,多因口業者,以口易發也。應常念佛,以洗滌口業之穢惡,則惡業消而口業淨,身後必生淨土,而免惡報也。

八、慳貪,即自己之財,不肯施人,而慳吝不捨;他人之財,但欲歸己,而貪得無厭。及貪愛五欲之財色名食睡,毒害身命與慧命等皆是也。

九、瞋恚,即懷之於心為瞋恨,形之於色為恚怒,如境不適意,憂愁憤怒,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皆是也。

十、邪見,即不信行善得福,作惡得罪,撥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違反正理等皆是也。

此十重戒,即十大惡業,佛大慈悲,各加一不字,令皆持而不犯,即為十大善業。身不殺、盜、邪淫,常持齋戒,不犯威儀,即身業清淨。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常少說話,多念佛,即口業清淨。意不貪、瞋、邪見,放下萬緣,一心念佛,即意業清淨。三業清淨,即易與佛感應道交,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是心念佛,是心是佛,必獲上品上生,速成無上佛果也。傳此歸戒,化及宇內,則天下皆善人,便能消禍亂於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國治而天下平矣。是受持歸戒,不但欽遵佛制,報感樂果,抑且冥助國法,益補邦家,誠人生改惡行善之指南也。

第五 恪守行儀

蓮池大師於律藏中,集諸要義,著沙彌律儀要略,上篇戒律門,下篇威儀門,以便學者簡而易持。善因大師擇威儀門中日用所必需者,重述二十四章,名學佛行儀,凡比丘、沙彌,及男女居士,皆可習而行之。玆再就念佛之男女居士,所必須誠敬遵守者,刪繁節要,及當修三福,在此前後各篇所未收攝,而必須遵行者,間予輯補,改為恪守行儀,期更完備易行,不犯威儀,斯亦念佛助行,即人生言行與禮儀之指南也。

一 敬佛

凡見佛像,無論泥塑木雕紙畫,皆應整衣禮拜,最少亦須問訊或合掌。凡入佛殿經堂或塔內,不得著褻衣木屐拖鞋,除佛經像及供佛物品外,不得攜帶其他器物,或以笠杖等倚殿壁。見佛像必須禮拜,不得佔殿中央,是住持位。不得擅自鳴磬。拜後始可抬頭瞻仰。凡在殿堂或塔內經行,必須右繞,不得左旋,繞佛亦然。三匝或七匝,皆須平視直行念佛,不得談世諦語言。即言佛法,亦勿高聲。若咳嗽,須以袖掩口,不得涕唾。若見佛像佛經或一佛字在不潔淨處,急宜兩手捧持,安於淨處。凡佛像不得安於臥室內,倘屋宇狹小,須用布幔或櫥櫃隔開,劃一小部份為佛堂。不得置溺器於臥室內,蓋像在如佛在,必須誠敬。若得新食,必先供佛。凡供佛花果水飯等,不得先嗅。不得將佛燈私就己用。凡見有緣之人,普勸念佛。若見對佛經像有不敬者,宜以正義勸之。

二 敬法

凡讀佛經律,須整衣焚香正坐,如見佛然,不得倚靠。必先靜坐少時,方合掌舒經。桌上除經與香爐燈光外,不得置諸茶果雜物,即筆硯亦須置另處。經上有塵,須用淨紙掃之,不得口吹。讀至中間,若生雜念或客來,應關合,用黃紙條夾入經內,不得屈摺經角。有經在案,不得談世諦語言,不得嬉笑、高聲涕唾。念去或客去再舒。讀畢或休息,必關合端正。若稍有心印,俟讀畢以紙記之,不得記於經上。凡書寫經律,須端楷正字,不得隨意草書、及前後參差脫訛。凡諸經籍,應如法供奉。若損壞,宜速修補。不得以帽扇等物置經卷上,不得以外書放內典上,不得以穢褻不淨器物放經案上。凡持經像,當兩手捧之平胸,不得污手或隻手攜行,不得向人作禮,或隻手揖人,但兩手捧經像齊眉一舉足矣。凡聽法須整衣捧經,平視直進,坐必端嚴,不得笑語或大咳嗽。須諦聞審視,如實修習,不得專記名言,以資談柄,不得未會稱會,入耳出口。若有疑問,須於講畢後,至法台邊,向上問訊,方申疑問,問答畢,問訊而下。凡見人看經,不得近彼案前經行。如有看經仰臥倚靠,或捲之若筒者,須極力勸之,免遭惡報。凡借閱經書,須加愛重,勿令損壞。若借而不還,即犯根本重戒,不可不慎。凡敬法不僅敬經,即衣缽錫杖等亦同。

三 敬僧

凡見諸長老法師大德時,當如見佛,須端身正立,不得左右顧視或嬉笑。除急務,不得走行。除誦經、疾病、理髮及作羈身事務時,不得坐而不起。背後不得說諸長老法師大德過失。不得單稱名字,當稱某某長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師、某某大師。若面晤時,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單稱長老或法師和尚二字。自則通稱學人或弟子。凡往來書信亦然,不得稱晚及余愚等。尊長老法師,當稱座下杖下,不得稱方丈。若對比丘尼,當稱大士、蓮下蓮前等。凡見尋常緇侶,須起立,如見菩薩,縱非好僧尼,亦應恭敬,當呼某師,不得直呼名字。若問尊號,當云菩薩或大士上下,不得云法名。蓋問法名者,係上座問後學也。而自己則稱後學,不得稱不慧不才不佞等。不得盜聽大比丘說戒,亦不得盜聽比丘誦戒經。凡入僧室,須先於門上彈指三下,內應則入,不應則去。入內先向佛前問訊,次向大德看經桌前對桌問訊,蓋即向大德問訊也。凡拜諸大德,惟於坐時立時可拜,西土只一禮,無三拜法。若在坐禪經行飯食剃浴息眠等時,不得拜。若閉戶,不得戶外拜。若止之,宜順勿拜。凡問佛法,當整衣禮拜,最少亦須問訊,合掌正立,若命坐則坐。須澄心諦聽,思惟深入。大德之語未了,不得急語急問。若問家常事,不須禮拜。凡途遇諸大德,宜先側立,俟大德過後再行,不得彼此互進。凡同行,當讓大德前行,並代攜物。凡坐位坐席,當讓大德上坐,除大法會,不得與同座坐。

四 孝親

凡父母在堂,如佛在世,當服勞奉養以安之,立身行道以顯之,及伯叔尊長,均應孝順,無違無逆。委曲婉轉,勸其信佛,斷葷吃素,持戒念佛,以求生享福壽康寧,死即往生極樂,永離生死苦海,以報親恩!如決不肯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其懺悔罪過。俟有機緣,如病苦災難哀慟等,隨時以念佛可消災延壽奉告,並託善友婉勸,令種善根。若父母需葷酒,宜哀跪稟告:「兒持佛戒,葷傷生物,酒昏心性,不得自食飲,不得與人食飲,惟願我親全兒戒行,並全我親功德,全眾生性命云云。」如此哀求,定邀俯允!如父母不慣素食,暫買市中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己殺之三淨肉,以承親歡!慶壽病喪,悉依各章行之。

五 事師

凡奉事師長,當如事佛,常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事供養,依教奉行。若有過失,師教誡之,不得還逆語。若有犯戒等事,不得覆藏,速詣師前,哀乞懺悔,師許、則盡情發露,精誠悔改,還得清淨。凡師有所使令,宜及時作辦,不得違慢。人問師名,當云上某下某,問師號,即云某甲,師禮佛,不得與師並禮,當隨後禮。師拜人,不得與師同拜。在師前,不得與同類相禮,不得受人禮。餘詳敬僧章。

六 禮拜

凡晨起須盥漱清淨,方行禮誦。凡禮拜必須從容,身要至誠拜佛,口要至誠念佛,意要至誠想佛,三業投誠,一心懇禱,統身伏地,如大山崩,或五體投地,一心恭敬,不得急落急起。拜時先以兩手合掌當胸,不得十指參差中虛,或高低失所。兩足站於蒲團前為八字式,約距離前八寸,後二寸。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中心,兩膝跪於蒲團,以左掌按於蒲團前左邊,移右掌按於蒲團前右邊,兩掌相距六寸。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兩手側轉如抱佛腳狀,故曰頭面禮足。稍停片刻,兩手仍按原處,頭離蒲團,移右掌於蒲團中心,以左掌置於胸前,如合掌狀,以右掌用力擋起,合於左掌當胸,兩足同時伸直,仍站原地不動,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三數遞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拜畢時,尚合掌當胸,即以所合之兩掌向下,過膝約一寸,身隨曲腰至半,不得過與不及,以右掌置於左掌內,疊成一拳,從下向上,舉與眉齊,身隨直立,即以兩手所疊之拳放直當胸,手心向上,右手仍疊置左手之上,兩大指相接,此即彌陀手印也。凡拜佛、拜塔、拜經、拜大比丘,皆須如此。若與眾同拜,須齊起齊落,不得先後。如此恭敬禮拜,決定業消障除,罪滅福臻。如多禮拜,或多繞佛,既可多消業障,而又運動全身,必身健道隆,生享壽康,死往極樂。

七 念誦

凡誦經咒,須一字一字連接,一版同音,不得每句間歇,或高低失中。皆須梵音,不得怪音異韻。不得東西顧視。其中法則,須先向大德前學習,若唱梵唄,更須精習,以免臨時失儀,致同誦者動念也。凡念佛,須攝心切念,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凡念佛音聲,須和柔哀雅,不得高聲傷氣,逼氣動火,默努傷血,輕鬆養識,沈靜墮昏。尤須六字或四字分明,不得油腔滑調。凡鳴法器,不得亂鳴,或輕重失音。凡掐數珠,須念得分明,記得分明,或於阿字上過珠,或於陀字上過珠,不得錯亂。每至母珠卻迴,不得越過母珠。凡繞佛經行,須安詳徐步,不得遠隔近擠,左右偏曲。須由東而南,自西至北順繞,不得逆繞。不得沿路涕唾,須先以巾安袖內,以便拭涕藏痰。念誦畢,須次第魚貫而出,不得先後。

靜坐

凡靜坐念佛,須先鬆去衣帶,肅清衣服,以軟物為坐墊,須前低後高。先以左足安右腿上,後以右足安左腿上,名跏趺坐。或以右足安左腿下,名半趺坐。次以右掌安左掌上,仰掌向上,以兩拇指面相接。腰須直豎,脊骨如壁,頭少俯,令頸與領觸為度。口合齒勿相近,舌向上顎,眼皮垂簾,觀心下視。正身端坐,不得偏斜移動,靠背鼾鼻。坐定後,或隨息默念,或攝心默念,隨宜自擇,專注不移。初坐二十或三十分鐘,隨後漸增。下坐時,須先閉目,以掌摩熱,擦面門數下。次將身體略略移動,然後將足放下,起立,將衣肅清。又平坐少刻,方起行走。若與眾同坐,非鳴磬不得先開目。坐中咳嗽呵欠,皆須以袖掩口。

九 居家

凡歸依三寶後,方可稱為居士,即居家學佛之士也,雖不能盡行佛事,亦當戒惡,不造新殃。若教妻子,或勸丈夫,初宜常談因果,次以佛法廣大,及淨土樂境,念佛利益等示之。若稍起信,則教以持戒念佛。兒女最易教化,宜以淺近佛書交閱,並常解說,令深入八識田中。當於淨處或樓上設一佛堂,莊嚴清潔,以便早晚拜誦,令眷屬戚友及鄰人見之,亦發善信。凡僱工人,宜先說明念佛、戒殺戒酒、及不得淫詞歌唱等。而自身須常威儀皎潔端正,不失言怒罵,不琴棋博奕,不吃煙酒。遇眷屬不法,須教誡有時,亦不得時常怒罵。凡壽誕喜慶,均須節約,嫁女不得厚僉,娶媳亦勿浪費,須以素席招待親友,請人或自己演說淺近佛法及因果等事,普勸念佛。以所節錢財,布施貧乏,印送佛書。若家富貴,自當儉用,以餘錢作慈善公益,宣揚佛法,莊嚴佛寺。或以財產付之善友,共建居士林、念佛堂、精舍、佛學院,及作永遠賑荒教災,恤孤養老,修橋補路等事。不必以財產授之子孫,致怠惰廢業,敗家亡身。但布施須量其受者不造惡業為要。家中不得蓄刀鎗炮釣網等一切害物傷慈之器具。凡與親友彼此送禮,當先說明,改葷腥為布帛或其他適用之物。

十 待客

凡接待賓客,除問答來意,當語以善惡因果、及念佛功德等,免談政戰訟事,及世間一切無益雜話。不得自讚毀他,或兩舌起人是非,不得陪客博奕歌唱等事。常於堂中貼一告白:「吾家學佛,不談世事,不用葷酒,不敢歌唱,不傷生物,不問卜筮相命,不奉外道邪教,恐慢賓客,特此預告。」堂中屏聯,及各處張貼,須用經中覺世語句。待客須用素菜,不得殺雞宰魚。如父母兄弟倘未深信佛法,萬不得已,買三淨肉陪之。待工匠亦然,多與工資可也。若客有所需,或請覓事求情等,當乘機告曰:「君能念佛戒殺否?」能則與為,不能則否。施貧乏亦然。客去時,則贈以經書念佛珠等。若長老法師大德來家,當禮拜迎接,並命子女眷屬等一一禮迎,供養所需,禮請說法;去時亦當禮拜送之。

十一 讀書

凡讀書宜分別邪正偏圓,雖佛經亦須辨其真偽。以念佛為主,讀經為助,常讀淨土五經一論,及十要等古德著述。如行有餘力,再讀法華、楞嚴、華嚴、涅槃、金剛、圓覺等大乘經典。凡世俗之命相卜筮,兵法仙道,天文地理,圖讖鬼怪,外道邪教等書,及西遊封神等各類小說,皆不得閱。若佛經早已洞徹,發心廣度眾生,欲逗眾生機緣,方可涉獵中西宗教、子史哲學等書,以明內外教義深淺,然判斷是非曲直,須以佛經為標準。青年須知國民普通學識,或完成大學教育者,不在此例。

十二 為官

凡為官當護法護國,廣行法化,仁慈利民。早晚偷閒念佛,不得非法制限,破滅佛法戒律。凡辦案時,須訊明事實後,示以佛法因果,勸作安善良民。若罪重應處死刑者,稍有可援之處,即改處徒刑。如求共生而不可得,雖處死刑,亦不傷慈,蓋除一惡,可全百善,以警一切。但於臨刑之先,為說因果淨土等事,勸令懺悔念佛,求生淨土。並常臨監獄,或請當地法師、居士,講演佛法,普勸念佛,化莠為良。凡署中人員,當於每星期晚間,或週會,或各種會議,利用時機,開示佛法因緣。軍官對於士兵,亦須如此,俾明因果,免擾國民。凡出巡或出外辦案,見有可教者,即教以念佛。對於紳商人民,除示以國家社會公務,悉談佛法,並贈佛書,無不奉行。在任時,宜勸地方多辦慈善公益。薪俸除應用外,當印送佛書。卸任時,宜預撰淨土文,散布地方,以代辭行。

十三 經商

凡經商自由,正好念佛。宜依佛法行事,不賣假貨,不二斗秤,不欺老少,不偷捐稅。不營屠酒戲妓及雞魚等生物業,或熟食店。不販賣男女奴僕及刀鎗釣網等傷生之具。若現營此業者,須速改業,並常念佛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及所用之肉眾生,或一切與己交涉眾生,皆生淨土。」凡諸貨物,當明標價目,不二價,不折扣,客如不買,任其去,不生忿恨。貨壞廉售,須明標示,不得遮蔽。不放賬,不負債,心地自然清淨。不虛偽,不欺騙,性天亦極光明。若得財物,應作四份:一份供養父母己身,妻子眷屬,二份應作如法販轉,留餘一份,作布施慈善之用。果能如此,雖經商亦不為貪,而功德無量!

十四 務農

凡務農不勞心思,正好念佛。惟當細心鋤挖,免傷蟲蟻,偶有誤傷,當即念佛,助其往生。早晚佛前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後,先度耕種以來,一切所殺微細眾生,次度一切怨親,皆生淨土。」念久純熟,定生極樂。若逢水旱颱風,宜專念觀音聖號,求免天災,普救眾苦。凡催耕牛,不得打罵,應教云:「發菩提心。」家有子姪,應常教誡:不得網魚撈蝦,打鳥遊獵,養蠶養貓,及放火焚燒山林,殺害物命。

十五 司工

凡司工無多深慮,正好專心念佛,工廠聚眾工作,更好同聲念佛,惟身手皆應勤作,心地恆應光明。蓋持名念佛,於勞動中,正好用功。如縫紉紡織等,身手已成習慣,雖不注意於事,亦不失手傷物。縱配藥裁割等須用意者,亦不妨念佛,使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必獲福報,身後必中上品生。

十六 作務

凡作家務,正好念佛。但不得遲早失時,污穢不潔。凡物當珍惜,如米麵蔬菜等,不得狼籍或隨意棄擲。凡洗菜當三易水。汲水須先淨手。用水須諦視有蟲無蟲,有則以密羅濾過方用。凡燒灶不得燃腐薪。作食不得帶指甲垢。棄惡水不得高手當道揚潑,當離地四五寸徐徐棄之。凡掃地不得迎風,或聚灰土置門扇後。凡洗內衣,如有蚤虱,當先拾去。夏月用水盆已,須覆令乾,仰即蟲生。熱湯不得潑地上,免傷蟲蟻。

十七 受食

凡受食須先合掌默念云:「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食時須端身正坐,不得伏桌上,不得大笑及言語。若有客在座,但應諾而已,食後再說明。不得太緩太速,及碗筷作聲,飲食作響。不得皺眉厭惡食,或見美味生貪心,恣口腹。不得食五辛,不得遺落飯食。若飯中有穀,去皮食之,或聚一處,出時持施禽鳥。如有蟲蟻,宜密藏棄之,勿使此座見生疑心。須自添食,不得令人接碗,作客亦然。如挑牙須以袖掩口。碗筷須排列整齊。除有急務,不得食畢先起。

十八 睡眠

凡睡眠不得仰臥、覆臥、及左脅臥,當以右掌枕頭,左掌搭膝,右脅而臥,名吉祥臥。常宜獨臥,不得與人同榻。設無異榻,不得共被。雖夫婦亦不應常同榻。睡時須穿睡衣,不得多用思想、或高聲笑語,當一心默念四字佛號,縱令昏昧,繫念而寢,覺即續之。但不可提神過甚,只要心念心聽,即易入睡,不致久念失眠也。若失眠,須先靜坐念佛一小時,坐疲方睡。天未曉,宜早起,靜坐念佛一小時,方下榻出舍。

十九 出外

凡因事外出,須端身直行,一心念佛,不得無事外遊。凡入市購物,勿爭價值,不合值,不買可也。若已購就,雖貴亦不應退。已許甲物,雖復更賤,勿捨彼取此,令彼有恨。若見禽獸魚鱉等生物,須買放生,如力不能救,當為念佛數聲,發善願云:「願汝等盡生極樂世界,我得道後,度盡汝等。」凡至人家,除問答要事,不得繁言多笑,當專心念佛。若問佛法,須方便開導念佛戒殺等,否則勿多示,但微微引之。

凡入寺廟,先進客堂,須云頂禮知客師或當家師,見即禮拜,然後問答。過門不得行中央,須緣左右邊行,緣左先左足,緣右先右足。不得無故登殿塔遊行,若參觀各處,須有人陪同,不得隨意亂行,東觀西看。凡入尼寺,不得一人單入,見尼師但彼此合掌,不得與尼師屏處共坐。女入僧寺亦然,但見大比丘須禮拜。凡佛子遠行,無非求善知識抉擇生死,不得遊山玩水。須偕善友,不得與不良之輩同行,近地亦然。若聞有危險之處,不得冒險遊行。若乘計程車或人力車,須多與工資,勸其念佛。

二十 寂居

凡住居士林、念佛堂、或精舍等處,須內外整潔,不得雜物狼籍。早晚鐘鼓分明,不得非時亂鳴。佛堂須常抹掃,除法器香燈,不得安置雜物。佛龕佛燈,皆須帳以玻璃,免受塵傷蛾。並常抹潔,令佛像金身,常如新塑。早晚功課,六時念佛,不得間歇,佛前香燈須鮮明,不得間斷。凡佛菩薩聖誕,當聚眾念佛,及演說佛法,贈送佛書。凡佛子皆應淡泊,不得置彫彩大床,室內除一榻一桌一椅外,不得廣置多物。除警語座銘,不得多掛字畫,凡有諸莊嚴具,應供於佛堂,亦不得過於華麗。生活宜嚴肅,不得赤身赤腳,放逸自便。不得修習外道工夫或拳術。除畫佛像,不得學習圖畫。不得與文人酬答詩文。不得吃煙酒葷腥,或食種五辛。除極寒地,不得製獸皮及絲類衣服。不得辦精美玩器。不得與鄰居貧乏,生諸嫌怨口舌,若逢饑寒及哀喪等事,當隨力周濟。不得逢人募化,除助念不得應赴佛事。不得畜養雞鴨豬貓等動物,不得藏刀銃釣網等害物傷慈之具。除養病者常教念佛外,不得停留閒雜人等。不得琴棋歌唱,或談論國事,及一切世諦等事,無事須常念佛。

二十一 入眾

凡與大眾同住同行,不得爭坐位,或於座上遙呼笑語,凡聞呼、即念佛應之,不得云有云是。眾中有失儀者,當隱惡揚善。凡睡不得在人前,起不得在人後。洗面不得多用水,刷牙吐水須低頭,不得噴水濺人。涕唾當於痰盂或僻處,不得高聲涕唾於殿塔及淨地淨水中。吃茶湯時,或手中有物,不得隻手作合掌式揖人。衣服須整潔,不得拖鞋有聲。不得著褻衣禮人,亦不得褻衣受禮。凡圍爐不得彈垢膩入火中,或烘烙鞋襪。凡熄燈須問他人用否?不用方關閉。如係油燈須撥熄,不得口吹。凡入浴先以湯洗面,從上至下,徐徐洗之,不得以湯水濺人。不得浴室小便,或共人語笑,受人擦背。不得恣意久洗,妨礙後人。凡入廁須先脫外衣,不得著海青或縵衣入廁。便畢當洗手,未洗手不得持物,逢人不得作禮,宜側身避之。不得沿路行繫衣帶。

二十二 看病

凡見父母、師僧、及眷屬等一切病人,須常慈心供養、醫治看護,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當以善言安慰!告以人死歸處、及淨土樂境等,勸多念佛。或請善友善巧開導,令生正信,願求往生。命若未盡,定蒙佛祐,自易安康。若有所需,除不宜者,應竭力辦與。若路遇病人,除自有病或無力,或彼有力,有人看護,應往照顧。如無暇、應作方便,或付囑已,然後可去。

二十三 務喪

凡遇父母或眷屬病重將終,當掃室焚香,供接引佛像於病人前,全家輪班念佛,以助淨念。或請善友開導助念,勸病人放下一切,眼觀佛像,耳聽佛聲,力能隨念,聲默均可,不能隨念,但攝耳諦聽,心無二念,即與佛相應,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如家屬人少,或請助念不便,用念佛錄音帶助念,既持久,又省力,與緇素助念無別。若氣將絕,家人不得哀哭愴惶,宜加功念佛。俟氣絕八小時後,方可抹裝殯殮。壽衣宜用棉麻等布,不得用綢絹毛料。不必燒公據紙錢。客來即請念佛,並面辭牲祭。若近地有淨戒比丘,當請來家中或寺廟念佛數日,家族亦應隨念,女眾宜在別室或布帳之內。否則於堂中供一佛像或三聖像,與眷屬自禮自念,尤為懇切至誠,不必依習俗決請僧道也。張貼訃聞,除照常式外,須於空白處加:「寒家務喪,全遵佛制,不殺生命,不用葷腥,不化紙錢,如蒙弔唁,念佛焚香,不敢他煩。」若開堂設奠,用儒禮亦可,俱宜用素,不得殺生。凡賓客伕馬,宜多給辛力,以代酒資。開堂日須布一講堂,請能說佛法者,講演若干時,客皆坐聽,眷屬席地聽。若無能講者,居士自講亦可,如死者係長輩,不得自立臺上,須正立臺下中央,向上言說。念佛及祭奠,須用法器,或以笙笛和哀樂,不得鑼鼓喧鬧。門前懸一長旛,旛頭上,用布或紙,紮一接引佛像,發引時執之前行。賓客送葬者,悉於胸前佩一蓮華,青黃赤白皆可。棺上悉安蓮華,中立接引佛像,途中悉稱佛號,須長韻高聲,不得前後參差。途遇弔祭者,亦請念佛。送至山上,同念阿彌陀經一卷,念佛一小時方散。居喪三年,須常念佛,如或不能,或一週歲,或七七日亦可。

二十四 飭終

凡臨終欲生淨土,不得怕死,當念此身多苦,不淨惡業,種種交纏,若得捨此穢身,超生淨土,受無量樂,脫生死苦,乃稱意事,如脫敝衣,得換珍服,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纔有絲毫戀世間心,便成罣礙,不得解脫。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來策勵,極為大幸。凡醫藥初不相妨,但藥只醫病,不能醫命,若殺物命,為藥求安,或祭神祈福,但增罪業,反損壽算,切宜戒之!凡遇病時,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叮囑家人,及看病問候人,凡來我前,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閒雜話,家中短長事,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虛華無益。若病重將終,親屬不得垂淚哭泣,及發嗟歎懊惱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同聲念佛,助其往生。須待氣盡八小時後,方可搬動哭泣,沐浴大殮。七日至二十一日後,始能土葬或火葬。此法念彿及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死生事大,須自己著力始得,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能相代,思之思之!

第六 普勸念佛

人命無常,生必有死,七十古稀,百年能幾,如石火電光,水抱草霜,暫有即空,有何留戀?何不捨此短暫生死之肉身,永留常樂我淨之法身耶?大智度論云:「眾生有二種身,一是生死肉身,二是法性生身。」惠能大師云:「法身者汝之性也。」此法身即吾人之本性,無始無終,永久常存,俗所謂靈魂者是也。普願發菩提心,勸進行者,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錯過今生,沉淪永劫,望皆為法身念佛行善,廣修淨業,勿為肉身提高享受,廣積資財,資財者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惟此淨業,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使此法身常住,福壽無量,直至成佛,永不退轉也。

一 圓成佛果

上述五篇,皆淨業正因,如第一、前言,第二、抉擇信仰,惟信佛念佛,方能離苦得樂,切勿輕信外道邪教而自誤也。第三、信願念佛,為人生了脫生死輪迴,圓成佛果之捷徑。若能專勤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命終決定蒙佛接引,上品上生極樂世界,以境勝緣強,皆得不退,一生成佛,如操左券,出世法無過於此也。第四、戒惡行善,為念佛之助行,亦成佛之正因也。令先受三歸,使身心有所歸依,精神自然愉快,當能力行念佛,奮發精進也。次受五戒十善,為做人之基本條件,與第五、恪守行儀,為人生言行禮儀之準則,若皆持而不犯,則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行,無適而非善,善則為君子,為大賢,為家之孝子,國之良民,人敬神祐,福增壽永,世間法無過於此也。且均為出世法之階梯,回向淨土,轉善業為淨業,必得生西成佛之正果也。

二 促進和平

普勸念佛,不僅為人生解脫生死輪迴之苦,皆得圓成佛果之樂,亦為促進民安國泰,世界和平之指南也。蓋以世界大亂,災禍頻仍,二次大戰,瘡痍未復,三次大戰,又迫在眉睫,皆由人無正信,恣行殺盜淫妄、貪瞋邪見等共同惡業,所感召之惡報。若能弘揚佛怯,普勸持戒念佛,使皆改邪歸正,斷諸惡而行眾善,則人皆守望相友,出入相助,疾病相扶持,百姓親睦,萬邦協和,化干戈為玉帛,化此三界苦海,皆為極樂世界,又何待和平之呼號,憲章之糾律,核子之競賽,日紛擾而未有以已也耶?

人生指南終

附錄 印送佛經佛像佛書十大利益

(節錄印光祖師普勸發心印誦經像文)

一、從前所作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亦得轉輕。

二、常得吉神擁護,一切瘟疫水火、寇盜刀兵、牢獄之災,悉皆不受。

三、夙生怨對,咸蒙法益,而得解脫,永免尋仇報復之苦。

四、夜叉惡鬼,不能侵犯,毒蛇餓虎,不能為害。

五、心得安慰,日無險事,夜無惡夢,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

六、至心奉法,雖無希求,自然衣食豐足,家庭和睦,福壽綿長。

七、所言所行,人天歡喜,任到何方,常為多眾,傾誠愛戴,恭敬禮拜。

八、愚者轉智,病者轉健,困者轉亨,為婦女者,報謝之日,捷轉男身。

九、永離惡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資超越,福祿殊勝。

十、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速得成佛。

凡遇祝壽賀喜、免災祈求、懺悔薦拔等時,皆宜歡喜施捨,功德無量。

資料來源報佛恩網歡迎轉載,翻印流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詹 招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