諡法 宋蘇洵撰
諡法 提要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十三 諡法 政書類二儀制之屬/
提要
臣/等謹案諡法四卷宋蘇洵撰洵字明允眉山人官秘書省校書郎以霸州文安縣主簿修太常因革禮書成而卒事迹具宋史本傳自周公諡法以後厯代言諡者有劉熈來奥沈約賀琛王彦威蘇冕扈䝉之書然皆雜糅
附益不為典要至洵奉詔編定六家諡法乃取周公春秋廣諡及諸家之本刪訂考證以成是書凡所取一百六十八諡三百十一條新改者二十三條新補者十七條别有七去八類於舊文所有者刋削甚多其間如堯舜禹湯桀紂乃古帝王之名並非諡號而沿襲前訛㮣行載入亦不免疎失然較之諸家義例要為嚴整後鄭樵通志諡略大都因此書而増補之且稱其斷然有所去取善惡有一定之論實前人所不及葢其斟酌損益審定字義皆確有根據故為禮家所宗雖其中間收僻字今或不能盡見諸施行而厯代相傳之舊典猶可以備參考焉曽鞏作洵墓誌載此書作三卷而此本實四卷殆後人所分析歟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諡法 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諡法卷一 宋 蘇洵 撰
神一/
聖不可知曰神
新改孟子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舊法諸説雖多而不出於此故取之
聖二/
行道化民曰聖
新補
窮理盡性曰聖
夫堯不能窮理盡性安能行道古之所謂行道者堯舜而已如孔子則窮理盡性而道不行者也故兩著焉且聖者大名也而舊法以敬祀享禮揚善賊謀通達先知當之不足於聖故皆不取
賢一/
行義合道曰賢
新改賢者賢於人之謂也故不可以一行當之惟其行事舉合於道而後可以為賢也茍以一行當賢行賢者不可勝舉矣凡舊法智而好謀彰善掩過之類皆歸之他諡而不以賢命之
堯一/
大而難名曰堯
新改舊法翼善傳聖曰堯有子可傳而時無舜則堯不得為堯矣此因已然之迹而論堯者不可用孔子曰惟天為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民不知所以名堯而徒見其堯堯然者故曰堯
舜一/
仁聖盛明曰舜
舜充也記曰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隠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鄭康成曰舜之言充也盖言取天下之善以充諸其身云爾
禹二/
淵原通流曰禹
受禪成功曰禹
此二者皆因禹之功以為義也
湯二/
雲行雨施曰湯
除殘去虐曰湯
湯者湔濯天下殘毒之稱也
文八/
施而中理曰文
新補舊法曰施為文除為武文者文理之謂也施而不中理由未得為文也盖文之為義廣古之文王乃得當之惟其施而無不中理云耳下而至於孔文子公叔文子仲尼皆以文許之是一節中理者也故觀其諡而考其所以諡而文之大小乃見盖行之中理而可以為文者其實不可勝廣也故取舊法之所謂文而不害於義者著之而後世之君子茍有施而中於理者皆可以文諡之雖法之所不及可也
經緯天地曰文
國語單子曰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之象也晉大夫亦/云見明注
敏而好學曰文
語云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子曰敏而好學不耻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脩徳來遠曰文
孔子曰遠人不服則脩文徳以來之
忠信接禮曰文
劉熙以為本之以忠信繼之以禮樂斯為文矣
道徳博聞曰文
博聞而無徳固不得為文有道徳而聞不博亦徒可以為徳而未可以為文也惟道徳博聞而後文
剛柔相濟曰文
新改舊法曰寛而不慢㢘而不劌曰文又曰寛立不慢堅强不暴曰文能剛柔相濟之謂也
修治班制曰文
衞公孫枝卒其子戌請諡于君君曰昔者衞國凶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者衞國有難夫子以其死衞寡人不亦貞乎夫子聽衞國之政修其班制以與四鄰交衞國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謂夫子貞惠文子
武六/
克定禍亂曰武
保大定功曰武
既以武克敵又能保有其大安定其功此武之大成也左傳楚莊王為武者有七徳此其二也
威彊叡徳曰武
劉熙曰叡智也威而强果加之以謀故曰武
剛强以順曰武
新改舊法剛强理直曰武師衆以順曰武幷之以此
闢土斥境曰武
折衝禦侮曰武
成五/
禮樂明具曰成
新補
刑名克服曰成
劉熙以為以法加民而民服治徳以成故曰成
持盈守滿曰成
詩序言曰鳬鷖守成也言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謂成王也
遂物之美曰成
通達強立曰成
康二/
撫民安樂曰康
温良好樂曰康
温良愷悌不擇所處安之故曰康
獻二/
聰明睿智曰獻
獻賢也
嚮徳内徳曰獻
今文尚書云爾注家皆云嚮惠徳元其義不當通以書為信劉熙以為獻者軒軒然在物上之稱也内亦嚮也人能日嚮於徳惠則為衆所推仰軒軒然在上矣
懿一/
柔克有光曰懿
今文尚書曰柔克曰懿剛克曰伐
元三/
體仁長民曰元
新補易曰元者善之長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始建國都曰元
劉熙曰此元首之元也
思能辯衆曰元
思慮能辯衆之所疑是識其要也曰元
章三/
法度明大曰章
敬慎髙亢曰章
出言有文曰章
釐二/
質淵受諫曰釐
小心畏忌曰釐
釐福也樂也廣也其質如淵虚以受諫與小心畏忌二者皆深自抑損以求無過者此所以受福也或作/僖以急並/同
景二/
耆意大圖曰景
布義行剛曰景
今文尚書曰景武之力也又曰猶義而濟曰景
宣三/
施而不私曰宣
施止其所私則不廣不廣非宣矣善聞周達曰宣
誠意見外曰宣
新補
明七/
照臨四方曰明
詩云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徳音其徳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徳靡悔晉大夫成鱄曰心能制義曰度徳正應和曰莫照臨四方曰明勤施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慶賞刑威曰君慈和徧服曰順擇善而從之曰比經緯天地曰文此即所謂九徳者也
任賢致遠曰明
總集殊異曰明
與我異者能不疑而總集之非明者不能也
獨見先識曰明
譖愬不行曰明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能揚仄陋曰明
察色見情曰明
新補
昭二/
明徳有功曰昭
劉熙為能明明徳而任之則有功而昭顯
聖聞周達曰昭
諡法 卷二
諡法卷二 宋 蘇洵 撰
正一/
内外賔服曰正
正不正之相去甚遠然不正之人無有肯自服其正之者如此則邪正終不可辨也故舉其効曰惟衆人之所同服者正也天下之議惟衆為最公茍其不正雖有服者不能服内外
敬六/
畏天愛民曰敬
齊莊中正曰敬
夙夜就事曰敬
受命不遷曰敬
死不忘君曰敬
陳善閉邪曰敬
孟子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恭五/
卑以自牧曰恭
新補恭之所以異於敬者恭為謙恭敬為恭敬也舊法不知辨故特著之
不懈為徳曰恭
治典不易曰恭
責難於君曰恭
孟子云見敬注
旣過能改曰恭
楚子審將卒召大夫而告之請諡為靈若厲以其常喪師于鄢也及卒謀諡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恭若之何毁之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征南海以屬諸夏而知其過可不謂恭乎請諡之大夫從之故後世因以旣過能改曰恭
莊三/
嚴敬臨民曰莊
威而不猛曰莊
履正志和曰莊
肅三/
剛徳克就曰肅
劉熙曰以剛禦下人畏而明令故肅
執心决斷曰肅
正已攝下曰肅
穆三/
布徳執義曰穆
劉熙曰穆和也徳義人道之貴能布行之以此致雍和之化故曰穆
中情見貌曰穆詩曰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又曰穆穆魯侯敬明其徳夫惟有於内而見於外而後可以為穆也
戴二/
典禮不愆曰戴
劉熙以為戴者為民所瞻仰也典禮不愆此詩謂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者也愛民好治曰戴
翼一/
思慮深遠曰翼
詩曰小心翼翼思慮深遠之謂也
襄二/
闢土有徳曰襄
劉熙曰襄除也除殄四方夷狄得其土地故曰襄因事有功曰襄
烈二/
安民有功曰烈
秉徳遵業曰烈
桓一/
克亟成功曰桓
新改舊法曰克亟動民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動民行惡諡也武定四方行善諡也桓者剛勇亟切不害之稱也不可遂為惡亦不可遂許其善故合之曰克亟成功曰桓齊桓用管仲刑名之術以伯天下而諡為桓則克亟成功之故歟
威三/
賞勸刑怒曰威
新補
以刑服遠曰威
強毅執正曰威
勇一/
率義共用曰勇
晉狼曋為右先軫黜之狼曋怒其友曰盍死之吾與汝為難曋曰周志有之勇則害上不登於明堂共用之謂勇吾以勇為右死而不義非勇也
強五/
和而不流曰强
中立不倚曰强
守道不變曰强
記曰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死不遷情曰强晉太子申生之奔新城其傅杜原欵謂之曰死不遷情强也守情説父孝也殺身以成志仁也死不忘君恭也申生乃死
自勝其心曰强
新補老子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强
毅二/
致果殺敵曰毅
强而能斷曰毅
剛一/強毅果敢曰剛
克二/
秉義行剛曰克
語稱克伐怨欲則克者好勝人之謂也然書有剛克柔克則克亦能也舊法如此故從之
愛民作刑曰克
壯二/
勝敵克亂曰壯
武而不遂曰壯
劉熙曰志存節義事有窘廹功不得成者也春秋原心故諡曰壯
果一/
好力致勇曰果
圉一/
威徳剛武曰圉
或作禦
魏一/
克威捷行曰魏
能威而速民所不能測視之巍巍然髙且大也故曰魏
安二/
好和不争曰安
兆民寧賴曰安
定五/
安民大慮曰定
劉熙曰大慮其害而為之防以安之故曰定安民法古曰定
大慮慈民曰定
劉熙曰不争小利務在養全以安定之故曰定
絶行不爽曰定
追補前過曰定
過而能改君子以其過為誤而以其能改為出於性也性固定矣故從其性謂之定以為此乃其人之實也
簡四/
治典不殺曰簡
治其典法使民不犯以至不殺簡之至也
正直無邪曰簡
正直無邪則事自簡故記曰直道必簡
一徳不懈曰簡
平易不訾曰簡
劉熙以為君能平易不信訾毁使民易知則治亦自
簡
貞三/
固節幹事曰貞
易曰貞固足以幹事
圖國忘死曰貞
清白守節曰貞
節二/
好㢘自克曰節
謹行節度曰節
白二/
内外貞復曰白
貞復謂反覆皆正也
湼而不緇曰白
匡二/
貞心大度曰匡
以法正國曰匡
質二/
名實不爽曰質
中正無邪曰質
靖二/
寛樂令終曰靖
恭仁鮮言曰靖
舊有作静及靚靖者竝同
真二/
肇敏行成曰真
真誠也始肇之則敏終行之則成此誠能之者也故曰真肇之敏而行之不成斯偽矣
不隠無屏曰真諸家皆云不隠無屏曰貞於義不通世有書號師春者載古諡法百餘字與諸家名同其一曰不隠無藏曰真於義為允故取之真與貞相近自誤爾
順二/
慈和徧服曰順
和比於理曰順
商一/
昭功寧民曰商
商商度也度有功者而賞之以寧民也劉熙以為漢髙帝誅丁公而賞雍齒即其事理或然歟
原一/
思慮不爽曰原
思慮根於中如泉源也
夷一/
安民好靖曰夷
思三/
追悔前過曰思
謀慮不僭曰思
念終如始曰思
考一/
大慮方行曰考
考稽也稽考其事而後行之則成故曰考
胡二/
保民畏慎曰胡
胡老也與民相保終老畏慎故曰胡
稱年夀考曰胡
此夀考而人安樂之者也人樂其夀故從其夀而諡
之曰胡
暠一/
綜善典法曰暠
暠明也
使一/
治民克盡曰使
此能盡民力者也
顯一/
行見中外曰顯
和四/
柔遠能邇曰和
號令悦民曰和
不剛不柔曰和
推賢讓能曰和
𤣥一/
含和無欲曰𤣥
髙一/
徳覆萬物曰髙
光三/
功格上下曰光
能紹前業曰光
居上能謙曰光
新改易曰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大一/
則天法堯曰大
諡法 卷三 宋 蘇洵 撰
英一/
出類抜萃曰英
新改舊法曰徳正應和曰英又曰道徳應物曰英左傳有徳正應和曰莫英莫字相類盖誤耳道徳應物盖後人因誤所為之也詩曰彼其之子美如英毛彦云萬人為英行英者有大過之詞也故取孟子論孔子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以充之
睿一/
可以作聖曰睿
新改舊法曰家方蓋平曰睿衞有睿聖武公而見於諡法者惟此諡法有衆方益平曰儆衆似家益似蓋但不知儆何由為睿耳家方蓋平於睿義亦不通睿者可以為聖而謂之聖則不可洪範有貌言視聽思此五者人莫不有人莫不有者性也恭從明聰睿此五者聖賢則有之聖賢而後有者才也肅乂哲謀聖此五者各因其才而至焉徳之大成也故曰可以作
聖曰睿
博一/
多聞强識曰博
憲三/
賞善罰惡曰憲
博聞多能曰憲
行善可記曰憲
記曰凡養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憲者記其善言以為法也
世一/
承命不遷曰世
不遷則能久久行世
軍一/
治典不殺曰軍
治其師旅之法使天下畏而不敢為亂以至於不殺者是古者為軍之本意
堅一/
磨而不磷曰堅
䟆一/
意深慮遠曰䟆
䟆者取其警而後行深慎之稱也䟆或作畢
孝六/
慈惠愛親曰孝
劉熙曰以已所慈所惠之心推以事親孝之至也
能養能恭曰孝
新補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曽是以為孝乎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别乎繼志成事曰孝
孔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也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協時肇享曰孝
幹蠱用譽曰孝
新補易曰幹父之蠱用譽象曰幹父用譽意承考也以意承之而已其事有不可者亦不從也
秉徳不回曰孝
人有孝於其親而秉徳不回以陷於患難不終其養者世以為不孝君子閔之曰是亦孝也故記以戰陣無勇為非孝何者恐以不義辱親也晉周處與賊戰而死有老母在賀循諡之曰孝君子韙之然而人必先有孝徳也而後秉徳不回乃得為孝如徒曰秉徳不回者是為貞也非孝也
忠四/
盛襄純固曰忠
臨患不忘國曰忠
推賢盡誠曰忠
㢘公方正曰忠
惠一/
愛民好與曰惠
孔子以子産為惠人而孟子亦譏其惠而不知為政然則惠者結愛於人而不知禮者也
仁六/
蓄義豐功曰仁
孔子重以仁與人然其取於人以為仁者甚廣商之三仁去就死生不齊而皆得為仁則仁之為義廣矣故其蓄義豐功於前而引其别於後盖亦不能徧舉也
慈民愛物曰仁
新補
克已復禮曰仁
顔淵問仁子曰克已復禮為仁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聴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貴賢親親曰仁
殺身成人曰仁
能以國讓曰仁
智六/
尊明勝患曰智
鄭大夫叔詹曰尊明勝患智也殺身贖國忠也言尊有明徳者以勝患也
黙行言當曰智
摧芒折㢘曰智
臨事不惑曰智
察言知人曰智
擇任而往曰智
慎二/
敏以敬曰慎
沈静寡言曰慎
禮二/
奉義順則曰禮
恭儉莊敬曰禮
義五/
制事合宜曰義
見利能終曰義
新補易曰知至至之可與㡬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王弼曰通物之始者義不若利成物之終者利不若義然則所貴乎義者取其不役於利而有所重為也
除去天地之害曰義
先君後已曰義
新補孟子曰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取而不貪曰義
周二/
行歸忠信曰周
詩曰行歸于周萬民所望周忠信也
事君不黨曰周
敏一/
應事有功曰敏
信二/
守命共時曰信
鄭太子華言於齊桓欲以鄭為内臣訪於管仲管仲曰父子不奸之謂禮守命共時之謂信乃不許子華由是得罪於鄭
出言可復曰信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達二/
質直而好義曰達
子張問如之何斯可謂之達者曰在家必聞在邦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疏通中理曰達
寛一/
含光得衆曰寛
理一/
才理審諦曰理
凱一/
中心樂易曰凱
清一/
避遠不義曰清
新改伯夷與其鄉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而孟子以為清故云
直二/
治亂守正曰直
新改孔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盖以史魚為過矣
不隠其親曰直
新改叔向議獄而尸其弟叔魚孔子曰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隠於親曰義也夫盖亦以為過矣
欽一/
敬事節用曰欽
益二/
遷善改過曰益
易益之象曰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取於人以為善曰益新改孟子之稱舜曰自耕稼陶漁以有天下莫非取於人者取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也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又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凡所謂益者皆取於人以為善之謂也
良一/
小心敬事曰良
度一/
心能制義曰度
左傳成鱄云見明注
類一/
勤施無私曰類
基一/
徳性温恭曰基
詩曰温温恭人惟徳之基
慈一/
視民如子曰慈
鼎一/
追改前過曰鼎
易曰革去故鼎取新
齊二/
執正克莊曰齊
輕輶恭就曰齊
劉熙曰輶亦輕行輕恭以就事速疾使功齊等故曰
齊
深一/
秉心塞淵曰深
温一/
徳性寛和曰温
讓一/
推功尚善曰讓
宻一/
追補前過曰宻
諡法卷四 宋 蘇洵 撰
莫一/
徳正應和曰莫
莫然和靖之稱也左傳成鱄云見明註
介一/
執一不遷曰介
新改
厚一/
强毅敦樸曰厚
新改
純一/
中正精粹曰純
新改
敵一/
行見巾外曰敵
敵等也中外如一之謂也亦作穀穀善也
素一/
達禮不達樂曰素
記曰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逹於
禮謂之偏
勤一/
能脩其官曰勤
謙一/
卑而不可踰曰謙
友一/
睦於兄弟曰友
新改舊法有孝而無友賀琛以友為朋友之友易之云耳
震一/
治典不殺曰震
治其典法雖不殺而人自震恐
祁一/
治定不陂曰祁
祁大也
儆一/
衆方益平曰儆
居安能戒此四方所以益平也
攝一/
追補前過曰攝
攝者能自檢攝也
廣二/
美化及遠曰廣
所聞能行曰廣
大戴禮曰行其所聞則廣也
淑一/
言行不回曰淑
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革一/
獻敏成行曰革
平一/
治而無眚曰平
眚災也罪也治而無大咎耳非甚治也此非平正之平乃平常之平也周平王晉平公漢平帝以今觀之皆非取其平正則古人以平諡為平常之平耳惟晏平仲若取其平正者然人之情亦有不肯諡平正之人為平矣故不取
懐二/
慈行短折曰懷
失位而死曰懷
新改古有晉懐公圉欒懐子盈楚懷王槐皆以失國而其民悲之故諡曰懷未有以能懷來而諡曰懷者則主人以懷諡為懷之思懷也
悼三/
未中身夭曰悼
肆行勞祀曰悼
肆行不顧而勤於祭祀以求福神不顧享以至夭隕君子以其知欲避禍而不免為人所傷故曰悼恐懼徙處義同
恐懼徙處曰悼
劉熙曰遇災不能脩徳恐懼徙處以死故曰悼
愍一/
在國逢難曰愍
或作閔史記魯閔公宋愍公之類皆作湣義同
哀二/
恭仁短折曰哀
早孤短折曰哀
哀亦悼爾然悼者悼其不幸而已哀者有所懷思深切之稱也故未中身夭曰悼恭仁短折曰哀早孤短折所以為哀者以其重不幸也懷義亦同
隠三/
違拂不成曰𨼆
劉熙曰若魯隠公讓志未究而為讒所拂違使不得
成其美故曰隠
不顯尸國曰隠
懷情不盡曰隠
易一/
好更故舊曰易
懼一/
思愆深遠曰懼
聲一/
不主其國曰聲
强臣專國君權已去有君之名無君之實故曰聲
息一/
謀慮不成曰息
意欲為之而謀不成以止故曰息
丁一/
述義不克曰丁
丁當也述義而不克者適丁其時之不臧也
紹一/
疎遠繼位曰紹
劉熙曰此無它徳以世族當繼先祖之後者如漢立
蕭何後之類也
舒一/
舉事而遲曰舒
冲一/
幼少短折曰冲
野二/
質勝其文曰野
孔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
子
敬不中禮曰野
儉一/
菲薄廢禮曰儉
新改賀琛舊以儉為善諡夫儉而中禮則不曰儉矣惟儉而不中禮乃得為儉
夸一/
華言無實曰夸
攜一/
怠政外交曰攜
躁二/
好變動民曰躁
未及而動曰躁
伐一/
剛克好勝曰伐
靈三/
亂而不損曰靈
好祭鬼神曰靈
死而志成曰靈
幽二/
壅遏不達曰幽
君劣臣强壅遏上下不能自達故曰幽動静亂常曰幽
厲二/
暴慢無禮曰厲
愎狠遂過曰厲
荒二/
縱樂無度曰荒
昏亂紀度曰荒
桀一/
賊人多殺曰桀
紂一/
殘義損善曰紂
煬三/
逆天虐民曰煬
遠禮遠正曰煬
好内怠政曰煬
戾一/
不悔前過曰戾
剌二/
暴慢無親曰剌
妄愛曰剌
劉熙曰不思賢人妄愛奸佞也
愛一/
嗇於恩予曰愛
虚一/
凉徳薄禮曰虚
榮二/
寵禄光大曰榮
先利後義曰榮
蕩三/
好内遠禮曰蕩
好智不好學曰蕩
孔子曰好智不好學其蔽也蕩
狂而無據曰蕩
孔子曰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聞一/
色取仁而行違曰聞
孔子云見達註
墨一/
貪以敗官曰墨
晉大夫叔向曰已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人不忌曰賊
僭二/
言行相違曰僭
僭不信也舊法有作替者梁晉陵太守止黄侯蕭嗏亦諡替其説亦曰言行相違盖僭之誤為替久矣言行違其義非替故正之
自下陵上曰僭
頃三/
墮覆社稷曰頃
震動過懼曰頃
劉熙曰頃惑之頃也若陳不占者也
隂靖多謀曰頃
舊法曰慈仁和敏曰頃其説曰民頃而就之也敏而敬慎曰頃已以事人也古未有善人而諡頃者晉頃公齊頃公皆不善人也則古以頃為惡諡耳
亢二/
髙而無民曰亢
知存而不知亡曰亢
易乾上九文言曰貴而无位髙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又曰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干一/
犯國之紀曰干
褊一/
心隘不容曰褊
專一/
違命自用曰專
比一/
事君有黨曰比
新改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非善諡也
輕一/
薄徳弱志曰輕
苛一/
煩酷傷民曰苛
愿一/
弱無立志曰愿
要一/
以勢致君曰要
新改致讀曰善用兵者致人而不致於人之致
潔一/
不汙不義曰潔
讀作孟子所謂不屑不潔之潔此謂不以不義為汙者惡諡也沈潔法中惟有此而已後人誤以為清潔之潔而妄増之非也
資料來源:國學大師網
留言列表